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草原穿越 巴尔虎部落 呼伦湖 套娃广场 国门 满洲里 草原穿越 -巴尔虎部落 -呼伦湖 -扎赉诺尔 -俄罗斯套娃广场 -国门 -满洲里

内蒙古
内蒙古 neimenggu
经纬度:111.619479
41.258259
旅游评分:4.6分
旅行费用:¥3000元
景区类型 :27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11-13 06:18
游记浏览:17

今天是行程的第一天,沿着铁路从海拉尔到满洲里,途中穿越数个草场和村庄

使劲跳吧,看谁跳得高

意外发现的新大陆,有山有水有草场

白云朵朵,牛羊遍地

走着,放羊去

天路

在路上

万行户外,耶!

第一次小团队的合影

巴尔虎部落

“巴尔虎”是一个以游牧地区名称而得名的部族名称。巴尔虎蒙古部落是蒙古族中最古老的一支,他们最早在贝加尔湖东北部的巴尔虎真河(今俄罗斯境内巴尔古津河)一带从事游牧和渔猎生产。后来,巴尔虎蒙古人随着不断迁徙,分散到贝加尔湖东部和南部。清康熙年间,有一部分巴尔虎蒙古人被编入八旗,驻牧在大兴安岭以东布特哈广大地区,还有一部分成为喀尔喀蒙古(今蒙古)诸部的属部。1732年,清政府为了加强呼伦贝尔地区的防守,将包括索伦(今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族和巴尔虎蒙古族士兵及家属3796人迁驻呼伦贝尔牧区,以防俄国人侵扰。其中275名巴尔虎蒙古人便驻牧在今陈巴尔虎旗境内。1734年,清政府又将在喀尔喀蒙古车臣汗部志愿加入八旗的2400多名巴尔虎蒙古人迁驻克鲁伦河下游和呼伦湖周边,即今新巴尔虎左、右两旗境内。为区别这两部分巴尔虎蒙古人,便称1732年从布特哈地区迁来的为“陈巴尔虎”,即“先来的巴尔虎蒙古人”之意;1734年从喀尔喀蒙古车臣汗部迁来的则相对被称为“新巴尔虎”,即“新来的巴尔虎蒙古人”之意。

敖包作为蒙古民族文化的代表形式之一。一首《敖包相会》的蒙古族民歌,更是敖包文化达到登峰造极的宣传热度,红透大江南北。

男)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哪 / 

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 / 

我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呀 / 

你为什么还不到来哟嗬 / 

(女)如果没有天上的雨水呀 / 

海棠花儿不会自己开 / 

只要哥哥你耐心地等待哟 / 

你心上的人儿就会跑过来哟嗬

蒙古包包内宽敞舒适,是用特制的木架做“哈那”(蒙古包的围栏支撑),用两至三层羊毛毡围裹而成,之后用马鬃或驼毛拧成的绳子捆绑而成,其顶部用“乌耐”作支架并盖有“布乐斯”,以呈天幕状。其圆形尖顶开有天窗“陶脑”,上面盖着四方块的羊毛毡 “乌日何”,可通风、采光,既便于搭建,又便于拆卸移动,适于轮牧走场居住

这是一种类似豆腐脑的吃食,蘸料有韭菜花

这牛肉真是不赖,就是因为最后上,大家都吃得饱饱啦!

呼伦湖,又名达赉湖

隆重介绍我们的刘队,风筝是刘队自己买的,带出来给大家玩。

山西小伙伴

又一个第一次

扎赉诺尔——猛犸象的故乡

满洲里俄罗斯套娃广场

有话要说……

满洲里的国门,80元一个人,太贵没进去

满洲里的夜景

打车到教堂,这里是置高点,都在这里拍夜景

有点点虚,没办法啦,在行驶的出租车上用手机拍的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