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9.7敦煌东线游: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 鸣沙山 -月牙泉 -莫高窟

甘肃
甘肃 gansu
经纬度:103.832847
36.065479
旅游评分:4.6分
旅行费用:¥4000元
景区类型 :27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8-29 16:30
游记浏览:7

09/07早上7点火车准点达到柳园火车站

:柳园-敦煌 大巴车:26元/人

      莫高窟包车:30元/人

票(学生半价票):莫高窟80元/人 鸣沙山月牙泉:60元/人  沙漠鞋套:15元/人

天缘青年旅社100元/间

火车一路向西,7号早晨一觉醒来就看到了漫漫的大漠,透露着无尽的荒凉,气温也有了明显的下降。披上外套和派大星下了车,一行的还有一个闺蜜在另外一个车厢,这下碰了头。


柳园到敦煌有大巴车,时间大概是2个半小时。我们本来想联系预定好的青年旅社安排接站,可是柳园火车站零距离敦煌实在太远了,要每人50元。所以我们坐大巴车到了市区之后,才让旅社的人来接。天缘青年旅社就在鸣沙山脚下,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青年旅社,服务意识有点差。把我们安排入住后就没有招呼我们了,洗澡的水又小又冷。好在老板娘人还不错就是有点忙,很多时候都是我们自己自助,倒也感觉像自个家一样,自由自在。

我们简单地洗漱了一番,上文提到的洗澡水不忍再吐槽,换上了拍照的行头。中午师傅带我们一行人去了一家兰州拉面了,虽说全中国遍地都是兰州拉面和沙县小吃,但是这家面店确实还算地道。


酒足饭饱之后,总算要向第一站莫高窟进发了。


 来往莫高窟的车是青旅的老板娘安排的,在这里不得不吐槽的是,这边都是包车,住宿,吃饭一条龙似的服务,优点固然有,但就我看来缺点更明显。碰上公道的老板娘和司机实乃大幸,如若不然,简直是一次旅行最大的污点。下文会详细说明,小伙们耐性看哈!

 

13:30我们三个人加上一起包车的青旅的小伙们一行7个人,到了在脑海中幻想了无数次的莫高窟。下图左一就是小女子的闺蜜,楠楠,再左边就是小女子啦!

我们去的时候是9月7号莫高窟还没有实行预约参观制,小伙们注意啦,2014年9月11日起,莫高窟景区内的售票窗口已全部关闭,要参观必须提前预约,网址:http://www.mgk.org.cn/index.htm

 

门票信息前文已有,这里就不再敖述。拿着票过闸机之前一定要多买几瓶水,方便的话在出发的路上找个超市多买几瓶。景区的水一律5元,干嘛跟钱过不去呢,我们的钱又不是印出来的。哈哈。。

 

 参观莫高窟是配备导游的,每个导游大概15人左右,参观8个窟,导游会给每个人发无线耳麦。每个导游负责带的参观洞窟都不一样,有兴趣的话可以在结束之后蹭别的队,不过没有耳麦,听得会比较累。莫高窟内不得拍照,随身物品,相机,手机等没有强制要求寄存,可以带入。大家的素质都高了很多,并没看见有人偷偷拍照。导游姐姐讲了很多壁画的故事,以及洞窟的历史。

 

敦煌莫高窟在漫长的岁月中受到大自然的侵袭和人为的破坏,但它至今仍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延续时间最长的佛教艺术和历史文化宝库。始建于十六国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五代西夏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与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下图是敦煌的标志性建筑:九层楼,开凿于初唐。


 

下图是一个个窟的门。当门被导游吱呀一声推开的时候,仿佛历史的画卷一幕幕在自己面前展开,宏伟的,辉煌的,瑰丽的,当然还有令人扼腕叹息的。光绪年间伴随着藏经洞的发现,很多中国的文物也因为各种原因流失海外。我们这次很幸运地参观到了藏经洞。踩着1000多年前的地砖,看着满窟的壁画,感觉连呼吸都觉得是种罪过。就怕在一呼一吸之间,古代先民的智慧成果就永远地消失了。



 
17:00我们出发去了鸣沙山敦煌地处西部,日落一般在8点左右,这个时候去阳光稍微还有点热,但已经很好了。鸣沙山东西绵亘40余公里,南北宽约20余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沙垄相衔,盘桓回环。月牙泉坐落于鸣沙山北麓,因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

 

如果想感受鸣沙山柔软细腻的沙子,进景区之间就不要租用鞋套了。不过有一小段路都是骆驼的粑粑,你们懂的(*^__^*) 。景区里有滑翔机,可以鸟瞰俯视整个鸣沙山,当然价格,咳咳。。600-800元/人,不愁钱的小伙们可以尝试一下。相对来说骆驼就比较便宜啦,100元/人,跟随队伍绕着鸣沙山走一圈。

 


这是沙漠摩托车,To   be  honest,姑娘我出发之前一直想着要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很汉子地自己骑摩托车,旁边插个小红旗还可以坐个人,有点类似于抗战时期的那种车。在这里呢,由于有沙丘和为了游客的安全都是随车有司机帮你把着方向盘的,200元/人,载人去山上看日落。

 

在江南水乡长大的我铺一看见沙漠就成蛇精病了,在山下的时候花了很多时间。还千里迢迢地带了一小瓶沙子回杭州,和闺蜜背靠背静静地看着太阳缓缓沉入地平线下,虽然没有王维笔下大漠孤烟直雄奇瑰丽的

塞外风光,但好歹也占了个长河落日圆呀呀呀!

 

 




 

暮色四合,游人纷纷起身归去,我们三个人手挽着,提着鞋子,踩着柔软的沙子从高高地沙丘上走下来,一天地烈日晒下来,余热还未散去,沙子像小时候母亲的手,慈祥地轻轻地按摩着我们的脚丫。

 

再过一天就是2014年的中秋节了,明晃晃的月亮悄悄地出现在夜空中。月牙泉边,没有田田的叶子,薄薄的青雾,更遑论亭亭玉立的荷花,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却又那么应景地被朗诵了出来,游人们凝神听着,月光像流水一样,静静地泄在泉中。如果是在江南,应该有一座小桥,伴随着潺潺的流水声,微风阵阵,柳枝轻摆,小巷的青石板上缓缓走着的,是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晚上九点,疯玩了一天的我们,在鸣沙山下买了当地老农自家种的哈密瓜,葡萄和香梨,由于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造就了这里瓜果的美味多汁,这是在东部地区绝对吃不到的,小伙伴们一定要多吃,才不虚此行。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