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

杭州
杭州 hangzhou
经纬度:120.18603
30.226796
旅游评分:4.3分
旅行费用:¥100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10-14 04:00
游记浏览:7
游记目录:







   相传为后周吴越忠懿王建于宝石山上保俶塔。 
   我们住的布丁正在宝石山下,酒店后门的小道一路盘旋至山顶,时常可以看到当地的老人经此登山晨练。 
   话说我们离开杭州那天,游完湖后反常地七拐八弯绕道后门。 就在后门,遇一老先生迎面下山,相距五米的时候老人突然踉跄跌倒,众人齐齐奔跑上前扶起,要送老人去医院检查。 同情心是一方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再一个出于职业本能,在场五个皆是医护人员,对于老人摔倒而且是额面部先着地所考虑的问题自然难以做到漠视。 
   不过老先生性子很拗,好说歹说都不愿意上医院不愿意接受帮助,坚持表示可以自己下山回家。 
   放心不下,便让陆姑娘她们先回酒店收拾行李退好房等我,我则一路送老人下山,一路劝说才说服老人愿意先回社区医院诊疗。。。 
   回来后和朋友闲聊时提及,满腔正义,朋友半开玩笑地提了一句:“你们应该庆幸自己遇到的是位好老人。” 
   “。。。” 唉,社会现状的悲哀。不过我相信遇到类似情况,义不容辞上前肯扶一把的大有人在。不分皂白推卸责任的也只是极少数。



   


    平湖秋月作为西湖旧十景之一自然有它的魅力独到之处。 
    字面上的意思,自然不难理解此景应为夜色之下泛舟湖上才能感受。 
    翠丫头很聪慧,以另一个角度,用镜头诠释这处景致。 这也是我在杭州的留影中最爱的一张。


   最经典的中西交融——西湖白堤西端平湖秋月上的哈根达斯。




   中国酒楼排名前四分别为北京全聚德、扬州富春茶社、苏州松鹤楼及杭州楼外楼。 
   出行前一月开始着手了解与当地历史人文及与群里各驴友经验交流。 
   说到杭州,说到西湖,就不得不提位于西湖湖心的楼外楼。不过引起群里驴友们热议的倒不是其可口的菜肴或华丽的装潢,而是冲着名气前往品尝的食客摩肩接踵,一座难求。餐费自然也是颇为可观的。 
   向来没有跟风的习惯,自然觉得没有必要花大把的时间品尝所谓的名楼名宴。所以,在楼外楼解决早餐完全不在计划之内。



   用过早餐出来才发现楼外楼之外竟然还有楼外楼,不过这倒不是正主与山寨的区别,而是依消费层次进行的分区消费。 
   关于这一点,当日傍晚再次经过时得到验证:小楼洋房之前尽是香车美人,黛瓦平房处进出的则是大批的旅游团。




   红颜仙逝,徒留一代孤冢。 
   佳人不再,却永远定格成了男人心中一抹驱之不去的朱砂痣。 
   很好奇居身中国古代十大名妓、钱塘第一名妓的苏小小究竟是怎样的绝色倾城、才华横溢,才能让历代文人雅客魂牵梦萦、不吝笔墨。就连曾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都有诗为叹:“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 
   其实古代的青楼女子并不似多数人所以为的一无是处。除却身世无从选择的无奈之外,那可是诗文书画琴棋度曲演唱舞蹈样样都得精通的可人儿。




   10世博年虽随单位走了一趟华东五市,但毕竟是在领导眼皮底下,缩头缩尾丝毫不敢放肆。 
   即使做足功课的江南小吃一样也没吃着,即使被团队餐折腾得整日眼泛幽光,我也是毫无怨言的。唯一遗憾的是所有的景点都不尽兴,时间严重压缩,以走马观花来形容我们那几天的行程都算是往轻了说。
   对于西湖的记忆,也完全浓缩于随团乘游轮游湖的半个小时。
   所以,即使是二度重游,我对西湖还是充满了幻想与激情。




   再一次想念苏州。 
   论风景,杭州大气,苏州婉约,各有千秋;论人文,二者历来皆人才辈出,不相上下。只能说苏州给我的感觉更为契合。 
   灵隐票价30,飞来峰45。可我心心念念牵挂着的只是张望镜头下的那些仙踪,本就冲着它来的。 
   跟售票员说买两张灵隐的单票,人家当我N似的瞪了一眼,二话不说撕了两张飞来峰的票。待我发现时转回去人家一句恕不退票封S我,我又没说退票,只是说给错票了。错就错了,那就重新买一份呗,结果又被告知此处不单售灵隐门票,购票请移驾。。。 
   待入了景区,总算才明白过来:飞来峰是灵隐的必经之路,但二者门票却是分开销售的,想去灵隐,就必须购买套票。 
   O_o 解释一下不就行了么,弄得我真跟N似的。

   综合短短一天内沈姑娘屡次被的哥扔半路及沿途的种种经历,再一次想念处处皆有人情味的苏州。




   药师殿前遇一港男,脚架长焦快门线一应俱全。 
   从其不断调整视角专注和手势推论其专业程度可见一斑。我钻到一旁伸长脖子左右比划,试图感受最佳视角,并欲待其拍完挪位时占位。 却见港男拍完风景后还悠闲的利用三脚架和定时快门给自己来了张留影。 
   一直纠结于只身背包旅行与拍人像留影不能两全的问题,如今经高人无意指点,突感茅塞顿开。




   全称没记住,好像是什么雪菜面来着。 
   和翠丫头两人其实不是很饿,不过是遵循养生原则按点就餐,再则对这大名远扬的灵隐寺内斋饭很感兴趣。    浪费不是好习惯,所以两人只点了一份面和一份凉菜,还是没吃完,罪过。




   前一晚在河纺街买的莲蓬, 粒粒饱满多汁。 
   出门时随手塞进背包,本欲充饥解渴备用,不料大受寺内鸽子青睐。




   原本打算乘公交返回市区。无奈乘车点等了半个钟竟连一辆公车都没有。于是,决定骑行返回。 杨公堤沿途倒也颇有看头。 
   赵之谦纪念亭歇脚时遇一拍婚纱的小夫妇。
   我承认我的喜好一直比较怪咖,海边婚纱对我的诱惑力远远不及碧纱窗下水沉烟的江南来的大。 
   疙瘩~太对我feel了!




   一路晃晃悠悠骑行回来倒也勉强在夕阳将落时赶到雷峰塔,不过行至塔底时才发现观看雷峰夕照的最佳位置并不在此,于是又急急忙忙往苏堤赶。 

   一家三口齐聚一堂对于许多家庭而言或许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但对于许仙和白娘子而言,则可算是望穿秋水的等待了。 
   因此关于雷峰塔倒的各种传说颇具传奇色彩,但对于这座历经数朝的古塔的坍塌,人们所表达的最多的并不是意外惋惜,而是喜形于色奔走相告。




   琢磨着自己应该还是比较扛得住冻的,所以出门时只带了一件水红色的薄外套和一张粉色披肩备用。

   出行前诸友纷纷提醒夜间水边寒气大,务必注意保暖。此言不虚!外套披肩齐上用场,即使是最恶俗的红红配还是抵御不住冷风来袭。 
   谁说秋天的夜晚湖边漫步是最浪漫的事的,那都是些个没有实战经验睁眼说瞎话的酸儒份子,太不考虑实际了!




   干炸响铃

   那个盛蘸酱的味碟深获我心,搭上朱红的蘸酱总让我想起家里书案上盛着西泠印油的瓷盒。 
   每回外出遇心情大好的时候总会无师自通地学个一两样菜式回来,干炸响铃算是一样。 不过第一回试做多少有些画蛇添足之嫌。因觉原版素味太小儿科,便自增难度地做了裹馅的改良版。又因媒体报刊隔三差五的卫生食品曝光,腐竹的选材一直都是超市有售的王致和。王致和没有面片形状的腐竹,必须一根根温水泡开备用......总之,工序繁多,还大失水准。不过后来朋友点评,干炸响铃所用食材并非腐竹,对此稍觉释怀,无师自通误打误撞没撞着,不能说明我水平下降。




   葱油小白菜 
   这种做法自在外婆家吃过后便恋恋不忘,和之后的哒哒宴请吃到的白灼芥兰及在茶餐厅吃的芥菜其实都是类似做法。回家后琢磨着试了几遭,终于成功。




   西湖醋鱼 

   梅梅心心念念惦记着的此行非吃不可的杭州名菜。




   饭后分批返回。 
   再一次重申骑行对体力和热量的消耗是非常大的!翠丫头表示很惦记邮电路上的满记,离开杭州之前无论如何也要品味一番,对此提议我双手赞成。 
   于是,原路返回改成绕道满记。 

   当然,这是秘密行动!把安逸了一天处处以的士代步的沈姑娘等人给撇开了---实在不想担负“大胃王”的外号。



上海图片

   人都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好吧,至少我是。 
   点了杨汁甘露之后我才发现其实我比较喜欢翠丫头点的榴莲。隐忍得很纠结。。。


1 前序

2 D1

3 D2

4 D3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