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6(11月30日):梅林村,石桥村,云水谣。 梅林村 -石桥村 -云水谣

南靖
南靖 zhangzhounanjing
经纬度:117.36262
24.522136
旅游评分:4.2分
旅行费用:¥80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10-07 01:36
游记浏览:10

土楼作为福建当地的特色建筑,历史源远流长,它产生于11—13世纪(宋元时期),经过14—16世纪(明代的早、中期)的发展,至17—20世纪上半叶(明末、清代、民国时期)达到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而这一过程又与北方人民大规模的南迁密切相关,福建尤为明显。其兴建高潮是在中国动乱与客家族群由中原向南方迁移之际。这些时期包沿海,也让土楼分布地点以中国闽粤地区为大宗。出于抵御山林野兽、强盗的需要,并体现儒家思想下大家族共同生活的理想,便形成了土楼这种特殊的建筑。

然而,作为景点开发的土楼虽然是土楼建筑的典型代表,但因为充满了浓重的商业气氛,加上熙熙攘攘的旅游团队,已经很难让人静下心来细细欣赏和品味土楼了,人所看到的,除了土楼建筑的外观,基本上不能了解居住在土楼里的人群的生活状态。

其实,在漳州的各个山村,随处可见大量的土楼建筑群,保留得相当完好,而且有很多还在使用。今天,我们便驾车去了离云水谣只有五公里的梅林村。

梅林村四面环山,一条曲梅溪穿境而过。这里青山寂寂,流水潺潺,翠竹婆婆,梅树素雅,构成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观。早在元朝至正年间(公元1341-1368年),这里就聚居着罗、林、官、蔡、石、卢、牛等多姓人家,为了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梅林人曾在这疏影横斜的梅树下、清清浅浅的溪流旁,建起了46座夯土版筑土楼。已有21座土楼因年久失修而倒塌,现尚存土楼25座,有方楼14座,圆楼11座,其中和胜楼、松竹楼、辑宁楼都有300多年历史了。

把车停到梅林镇政府,沿着溪流边上的古道,走向村子深处。村口有一妈祖庙,相传梅林以前是个穷乡僻壤,百姓的日子过得很苦。自明末以来,梅林先民为了生计,便相约结伴飘洋过海,到南洋(东南亚一带)、台湾等地谋生。那时当地有句古话:“漂洋过海三分命。”海上风大浪急,旅途险恶,生死难料。为祈求神明保佑在外游子的平安,梅林先民们便从莆田湄洲岛请回救难济世、普渡众生的圣母妈祖到山里供奉祭拜,同时也寄托自己对海外亲人的思念之情。梅林先民于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建造了一座精美的天后宫来供奉妈祖,后该庙于民国辛亥年(公元1911年)重修。每年的妈祖诞辰日(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村民都会举行隆重的祭祀朝拜妈祖活动,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给土楼注入深刻的文化内涵,使得土楼与妈祖相映成辉。这一独特习俗延续至今已有300多年。




越走向村里,溪水两岸的土楼群便逐渐呈现在眼前。




南庆楼临溪而建,为方形土楼,约建于1680年。外墙长27.3米,宽20.8米,通廊式,墙厚1.3米,楼高13.3米。楼的前后左右是一,二层楼,把南庆楼围在中央,组成以南庆楼为主体的土楼群。南庆楼东面有一口铜锣井,楼内有一口鼓井,楼西有一口井,共三井,其中二井为锣鼓井。楼为螃蠏形。楼一层18间,有4层,共72间。大门一层楼顶有水槽,水槽有水管直达大门顶,大门顶第四层设有炮台。

南庆楼围楼分成七种,有七个双合门,建楼者分一个,其余六个分配六个儿子。南庆楼前面的翠玉轩,设有六个门,12间,六房各分二间。南庆楼群共十八门,享有18罗汉把守门之意。十八个门着落讲究,象个迷宫。












现在的南庆楼只有老人家夫妻二人居住,老人的老伴也80多岁,他们住在三楼,每天生活全靠自己。孩子们都进城打工了,只是过年才回来看看。

告别老人继续向村里浏览,转过弯来看到一座大圆楼,名万德楼。

万德楼保存非常完好,现在还有几户人家居住,据老人们讲,这里最多的时候住到三十几户,非常热闹。现在看到,楼上几乎都锁着门,想必年轻人都不住在这里了。现在居住在土楼里的基本上都是老人,我想他们不单纯是守着这座土楼,更重要的是心中难以割舍老辈们留传下来的这种情结吧。





























南靖旅游图片

看看时间已经中午,驱车回到云水谣,继续到溪鱼盐鸡馆。午餐后回房休息,睡醒后继续在云水谣闲逛。晚餐后收拾物品行李,明天一早回厦门。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