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乌镇

嘉兴
嘉兴 jiaxing
经纬度:120.746917
30.759594
旅游评分:4.2分
旅行费用:¥100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8-12 17:00
游记浏览:11

  最后一天的逗留,泡在西栅了,我俩决定把地图上所有标注的游点都游览一遍,一个都不放过,水剧场就在我们住宿的屋后,近水楼台先得月,早上吃完早点就出发了,还不到八点的西栅,幽静,安详,和夜晚的酒吧街完全是不一样的风格。


    水剧场里的断桥,不止因何原因使桥断裂在了中间,这样的画面,总是给人感觉一种凄凉,一种无奈,在述说着一段往事还是在静待一种哀伤,没有生气也就没有了希望,心死大于哀伤,可是这个年龄的我们还会相信那些山盟海誓,那些海枯死烂嘛?


按照地图的指示,逛到将军府,这些都是离我们比较近的景点,没去一个地方就在地图上标注记号


   坐公交船到终点,再按照地图往回逛,这样正好可以赶着中午觅食去,坐在船上小风轻抚,悠闲自得,欣赏着两岸的风景,快乐似神仙嘛!









    依然不挺的下着雨,但是我俩依然心存感激,这样的毛毛小雨,让我们品位了另一种感觉的乌镇,恰到好处,也没有大到让我们无法前行。乌镇的美是静匿的,需要你慢慢发掘,一个转身,一个不经意,就是一个惊喜,那种流淌在心里的喜悦是可以慢慢渗透的。






    在乌镇戏院歇歇脚,正好赶上有场评弹,虽然听不懂,但是可以感受一下当地老百姓的文化生活,一杯茶,一把小扇,足可以在戏院里泡上一上午,中午悠哉悠哉回家吃饭,这里的慢节奏就是可以让行色匆匆的人安静下来,回首过往,想念往事,总有一些触碰心灵的往事。






    逛到古时的书院,长廊里还设有毛笔字贴,我俩兴致一来,大笔一挥,每人题诗一首,哈哈,绝对不是滥竽充数哦,这在古时可以被称作才女了吧!





    路上看到好多人在排队买萝卜饼,声势浩荡,就冲着架势,我俩也义无反顾的加入了排队大军,终于拿到手了,热乎乎的,真的是太好吃了,后悔死了没有多买几个,看看波宝的吃相就知道了,绝对好吃,真的好吃,灰常好吃
















    我们的最后一站是王会悟纪念馆、矛盾纪念馆。他们这些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付出一生,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精神,值得我们后人永远瞻仰,让爱延续。

    1898年7月8日,王会悟出生在浙江省桐乡县乌镇,她的父亲王彦臣是晚清秀才。王会悟6岁就开始接受父亲的文化启蒙教育。1918年,王会悟到湖州湖郡女塾(现湖州二中)攻读英语。在校期间,她经常阅读《新青年》杂志,并给主编陈独秀等人写信,表示赞成提倡白话文,拥护《新青年》所宣传的新思想和新文化运动。1919年,她前往上海寻求妇女独立解放的途径。经上海学联介绍,被黄兴夫人徐宗汉安排到上海女界联合会做文秘工作。在这里她结识了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中国留日学生总会代表、湖南人李达(当时李达回国办事,与女界联合会有工作联系)。1920年两人结为伉俪,婚礼在陈独秀家的客厅里举行。1921年7月中共一大会议在上海召开,王会悟作为中国第一批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参加了大会的筹备、会务和保卫工作[1]。大会期间,由于密探闯入,会议必须另选地点。王会悟立即建议到嘉兴南湖去继续开会。与会者采纳了她的建议,在嘉兴南湖红船上,完成“一大”所有议程,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正式诞生。1922年底,李达毛泽东之邀到湖南自修大学主持教务,王会悟随往,并在该校附属中学教英语。在大革命失败后,她化名王啸鸥,组建笔耕堂书店,出版马克思主义著作。1933年至1937年,王会悟夫妇移居北京;1944年,抵达重庆。1945年,毛泽东重庆蒋介石谈判,王会悟参加了重庆妇女界欢迎毛泽东举行的大会,会后受到毛泽东的单独接见

    1946年春,王会悟自重庆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养病。1949年5月乌镇解放,王会悟北上与丈夫团聚,被安排在政务院法制委员会工作。

    1993年10月20日18时25分,王会悟病逝于北京,享年96岁。






    至此,我们的旅程全部结束了,没有遗憾,只有欣喜,短短的三天,我们在这里释放自己,品味生活,感恩每一天。今天离开乌镇,去往杭州,明早八点的飞机,晚上住机场宾馆。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