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3 承德游览 避暑山庄 -普宁寺 -普陀宗乘之庙 -普陀福寿之庙 -承德市区

河北
河北 hebei
经纬度:114.476182
38.042282
旅游评分:4.2分
旅行费用:¥1800元
景区类型 :27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7-26 18:12
游记浏览:13
游记目录:

我在家喜欢睡懒觉,但是出门在外,尤其是旅行时,我都醒的早,习惯利用早晨无人或人少的时候游览,特别是拍照。儿子毕竟小伙子,难得放松嗜睡,一直到七点半,我才把他拉起来。

酒店的餐厅在楼下,早餐和汉庭比较不算丰盛,鸡蛋只能由服务员发,而且只有一个,有点小家子气。这样的早餐去年在婺源清华园酒店也遇到过。不管怎么样,早餐要吃饱,因为进避暑山庄玩起来,中午是没有时间和地方好好吃饭的。

我们今天第一站是游览避暑山庄。出了酒店,门外就是公交站台。这里从火车站出来的公交站大多数都可以到达避暑山庄或者到火神庙步行到达丽正门。避暑山庄的正门是丽正门。

5路、15路公交车人都很多,我们上了29路。在避暑山庄公交站下车,往前步行100多米就到丽正门。

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区北部,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与拙政园、留园、颐和园并称中国四大园林。始建于一七零三年,历经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八十九年建成。这里是清代康、乾盛世的象征。

整个山庄占地564万平方米,它的面积大约是北京颐和园的两倍,北海的八倍。山庄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部分,宫殿区由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四组建筑组成。苑景区又分为山区、湖区、平原区三部分。以山区面积最广,约占山庄总面积的70%多。地势由从西北渐次到东南,逐渐降低,正符合中国的地理。山庄集全国园林精华于一园,具有南秀北雄的特点。山庄宫墙长约10公里,因为它形似长城,承德人称它为小长城。宫墙外是仿全国各族著名庙宇而修建的皇家寺庙群,这些寺庙呈半圆形环绕在山庄外围,形成众星拱月之势。


绕过回廊,就是四知书屋。皇帝上朝前后,在这里更衣,有时也在此召见王公大臣和少数民族首领。

继续向北行就到了烟波致爽殿,这里是宫殿区的后半部分,叫后寝,是帝后和嫔妃们居住的地方。

云山胜地楼为正宫最后一进。这是一座玲珑别致的两层楼房,这个楼的特点内没有楼梯,而是沿楼前假山上的蹬道上楼。但是已经关闭不让上了。



看完正宫博物馆,走出云门,就来到了湖区。

“山庄以山名,而胜趣其实水。”避暑山庄湖区面积为57公顷,现在存有七湖八岛。七湖分别是如意湖、上湖、下湖、澄湖、银湖、镜湖、内湖,统称为塞湖。岛屿则有月色江声岛(云朵洲)、如意洲、采菱渡(芝英洲)、文津岛、青莲岛、金山岛、环碧等。

湖区洲岛错落,一派江南秀色。湖区的风景建筑大多是仿照江南的名胜建造的。如烟雨楼,是模仿浙江嘉兴南湖烟雨楼的形状修的;金山岛的布局仿自江苏镇江金山;曲水香荷亭是借鉴的是绍兴兰亭的曲水流觞;文津阁仿照明代浙江天一阁所建。洲岛之间由桥堤相连。芝径云堤将左边的环碧、中间的如意洲和右边的月色江声连接起来,从高处看,这一堤三岛形状如灵芝,这也是仿西湖苏堤建造的。

我们没有先游湖区,而是先乘山区游览车。山区位于山庄西北部,相对高差180米,形成了群峰环绕、色壑纵横的景色。山虽不高,然景区面积较大,且一路无风景古迹。如徒步,一天可能都来不及,所以我们选择了乘坐环山游览车,车票50/人。乘车点就在岫云门北路口。整个车程大概1小时,有三个景点可以中途下车欣赏拍照,每个地方停车10分钟,分别是四面云山、二马道、青枫绿屿,最后在芳园居下车。


第三站,这是康熙皇帝用来欣赏枫叶和晚霞的场所,据野史讲那里还可能是冷宫哦!

只是那天去的时候,不巧遇到雾霾天气,天空不够透彻,稍微有点遗憾。



文津阁在文津岛上。其营造法式仿照明代建筑的浙江天一阁。它与北京故宫内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沈阳故宫的文溯阁又称北方四阁或内廷四库。外观为两层,实际是三层,阁中辟一暗层,这样阳光不能直射到藏书库。

吃喝休息完,准备游湖区。从曲水荷香亭往南是有景点。远近泉声在文津岛南部,隔湖与涌翠岩相对。由南至北依次排列三进殿堂,最南为门店,康熙题额为“招凉榭”,榭后为主殿,康熙题额为“远近泉声”,东侧为“聚香斋”。当年这里既能感受山谷中水势的奔涌,又能聆听到瀑布的叮咚声,故康熙用“远近泉声”命名了此景。南边有石矶观鱼景点,别有野趣。


前行不久是双湖夹镜。折向东又来到水流云在。过桥登上如意洲,沿湖边木栈道来到烟雨楼,烟雨楼在如意洲之北的青莲岛上,有曲桥相连。它是仿浙江嘉兴南湖之烟雨楼而建的。楼自南而北,前为门殿,后有楼两层,红柱青瓦,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单檐,四周有廊。上层中间悬有乾隆御书烟雨楼匾额。楼东为青阳书屋,是皇帝读书的地方,楼西为对山齐,两者均三间,楼、斋、书屋之间有游廊连通,自成精致的院落。东北为一座八角轩亭,东南为一座四角方亭,西南叠石为山,山上有六角凉亭,名翼亭,山下洞穴迂回,可沿石磴盘旋而上,也可穿过嵌空的六孔石洞,出日嘉门,到烟雨楼。

出烟雨楼,沿湖边东行,有亭。有亭临湖,湖水清涟澈底。北面层峦重掩,云簇涛涌,特开屏障。扁舟过此,辄为流连。


烟波叠翠亭南有青晖亭,亭边有石刻为金山,蓦然惊现对面寺塔隐约可见镇江金山寺裹山之意。


法林寺西有延薰山馆,门殿名无暑清凉。此殿为早年康熙接见少数民族首领和处理朝政的主殿。


从月色江声西经冷香亭过小石板桥,沿湖滨小道往北,跨叠石小桥可达金山岛。岛由山石堆砌,三面临湖,一面溪涧,峻崖峭壁,造型雄伟,湖水环抱,如紫金浮玉。避暑山庄的金山与镇江的金山相比,规模虽小,但景物环境相似。金山峰顶平台,台上面南建殿3间,名天宇咸畅。过此殿可登上帝阁,循上帝阁内木梯登阁,如登妙高峰,水天空阔,融为一体。


泉边有苹香沜,康熙以其临湖水之滨,青苹飘香的实景,题额苹香沜。殿后院内有方亭一座,内设石桌、石凳,四周有各种树木花卉。现为茶室。

到此,避暑山庄大部分景点都走走过了,按常理我们应南行过金山岛,走汇万总春之庙,经文园狮子林、勤政殿东宫遗址出德汇门。但由于审美疲劳,再加上有点累不愿走回头路,想放弃南边的几处景点。正好看见北边永佑寺的舍利塔,便向工作人员打听附近可有门出园。答曰有万树园门可出,并有公交车可往普宁寺。因此我们便打算看完永佑寺,便出园奔普宁寺。

出苹香沜,一路都是芍药、牡丹。牡丹园西侧有蒙古包,可以入住。这里就是万树园。



再穿过牡丹园,出了万树园门。外面是武烈河清代堤坝。沿着堤坝走了一段,感受了一下。北侧不远就是公交站台。

我们乘坐6路公交车到普宁寺。


穿过山门是碑亭,三块高大的石碑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记述着普宁寺建设的时代背景。碑亭往后一直到寺庙最后就纵向排列着普宁寺主要用来上香礼佛的四所大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大乘之阁财宝天王殿


天王殿供奉的韦陀菩萨与其它寺庙韦陀造像不一样的,他手中降魔杵指向天空的造型表示这里不是谁都能来的,只有在普宁寺这种级别的皇家寺庙才会有这样造型的韦陀菩萨。其他韦陀菩萨的塑像多是双手合十降魔杵放在胸前或降魔杵触地而立的。大家有兴趣可以注意看下。大雄宝殿供奉三世佛过去佛迦叶,现在佛释迦牟尼,未来佛弥勒


大乘之阁后面有假山蹬道,登上去是最后一个供奉天神的殿财宝天王殿。这个殿很小,只有两层,上楼的地方狭小而且只点了两只蜡烛。殿外两侧的假山道上全是各种锁,我问儿子要不要挂一个,他表示没有兴趣。唉,又是一个不知贪财的傻小子!


小布达拉宫离普宁寺不远,我们拦了一辆出租车。承德的出租车真多,短途都不打表。我一问价格,人直接说十元。其实承德出租车起步价才6元。咱也不计较,上车就走。出来玩,时间就是金钱。


小布达拉宫其实是普陀宗乘之庙,俗称小布达拉宫,因远看酷似西藏的布达拉宫而得名。全庙除主体大红台、大白台等外,还有四十多座各式各样的僧房佛殿白台和塔台,是承德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依山而建,重重叠叠,气势雄伟,十分壮观。


寺庙坐北朝南,山门内是碑阁,北是五塔门,高十余米,有拱门三个,上建红、黄、黑、白、绿五座喇嘛塔。门北是琉璃牌坊。牌坊北地形渐高,各式白台、塔台建筑因地形而散置,高低有别,变化多端。最后为雄伟高大的主体建筑大红台。大红台的正面,下面是高达十八米的大白台,其上耸立着高达二十五米的大红台。红台内四周为三层群楼,中央是重檐攒尖鎏金铜瓦项的万法归一殿。

乾隆三十五年,是乾隆六十寿辰,乾隆三十六年是他母亲八十寿辰,蒙古族又虔信黄教(喇嘛教格鲁派),借蒙古、青海、新疆等地少数民族的王公、部落长来承德为他祝寿之机,利用喇嘛教,进行绥抚,而下旨仿西藏布达拉宫而建。乾隆皇帝在这里接见了万里东归的土尔扈首领渥巴锡一行,并举行了隆重的讲经、说法、祝寿等活动。

这座寺庙最大的特点就是其藏式建筑,庙内共有大小建筑约60处,多是平顶白墙。主体建筑大红台是一座暗红色的方形建筑,在周围白色楼宇的映衬下,非常抢眼。大红台中心的万法归一殿顶部全部被鎏金铜瓦所覆盖,仅此一项造价即是黄金万两,这里是举行重大的宗教仪式或清帝接见重要的少数民族部落首领及王公大臣们的场所。普陀宗乘之庙古木参天,环境清幽,还可在此远眺棒槌山,是外八庙中不可不游的一处。

小布达拉宫供奉的是观音菩萨。观音菩萨的道场据说有三处:一在印度,一在西藏,一在南海(浙江普陀山)。乾隆帝认为,观音发祥于印度,然后先到西藏为本土,所以在承建观音道场便"仿西藏,非仿南海"

大红台上有转经筒,可领玛尼旗,我让儿子领了一面,有工作人员劝说可以挂上旗杆上,但是要交30元。其实我挺鄙视这样的行为的,干嘛开始不说清楚呢。现在拿着旗子总不能带回家吧。后一想出来玩不就是图的开心吗?我付了钱,让儿子挂上了玛尼旗。

须弥福寿之庙在小布达拉宫东面。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西藏六世班禅为庆贺乾隆帝70大寿,从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启程,长途跋涉2万余里,历经13个月来到承德。乾隆帝为隆重迎接六世班禅的到来,仿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特建须弥福寿之庙,供六世班禅讲经和居住,所以,此庙又称班禅行宫

须弥福寿之庙自山脚顺山势向上延伸,气势雄伟。主体为100层高的大红台,中央是一座重檐大殿,名妙高庄严殿,俗称金瓦殿,是庙中最大的殿,殿顶用鎏金铜瓦铺盖,四脊上有800条金龙。大红台东南有东红台,西有吉祥法喜殿,为班禅寝殿,重檐歇山顶鎏金瓦顶。殿北有金贺堂和万法宗源殿,是班禅弟子的住处。整个庙宇占地面积36700平方米,自南而北有山门、碑亭、琉璃牌朽、大红台、金贺堂、万德宗源殿、琉璃万寿塔等主要建筑,沿一条较明显的中轴线采取左右基本对称的排列布局。从总体上看,是典型的藏族寺庙,但从某些建筑个体和细部装饰,又是汉族风格,形式独特。

小布达拉宫和班禅行宫之间有免费观光车接送,门票上这两处是包含在一起的。我们出来一看候车的人多,车就一辆。候车又浪费时间,我和儿子一商量反正不远,走过去吧。

两处景点之间路途不远,但路两边到处是垃圾。这点不如南方的景区。在这样的地方起码要考虑下城市的形象吧。

班禅行宫山门前有五孔石桥,架在狮子沟上。山门辟三个拱口,上建门楼,悬挂着乾隆御书须弥福寿匾额,和普陀宗乘之庙山门略同,门前列石狮子一对。山门正北为碑亭,亭四面墙壁开有拱门,内有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立的《须弥福寿之庙碑》。

碑亭以北,地势逐渐高起,有不规则的石级三处,可登达琉璃牌楼。

通过琉璃牌楼往北,就是须弥福寿之庙的主体建筑物大红台,规模宏大壮观。壁面上辟有三层中国式垂花窗户,盲窗与实窗相间,共39孔。大红台顶部平坦,四角各建有庑殿顶式小殿一座。。大红台内部四周是群楼,上下共三层。群楼围绕红台中心的主殿妙高庄严殿,形成都纲法式。由底层南面大门可进入群楼。妙高庄严殿高耸在群楼中央,象微黄教始祖宗喀巴成佛的佛境,是班禅六世在此居住时讲经的地方。

大殿与群楼形成全封闭内院。光线暗淡,气氛肃穆,神秘莫测。据说整个殿顶用了头等金1.15万馀两,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金碧辉煌,庄严富丽。

在大红台东,建有连续重层红台,名为东红台,又称御座楼。原为乾隆来此休息之所。

大红台北面中轴线上,是金贺堂和万法松缘殿,又合称万花仲院,原为班禅六世弟子的住室。院平面呈凸字形,外观为一白台形式。庭院北面是万法松缘殿,

琉璃万寿塔巍踞于须弥福寿之庙中轴线最北山巅。塔身为八角形,共七层。围塔绕行一圈,就听见看塔人不耐烦的阻止别的游客上来观赏了。

出了行宫,本来还想去看看西边的殊像寺。一则听说仅为一座遗址,二来确实体力消耗太大,天气又热,中午又没有好好吃饭,儿子意思赶快回市区找地方吃饭。好吧,旅游本来就是遗憾工程。

步行到马路对面的公交站台,一看人太多,又拦了一辆出租车让送到火神庙。

火神庙位于承德市中心区丽正门西街口及西大街的交汇处,现已不存。附近有关帝庙。如今这里是商业中心,如同泰州的西坝口是市中心的代名词了。这里交通发达,承德大多数公交车都经过这里,由于靠近丽正门,这里酒店也非常多。我和儿子沿着南营子大街一路走。

和第一天晚上看见的印象一样,承德市区干净整洁,也比较繁荣。南营子大街是最主要的商业街,分布着承德商厦、新一百、永兴商业中心等大型商场,但是除了本土的商家,我几乎没有看见什么连锁商超。大街中段有中心广场。路不长,我们又走进承德老院子,落座一问炖肉又卖光了,儿子很无奈的说要换一家。可是这一段饭店其实不多,刚才在火神庙那倒是饭店倒是比较集中,只好到老边饺子馆吃饺子; 。

儿子去年去了沈阳,把老边饺子夸上了天。我点了经理推荐的一份蒸的什么饺子,尝了一下,有点酸,不算合口。儿子倒是不在乎吃了不停。又点了几个菜,其中一份蒸肉,等了半天,端上来一看感觉干巴巴的,毫无食欲。说实话北方的所谓美食和江浙沪比较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如果不是儿子,我倒不一定去追这些所谓的著名菜品。

不管什么样,吃完了,人也有劲了。继续沿着昨晚的路,轻车熟路的回到了酒店,早早睡了。


1 前言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