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洛阳城里转一转 天子驾六博物馆 -白马寺

河南
河南 henan
经纬度:113.650219
34.753763
旅游评分:4.4分
旅行费用:¥200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9-05 01:01
游记浏览:21

  美丽的中原大地,不知道埋藏着多少的故事,也许这里是最不适合动土的地方,因为这里的地下有无数的史海沉钩。东周自周平王迁都洛邑后历经515年的辉煌岁月,历朝25位天子皆葬其此,官绅富贾更加无数,该有多少绝世宝藏深埋于洛阳地下留待后世?那些一直影响到现在的厚重文化,曾经璀璨的瑰宝,究竟埋藏在哪里呢?


  2002年,在洛阳市政府本打算在古城中心修建一个集行政、商业、金融等各项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广场“河洛文化广场”,结果挖掘土地的时候,1.6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却先后挖掘出了东周时期的十八座车马坑,尤其其中一座长42米,宽7.2米的坑中,竟然清理出了一处六匹马驾一车的古遗迹,这也印证了古文中有关夏、商、周时期“天子驾六,诸侯驾四”的一说。于是就在原地原址建起了“天子驾六博物馆”。这也引发了中国文化学者和全世界的考古轰动。


  很多爱好历史的朋友来到洛阳都会看一看龙门石窟和观赏牡丹。也许是龙门石窟太有名气,让我们不用到洛阳就能领略到卢舍那大佛的微笑,给人的期待感反而会减少;而牡丹虽然美丽可是花期却很短暂,多少人因为错过花开而感到遗憾;在“天子驾六博物馆”却能让我们感受那来自东周王朝的奢华和辉煌。



  整个博物馆占地1700多平方米,一进入这里,就让人有一种看见“秦始皇兵马俑”的感觉,只是规模小了一些,但它的历史却远早于秦始皇陵。这是一座以原址保护展示、以东周时期大型车马坑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博物馆分了陈列展示和东周时期大型车马坑展区。

  在车马坑内还有很多狗的骨骼,据介绍,这些狗可能是当初被人袭击时四散跑开,因此狗骨排列形状各异,地点分散,甚至能看到用石块砸在狗头上的痕迹。也有的狗可能是主人的爱犬,舍不得主人的离去,跑到了马车下面,被埋土的人埋在了里面。看着这些遍布坑内的马骨和狗骨,可以想见当时这些动物们殉葬时的激烈场景。


  当看到坑中六匹硕大的马骨的时候,不仅让人感叹那2700多年以前东周王朝的恢宏气派,六匹矫健的马匹,驾着周天子的座驾,轰隆隆的行驶在洛阳的土地上,是多么的威严和气派。而今,这些白马已经化为了累累白骨,时间的流逝虽然让人感到是如此的无情,但历史却永远的凝固了下来。


  天子驾六博物馆也是中国惟一一处在原址的基础上展示的博物馆,通过这些曾经的历史,也像世人展示了作为十三朝古都的洛阳,那悠久的古都历史和璀璨的物质文化,令人印象深刻,回味无穷。

白马寺

小贴士:

1.白马寺位于河南洛阳城东10公里处。

2.公交路线:洛阳火车站乘56路公交车终点下车,关林庙乘58路到终点站下车。

3.白马寺全年开放每日07:30--19:00,门票50元。



   河南有“一个河南省,半部中国史”一说,就是指河南的历史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当走到白马寺的时候正赶上农历四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诞生的日子,住持方丈在寺庙前举行浴佛典礼,场面非常隆重。停这里的僧人介绍,每年的四月初八,白马寺都会举行浴佛、传戒、放生等一系列的活动,来纪念佛祖降生,并以此来洗涤我们的心灵,教化世人常怀清净之心、感恩之心。

  

  白马寺很大,被称为“中国第一古刹”。在我国所有的寺庙里,可以说是白马寺最为有名。来到这里就能感觉到那历史的厚重感,白马寺是中国第一座寺庙,相传是汉明帝梦见佛像遂派人去“西天取经”,带来了不少典籍和两尊佛像,汉明帝为了两位远道而来的僧人而建的佛庙。看着这千年古刹能带给人最深刻的禅宗思考!白马寺被认为是我国佛教的发源地,历代高僧甚至外国名僧亦来此览经求法,所以又被尊为“祖庭”和“释源”。走进这里,不但可以瞻仰那些宏伟、庄严的殿阁和生动传神的佛像,而且可以领略几处包含有生动历史故事的景物。

 

  白马寺原来的建筑规模极其宏伟壮观,千百年来已几度兴衰,现存建筑多为明清两代修建。整个寺庙坐北朝南,为一长形院落,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接引殿、毗卢阁等,均列于南北向的中轴线上。

 

  “大雄宝殿”。它长22.8米,宽14.2米。殿前有一月台,是寺院内最大的殿宇。由歇山顶改为悬山顶,面积有所缩小。殿内贴金雕花的大佛龛内塑的是三世佛:中为婆娑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左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三尊佛像前,站着韦驮、韦力两位护法天将的塑像,执持法器。两侧排列十八尊神态各异、眉目俊朗的罗汉塑像。这十八罗汉都是用漆、麻、丝、绸在泥胎上层层裱裹,然后揭出泥胎,制成塑像,这种“脱胎漆”工艺叫夹苎干漆工艺,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乃寺中塑像之精品。背后殿壁上还排列整齐地刻镂着五千余尊微型佛像。


  “毗卢阁”。是白马寺内最后一座佛殿,坐落于清凉台上,系一组庭院式建筑。清凉台原是明帝少时读书乘凉之处,后为摄摩腾、竺法兰译经之所。在寺中位置最高,长43米,宽33米,高5米。正面大殿毗卢殿为重檐歇山楼阁式建筑,长15.8米,宽10.6米,初建于唐,元、明、清历代都曾重修。阁内正中有一座砖台座,设一木龛,龛内供奉一尊毗卢遮那佛像,左立文殊,右立普贤,这一佛两菩萨,在佛教中合称“华严三圣”。

 白马寺后院美丽的景色。

 玄奘塑像,他是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祖籍就是河南洛阳。

白马寺普同塔”。在白马寺西北角,有一片现代僧人安息之所--普同塔院。现在有四座石塔,最东边一座无铭记外,自东向西其他三座分别是:自如大和尚灵塔,建于1996年;白马寺方丈海法大和尚舍利塔,建于1998年;白马寺主持绍凡大和尚灵塔,建于2004年。四塔后面,是存放僧俗信众灵骨的龛位。

白马寺钟楼。

白马寺钟声是洛阳八大景的另一景。白马寺到了北魏、唐、宋时代,因为佛教极盛,寺院殿堂巍峨,曾有僧众千余名,僧人们每天早晚按时上殿诵经。每当月白风清之夜,晨曦初露之时,殿内击磬撞钟佛诵,钟声悠扬飘荡,远闻数里,听之使人心旷神怡。到了明代,寺内有口大铁钟,重约5000余斤,钟声特别洪亮。据传这口钟与洛阳东大街钟楼上的一口钟音律一致,可以共鸣。人们往往在听到白马寺钟声的同时,紧接着洛阳城钟楼上的钟也响了,民间流传着“东边撞钟西边响,西边撞钟东边鸣”的佳话。

 

  白马寺建成后便成为东汉最主要的译经场所。摄摩腾、竺法兰首先在这里译出了第一部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


  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

  白马寺山门内大院东西两侧茂密的柏树丛中,各有一座坟冢,这就是有名的“二僧墓”。东边墓前石碑上刻有“汉启道圆通摩腾大师墓”,西边墓前石碑上刻有“汉开教总持竺法大师墓”。这两座墓冢的主人便是拜请来汉传经授法的高僧──迦什摩腾和竺法兰。

 洛阳白马寺外景。青石圆雕马,身高1.75米,长2.20米,作低头负重状。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