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 -南山一棵树 -洪崖洞

大足
大足 dazu
经纬度:105.728075
29.713281
旅游评分:4.3分
旅行费用:¥0元
景区类型 :27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11-15 16:49
游记浏览:10
游记目录:

前2天的紧密行程,终于想第三天可以有松散一些的行程,享受慢游,但是究竟何如,还看下面分晓。

有了前一天的经验,昨天晚上在回重庆的路上就把第二天的车票在网上给订好了。原来重庆的长途汽车票都可以网上预定,自助打印,科技改变生活啊,网址:http://www.96096kp.com/。去大足的车票35元,先前查攻略的时候,也有各种版本,亲身体验后价格。

订好了车票,就放心好多,第二天7点30出门,照旧打车去了龙头寺汽车站,13元,下来先去买了KFC的早饭,悠悠的拿好票然后等8点50发车。

结果在车上碰到了一个非常奇葩的事情,原来另一群坐车的人当中有一个人没有赶到,司机就让全车的人傻呆着等到了9点10分,还是没有来,最后车上的人都发飙了(其实就嚷了2句),这才发车。结果龙头寺这里就堵了将近20分钟,碰上这样一个慢悠悠的司机,后面的时速也可想而知了,幸好今天的行程安排的很松散。

大概11点左右,来到了大足县城。根据吃药的攻略,说是大足有2个车站,一个是出县城的车站,也就是我们达到站,然后去大足要在县城内的车站坐车去,先要做三轮车去县内车站。结果我们在车站内和门口找啊找,也没有看到有所谓的三轮车。只能打车,结果上了车,说是去大足石刻,结果就说了一通听不懂的话,仔细辨认后,原来是让我们去马路对过坐公交,205路。

原来现在大足县城有一条公交线205是专门到石刻景点的,票价3元,就是长途汽车站对过,这也是很宝贵的经验。

但是公交车就有公交车的问题,一是很挤,没有座位;二是站头很多,时间漫长啊。在开了起码三刻钟后,我们才来到了大足石刻的景点。现在的景点完全新改造过了,因为跟网上的攻略说的都不同,新的游客中心等建筑都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看来以后这里要大大的发展,不过幸好我们还在没有太多变化的时候来了。


这里还在修建新的庙宇,虽然气势恢宏,但是一看就是新的东西,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历史沉淀和文化底蕴。




进入山门后,走不多的时间,一转角就看到了震撼的大足石刻了。新的线路已经做了修改,如果大家参阅网上攻略的话,要倒着看,或是一页页对照着主题寻找,倒也增加了几分兴趣。

由于介绍内容比较多,后面会发一个链路给大家,有兴趣的人一定要下载打印后,去游览,这样比请导游讲解或者蹭导游还要详细,另外也节省下巨额的讲解费用了。我们在游览的时候,无数的游客来问,并投来羡慕的眼光,不要放在手机或ipad里面,找起来反而不方便,打印出来最佳。


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柳本尊群像:

柳本尊行化道场
  柳本尊是唐末五代时在四川弘传瑜珈密教的一代祖师,相传他生于柳瘿,是从柳树疙瘩里生出的,因为“数至神异,人不敢称其名”,故号柳本尊。本尊就是佛教的祖师。
据考证,柳本尊生于唐大中九年(855年),卒于后晋天福七年(942年),为嘉州人士(现乐山人)。他自唐光启二年盟于佛,承袭唐金刚顶瑜伽部密教,专持大轮五部密咒,活动在川西一带,并在汉州弥牟设立中心道场。唐末五代正值战乱,天下瘟疫盛行,民不聊生。在这种饥馑交迫的情况下,人们大都趋向鬼神的庇佑,柳本尊便乘机用密法和民间巫术结合起来,化水符咒为人驱鬼治病,同时还以自残苦行的方式来弘化密教,表现出一种“为普渡众生而忍受各种苦难,以拯救苦难中的黎民百姓为己任,全心全意舍己为人”的精神。当时的汉州刺史赵君欲试其真假,差人去请眼,诈云作药。居士面无难色,即持戒刀,剜一目,付差人,刺史诚服,投身忏悔。此事叫“剜眼”。另外还有立雪、舍臂、炼心、炼膝、炼阴、炼顶、割耳、炼踝、炼指,这十件苦修的事迹称为“十炼”。这十炼都有具体的年、月、日、地点和证明人。柳本尊的这些行为在当时也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蜀王王建曾召他入宫,供养三日,并赐封为“唐瑜伽部主总持王”,使柳本尊身价百倍,其信徒遍及社会各阶层。在柳本尊主像的两侧,排列着他的信徒们,有文武官员,也有庶民百姓。这些人物衣冠服饰为我们考证当时社会各阶层人物的穿着打扮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地狱为众苦集聚之所,在地狱之门的右上方有一杆巨秤,秤钩上钩着一个“业”字,表示灵魂入地狱时要把生前所作的“业”钩在秤上称一称,看善业和恶业各做了多少。在地狱的左上方还刻有一面“业镜”,以示明镜高悬,量刑公平无私。
  下面是刑罚酷虐、阴森可怕的十八种地狱(由右至左依次排列)
  1.刀山地狱:一鬼卒提一人扔上林立的刀山,刀刃穿其身而过;
  2.油锅地狱:一大油锅置于猛火之上,一马面卒正持叉搅拌,锅内尸骨累累。旁边有一人被鬼卒抓住头发正准备往锅里扔,那人吓得赶紧捂住双眼,以示惨不忍睹;
  3.寒冰地狱:二男子赤身蹲于冰雪之中,冻得龇牙裂嘴、肌肉萎缩、浑身乱颤,其造型相当生动;
  4.剑树地狱:有二人被万剑穿身,痛苦至极;
  5.拔舌地狱:一人被反捆于柱上,一鬼卒正在用力拔其舌;
  6.毒蛇地狱:一人正被毒蛇缠咬,旁边有一人见状,以袖遮头,吓得魂飞魄散;
  7.剉碓地狱:把人剉碓得肢体断裂,腹破肠出;
  8.锯解地狱:把人的两腿分开倒吊于架上,两鬼卒分执锯之两端,正用力拉锯;
  9.铁床地狱:烈火把铁床烧红之后,把人像烙饼一样放在上面烙。铁床边有一人用手抚背表灼痛难忍,床下有一吹火鬼正用火筒对着灶门拼命吹火;
  10.黑暗地狱:一鬼卒提一人,正执锤击其双眼。旁边有一对双目失明的夫妇正在摸索而行;
  11.粪秽地狱:此地狱深有万丈,污秽不堪;
  12.矛戟地狱:一人单腿跪地,双手反缚于柱上,一马面卒正手持 戟破穿其肚;鬼卒提着一人正往沸腾的锅里扔;

入地狱后项戴枷锁,枷上写着“三为破斋并犯戒,四为五逆向爷娘”,这男子指着一行字“不信佛言,后悔无益”。据《大藏经》言──佛告迦叶:善哉,不饮酒者是我真子,即非凡夫。善饮酒者,或父不识子,或夫不识妻……或姊不识妹,或不识内外眷属……旁边这组雕像便是据以上说法而刻的。
  一为夫不识妻:丈夫喝得酩酊大醉,摇摇晃晃袒胸而归,其妻前去挽扶,他却揪住妻的头发。匠师们把丈夫那种两眼无光,全身乏力,昏蒙蒙的醉鬼形态刻画得非常成功;
  二为父不识子:醉眼惺松的父亲敞怀斜坐于床上,对躬身请安的儿子置之不理,似不相识;
  三为兄不识弟:哥哥醉酒后仰坐于地,对前去掺扶他的弟弟破口大骂;

  四为姊不识妹:姐姐喝醉后步伐蹒跚,妹妹上前掺扶,姐姐头偏一方,推却作不识状。

  工匠师们打刻这四组造像的目的是为了告诫众生:酒本无性,但酒后乱性,故当戒之。让人们在清醒时看到自己醉酒时的丑态,然后引以为戒。这些酒后昏乱,目不识亲的醉酒人都被匠师位刻画得神情恍惚,目光朦胧,醉态可掬。如果没有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高超的艺术手法,是很难处理得如此真实动人的。这四组情节,从人物表情动态、性格特征的刻画到动势关系的组合,以及刀法的洗炼概括来看,都堪称艺术佳品。人们称之为“戒酒图”。
  整龛地狱变相臆造的表现神权的恐怖场面,正是当时人间社会生活和封建法制的折光反映。造像从构思,选材到表现形式都显示了古代艺术家们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技艺。地狱中很多人物形象,其比例关系和人体结构都处理得恰到好处;同时,为了渲染地狱的恐怖气氛,匠师们在写实的基础上作了艺术夸张,用漫画的手法来表现鬼卒和受刑者的形象。例如:寒冰地狱中的两位冻鬼。匠师们根据这一主题的要求,对其肌肉、动态和表情的刻画都运用了很高的夸张技巧,让人一看就强烈感觉到他俩正在哆哆嗦嗦打着寒颤似的;对于铁床地狱中 “吹火鬼”的刻画,匠师们有意地突出了他鼓足气的腮帮,紧撮的嘴和快要迸裂的眼珠;其他一些受刑人,匠师们又特别突出了他们惊恐万状的眼神和张大的嘴……这些都深刻地反映出匠师们在塑造和提炼人物形象上的极高造诣。
  另外,诸如“黑暗”、“灼热”等词汇,在不能用绘画的色光来表现的情况下都被匠师们用巧妙形象的雕塑语言表达了出来:他们用一对瞎眼夫妇在摸索行走来表示黑暗;用一个挣扎着身躯反手抓背的动作来表现铁床地狱的火燎炙烤。这些都是很富创造性的。

接下来看到的是观无量寿佛:

 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 (上图)
  佛教《心地观经》曰:一切众生轮转五道,经千百劫,于多生之中互为父母,以互为父母故,一切男子即是慈父,一切女子即是慈母……。《后汉书》的“孔融传”中有“父母与人无亲,譬若缻器,寄盛其中”之说。可见佛教认为父母与子女不过是须臾短暂寄住的关系。主张怨亲平等,识体轮回,认为僧尼应不事二亲,提出“沙门不应拜君亲论”,因而被儒道之人斥为“无君臣之义,无父子之情”。佛教不提倡孝,在中国这块历来受儒家学说熏陶的土地上,固然站不住脚,所以,佛家后来便开始逐步把儒家的观念纳入佛教之中,到唐以后,佛家就杜撰了一些佛的行孝故事来宣扬孝道了。这龛造像就表现了佛主释迦牟尼前世和今生行孝的故事。

在整龛造像的中部有一块两米多高的石碑---《三圣御制佛牙赞》。此碑旧刻于庐山乾明寺,碑中由三个“王”字重叠组成的字即今天圣贤的“圣”字,指的是宋太宗、真宗、仁宗三位皇帝。佛教密宗不仅有秘密的仪式,秘密的咒语,还造有一些秘密的文字。

下图是称颂父母养育之恩的雕像:

  第六组:哺育不尽恩。一位丰腴健硕的母亲正无私的袒露着双乳给孩子喂奶。碑文刻有颂词:“不愁脂肉尽,唯恐小儿饥”,把母亲育儿的心情,以及母爱的博大深厚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七组:洗濯不尽恩。孩子的洗濯之事大多是落在母亲的肩上,母亲虽每日辛苦搓洗,但只要看看孩子,听听他们稚气活泼的笑声,便觉得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了;
  第八组:伪造恶业恩。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父母为儿女杀猪宰羊热闹地办婚事。按佛教教义所说,杀生是造恶业。父母宁愿自己入地狱受苦,也不愿让儿女沾杀生之罪名;
  第九组:远行忆念恩。儿子背着褡袋,扛着伞,告别父母即将远行。父母扶杖送别,千叮咛万嘱咐,依依难舍。老头子显得要稍微理智一点,送儿千里终有一别,他正用手悄悄地去碰老伴,意思是:唉,老伴,差不多了,天色不早了,儿子的前程要紧,咱们是不是该回去了……老伴扭过头来,满脸不服气的样子,捣了老头子一肘子,意思是:你懂什么,儿子不是你生的,你就是不知道心疼!工匠师抓住这一瞬间人物的表情把他们打刻了上去,生动地再现了慈母那种“意恐迟迟归”的情怀,叫人看了禁不住热泪盈眶。下面的碑文写到:恐依门庭望,归来莫太迟。告诫儿女不要久久不回,免得妈妈依门盼望。这正是儒家的“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翻版。
  第十组:究竟怜悯恩。“究竟”为极至、最高之意,“怜悯”就是“爱”的意思。佛教不提倡“爱”,因为爱什么就想得到什么,他们认为爱和贪没有区别。他们提倡对世间万物要同情和怜悯。“究竟怜悯”的意思就是最高的爱。父母对儿女的爱是人世间最崇高,最无私的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儿女又应该用怎样的孝道来回报自己的父母呢?很多人都认为让父母吃好穿好,享受一下就行了,但佛家认为这并不算尽孝。那么如何才算尽孝呢?这组造像给了我们答案:画面上,老父母横排并坐,儿子跪在他们面前,父亲正指着儿子,神情严肃地进行教育。上有碑文写:百岁惟忧八十儿,不舍作鬼也忧之,观喜怒常不犯慈颜,非容易从来谓色难。这是原原本本的儒家说教,“色难”出自《论语•为政》中的“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即“承顺父母颜色,此事为难,故曰色难”。可见,能做到时刻观察父母的脸色,顺承父母的心意来行事,才是对父母最高的“孝”。

毗卢道场:这个是第一个看到的洞内的雕像,据说这些洞都是凿出来的,而不是大家想当然的是在洞中雕刻石头而已。

这是涅槃像中,号称释迦摩尼的老婆们。

华严三圣
  华严三圣像雕造手法简炼,气势磅然。他们头顶崖檐,脚踏莲台,皆重额广眉,悲悯豁达,给人以熟悉、亲切之感。中间一尊像是佛教密宗所供奉的主尊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意译为“光明普照”即“大日如来”。他头上的 “金刚顶仪”,为佛教密宗金刚界造像的一个重要特征。毗卢遮那佛的两侧分别是普贤和文殊菩萨。按造像仪轨,这龛造像应是文殊在左,普贤在右,但此地却把他们的位置作了调换,从而来体现密教造像特有的仪轨,——“理智摄入”,即:理性与智慧高度融和。
十大明王雕像

很搞笑的小狗啊,其实是老虎还是狮子,哈哈。

圆觉洞 ,也是“镇馆之宝”
  在圆觉洞的洞口外侧伏卧着一尊雄狮。狮子造像在国外是呈自然状态的居多,而在我们中国,它蕴涵的人的意识和精神方面的东西要多一些。它在佛教中是起着使人正心不起邪念的作用,同时也象征佛说法如狮子吼,能威震四方,让众生豁然开朗。圆觉洞深十二米,宽九米,高六米,是大佛湾内最大的洞窟造像。在洞壁的两侧俨然整齐地排列着文殊、普贤、普眼等十二位觉行圆满的菩萨。他们在修菩萨行的过程中,遇到许多疑难问题,正轮流跪于佛前请示,佛各别作答。这一问一答记录形成的《大方广修多罗了义圆觉经》便是这窟造像的经典依据。 


如果说这个洞内的采光把大家引入了一种幻化奇妙的境界,那么它的声响效果则是为这种境界增添了一种神秘的气氛。每当一场大雨之后,步入洞内您就会听见“叮咚叮咚”的水声。但却只闻其声,不见其形,这是古代工匠师把排水工程和艺术造型进行了巧妙结合的缘故。大家请看,在靠山的右壁上,刻着一条长卧的龙,这条龙的龙身便是窟顶的排水渠道。在龙头下面刻着一位高擎钵盂的老僧。下雨之时,雨水从窟顶的岩隙渗透下来,通过龙身汇向龙头,再通过龙嘴滴入老僧的钵盂内,并发出“叮咚叮咚”的声响。老僧持钵的手臂是镂空的,水通过他镂空的手臂往下流,然后通过石壁上的暗道和大家脚下的水沟排出洞外,形成一个周密完整的排水系统,真可谓巧夺天工。我们现代人搞的排水工程大多比较简单呆板,而古代的艺术家却能巧妙的把简单呆板的工程与所有的装饰布景融为一体,让它隐藏于山石云彩,神龙吐水的图案之中,这是科学和艺术的高度融合,它充分显示了古代匠师们深厚的艺术涵养和卓越的创造才能。另外,这个“叮咚叮咚”的滴水声在洞内所产生的那种奇妙的音响效果,加上迷蒙的光线和温差因素,会让人很自然地产生一种身心清凉,万念俱息的感觉。那份外的宁静和深幽能让你真切地体会到“鸟鸣山更幽”的意境。古代的艺术家们很擅于创造典型环境,他们刻意在此营造出一种氛围,让每一位前来朝拜的信徒都有置身佛国仙境的感受。

圆觉洞是古代艺术家们超人的智慧和巧夺天工技艺的结晶,它不愧为是“宝顶山石刻艺术之冠”。

     由于看的非常的仔细,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的流逝了,等参观完所有的石刻,已经快下午3点了。要知道我们原先是计划回市区再吃午饭的,结果只能是饿着肚子往回赶,没成想又经历了被转运的事件,不爽啊。其实在大足的门口有人在叫卖回重庆市区的旅游车位子,但是由于没有攻略的指引,怕上当,就坐205原路返还。

这样时间就可想而知了,回到县汽车站,买了4点去菜园坝汽车站的票子,仍是35元,因为菜园坝在渝中区,便于后面的行程。可怜的我们,只能在等车的时候,在路边摊吃点重庆小吃,味道还真好,那是饿的呀!


辗转来到了菜园坝汽车站,时间已经临近了6点,天色也灰蒙起来。还有2大景点没有去,晕,时间管理啊。为了以最快的时间赶去南山一棵树观景平台,只能打车了。开始问了一辆停在车站门口的的士,开价100,说要转山路的,果断拒绝。然后,向前走了100m,沿路叫了一辆,上车后,司机居然说对那个地方不熟悉。不熟悉,么问题,哥有手机导航,果断的百度地图,让的哥按照指示开。这个的哥还真好说话,就按照指示前往。

走了心心念念的东水门大桥,可以领略沿江的风景,重庆的大桥很多都没有引桥,走在一条马路上一转弯就上了大桥,并且行人都可以通行,这是山城的特色。到了南岸后,上了山道,就是不停的转啊转。山道只有2车道,上山时,对面的车道已经开始有点拥堵了,也为后来的大迁移埋下伏笔。

到达,车费30多,不算贵,门票不便宜,30元。

一棵树就是南山上的一小块平台,种着一棵树,可以俯瞰整个渝中区,据说可以媲美香港太平山顶看维多利亚港的夜景。到达的时候,还能看到日景,时间将将好,哈哈。


观看的时间并不长,等到天完全黑下来,看了会就准备走了,计划是在南岸乘长江索道回渝中。迎面而来的困难是如何下山了,因为此时下山的道路已经完全的堵死了,打车无疑不是明智之举。又用了百度地图,查询到步行15分钟有个公交车站,在一所大学的门口,我们只能在黑夜中步行山道前往。来到车站,一看,等车人山人海,晕,只能再次打车,结果司机一看下山道路的情况,表示不愿意去。

此时,在与司机一番协商后,我只能临时调整行程,直接坐车前往今天最后一个景点洪崖洞。司机开着车饶了很大一个圈子,走了外围的高速路,花了半个多小时(洪崖洞附近的交通很糟糕),抵达了洪崖洞,车费是40多元,算是最贵的一次的。

南山一棵树的景点在节日里并推荐,因为上山和下山都非常麻烦,没有便捷的交通,我看到有人的游记里写花了3个小时走下山的,佩服。


洪崖洞

洪崖洞是吊脚楼建筑的典型代表,就是建在山坡上建筑,大概有11层,里面就是一个大杂烩的市场。


边上也有一座吊脚楼的建筑,第二天故地重游才看清是一个酒店。
重庆旅游图片

游览完此地的夜景,已经晚上9点半了,旅游就是累啊,还好明天是松散的行程。用百度地图查到居然有2辆公车可以直接回酒店,站头都是坐到“长安华都”下。不过,在找车站的时候,还是费了点力,因为重庆都是山城,地图定位的点,你分不清是山上还是山脚,找了会,才在楼顶路边发现了车站,记住所有途径洪崖洞的公交车都在“楼顶”。晚饭,算是夜宵吧,又是方便面了。

今日行程结束。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