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西出阳关

玉树
玉树 yushu
经纬度:97.017197
33.027553
旅游评分:4.2分
旅行费用:¥150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8-05 00:27
游记浏览:11

D8:游览敦煌西线

    这一天,我们约了一位导游带我们游览敦煌西线。早上我们先直接开往魔鬼城。魔鬼城距敦煌市有170多公里,过了玉门关收费口之后,不知道是黑戈壁上有磁性的沙砾的影响还是周围有军事基地屏蔽了信号,车上的GPS不管用了,好在只有一条路,一直往前走就没错了。在这寸草不生的地方,我们还真看见了海市蜃楼,前面远远望去好像有一大片水域,可就是总也开不到。古时候,不知道有多少商旅过客,满怀希望地前进,然后体力不支地倒下、死去。抬头看看天空,已是将近正午,可竟然还能看到白色的月亮在西边的天空上。导游说这里由于能见度好,经常能看到日月同辉的景象。我们到达时已是中午,日照非常强,很晒。进入景区后全要坐大巴到里面的小景点参观。初见雅丹时,并没有太多惊叹,面积并不算大,那个金狮迎宾也不十分像。不过越往里走越壮观,惟妙惟肖的孔雀、“高楼林立”的小上海、尤其是“整装待发”的西海舰队,真的像浩瀚沙海上的一队队舰船。不过参观的时间非常有限,而且,这么强的日照,也不能在外面暴露的时间太长,很快大家就恋恋不舍的乘大巴出来了。景区外有餐馆可以吃午饭,不过质量真的很差,价格也贵,点几个素菜配米饭凑合吃了。饭后往回开,分别游览汉长城和玉门关。汉长城只是残垣断壁,而玉门关也只剩下一些土墙的遗迹,据说也只是当年办公的地方,真正的玉门关的具体位置尚不能确定。虽说王之涣在凉州词里也把玉门关写成是“万仞山”里的“一片孤城”,连“春风”都不能吹到,但它曾经毕竟是输入玉石等商品,同往西域各地的门户。也曾有过“驼铃悠悠,人喊马嘶,商队络绎,使者往来”的繁荣景象。而几经沧桑,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败,它也逐渐淡出了历史,永远定格在这一片荒滩之上……玉门关之后,我们继续往回敦煌的路上行驶,直到分叉路口,转向西南方向,前往阳关。提起阳关,人们马上会想到一首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这首杰作,以及和以此诗为歌词的古曲《阳关三叠》,还会想到一个成语“阳关大道”。然而,今天的阳关其实根本没有,而只是个烽火台的遗迹。当地为了开发旅游在附近建了一个博物馆并仿建了一个关,里面有工作人员扮演汉代的文官可以给游客写一份通关文牒。敦煌西线的景点除了魔鬼城,其他的都不大,我们没去河仓城,阳关结束后已是下午四五点钟,再回到市里也就不早了。晚上我们在敦煌夜市找了家新疆烤串吃饭,有的游记里也称沙洲夜市。夜市里的美食以西北小吃为主,除了吃饭还有各种干果、水果、丝巾、夜光杯等工艺品出售,非常热闹。




    新发现的这处雅丹地貌,面积约400平方公里。它的形成经历了大约70万年到30万年的岁月。当大风刮过时,会发出各种怪叫声,因而也被人们称之为“敦煌雅丹魔鬼城”。这里看不见一草一木,到处是黑色的砺石沙海,黄色的黏土雕像,在蔚蓝的天空下各种造型惟妙惟肖。




    惟妙惟肖的孔雀,从很远的地方一眼就可以认出,就像标志性建筑一样。而且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很像一只落在石头上栖息的孔雀。




    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为丝绸之路通往西域北道的咽喉要隘。1907年,冒险家兼考古者、偷运者斯坦因在关城北面不远处废墟中挖掘到了许多汉简,从简的内容判定出小方盘城为玉门关所在地。根据史书记载玉门关的位置也应当就在附近,但小方盘城只有600余平米作为汉朝最西面的海关实在是太小了。所以玉门关的具体位置尚不能肯定,将保存完好的小方盘城遗址暂定为玉门关。




    阳关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西汉置关,因在玉门关之南,故名。和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宋代以后,因与西方和陆路交通逐渐衰落,关遂废圮。古董滩因地面曾暴露大量汉代文物,如铜箭头、古币、石磨、陶盅等而得名。丝绸之路在玉门关和阳关分为南北两条线路,通往今天的西亚和欧洲。



兰州图片

    坐着驴车走“阳关大道”,虽然比电瓶车慢很多,不过感觉很“应景”。

D9:敦煌休整

    连续两天的游览确实很辛苦,这一天我们主要在酒店休息,在附近闲逛。敦煌还有其他的景点,比如古城和鸣沙山附近的雷音寺,不过因为都是现在仿建的,所以我们不感冒。


1 引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