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中山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中山路

福建
福建 fujian
经纬度:119.292277
26.08036
旅游评分:4.7分
旅行费用:¥2000元
景区类型 :27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8-11 16:42
游记浏览:14
 今年可谓是与厦门有缘,在盛夏和初冬分别游了一次厦门,两次都是与闺蜜同游,两次都是花了很多时间去逛中山路。逛上一次厦门中山路,就让我爱上了这条古今交融、中西合璧的步行街。在这里穿梭于骑楼间的红砖古厝,细品门楣上的雕栏画栋,呼吸着海风,又令人仿佛穿梭在历史长廊中。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两次厦门中山路之旅。
   
一、初逛中山路

一提及厦门就必言中山路,而且也因为这里曾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称号,所以中山路可以说已成为厦门的名片了,中山路代表厦门过去与现在的繁华,最吸引我的还是那保持较完整历史风貌的旧城街区,成片的南洋建筑、流光溢彩的LED夜景、跟广州的北京路有着异曲同工的相似,唯有那琳琅满目的各色闽台特色小吃是有所不同。


   
   
我低头看看这些地板的时候,一股熟悉的感觉涌上心头,如果不是远处传来闽南软语侬言口声,我还真的以为身在广州的北京路呢?此刻又仿如让我看到那场景:穿着木屐踏着那悦耳动听的“嗒嗒”声,又出现有我的脑海记忆里。

    
   
粉红和乳白属于这里的主色调,雨中的中山路,少了人头攒动的人潮,却多了一份静谧的美感。


    商铺琳琅满目

   
  到了夜晚,每当华灯初上,闪烁其间的LED灯将整条中山路装扮得流光溢彩。


  
 这种建筑有着浓郁的
南洋风情,经过岁月的洗礼,斑驳的墙体与古旧的木窗更为骑楼增添了几分特有的神韵。

   
靡靡小雨中,
打着雨伞走在中山路上,又增添了一道迷的风景。

  
  中山路的
闽台特色小吃街,
已经成为厦门人气聚集的新地点,短短2百多米集合各种台湾和福建的特色食物,品尝台湾小吃,还可以听老板讲美食发源故事,散发浓浓的思古幽情,在享受美食之余,还能进一步了解台湾的美食文化。 


  来中山路除了购物必定少不了的就是美食了,食货们又怎能错过呢?这烧仙草5 ,味道还不错喔。
 


   慕名而来的人洛泽不绝,所以要有耐心等喔。


    赵小姐的店显得很有小资情调且浪漫端庄店的最佳产品是赵小姐店定制的数款素馅饼——【绿豆馅饼】/【红豆馅饼】/【柚子馅饼】/,另外还有一款定制的【凤梨酥】值得尝试。


   嘻嘻,这名称又让大家有联想了吧?


    飞檐斗拱,古色古香巍然屹立在中山路上这座仿古建筑彼为显眼,这里真不愧为现代与古典、中与西的完美结合。


   厦门的店名及广告最为文艺化。


    美女遇上爱衣,十头牛也拉不走,试了又摸、摸了又试,一发不可收拾的狂刷卡,可能收银台那边的销售美女乐起来那爽感觉比起你们这班购物狂还好几倍。


   女人衣柜总缺那么几件,所以、、、、、


    不是说家里的包包多到没地方放了吗?可是你还是下了毒手。


   不买的也要试,镜前美人照给了女人莫大荣心,满足感、、、、


    我知你家里的鞋可以当展览了,但你说就这双没有。


   这件好看、这一件也好看、那件好看、那一件也好看,我说如果住豪宅多好啊!一个大大的衣帽间,美美满足我们这些臭美的心。


    美女们又在垂涎三尺了,怎么叫也听不到。


   低角度的拍摄是有不一样的感觉,摄影这东西要有耐心,相信慢慢地一定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摄像风格。


   【蓝天下的思明电影院】思明电影院是由华商投资兴建,属时厦门市首家既能放映电影又能演出戏曲的戏院,由于归厦华侨常聚于此,因此又被当时称为“华侨俱乐部”。


    据说这电影院采用国内最先进LED双红光、DTS立体声系统、安装国内最先进的5535M-5模块整形放映机、CP650解码器、德国进口镜头、超大无缝银幕,可惜没时间进去观尝。


    厦门干净的街道确实有点港台味。

   
 厦门骑楼的诞生,在这里可以清晰看到东西方建筑文化交融的印记。中山路上颇为耀眼的建筑当属这座中华城了,那圆顶极具巴洛克风格。我站在这个街口望了很久,脑海里想着这里最适合做民国电影的取景地了。要是街口中再出现一辆老爷车或干净整洁的人力三轮车,车里再坐着一个穿旗袍的美女,那简直就可以令人有一种回到民国的穿越感。



  据说国内最早的骑楼商业街市,就是从广州开始,一直向周边的省份福射,福建的厦门便在其中之一,所以说老广来到厦门必定有一种熟悉的感觉。


   
  看看路边具有欧式风情的骑楼井然而立,游走其中不知不觉把你带回到那个年代中去,当我对着相机屏幕回看了一会照片再一抬头,眼前仿佛飘现电影里才出现的一片景象:在马路上行走的,有肩挑货物的小贩,有载着客人飞奔的人力黄包车,还有在骑楼内外穿梭的市民,他们身穿旧时的长衫、唐装等,悠然自得……
这一切,仿佛是从旧电影中直接剪裁下来的镜头,无不透露着幽幽的怀旧气息。


 
 一个店铺一个世界,一个柱廊一个风景,步行在其中的某些历史地段而体味个中的文化意味。


 
  
骑楼成为中山路最为亮丽的一道风景,巴洛克式的立柱、拱形的廊窗、西班牙风情的小阳台、形式多样的山花以及丰富多彩的灰雕图案,让人叹为观止。每一个图案、每一方寸的墙砖,历经80载风雨却依旧渗透着典雅的韵味!



   早晨宁静的中山路。


   再有一个乳白色的圆顶,令整个建筑别具异国风情


    早晨的中山路只有赶路上班的一族。


   中山路很有欧洲城市的风格,拱形门廊及花窗、外墙使用罗马式的建筑,无处不洋溢着欧式建筑的气息,五颜六色的广告穿插其间,极具视觉效果。

 
  如今这里依然
传当年那种繁华,只是时代不一样而已,两旁高敞的骑楼建筑和悠闲的行人相容得如此的和谐。

  
 
早晨没有人往人来的,一个人走在这样的骑楼群筑,穿梭在骑楼的街巷时,慢慢地回味这里古老而深邃的似水流年。

二、再次重游中山路
      因为机缘巧合,也因为现在的交通越来越方便,在今年8月份去了一趟厦门回来不久,11月又碰巧再次跟另一位闺蜜重游厦门。
上一次在厦门逛中山路时由于闺蜜们把很多时间花在购物上面,没有很好地体验中山路真正精华的部份,其实最能体现中山路风情的,是那些窄街小巷。所以这次重游中山路就以深入百年民宅,窜街走巷觅美食为主。

    这次入住的酒店位于火车站旁的旺辉酒店,不得不赞一下这家酒店,交通便利,高铁厦门北站坐快1线到火车站一下车即到,而且从酒店门口去中山路、南普陀寺、夏门大学、曾
厝垵都有直达公车到,闺蜜都说这里超方便哦。

    看看这金碧辉煌的大堂,是我喜欢的哦。 


    也许是厦门对我的倦恋吧,上次来厦门的时候,我心里一直阿弥陀佛保佐念个不停“不要刮台风”,可是偏偏遇上一阵台风雨。这次也是,已进入深秋初冬时节了,一直担心绵绵秋雨影响行程,谁知一大早出门就大雨下个不停,可是我们的热情不减,依然照计划出行。
  


  下中山路的早晨,人流稀少,刚好成了街拍的好时机。


   走在民国风格与现代风格的中山路上,演绎一辑属于自己的雨中故事。


   无心插柳的来了,有心栽花的却还没出现,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天意弄人,可是不折腾的人生,那又有什么意思呢?


  来中山路你必须体验两种不风格,一是,人如潮涌氛围下的中山路,让你体验这里的繁荣兴旺,二是清闲悠游的中山路,别有一番风情。褪去繁华的中山路,能让你静心品味一步一景,若思若想,游走在现代与古典之间。


      因为有过上一次的经历,这次更加有备而来,为了融合中山路文化,我穿上那件心爱的改良旗袍,撑一把格子雨伞,是不是有一股穿越的感觉啊?是的,这次来中山路我就是要过把‘穿越瘾’的。


  朋友说,这是在拍民国电影吗? 我说你有这感觉吗?那我算是融入剧情了,我要的就是这效果啊。


   此照片让我仿佛置身于民国的街头,一个下雨天,正撑着伞,望穿秋水地等候着亲人的回来......


  画龙点睛的一幕,那个拿着带钩雨伞的,穿着拖鞋的老伯,是来做群众演员的么?


   看来今天心情特别好,踏着轻燕健步,一颦一笑都写在笑面上。


     这次难得尝鲜坐了一回黄包车,这是上次来中山路的感叹,想不到这么快就能实现了。


    看了上半的怀旧篇,再对比这里,是不是有种走进新中国的感觉了,哈哈。是的,来中山路,一定要感受它的前世今生,这里有着百年历史。


    中山路给我最强烈的印象就是古今汇聚,各个年代的建筑并列在一起,而且中西交融,红砖大厝多半是晚清风格,还有那连廊连柱的骑楼,立面统一,连续完整,中西合璧,这些建筑仿如名门闺秀,雍容而精美,整个中山路就俨然是一个露天的博物馆。


    美女信步走在中山路上,跟上面的画面对比,这位好象一个回乡的华侨吧?


  除了上面“正宗”的中山路之外,整个中山路街区还隐藏着很多厦门历史古迹。这次得益于一位当地人的指引,我们探访了众多分布于中山路旁边的历史古迹。首先是厦门的古城墙。该古城墙始建于明洪武,经历了清代康熙、乾隆的修整扩建。厦门城墙是厦门重要历史遗迹,也是厦门城市发展历史的重要见证。


 中间有一座小亭子立着一块石碑,上书“重修厦门城墙碑记”。后面就是古城墙了,碑记亭,记录着厦门城的历史。


 厦门古城墙没有标志、没有路牌,这段承载着厦门600多年的历史的古城墙被湮没在厦门城中一隅,很少人能发现它。如果你想去了解它,那么你可以问厦门市公安局在哪里就可以找到它了,它就在厦门市公安局内


    沿着斜坡走上去就看到一片荒芜的草地,显得破败不堪。历经岁月的风霜,厦门古城墙目前只剩下一小段斜的城墙保存至今。


  被遗弃的古城墙有点荒凉苍茫感觉,而且又时值深秋下着小雨,加上本人天生易触景多情,此时忧忧思绪涌入血液全身。


     厦门城经历了清末风云多变的动荡时代,这座曾经守护国泰民安的“卫士”,现在斑驳陆离,只有这棵百年古榕依然生气地活着。


    现今的古城墙仿如在哭泣,感觉雉碟无存,这里周边缺少统一规划、而且年久失修、古城墙跟周围的风格有点牛马不相及,再也看不到当年的威风凛凛。


   断壁残垣的城墙成了历史残留的废墟。


 想要了解一座城的前世今生,那么一定得从它历史开始,而古城墙就是厦门重要的历史起源,如果当初能更完整地规划保护起来多好啊!


   现在唯有这一小段护城墙能保留着一段历史见证,用手指轻模这些历经岁月风烛遍体鳞伤的麻石,我似乎感受到它正在诉说着当年功绩。


沿着那段斜斜的城墙走上去,上面有一些砖头砌成的坑洞,看不懂是干嘛的,上面杂草丛生。


  游完厦门古城墙之后,再顺着民国初期的足迹,寻找藏在中山路周边众多的民国骑楼和大屋。散落在中山路市井里的骑楼,每幢看起来依然妖娆光彩,不过好多找不到它的根脉,有些是没有了主人,有些是有主人但主人旅居海外,有些是有主有户,但这些百年骑楼多数成了出租房,略显杂乱无章。


   【天一楼庆让堂】位于天一楼巷21号, 我们好不容易才找到这里,一转角就被这座外貌巍峨挺拔,气势不凡大屋震住,整个半圆形探出式的门庭及阳台,使整幢楼房展现出了一种布局的精致和雕琢之美。


  据说这座是查到最早的前主人是吴文渥吴文启两兄弟工共建的,现在这里住着60多户人家,不过这些都是租住户吧,今非往昔,现在只有这门庭、厅堂,角亭等处偶露这座建筑的峥嵘。 


精雕的花岗岩基座,看起来非常厚重牢固。


 在那个动荡,温饱都难解决的年代,这样的楼房,充分显示主人的富贵身份。整座楼外形非常西化洋,闺蜜说,当时这户人家一定是超级大土豪。


  堆塑的西洋花式窗楹,虽然被这些杂七杂八电线遮掩着,但依然透露着本色的瑰丽,难挡闺秀气质。


   走进天一堂,里面布局如迷宫,加上采光不足,一不小心就会找不到出口。


  现在这些住户多处搭盖,原貌已非。


从天一堂的小巷穿出来,这座清真寺一下吸引我眼球,不过除了上面金色洋葱顶和那月牙窗框透现着一些历史气息外,整个清真寺与周围的现代建筑已显得不太协调。


 继续前行来到古城东路牌坊,在中山上这座雕栏画栋显得尤为显眼。古时树立牌坊标有“旌表德行,承沐后恩,流芳百世之举”字样,不知这牌坊的具体意义是什么呢?


牌坊下面两侧的两座“剑狮"萌态十足。 据说剑狮是源自闽南的民间避邪物。



     这神游剑狮"发春梦了,魂牵梦萦那位姑娘啊?看,手中的剑都变成了“一枝花”。



 石壁上的剑狮头


   顺着牌坊走过来,这一壁墙上显得颇为特别。不过一看就知道,这是闽南人信奉民间剑狮的传说,据说狮为万兽之王,其声能震伏百兽,故用以避邪镇宅。


摸狮头保平安寓意。


 牌坊入来在短短二十米左右两旁排列着憨态可掬的十二生俏。


  这些生肖做成休闲的石凳。










   顺着牌坊穿巷寻迹,看这家食店好有特色,这些竹子桌椅好怀旧、好环保喔。


   去旅行想深入感受当地文化,穿街走巷是最直接的,那里的市井文化才是最真实民风的体现。


    这些广告都透着浓浓的旧朝代气息。



    来,跟着美人一起穿越吧!


 行走中低头发现这些纵横绵延的麻条石路,已经被磨得光溜溜的,也见证了中山路的历史沧桑。想不到在几百年前就已经有这样规模化的地下排水体系了。



走在狭窄的小巷里,看到的老房都是这些古朴的墙壁,仿佛诉说着那年那月淡淡的故事。


   穿梭在巷子中,读着一栋栋老房子的历史,令人有种‘沧海桑田、物是人非’的感触。


  别小看这些破旧不堪的老房,看这门楣就知道是当年的大户人家了。


有钱人家特别讲究门楣的建造,因为那是身份的象征。


麻石门槛,门槛越高越是有钱人家,所谓的“高攀家门”就是有这门槛说起的哦。


老街里有这些导游图,找起来方便多了。


 找到爱国诗人陈桂琛的故居,位于盐溪街18号。我们寻古迹于这些杂街小巷中,想要找到这些老房需要很大的耐心才行的,每找到一处老房我和闺蜜都有种寻到宝的感觉。


老宅门口的墙壁上,用木质挂着一个醒目的牌扁,上面写着:陈桂琛(1889—1944)字丹初,教育家、诗人。1916年在厦门创办励志女校,1944年被日寇逮捕,忠贞不屈,惨遭杀害。
 

  没来厦门不了解厦门的时候,总以为来厦门就是看海的,其实这里也沉淀着好多历史故事,深入其中你会发现厦门曾有许多爱国人士居住过,你会发现这里是一个钟灵毓秀之地。本人觉得还是一个红色教育胜地呢。


    给这些老房授予最美的别名“最美庭院”,看到这些破壁残桓的老房感觉没那么悲凉了,最起码现在是有人关心它。


    现在这里成了“厦门市登山协会”、“厦门红十字北极星志愿者救援队”的驻地。


这里现在是私人宅,所以不能深入内部参观,只能在庭院观其一隅,但也能觉察到它的独具匠心。


  这样的老房,这样的宣传栏,使我想起了鸦片战争年代,被英国毒害的中国到处吹烟四起,民不聊生。其实在旅行中我一直喜欢那些有历史、有文化、有追忆的地方,我们只有读懂过去,才能更好地了解现在。


   这是以前一位苏姓大厝在此居住过,后来就以其名命街名“苏厝街”。不得不说这个“厝”字,在闽南的方言里,“厝”是房子,红砖厝就是用红砖盖的房子,大厝就是“大房子,老房子”之意。


这位苏姓大厝相信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物,看看这大房子,还有门楣呢,就是正门上方门框上部的横梁,不过门楣据说当时只有朝廷官吏所居府邸才能上门楣的,而且是一般平民百姓是不准有门楣的,哪怕你是大户人家,富甲一方,没有官面上的身份,也一样不能在宅门标门楣。那么这里的曾经主人又是什么官呢?


  浮雕虽退色,图案依稀可辨,难掩匠心。


  跟着导航继续守“宝”。


 据说这家是印裔商人的大户人家。


  这座中西结合的房子有砖有木构建而成,楼高两层,内中外西方的结合得恰到好处。


  老房不老,看,这花花草草,使整座庭院充满生机。


抚摸着凹凸的墙壁,觉得很多东西都在历史里慢慢褪掉了颜色,只有这些支离破碎片瓦,才能见证着岁月曾经来过。


 这是厦门悬壶济世中医学家盛国荣先生的故居,这座简朴低矮的老房,我真很难想象跟这名扬海内外的老中医媲美,盛国荣也算是个名医,想必生活上应是富裕的,可是依然保持着仍陋袭简的生活作风。


盛国荣先生简介。


顺着指示,我们找到王人骥故居。


王人骥 清末民初台湾安平人,因甲午中日之战,清廷割让台湾,他不愿做亡国奴,毅然放弃了台湾庞大的家业,举家定居厦门,后赴日本学习法政,毕业归国,民国后,任思明中学校长。


现在老房别墅独剩一个躯壳,门窗早已不齐全,据说老宅多次浩劫,从半掩门缝中看到庭院内七零八落,略显苍凉。


    窄窄的小巷,浓浓的历史旧迹。


 岁月悠悠,往日繁华的旧街小巷里卧虎藏龙,集居各路名人、有爱国英雄、有文人墨客、也有商贾云集,一派生机,现在铅华褪尽的老街依旧人声鼎沸,不过由往日富豪村变成了今日的平民式街区,唯有这些老房遗留下的痕迹和气息,弥漫在我们身边,唤醒我们的记忆。


蚶壳井,边缘用蚶壳装饰的水井,现因安全问题已被封起来了。


 外清巷22号邱延枢故居,据说邱延枢是位高级洋行做买卖的商贾。


整座洋楼最为豪气是两个欧式圆体大立柱,非常恢宏,汇集整座房屋的气势。


  中国凤凰的浮雕,配上西式大洋楼竟是如此完美和谐。


  厦门新街堂教堂,该堂建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位于台光街29号,教堂原为希腊式建筑。据说系中国最古老的基督教堂之一,有“中华第一圣堂”之称。     


  这里因为郑成功在此练兵时经常在路上跑马疾驰,所以叫做小走马路。上面写着“泽被甘棠”。


  从小走马路上来就看到厦门抗日后援会旧址,厦门城也曾经沦陷遇日本鬼子蹂躏过,看到这情境,再次激起对日本的愤慨。


  兰琴古厝位于大字酒巷25号,是国民党高干翁俊明的故居,推开那扇古老的木大门,跨过门槛,眼前一亮,跟之前看过的老宅有些别样不同,左右墙上旧照片可寻迹主人往事。

  高堂大瓦,水榭歌台,曲径幽通,庭院深深,据说这是最能代表厦门的一座典型闽南风格古建筑,也现今保存最完整一座。

  阳光如古锈样的斑斓,光影总能让人想起那过往时光,但不管外面风花雪月变迁,这间老宅却依然以自己的风雅,静静伫立于深巷之中。


 昨日时光东逝水,兰琴古厝老宅雅致依旧,妖晓依然。


现在这里给私人买下来做了客栈,这里是唯一间可以这么亲蜜接触的闽南古厝,游客可在喧嚣的城市外体味闽南古厝里不一样的宁静与平和。


   高堂明镜依旧,可是物是人非了。


老宅屋主翁俊明是国民党高干,祖籍广东汕头澄海,1915年台北医学校毕业后,到厦门开设俊民医院,因密谋刺杀袁世凯被捕。


古宅,有着一种味道,墨香与时光的交融,使时间暂时凝固。


这里面如此的温馨,如此静谧,不管山转水接转,时光好像为它停留。


  游完红砖大厝,再出来品尝中山路美食,是不是爽呆了。在古街古巷探索了人文文化,再来了解厦门的小吃,算不算是超级深度游了啊?想了解厦门的人文及食俗,就要从厦门小吃开始。这里的美食云集,主要以闽台小食为主,据说没有一个厦门人不吃小吃,小食已经深深融于厦门人饮食习俗之中,所以远道来仿的游客们又怎能错过这份诱人厦门特色呢。来,这次跟我品尝一下最地道的厦门小吃。


   【邵子牙贡丸】地址:思明区定安路34-36号,这家店铺门面装饰特别,比较容易找到。这家店由1979年邵子牙一家迁居到厦门,借用一间食堂,利用晚上食堂停业时间做贡丸,白天沿街叫卖出售。由于邵子牙父子苦心经营,贡丸生意越做越大,现在还在其它城市有分店呢,网上也有团购。

贡丸的加工,需要经过削肉、绞肉、打浆、成型、水煮和冷却六道工序。看似简单,其实每道工序都要考虑到很多因素。比如在成型时,就得根据天气情况来决定添加多少调料。贡丸下锅前,要把水预热到30℃,下锅后再逐步升温到80℃,才能保持贡丸的原汁原味。尝起来口感觉弹牙。


【阿卿春卷】地址: 局口街8号 ,一份2块,厦门的春卷很有意思,不是油炸的,把馅料用一块软软皮包裹起来,就是春卷了。


据说这家是最有厦门特色的春卷,春卷的温度刚好,皮子还不容易破,超级好吃!


【莲欢海蛎煎】 地址:局口街里的某条仅容一人进出的小巷走进去,要很细心才找到,莲欢海蛎煎真是性价比超高!只要6块钱,而且味道也不错,很地道的厦门小吃!


海蛎煎就是蛋,海蛎,面粉,地瓜粉什么的放在大锅上炒,还撒上大把大把大葱。配上他自己调配的番茄酱,一盆美味海蛎煎就出炉了。跟台湾的蚵仔煎很像,就是把生蚝换成海蛎了。 


【局口拌面】 地址:莲欢海蛎煎隔壁 ,这里晚上才开档做生意的,刚开市不久旁边的小桌就坐满了人。


  还有各种海鲜,第一次不知怎样吃法,看着别人怎点我们才下手。


   原来就是把各种海鲜滚烫,我可以说这就是麻辣烫的做法吗?点多么算多少钱,拌面小碗10块。这拌面确实好吃。


  【老思西沙茶烤肉】  地址:思明区局口街132号,小烤肉店,生意很好,厦门很多家小吃店都是这样,门面不大,环境也一般,靠的就是多年的品质与名气。

 
  【局口街炸虾仁饼】 地点:局口街尽头,大中路交叉处婚纱馆对面的路,这炸虾仁饼一般到4点之后才有的,卖完就不卖了


据说这位阿姨做的炸虾仁饼差不多快十年了,慕名来的人怎么那么多,这炸虾仁饼真的是美味可口。这是我与闺蜜尝了几样小食最好吃的一样了。


来厦门的游客们可能对赵小姐、八婆婆、1980烧肉粽、土笋冻这些美食店一定耳熟能详了,但知道上面这几家深藏在巷子的地道小吃店的游客相信为数不多吧?这可是一般只有当地人才知道才找得到的小吃店哦。岁月流逝,这些老字号能留存至今相当难得。


  食饱饱啦,夜幕已降临,中山路的夜色也是一定不能错过的。夜幕低垂的中山路灯色弥漫 ,被照得通体透明,美女环顾下四周,被这夜的美,夜的色,夜的幽,夜的甜迷住了。


     中山路保存下来的骑楼街道历史文化遗址和闽南街市风情,见证了厦门城市历史发展的过程,留存了城市宝贵的文化记忆。如今的中山路,经过近百年来的培育和打造,已经成为一条历史积淀深厚、经营品类齐全、名店名品云集、人流物流集中的历史文化名街。


  华灯初上,星光连城,夜空下的中山路越发璀璨动人。


   入夜后的中山路上依旧人山人海,来自山南海北的朋友都热衷于此,购物的、尝美食、瞎逛的。这里热闹非凡,仿如一场盛会。


 流光溢彩的LED夜景。


   你拍我,我拍你,咱俩玩得不亦乐乎呢。


     美女手指指,简直一呼百应,人家只不过是摆个造型了嘛,看不到东西别怪我哦。


  瞄什么啊?


   这身雍容打扮是不是跟两旁浓郁的南洋风情很配衬啊?


   各种装备齐上阵,只为留下日后美好的回忆:在厦门中山路曾有过那么一次华丽的转身。


  中山路有些店铺装饰很特别,慢慢行走中,你会发现这些小店会成为拍照最好不过的背景。


    徜徉在中山路这座巨大的露天博物馆,感受这里的温馨、和谐、安静的闽南文化实在是一场很有意义的旅行,这次重游厦门中山路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象。因为了解,所以爱上——厦门中山路!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