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环省游(二)阿坝州(5)汶川县《绵篪古镇、姜维城》

四川
四川 sichuan
经纬度:103.957005
30.717825
旅游评分:4.7分
旅行费用:¥5000元
景区类型 :27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10-07 01:19
游记浏览:9
绵虒(sī同池)镇:位于岷江河畔,汶川县城西南,都汶高速公路羌锋出口旁,东部与都江堰市接壤,南与银杏乡交界,西连草坡乡,北距汶川县城18公里,距离成都90多公里,幅员面积252平方公里,辖14个村,总人口8428人,主要以羌、藏、汉、回族为主。-----始建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明宣德七年(1432年)为汶川县城,明、清、民国皆为汶川县治,1953年迁往威州镇。

绵虒:史载大禹的出生地,历史悠久,文化深厚,
历朝代汶山郡府所在地,藏、羌、回、汉民族融合居住之地,素有“大禹故里、西羌门户”美誉。---主要景点:绵虒古城、大禹故里景区(大禹祭坛、碑林、大禹雕像、刳儿坪等)、友谊索桥、禹王宫、羌寨“红军纪念馆”、“西羌第一村”碉楼等等、、、。

绵虒镇:水质得天独厚,采用山间清泉水手磨推制出的绵虒豆腐,以其嫩白细滑和豆香醇正而远近闻名,许多人慕名前来品尝。相传大禹治水时又累又饿,想起妻子女娇在家里的凉茶热汤,很是向往,这时相邻群众送来了用山泉水制的热腾腾的豆浆,可是只解渴不经饿,有一次大禹正忙于指挥治水,群众又送来了豆浆,放到地上,不料一块石头飞溅到碗中,大禹准备喝豆浆时,碗里豆浆已经变成了豆腐,这个豆腐吃起来又香又经饿,绵虒豆腐由此而得名。----“不吃豆腐、枉到绵虒”,如今绵虒豆腐成为绵虒特色饮食中最为出名的一道菜,也是招待贵宾必不可缺的佳肴。

===========================================================================================

2015年10月24日,下午2点半游览完桃坪羌寨,3点20分回到汶川县城后,接着乘坐(汶川--绵篪镇)的公交车,3元/人,去游览大禹故里--绵篪古镇,为了赶上晚5点返回县里的末班公交,只游览大禹广场等周围的几个景点,就返回汶川县城,去县城的制高点---姜维城,也是旅游攻略推荐的地方。
    姜维城坐落于县城威州镇南沟玉垒山腰,岷江岸上,因三国时蜀将姜维屯兵筑堡,故称。城堡仅存西、南残垣长88米,呈L形,附近尚有点将台址,站在遗址上可俯瞰汶川县城全貌,由于姜维城遗址在山腰上,蛇形弯路,一层层盘旋而上,遗址指示标志不明显,一路打听一路问,也由于连日来旅途的疲劳,腿似灌了铅般沉重,天色已晚,几乎要放弃,想想在大庆千里迢迢来到这里,不上去心所不甘,只好和老婆相互加油鼓劲,真是吉人自有天相,在山路边坡上,有位大姐正在田地里劳作,我们寻路时,好心大姐把自家三轮电动车借给我们使用,使我们心里好温暖,顿时来了精神,曾经当过职业司机的我,驾驭三轮是轻车熟路,三轮车开的飞快,老婆坐在后车厢里直喊刹车,胳膊肘弯的山路,如履平地,心情溢于言表,哈哈,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地,正有邻家大姐在那灯火阑珊处,高兴的词不达意,简直无法形容了!!!为了表示对不知名大姐的感谢,只能在心里默默祈祷好人一生平安!!!
   天近黄昏,意犹未尽,抄近路回到镇里,品尝当地特色(腊肉青杆菌48元,绵篪豆腐18元,米饭4元,总计70元)。


10月24日
第二站游览:绵篪古镇。

位于317国道旁的绵篪古镇标志碑。
---绵虒古城的景点有:绵虒公园、渔女公园、禹王广场、古城墙、绵虒老街、禹王宫及戏台等,众多仿建的民居,几乎完整无损地复原着明清时期的风貌,鳞次栉比地散落在古镇之中。



广东省珠海市援建的绵篪镇政府办公楼。



大禹故里景区:位于绵虒镇高店村石纽山,以大禹祭坛为核心文化项目,以复兴广场为主要时代项目,以大禹治水为重要卖点项目,汇聚众多旅游游乐项目和服务设施,景区包括禹坛景区和刳儿坪景区。
----景区由入口区、碑林、大禹文化研究陈列馆、祭前广场、甬道、祭坛、大禹殿、大禹雕像、上山步道、刳儿坪景区组成。
----整个景区建筑均采用汉式风格,其含义有二:其一,大禹为华夏民族之始祖;其二,汉代建筑宏伟,大气之风格与大禹精神十分相符。
----景区铺装均采用白麻花岗岩,庄严而厚重,充分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肃穆的祭祀气氛。景区绿化以松、柏、竹、银杏、桂花等为主。此外,景区内散布历朝历代歌颂大禹的诗文的石刻,进一步烘托出整个景区的文化氛围。



绵虒镇的大禹广场
占地面积约为3600平方米,大禹广场以城门楼及城墙为背景。


由中国著名雕塑设计师叶毓山创作完成的岣嵝碑和大禹雕像,及禹贡九州图等都在其主轴线上。

 

大禹:姓姒,名文命,字(高)密。史称大禹、帝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禹是黄帝玄孙、颛顼的
六世孙。其父名鲧,被帝尧封于崇,为伯爵,世称“崇伯鲧”或“崇伯”,其母为,有莘氏之女脩(xiū)己。
    
相传,禹治理黄河有功,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在诸侯的拥戴下,禹王正式即位,以阳城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晋阳),国号夏。并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
    
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他是中国古代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后人称大禹。禹死后安葬于会稽山上(今浙江绍兴市南),仍存禹庙、禹陵、禹祠。从夏启开始历代帝王大都来禹陵祭祀他。


大禹: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伟大历史人物。他的重大功绩不仅在于治理洪水,发展国家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更重要的是结束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社会组织形态,创造了“国家”这一新型的社会政治形态。大禹完成了国家的建立,用阶级代替原始社会,以文明社会代替野蛮社会,推动了中国帝王历史沿革发展。



城门楼基座长
24米、宽14米、高10.2米,共设有三个门洞,主门洞宽8米、高6.4米,两侧次门洞宽3米、高3.8米。城门楼为五开间歇山顶仿古建筑,开间16.2米、进深7.8米、高8.5米。城墙底部宽5米、顶部宽4.4米、高6.3米,城墙不仅可用来供游人观光,内部还设置了供游人休息、参观和购物的空间。



在主轴线两侧,分别布置了五块歌颂大禹功绩的纪念石碑,并结合现状巨石设置的桂花树林,辅以水系穿插环绕整个广场。这样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观光、休闲、集会和娱乐场所,也使其成为了一个次生灾害避难所。



绵虒古城墙:
汶川是汉朝建县,绵虒镇明代作为县城,古城墙传承了绵虒的悠久历史文化,绵虒古城于明正德7年始建(1512年),清乾隆28年(1763年)扩建,至1953年汶川县城迁威州镇,前后经历441年。
    绵虒明、清、民国皆为汶川县治,1952年修公路时东、北两面拆除。地震前仅存南与西南部分城墙,呈“L”型,总长333.7米,墙高4.6米、顶宽2.4米,为石砌双层夹墙,中填土夯筑而成,另原北门两侧残存城墙断垣或墙基分别为20—30米。
   “5.12”大地震中被损毁,后因为设立紧急避险安置点被清理,目前仅存20余米老城墙。旧县衙在大地震中完全震垮,后来做临时安置点,已损毁,珠海市援建以火砖恢复“国泰民安”和“风调雨顺”城墙。



虒(si同池):是一个不常用的汉字,是传说中五大瑞兽之一(貔貅、龙、凤凰、麒麟、龟),是头上长角的老虎,现多用于地名。


纪念大禹石碑。

 

大禹划分九州---九州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各州的山川方位和走向、土壤性质、物产分布,贡赋的等级和物品等情况,以及进贡经行的路线,也都有记载。
    这是禹在治水过程中,建立的又一伟大业绩。九州是中国最早的行政区划,无论其可信程度如何,人们总是习惯把中国称为九州。因为是大禹划分九州,故古代人又常把中国称为禹域。
    
大禹然后又根据九州土壤的性质,分为“壤”、“黄壤”、“白壤”“赤植坟”、“白坟”、“黑坟”。“坟垆”、“涂泥”及“青黎”等九种。 并依据各种土壤的肥力不同,又分为三等九级。根据肥力的等级,安排农业生产,制定适当的田赋。当时称为“贡”,即土地税。因田赋是国家收入的大宗,同时为了要使“贡”的负担合理,在辨别九州各类土壤肥力等的基础上,还注意到当时土壤的实际使用状况,实际收入的多寡以及交通条件,来制订田赋的等级。


九州古代行政区划:

1、冀州
:据说为唐、虞、夏三代帝都所在地。三面距河,西与南及东南部大致以黄河为界,东北以辽河为界,北以沙漠为界。今辽宁的西境,河北北境,河南北境,山西全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皆古冀州境,面积约140余万平方公里。

2、兖州:东南至济河,西北至黄河,北滨海,南接徐、豫两州。包括山东西北部分,河北东南部分及河南内黄延津以东等地,面积约有20余万平方公里。
3、青州:东面据海,西面至泰山,包括山东的北部和辽宁的一部分。约有面积130万平方公里。
4、徐州:东靠海,西与兖、豫分界,南至淮河,北至泰山,今江苏、安徽北部,山东南部,均古徐州地,约有30万平方公里。

5、扬州:北据淮河,与豫、徐分界,东南至海,西以汉水与荆州为界,今浙江、江西、福建全境及江苏、安徽、河南南部、湖北东部、广东北部,面积约有130余万平方公里。
6、荆州:东与扬州分界,南越衡山至五岭为止,北至荆山。今湖南全境、湖北东南部、四川南部、贵州东部、广西北部,面积约有85万平方公里。
7、豫州:东接充、徐、扬,西以荆山与雍、梁接界,南以荆山和荆州分界,北至黄河与冀、充分界,今河南全境、山东西部、湖北北部,面积约有40万平方公里。
8、梁州:东与荆州接界,西与雍州接界,南与长江为界,北与雍州接界。今四川全省、湖北西部及陕西、甘肃南部,面积约有148万平方公里。
9、雍州:东至黄河与冀、豫分界,西至黑水与梁州接界,北至沙漠。今陕西北部及新疆、青海、西藏东部和内蒙古、甘肃南部,面积约有230万平方公里。





10月24日
第三站游览:姜维城遗址。

姜维城遗址:是岷江上游一处极具代表性的重要遗址,位于汶川县城威州镇(今汶川中学)后山上。
姜维城遗址包含新石器、汉代和宋代等时期的遗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2003年度遗址发掘的宋代遗存中发现的遗迹和遗物为了解当时这一地区各民族文化、经济交流和中央政府的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传说蜀汉大将军姜维曾在汶川一带屯兵驻防…… 现存有古城墙,有人命名为姜维城。---
自汉代以来所设汶江、绵虒、汶山、汶川等建置皆以境内岷江得名,历代治所有所变迁,汶川古属冉毵sān)部,绵虒镇为郡、县旧址,威州现为汶川县城,四面环山,堡子关雄踞杂谷脑河与岷江之间,有“三山雄秀,二水争流”之誉。汶川境内的藏羌历史上是善战的民族,羌碉尤其是居住和军事两用的独创性建筑。


姜维(202-264):是
三国蜀汉名将,曾经到汶川平定边乱。史载,姜维甘肃甘谷人,羌族,早年事曹魏,后投蜀汉任征西将军。蜀建兴12年(234),诸葛亮攻魏,病亡五丈原,姜维等秘不发丧,摆脱司马懿追兵,从容撤回汉中。费袆死后,他掌蜀汉兵权,并升任大将军。景耀六年(263),汉中失守,姜维自沓中(甘肃舟曲)撤兵,魏将诸葛绪据守阴平(甘肃文县)桥头,断其归路,姜维从侧后进击,迫退魏军,乘势过桥,与蜀将廖化、张翼会师,据守剑阁,魏军10万被阻。因魏将邓艾出奇兵直逼成都,刘禅投降,姜维奉命投降,西蜀灭亡后,他还想利用钟会复兴蜀汉,参与魏将钟会叛魏,事败被杀于成都,可见出他忠于蜀汉的坚定信念。


姜维继承诸葛亮的“和夷”政策,作出了贡献。公元247年,汶山(今四川茂汶)变乱,姜维率兵前往平定。随后又出兵陇西、南安、金城一带,大战魏将郭淮、夏侯霸于洮西。这两次出兵,他都注意贯彻诸葛亮生前的“和夷政策,安抚了少数民族。或许诸葛亮特别器重姜维,除了姜维自身的才略之外,主要是因为姜维是少数民族将领,重用他不仅有利北伐,而且体现了“和夷”政策。




蜿蜒曲折的上山道路,
早已失去了它昔日辉煌的军事价值,已看不到当年战马嘶鸣,刀光剑影,现在是民族和谐、繁荣、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幸福成为永恒!


由于山路弯道众多,在半路遇到,当地好心大姐借给我们的三轮电动车,使我们轻松不少,感谢好心人为我们提供的方便。


据史载:“蜀汉建兴9年(公元231年),汶山羌暴动,大将姜维、马忠、张嶷领兵征讨汶山叛羌,曾先后在汶山、理县的维关和杂谷脑等地屯兵筑城”,延熙10年(公元247年)前后,在威州岷江东岸之台地上筑城,习称“姜维城”。在遗址东南方向今尚存一黄泥垒筑高台,为姜维点将练兵之地,称“三国点将台”。


姜维城古文化遗址
占地面积达2.5平方公里,地下文物和地面遗存丰富。其中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遗址为研究岷江上游地区远古历史提供了新的实物材料。原中国历史博物馆长喻维超先生现场考察后,对姜维城古文化遗址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姜维城古文化遗址是我省乃至全国少有的占地面积较大,文化内涵特别丰富,绵延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且又保存如此完好的地方。


不少市民也来山上玩耍,一位路过的老婆婆说对面山上是明城墙,我们站立的地方大家叫作点将台。地震的时候,人们都上山避难,而山上还不停滚下石头。现在看到姜维城,经过这场劫难,遗址已倒塌。


 
汉代或三国的夯土遗迹有三处,因为倒塌,全部修筑院墙围护起来。最高处就是传说中姜维操练部队的点将台,如今四散着碎土块,几乎没有恢复的可能。 





汉代黄泥城墙和汉代县址遗址位于姜维城台地北半部分,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相叠压。西汉元鼎6年(公元前111年)建立汶山郡,为西南地区最早建立的五个郡之一,并在姜维城上置汶江县。
      城址呈长方形,现残存西、南两段,整个城墙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150米,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城墙以黄泥夯筑,内夹木棍或圆木为筋。西残墙高10米,底宽4米,顶宽1米,长100米,墙拐角处有马面1垛,高10米,宽10.3米,长15米;南残墙高8米,底宽3米,顶宽1.3米,长约90米。



明代石砌城墙始:建于明弘治年间(公元1358年),平面布局呈椭圆形。片石砌筑,依山就势,南包玉垒山,西边蜿蜒而上达姜维城,将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遗址、汉代汶山郡城址包围在内,全长1700米,高4~6米,宽2~3米,墙垛1600个。
历代古墓葬主要分布在姜维城台地南半部分,包括秦汉石棺葬、汉晋唐宋砖室墓、明代石室墓等形制。各时代的墓葬相互叠压,数量众多。 


古城墙全用泥土夯筑,尽管经过2千多年岁月打磨,垛口却依然清晰,沧桑不改伟岸。古城的风骨、古城的气节、古城的灵魂和精髓,需要人们用心灵的触觉去领悟、用精神的炼炉去融汇、用生命的真诚去注释。从它斑驳破碎的光影中,我看见了古代先贤、三国蜀汉名将姜维叱咤风云的一生,甚至看见他为抵御魏将钟会大军,点燃的烽火……

 

登上点将台,置身茫茫天地间,顿感人之渺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那种旷世沧桑的感觉登时涌上心头。姜维城几千年积淀下来的历史深度和厚度,让人痴迷,让人敬畏。

站在姜维城遗址上,俯瞰汶川县城,红色四方的建筑就是汶川博物馆。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繁华过后即是平淡,平淡才是生活永恒的主题。



明天继续游览-----《映秀地震遗址》《汶川博物馆》






                                                                                    2015年10月24日汶川县,四川环省旅游第10天。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