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陕西历史博物馆

黄陵
黄陵 huangling
经纬度:109.26938
35.585153
旅游评分:4.1分
旅行费用:¥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10-05 15:22
游记浏览:22


   早上起来,天上还是淅淅沥沥的下着小雨,我们按计划去此次来西安必游之处---陕西历史博物馆,老公说,来陕西不到历史博物馆等于白来,老公还说:“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北京,三千年中国看陕西,五千年中国看山西”, 老公又说:“去北京看墙头,来西安就是看坟头”,老公跟我卖弄的这些说法,我到网上找了一下,还真不是瞎说的,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所以“十年中国看深圳”;150年前上海只是江苏省松江县的华亭镇,现在发展成为东方第一大都市,上海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所以“百年中国看上海”;北京真正成为大中国的首都是从辽金时代开始的,距今约850年,所以“千年中国看北京”;从周文王、周武王的历史开始,到现在正好是3,000年,所以“三千年中国看陕西”;从尧舜禹时代到现在大约是5,000年,所以“五千年中国看山西”。呵呵,长知识了

 


    一早上,我们到客栈正对面的马茂义粉蒸肉吃早餐,肉夹馍10元一个,很好吃,馍里面夹就是照片上看到的腊肉,腊肉有点像罐头的味道,我们边吃边和老板聊天,那个演小品的郭达就是你们西安人吧,他那个换大米的小品里唱的就是秦腔,老板自己切了点腊肉,也吃起了肉夹馍,一脸迷茫的说,谁是郭达,你们说的我听不懂?!      呵呵,我和老公都无语了

 


喝过热茶,吃完了肉夹馍,看见外面热气腾腾的蒸着粉蒸肉,我们又要了一碗,10块钱,味道没有想象中的好,吃过这次再没想过第二次!


 


吃过早饭,我们便来到了陕西历史博物馆,由于天上正在下雨,排队的人不是很多,很快就排到票了。    现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实施免费不免票制度,每天早2000,下午2500合计4500张参观票,根据馆内参观饱和程度不定时发票。周一全天闭馆整修(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设计此馆的是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西北建筑设计院的张锦秋老师。张锦秋师从梁思成等大家,功力不俗,在设计上运用了新唐风这种独创的风格,让陕西历史博物馆恢宏庄严气度不凡。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建筑设计也成为当时的经典,广受赞誉,开创了新唐风的建筑时代,影响了整个西安的城建风格,也因此奠定了张锦秋老师的大师地位。
     关于这个建筑有个故事,当时建筑设计出来的时候当时的地方领导就认为用灰瓦不够金碧辉煌,要求设计师改用黄色琉璃瓦(想着就恐怖……)而张锦秋老师据理力争,认为这样的设计就失去了唐代的风格,变的不伦不类。但领导也坚持灰瓦灰黑暗淡不够气派,僵持之下双方做了妥协,沿用灰瓦的黑色,而在细节上则多上了一层釉,让屋顶显得更鲜亮。这次的妥协反而提供了新的思路,建筑出来之后这种瓦片即不失唐风的端庄却有多了点气派,成为了日后新唐风的一个要素。

 


汉太液池石鱼
        陕博的大门正前方就是一方景观性的水池,水池附近书写着陕西历史博物馆几个大字,是游客留影的好地方。而水池中有一块形状并不规整的大石,你可不要小看了这石头,这不是普通的怪石,这石头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千年之前——汉代的太液池是武帝所开人工湖,池中有瀛洲、蓬莱、方丈三山,并用金石雕凿鱼龙等奇禽异兽,为皇帝游乐胜地。而陕西历史博物馆门前水池中的这块大石便是太液池遗址出土的石鱼。就门前这么块不起眼的石头居然和汉武大帝他老人家扯上了干系,陕博的阔绰可见一斑。



 


 


     陕博的出现和周总理的关怀密不可分,周总理视察西安的时候,看到当时的省博物馆(也就是碑林)展示环境非常狭小拥挤,于是就提出陕西作为一个文物大省应该有一座与其历史地位匹配的博物馆,这就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缘起。作为总理的遗愿,1983年,陕西历史博物馆作为中国的第一座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正式开始筹备,历时8年,1991年正式建成开放。终于完成了周总理生前的嘱托,中国的文博事业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顺陵石狮


进入博物馆大厅,迎面巨幅照片向人们展现出奔腾咆哮的黄河和绵亘无垠的黄土高原。这是孕育诞生陕西历史文化的地理环境。陕西的历史是黄土地文明的历史。昂首屹立在大厅中央的巨狮是这种文明的标志。它造型雄伟,气势澎湃,石刻之精美,气魄之弘大,堪称“东方第一狮”。这头石狮来自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母亲杨氏的顺陵。顺陵是武则天之母杨氏之墓。杨氏死于咸亨元年(670),最初以王礼安葬。天授元年(690)武则天称帝,遂追封其母为孝明高皇后,改墓称陵。中国古代的狮子及狮子雕刻艺术由阿富汗传入,中亚的浪漫奇特与东亚的深沉浑厚在这里如此完美地融合为一体,集中体现了陕西历史文化的基调。
     



 


 这件西周晚期的圆鼎是一件不可貌相的国宝重器。它于1980年从长安县斗门镇下泉村西周窑藏出 土。通高51.5厘米、重35千克,器表光素无纹,造型十分普通,但它 腹内所铸的279字铭文,却记录了一场鲜为人知的战争。考古学家根据 铭文及造型将其称之为“多友鼎”。 多友鼎腹内所铸铭文分22行,铭文大意为西周晚期周历王时期的某 年十月,猃狁即匈奴,侵犯京师,周王命武公派遣多友率兵抵御。多友 在十几天内,共打4仗,都取得了胜利,杀掉敌人350余人,俘获23人, 缴获战车127辆,并救回了被俘虏的周人。武公将战绩报告给周王,周王赏赐给多友包括青铜在内的若干财物,为了感谢周王,也为了纪念这 次胜利,多友铸造这件圆鼎以记其事。这篇铭文以纪实的手法记述了这次战役的时间、作战的方式、战争 的规模及战争的结果,更为重要的是这次缴获猃狁127辆战车的记载, 对我们了解猃狁的战斗实力提供了一份全新的资料。

 


馆藏国宝级文物五祀卫鼎


五祀卫鼎属国宝级文物。鼎内铭文反映出,西周中期部分土地已属私有,但土地的转让、交换和买卖,仍需通过王朝重臣。同时这篇铭文中有确切纪年,因此五祀卫鼎是判断西周中期青铜器的标准器,非常珍贵。不仅是西周青铜器断代的标准器,也是研究西周中期社会经济和土地制度的珍贵资料。[



   


 


柞钟
       西周晚期,通高34、甬高13.5、铣间20、鼓间15、舞修17、舞广14厘米,重10.3公斤
  钟体横截面呈椭圆形,甬中空,两面各饰枚六组。鼓部饰回首夔龙纹,篆间饰双头兽纹,舞上饰粗线云纹。铭文字数,钲间铸铭文21字。铭文释文为隹(唯)三年□(四)月初吉甲寅,中大(仲太)师右(佑)柞,柞易(锡)□、朱黄(衡)、□(銮)



  


鸟盖瓠壶


是一种乘酒器皿。它的造型精美独特,可以开合的壶盖是鸟且尖喙有冠的头形,配合着的链与环制的盖耳,风格清新优美。


此壶造型极为逼真,纹饰细密繁缛,生动形象,是一件罕见的艺术珍品。


 


秦统天下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集权国家建立了,秦的建立为中国创造了太多第一,也深深的影响到了中华文明的进程。秦俑也成了中华文物在世界最有影响力代表之一。



  


秦俑


跪坐俑






  


 


国宝级文物秦杜虎符
    虎符是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用青铜或者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劈为两半,其中一半交给将帅,另一半由皇帝保存,只有两个虎符同时使用,才可以调兵遣将。我国现存最早的虎符实物,便是这枚1973年在西安郊区北沉村出土的杜虎符。秦杜虎符为铜质,虎形。该枚虎符乃战国时秦国杜县军事首领所有,错金铭文9行40字客观地印证了秦国在少陵原西周杜伯国封地(今西安市东南)设杜县的历史。:“兵甲之符。右才(在)君,左在杜。凡兴土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母(毋)会符,行殴(也)。”虎符“右在君,左在杜”,据此可知,当时用兵时,50人以上,必须出示会符。但如遇烽火,不用合符,也可以用兵。器物铭文是在虎身镂刻阴文,再将金丝嵌入阴文之内,最后镂平打磨光亮,虽历经两千多年,仍熠熠闪光。字体绝大部分是小篆,规整挺秀。
  


 

 


 它客观而真实地反映了战国时期虎符调兵遣将制度的历史。即调动军队时,由君主或皇帝派出的使臣将符相合,方能调兵。因虎符为重要的军事象征,出土极为罕见,作为我国出土年代最早的虎符被视为国宝。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虎符仍沿用不衰。唐代将虎符改为鱼符,宋代以后皆用牌。


因为我们比较听话,在博物馆里不用闪光灯,所以很多文物都拍的比较模糊 


  


兵马俑


  


兵马俑的面貌姿态各有不同,非常写实,曾经有人找出和现代明星面貌相似的俑。比如姚明,张学友,陈道明等等。。。


  


箕踞俑
    箕踞俑,它两腿并列两手前伸,而右手背与左手心朝上,似握有何物。因为在发现此俑时其周围有水鸟、仙鹤等物,所以有专家推测其为秦始皇园林里划船的船工。但也有人认为,俑是手脚并用正在拉开秦代的一种射击工具———弩机,所以应该是园林里的猎手。他的表情是那么的安详,在他的面前我不禁驻足多停留了一会儿

 



丝路与匈奴
       众所周知丝绸之路的起点就在西安,从汉武帝决意西向之时,一条中西联通的动脉逐渐形成。神秘莫测的荒原在张骞的凿空之下变成了通途,一个军事上的部署,谁也想不到却成就了中西交流史的一段辉煌。而在这个时代的西方,最核心的词汇是匈奴,在这股强大的军事力量威胁下,国家的安危尚且不保,更不要奢谈大规模的交流。丝路的发展史,和大汉与匈奴的争斗史,就这样纠缠着书写了波澜壮阔的一页。而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长安的文明富庶使它成为这个强大帝国的闪光点。


开创者——张骞
    太史公评价张骞的举动为“凿空”,张骞是活生生的在一片混沌中打通了一条通路。他的功绩在哪?从他的封号就可以看出来——博望侯,他给了大汉王朝一个更广阔的视野,给了中国一个更广阔的世界,此名当之无愧!

 


 


霍去病墓马踏匈奴石刻


在这件高168厘米的主题雕刻中,作者运用寓意手法,以一匹器宇轩昂、傲然卓立的战马来象征骠骑将军;以战马将侵略者践踏在地的典型情节,来赞颂骠骑将军在抗击匈奴战争中建树的奇功;那仰面朝天的失败者,手中握有弓箭,尚未放下武器,这不就是告戒人民切不可放松警惕。这件作品的外轮廓,雕刻得极其准确有力,马头到马背部分,作了大起大落的处理,形象十分醒目。总之,马踏匈奴石刻是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典范,是西汉纪念碑雕刻取得划时代成就的标志。

 


金饼
       1999年11月西安北郊新华砖厂在推土作业时出土了219枚西汉金饼,每枚金饼的重量多在245克至250克左右,约相当于汉代的一斤。这些金饼表面多刻有“V”形等符号以及“租”等文字,为研究汉代的铸币制度和赋税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在同一地点出土如此之多的金饼,这在国内还是首次。金饼作为汉代的黄金币,除用于贮备外,有时也被用于赏赐功臣。






















 

 

 

国宝文物唐铜川窑三彩骆驼载乐俑
1959年陕西省西安市西郊中堡村唐墓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通高56.2厘米 长41厘米,它是唯一一件被评定为国宝级文物的唐三彩。这组艺术珍品,采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制成,具有强烈的艺术生命力和巨大的感观吸引力。骆驼体态雄健,昂首张口,站立长方形底板上。背上搭一圆垫,垫上架平台,上铺菱形方格长毯,周围垂绿色流苏。七名神情各异的男乐俑盘坐平台四周,分别执箫、笛、箜篌、琵琶、拍板、排箫、笙等乐器,正全神贯注,管急弦繁演奏;中间站一姿态婵媛的女舞俑似合着节拍“翩翩舞袖,宛转歌声”,呈现一派欢乐热烈的气氛。观者犹如听见悠扬的乐曲,看到婆娑的舞姿,从而陶醉在其中。
最初,唐三彩出自墓中,收藏者觉得不吉利所以不买,于是古董商不卖,甚至最后影响到盗墓贼也不偷,盗墓贼在墓中发现唐三彩会打碎它以清除晦气。那时,号称收藏宏富的北京故宫,就没有一件唐三彩,国内的文物收藏单位也都如此。时光流转,到了1989年,在美国纽约的一次中国古董拍卖会上,一件个头并不大的唐三彩马,拍出了将近5000万港元的天价,这是中国古董和中国艺术品在国际市场上拍出的最高价,直到2002年才有其他古董打破这一价位。从谁都不要到身价半亿,这5000万的巨大价值究竟包含在哪里。实际上,唐三彩的价值指的是其艺术价值,它以准确生动、惟妙惟肖的造型和斑驳淋漓、流畅自然的釉彩打动人心。
   


 



 



   

三彩天王俑 



 



 



  


 文吏俑
 


 



  


武吏俑 



 



  


 十二生肖俑



 


 










   


佛教造像石窟模型


  


 


早上九点进的馆,几十万件的文物看下来,出馆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三点了,当时我们没有请导演,跟着蹭导游也听了不少知识,可惜现在都忘了,如果有机会再去西安,我一定还会去陕博再参观一次,好好再看看我们的国宝文物,领略中华民族的光辉灿烂的文明。。。进去的时候没在门口照相,出来时补上了


 




 


从陕博出来,我们附近的一家饭店吃了酸汤面,看时间还早,我们便来到了传说中王宝钏等薛平贵18年的寒窑一看究竟。




 


下面这些都是寒窑外面的景观,进到寒窑景区要60元的门票,可以游览到晚上10点,考虑到已经在陕博走了一天,有些累了,我们便决定改天再来


 


鹊桥

 



有很多这样的雕塑,大胆的表现男女之间的爱情


  



这就是公园入口处。依山装饰的剪纸似的大型壁画,向人们述说着一个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既有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等爱情传说,还有陕西地域特色的农家风情,用剪纸的艺术形式展示出来,更显得既大气又文气

 



天上飘着的小雨为这个美丽的爱情圣地又增添了一分浪漫与柔情

 



天快黑了,我们先回去了,改天再来聆听那动人的爱情故事,看王宝钏如何在寒窑里等了薛平贵一十八年。。。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