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行程过半-记国庆北京第三天 明十三陵 -颐和园

遵化
遵化 zunhua
经纬度:117.96555
40.18928
旅游评分:4.2分
旅行费用:¥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7-26 21:01
游记浏览:18

明朝,作为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大统一王朝,对于我们华夏儿女还说是有着深厚感情的,除了南京的明孝陵以及江苏盱眙县明祖陵,还有失踪的孝文帝,其余的明王朝君主都长眠在昌平区天寿山的明十三陵,而今天我们要去的是十三陵最大最有名的君主陵-长陵,新中国建国以后,曾开启过明十三陵定陵定陵安葬着明神宗,后来因为文革的缘故,中间发生了很多事,在此就不一一赘述,早上十点我和夫人就已经来到了长陵门口,当日风和日丽,摆放着一尊由诸多鲜花搭设成的一个寿字,我猜寓意景还是一样的景,但凡来过的人都能长寿的意思吧,也匹配长陵的字面解释,以前帝王的陵寝都是分散排布,很少有一个朝代诸多帝王将陵寝合葬在一个地方,明成祖朱棣开了这个先河,影响了往后四五百年的帝王墓葬制度。长陵作为十三陵最大最豪华的陵寝确实气度非凡,尤其支撑整个屋架的浑圆粗壮的楠木,更是第一次所见,长陵主殿祾恩殿各种彩绘及木材建筑结构的设计大气豪迈,明成祖时期是当时明朝国力最为强盛的时期,在位时间组织编写了《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北征蒙古等等,这是需要一个综合国力强大的国家才能完成的伟业,也是需要一个文治武功的明君所表现出来的伟绩,大殿中摆放着明成祖朱棣的生平简介,用彩绘的形式,叙述着这位伟大君主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大殿两旁摆放着从定陵(明神宗陵寝)出土的精致文物,大殿中间端坐着朱棣的青铜像,让人不仅想到几百年前这位伟大帝王南征北战、文治武功的年代,总的来说明成祖为了明朝的繁荣和稳定,为了整个历史的前进留下过光辉的伟绩。作为明十三陵之首的帝王陵寝,长陵背靠万寿山,远望延绵不绝的山川,气势磅礴,鸟语花香的环境也给久居城市的人带来一份清静一份心旷神怡。祾恩殿后面是长陵的地宫,立有明成祖的巨大石碑。穿过阴阳门,会来往穿梭在古代与现实之间,回来的时候一定要高吼一声“我回来了”会带来吉利和好运,整个区域我们花了2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参观完毕,时间也已过中午,稍许休息片刻,我们穿过青山绿水间,往北方的皇家园林代表作-颐和园进发。

十三陵颐和园,路程不算远,沿途的风光也是阳光、绿树、暖暖的风,颐和园昆明湖是参照西湖的蓝本进行布置的,背靠万寿山基址,景色特别迷人,我们从颐和园的西门进入,沿着走道,往中心的万寿山行进,途中的风景自然是美不甚收,每每看到精致的景色我都拍上几张,生怕这美好的光影仅存在这短短的一瞬间,万寿山脚下,琉璃瓦、西洋船、云朵的倒影,犹如一幅油画呈现在行者面前,古石坊精美的雕刻几百年过后还是如此的栩栩如生,主体建筑清漪园还保留着当时主体的布局和结构,小时候我们在课本当中对颐和园的彩绘长廊有过细致的描写,身临其境的时候走着这段世界最长的彩绘长廊,长廊的顶部周围都绘画着一个个历史故事,走在长廊中感觉都像是在读一段漫长的历史,清漪园的建筑风格留存着北方建筑豪迈伟岸的一面,和江南园林的小而精致还是有着明显的区别,在万寿山顶能够看到整个园区的布局,阳光下斑斓的湖面,远处十七孔桥的桥洞石拱也是清晰可见,茂密的松柏布置着整个山景。昆明湖周围杨柳柔和的排布在周围,清澈的湖水倒影着蓝天白云,丝丝涟漪也是格外的迷人,十七孔桥感觉就像一条彩虹连接着南湖岛和仿苏堤建造的东堤,处处给人美的享受,乐寿堂、玉澜堂、大戏楼等景点也是匆匆带过,毕竟颐和园真的很大,东门涌入的人群不可谓不多,简直就是人山人海,个人觉得颐和园还是相对人少的时候静静的欣赏更加唯美,尤其阳光甚好万里无云的晴天,带着晚秋细腻的清风,漫山红透的枫叶,在昆明湖畔漫步,惬意的感觉油然而生。参观完整个颐和园景区,已近傍晚,返回西门入口有着很长的一段行程,行走其间,伴着阳光缓缓的消失,颐和园又恢复了往常的宁静,走马观花般的游程终于告一段落,作为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颐和园有着别样的景致与特色,它将南北风格巧妙的融合在了一起,相得益彰,大气而不失婉约,婉约而不失唯美,唯美而不失随意。值得细细品味~

北京的第三天行程充实而且游兴正浓,明天将迎来最后一天的北京之旅,整个十一的北京之旅也将接近尾声......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