第一站:雨中的鲁迅故里 鲁迅祖居(老台门) -绍兴鲁迅故居

浙江
浙江 zhejiang
经纬度:120.049188
29.284574
旅游评分:4.7分
旅行费用:¥7000元
景区类型 :27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11-15 23:22
游记浏览:11

鲁迅故里的时候,才6点半左右,景区空旷旷的,无论是街道边的店铺还是景点都没有开门,除了偶尔几个早起的电动车慢腾腾的开过去,基本没有什么人。我立马兴奋了起来,就喜欢这种“包场”的feel,天大地大,任我折腾。赶快架起三脚架,先来几张到此一游照,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照片里攒动的脑袋了。在我玩的正high的时候,突然发现相机遥控器不好使了,时不时的罢工,额,看来是电池快没电了,正好有家小店开门,冲进去花了10块钱买了两节电池,真不是一般的黑啊。
问了下时间,才7点半多点,而景点要8:30才开门。闲得蛋疼的我沿着街道无聊的溜达。8点左右的时候,景区的人开始多起来,虽然还没有开门,景区入口已经有人开始排队等着拍照,奈何依旧有不识趣的冲进镜头里,于是,我觉得自己很英明。
8:30,游客中心开门。鲁迅故里的是免费的,但不免票,也就是说你要凭着身份证去领票,而且查票还是很严的,没有票想溜进去基本没门。才几分钟时间,领票口就排起了长龙,一直延伸到马路边上。好在我买的是联票,包括鲁迅故里,也就不需要去排长龙了。

鲁迅故里简介

鲁迅故里简介:
鲁迅故里包括鲁迅祖居(老台门)、鲁迅故居(新台门)、三味书屋百草园、风情园以及鲁迅纪念馆几个部分,当然,在街头还有一家咸亨酒店。初到绍兴的人,往往都会对“台门”这个词儿感到很新鲜,我就是很好奇台门究竟是个什么意思。后来查了下资料,才知道在绍兴,凡是像样的住宅都算是台门,而且一般都是聚族而居。台门的命名也很有意思,有的是以姓氏命名,例如寿家台门(也就是我们熟知的三味书屋);有的则以官职命名,例如状元台门、探花台门等等;按照旧时绍兴的习俗,凡事中过举人的都可以在台门立旗杆,如果范进生在绍兴的话,估计门前就可以立着旗杆了。我恶意的揣测,之所以把这些大宅子叫台门,是不是上得了台面的意思?不然为什么不叫XX府呢?

鲁迅故里风景区
鲁迅故里风景区

(早晨六七点钟的鲁迅故里,实在是冷清,绝对包场的感觉。

鲁迅故里风景区

关于门票

8:30,游客中心开门。鲁迅故里的是免费的,但不免票,也就是说你要凭着身份证去领票,而且查票还是很严的,没有票想溜进去基本没门。才几分钟时间,领票口就排起了长龙,一直延伸到马路边上。好在我买的是联票,包括鲁迅故里,也就不需要去排长龙了。
旅游通票一共130元,可到以去13个景区(馆)参观游览:鲁迅故里、东湖兰亭沈园之夜、沈园(白天)、大禹陵、绍兴博物馆、周恩来纪念馆蔡元培故居青藤书屋、大通学堂、秋瑾故居徐锡麟故居,共计13个景点。
旅游通票首次刷票后3天内有效(刷票之日起至第三天17:00前),每个景点限刷一次。
注1:虽然票面标明每个景点限刷一次,但作为免费景点的鲁迅故里貌似是可以重复进的,反正我是进了好几趟。

鲁迅祖居

鲁迅祖居轶事:
第一站是鲁迅祖居。鲁迅祖居也就是周家老台门(以姓氏命名),建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50多年的历史。鲁迅祖居坐北朝南,和三味书屋隔河相望,占地3000多平方,是一所典型的封建士大夫住宅,为周家祖辈世居之所。
“那年正值浙江举行乡试,正副主考都已发表,已经出京而来,正主考殷如璋可能是同年吧,同介孚公是相识的。亲友中有人出主意召集几个有钱的秀才,凑成一万两银子,写了钱庄的期票,请介孚公去送给主考,买通关节,取中举人,对于经手人当然另有报酬。介孚公便到苏州等候主考到来,见上一面,随即差遣跟班将信送去。那时恰巧副主考在正主考船上谈天,主考知趣得信不立即折看,那跟班是乡下人,等得急了,便在外面叫喊,说收到银信为什么不给回条。这事情便戳穿了,交给苏州府去查办,知府王仁堪想要含糊了事,说犯人素有神经病照例可以免罪,可是介孚公本人并不答应,公堂上振振有词,说他不是神经病。历陈某科某人,都通关节中了举人,这不算什么事,他不过是照样的来一下罢了。事情弄得不可开交,只好依法办事,由浙省主办,呈报刑部,请旨处分。”(《鲁迅的青年时代》)。
  科场舞弊,在当时是大案,这一直闹到朝廷中去,再加上周老爷子态度不好,在公堂上竟然指责有司是“选择性办案”,法律面前不人人平等,肯定是吃不了兜着走,为此,光绪皇帝还发了上谕,指示将其“斩监候,秋后处决”。不过,光绪的上谕没有执行,周老爷子坐了七年牢后就被放了。可这场官司,周家开始败落。祖父下狱,鲁迅的父亲会稽秀才周用吉(伯宜)受牵连,被剥夺了应试资格,不久又患病拖了几年,即撒手归西

德寿堂为鲁迅祖居第二进,是一个厅堂,俗称”大堂前“,是周氏族人的公共活动场所,一般用于喜庆、祝福、宴会等事宜。

(鲁迅祖居的厨房,白色的好抢眼)

(少主的书房)

(琴房)

闺房

后堂前

鲁迅祖居第三进:香火堂
是作祭祀祖宗和处理丧事的地方。儒家以孝为本,逢年过节堂上悬挂列祖列宗的祖像、安放牌位,设五事(火烛 .香炉之类),置祭品,五代以内的周家老少必进香磕头,行大礼、尽孝道。

主人书画室

鲁迅故居

鲁迅故居轶事:
鲁迅故居 现在的鲁迅故居为原来周家新台门的一部分,是鲁迅少年时代生活、玩耍、学习的地方。对绍兴而言,有着各种各样的台门,各种各样的坊口(街道),这条东西走向的小街道在历史上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也不是什么文化重地,在千百年的悠悠岁月里,它最风光的时候也不过是出了几个举人时的锣鼓喧鸣。1881年,一个被取名为周樟寿的男孩诞生了,从此,这片土地就被深深地镌刻在中国的文化长廊里。
孩提时代的鲁迅,是别人眼中体面的大少爷,是家里的长门长房长孙,这一切都注定了鲁迅幸福的童年,在有着蟋蟀虫鸣、覆盆子浆果和美女蛇的百草园里愉快的玩耍。鲁迅的童年与少年,就是一个从天上到人间的跌落过程。对此鲁迅自述曰:“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我于是决心回家,而我的父亲又生了重病,约有一年多,死去了。”
十几岁的鲁迅,身为家里的长子,必须承担起照顾母亲和年幼弟弟的义务,行走于当铺与药店之间,围绕在他周边的全是各种的“势利眼”。正是这段生活成就了后来的鲁迅,也造就了他性格中的冷峻与多疑,他对世道人心的洞透与深刻,都与这段生活脱不了的干系!
少小持家,让鲁迅深切的明白了钱的重要性,所以长大后的鲁迅很善于理财,绝技不允许别人拖欠稿费,锱铢必较。有一次林语堂为一个出版社说了几句好话,大抵是涉及到鲁迅的稿费的问题,鲁迅表现的很冲动,事后,林语堂在日记中写到:此人已成神经病。。。。。。
文人大多是清高的,那个时代,会这么在意钱的文人不多,到了大文豪的级别,更是少了。鲁迅的这种性格可见幼年的经历给了他多么深刻的记忆。而这些记忆与转变,无不与这边土地切切相关。作为缅怀鲁迅的重要地点,解放后,绍兴就开始着手恢复鲁迅祖居、故居、三味书屋等一些和鲁迅有关的地方。
鲁迅故居和祖居相比,无论从规模还是建筑的精致上都有着不小的差距,去过老台门的祖居后,对新台门的故居难免就有一种落魄的感觉。

绍兴鲁迅故居周家新台门
绍兴鲁迅故居周家新台门
绍兴鲁迅故居周家新台门

(小堂前,客堂,绍兴俗称堂前,此为鲁迅家吃饭会客之处。辛亥革命期间,鲁迅常在此接待来访的亲朋和学生。)

绍兴鲁迅故居周家新台门
绍兴鲁迅故居周家新台门
绍兴鲁迅故居周家新台门

鲁迅卧室,1910年7月到1912年2月,鲁迅回到绍兴任教,这里是他当年的卧室,鲁迅的第一篇文言小说《怀旧》就是在这里写成的。

绍兴鲁迅故居周家新台门
绍兴鲁迅故居周家新台门
绍兴鲁迅故居周家新台门

(鲁迅故居的八仙花)

绍兴鲁迅故居周家新台门
绍兴鲁迅故居周家新台门
绍兴鲁迅故居周家新台门
绍兴鲁迅故居周家新台门

(鲁迅故居的厨房,和祖居比要差好几个档次)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