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 沙面 沙面 -基督教堂沙面堂 -沙面红楼 -英国雪厂

广东
广东 guangdong
经纬度:113.244409
23.150889
旅游评分:4.6分
旅行费用:¥2000元
景区类型 :27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10-10 03:43
游记浏览:16
游记目录:

很小的时候我就很喜欢去沙面公园玩,外公外婆在沙面公园沿江边那里晨运,而我就喜欢坐在面对这江面的炮台上看着当年那些大爷大妈跳着《走进新时代》。真正意义上去了解沙面这个地方是大家在网上将沙面炒的很火,很多自由行的游客都去那里之后我才了解了沙面的历史、建筑等内容。所以前不久,趁着放假我也和我妈去沙面简单的逛了一圈。

 

自然环境

沙面南濒珠江白鹅潭,北隔沙基涌,有大小街巷八条,面积0.3平方公里。沙面原名拾翠洲,在一八五九年以前原是与六二三路相连的一块沙洲。这里曾是渔民小艇聚居之地。沙面岛上绿化较好,有古树150多株,空气清新,环境卫生甚佳,可以称得上是广州的世外桃源



历史

关于沙面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应该是鸦片战争以前,沙面尚未开发,事渔民消停聚集的地方。

第二个阶段应该是鸦片战争结束后,到日本侵略前。沙面现在的建筑风格、环境都在英法占领沙面的时候奠定了基础。

1859年在广州的英、法国在广州建立侵略基地,他们看中了沙面这面对白鹅潭、进可攻、退可逃的有利地形。由英国官方出面向清朝在广州的政府交涉,强迫清政府在沙面北面,用人工挖一条宽四十米,长一千二百多米的小涌(即现沙基涌),与陆地分开,使沙面成为一个小岛。同时,在沙基涌北面开辟道路,定名沙基,俗称鬼基(现六二三路),并建东、西二桥来往沙面。

他们又迫令清政府拆除沙面沿岸各炮台,将防城炮及炮台基石投江中,并加填沙砾土石,修筑堤岸,作为他们居住,经商之地。后来在解放之后,沙面重新建基,在沙面附近的江里又重新将当年投入江中的炮台挖出,也就是现在面对人白鹅潭江面的那几尊炮台,也就是我小时候经常喜欢坐在上面的那几尊炮台。

为什么沙面的建筑都建的很豪华,是因为当年英法联军在沙面修建的所用公共设施都是由清政府出资。另外,在沙基涌90英尺宽的涌面上,英法联军还规定在属于沙面那面45英尺宽的涌面中国渔船不得停泊甚至是靠近。19世纪末,沙面租界已经成为一个拥有各种公共设施的独立于广州城的城区。

在英法占领沙面时期还有一件很痛心的事情就是“沙基惨案”,也称为“六二三惨案”。1925623日,广州的几万工人、学生和各界人士举行反帝大游行示威,沿惠爱路(现中山路)、财厅前转入永汉路(现北京路)、泰康路、一德路、太平南路(现人民南路)到长堤直趋沙基(现六二三路)。

下午二时四十分,当游行队伍前队已经过西桥附近转入内街,后队亦将到西桥的时候,帝国主义在西桥桥头的碉堡、水塔以及在屈臣氏汽水厂等高楼大厦架设机枪,立即向我示威游行队伍疯狂射击。停泊在白鹅潭河面的英、法、葡等国的炮舰也卸下炮衣,开炮向示威游行队伍轰击,当场中弹被害死亡者五十二人,重伤一百七十余人

现在在靠近中国海关大楼的沿江路珠江岸边,也可以看到纪念“沙基惨案”的纪念碑树立在那里。另外当年的沙基路后来也为了纪念这件事而改名为“六二三路”。

第三个阶段是日本占领时期。日军将沙面的英美法等外国人赶到了集中营,但是沙面的建筑在这个时期并没有太大的受到损害,在4145年间,虽然日本表面上将沙面的主权交给了汪伪政权,但是事实上操控沙面的依然是日军。

第四个阶段就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沙面才正式回归到广州本地人的怀抱中。



建筑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沙面租界内的公共设施已基本完备,有领事馆、教堂、银行、邮局、电报局、商行、医院、酒店和住宅,另外还有俱乐部、酒吧、网球场和游泳场等,其住户多是各国领事馆、银行、洋行的人员以及外籍的税务官和传教士。建立在此的机构,包括太古洋行(英)、美孚洋行(美)、三菱洋行(日)、汇丰银行渣打银行等这些至今还活跃在世界市场上的大鳄。

建筑方面,多为19世纪末建造,并带有西方风格,基本上都是文物建筑。荷兰驻广州总领事馆也同样位于沙面岛,这使得沙面岛上有不少外籍人士在此办公,且该领事馆是荷兰在中国唯一可以办理中国公民移民美国签证的场所。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一个是荷兰领事馆,荷兰驻广州的领事馆还在沙面岛上。

沙面岛上有150多座欧洲风格建筑,其中有42座特色突出的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券廊式、新古典式及中西合璧风格建筑,是广州最具异国情调的欧洲建筑群。

沙面大街2-6号的楼房,俗称红楼,原是海关洋员华员俱乐部,高三层,红砖砌筑,南面和北面建有尖顶阁楼,仿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建筑风格;

沙面大街54号的建筑,原是汇丰银行,仿西方古典复兴建筑风格,高四层,二层的外墙砌有通柱到三层顶,在西南面楼顶建有穹窿顶的亭子;

沙面大街48号的楼房,是最具代表性的券廊式建筑,高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四周的走廊均为券拱形,外墙刷水洗石米;

沙面大街14号的露德天主教圣母堂,规模虽小,结构简单,但在其入口处仍然为仿哥特式。

沙面主要建筑风格

新古典式

特点是模仿西方古典复兴手法,追求雄伟、严谨。一般以粗大的石材砌筑底层基础,以古典柱式和各种组合形式为建筑主体,加以细部装饰。如沙面大街54号的汇丰银行,平面规整,立面处理采用不同的柱式组合,转角处顶楼为小逊顶,底层入门处为装饰性的门框及圆窗。沙面南街18号的法国东方汇理银行、沙面南街60号的英国圣公会也是新古典主义作品。

折衷主义式

19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初,西方流行折衷主义风格。折衷主义建筑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由于折衷主义建筑往往在古典等风格上加上巴洛克装饰,故也可称为新巴洛克式。沙面英国领事馆以及沙面英国亚细火油有限公司、沙面伪招商局都属折衷主义式。

券廊式

其特点是平面简单,立面是连续的拱廊组合,形式简洁,线脚明朗而无其他装饰。这种形式是西方建筑传入东南亚后适应当地气候而产生的,故称为殖民地式。沙面大街48号即为此式典型代表。

仿哥特式

沙面大街14号的露德教堂是梁柱结构。外形仍仿哥特式,具有哥特式风格。哥特式建筑(英语:Gothic architecture),或译作歌德式建筑,是一种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它由罗曼式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哥特式建筑在当代普遍被称作法国式Opus Francigenum),哥特式一词则于文艺复兴后期出现,带有贬意。哥特式建筑的特色包括尖形拱门、肋状拱顶与飞拱。

沙面主要景点

苏联领事馆

    苏联领事馆位于沙面大街68号,楼高三层,砖、钢筋混凝土结构,坐北朝南,英国维多利亚风格。原苏联领事馆主楼有小院和围墙。正立面和东西侧立面各层都设外廊,后立面第二层设悬挑通阳台并有混凝土天桥通向副楼。整栋建筑外立面除了,挑檐、栏杆、女儿墙外都用高质量清水红砖装饰,不加油漆,水泥石灰勾缝,故有沙面“西红楼”之称。


露德天主教圣母堂

    露德天主教圣母堂属于法租界内的建筑,原名沙面天主堂,因该堂花园南边原建筑一座圣母山,安放露得圣母像而得名。是法国驻穗领事馆的教友过宗教生活而设立的。

    该教堂位于沙面大街与沙面一街交界的东北转角。由大堂,神父楼、修女楼、圣母山组成,大堂在前,神父楼在后偏东,修女楼在后偏西,圣母山在大堂偏东。现有附属建筑二幢,一幢为两层楼房,一幢为平房。教堂基本保存完好。立面主要门窗的山尖和塔楼四角的小尖塔,八角形攒尖顶上复杂的采光窗和棱垛,还有下连续的小尖拱和由上向下授粉的扶壁柱。反映出天主教堂神秘而向往“天国”的特征。



海关馆舍

    海关馆舍属法租界内的建筑,曾用作海关馆舍。解放前“红楼”是粤海关俱乐部,只有中、高级以上官员才有资格入住。解放后,它被用作海关员工宿舍。

    该建筑是由治平洋行,来自澳大利亚的建筑师帕内设计及建造。该建筑坐北朝南,位于沙面大街东端,因其所处的特殊位置以及建筑独特的造型和鲜明的色调,使它成为沙面标志性建筑。因主色调为红色,人们称之为“红楼”。又因沙面岛西端的苏联领事馆的主色调也是红色,故此称为“东红楼”。



英国雪厂

        英国雪厂,又称HK牛奶公司制冰厂,位于沙面北街29号、31号,建于20世纪初,坐南朝北,前部结构是外砖承重墙,内钢筋混凝土框架;后座是纲筋混凝土框架;早期现代主义建筑风格。本栋建筑地上4层,前部有半地下层。

        原HK牛奶公司制冰厂是现存沙面近代建筑中唯一的一座厂房,分成前后两部分。前部为办公住宅,后部为厂房。前部还有半地下室。厂房地面分东西两个车间,中间隔一个天井。东车间现加建多层,当时的吊车牛腿还在。东车间后部有一钢筋混凝土螺旋楼梯可直上车间天台。现下部楼梯已拆,但上部旋梯仍在。车间天台现还保存天台房子和屋顶水池。



汇丰银行

       汇丰银行位于沙面大街与沙面四街交界的东北转角处。建筑平面呈南北向长方形,东南部与西南部作削角处理。下段的出入口采用西方灰白色花岗石古典山花门,山花门上方勾出放射状饰线。为了左右对称,有3个窗也做成山花门状。其他长万形窗上部都开大圆窗。墙角是灰白色花岗石,窗间墙用仿花岗石的水刷石护面,并勾出横线条仿古典叠砌巨石。

        上段由第四层和屋顶组成。第四层立面重点突出屋顶西南角的塔楼。塔楼顶和搭身都采用古典夏兴武凤格。半球壳的穹顶加在圆筒鼓座上构成塔顶,弯顶上还竖立着旗杆。从塔身的四条结均方柱由立在栏杆上用于装饰的帕拉迪奥式柱左右伴着。而塔座采用巴洛克凤格,从塔身四条结构方柱下部上下两段反向弧线形肋脚。中段为了强调竖线条,竖立贯通第二、第三层外廊巨拄列。西二面对称地排列图柱和方柱,方柱采用叠柱,图柱采用罗马式多立克双柱,方图柱交界采用方圆柱叠合。南立面的方圆柱的排列规律与西立面相同,只是图柱采用单柱。罗马式多立克巨柱,严格遵循古典程式




1 前言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