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游记

黑龙江
黑龙江 heilongjiang
经纬度:126.53411
45.833943
旅游评分:4.5分
旅行费用:¥500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8-03 19:10
游记浏览:10




看看

门口的导视图

门口

准备进去了,我们的路线是先走左边,其实应该先走右边

好看的景点都在右边的。










五松亭简介:五松亭又名憩客亭,位于中天门北,

                       因亭前有五大夫松而得名。此亭南近云步桥

                      北邻朝阳洞,建无考,明、清重建。原为3间,1956年扩为5间,1978年又翻修屋顶。



第二个亭子:方胜亭
























有火车哦





















儿童乐园,还在修建中

指示牌






这里水景不错,在进门的右边










一翦梅(赠友人)

远目伤心楼上山。愁里长眉,别后峨鬟。暮云低压小阑干。教问孤鸿,因甚先还。 

瘦倚溪桥梅夜寒。雪欲消时,泪不禁弹。翦成钗胜待归看。春在西窗,灯火更阑。

  

可亭很小巧纤细,仿佛弱不禁风。却很从容地和清风明月相伴,周遭的绿树荷叶都很和谐,命名为“可”字。这体现了中国古典的柔弱美。虽然柔弱,却不消颓,而是展示这一特点的美。多愁善感也是这样,虽然是愁绪,但是展现给人的不是消极丧气的一面,而是淡淡的美感。

《一剪梅》中,伤愁的女子,也有“春在西窗”,有梅花陪衬,有美丽的长眉、峨鬟,构成一副很有美感的画面。“远目伤心楼上山”,女子的爱人远行了,也牵走了她的愁绪,登上小亭子,极目远眺。忧愁的女子,纤长的黛眉,高高的峨髻,依然是那么美好。“暮云低压小阑干”,天空也不明朗,暮云低低的,女子倚在栏杆上。大雁飞来,却没有带来远方的消息。

春寒料峭,梅花香气袭人,亭子、小桥、池塘,都留下女子纤瘦徘徊的身影。雪要化了,又是一年,念及此,泪簌簌下来。在小亭中,细细地剪成花饰,希望等他回来的时候戴上。春天来了。

    可亭也叫“个中亭”。











中午了,他们就坐在地下吃饭,好辛苦啊



























这是什么?





席地而睡的工人

































祖无择《琵琶亭》

晚泊湓江半客舟,琵琶亭下动闲愁。
霓裳绿腰杳何许,枫叶荻花空自秋。
贾傅有才悲鵩鸟,楚骚终古怨灵修。
莫言司马青衫湿,今日行人亦涕流。[1] 
注释译文
①湓(pén):今中国江西省龙开河的古称。亦指水等向上涌。
②鵩(fú)鸟:猫头鹰一类的鸟。旧传为不祥之鸟。比喻奸佞。
作者简介
祖无择,字择之,初名焕斗,河南上蔡人。北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戊寅科吕溱榜进士第三人。










一弹流水一弹月;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联为清代董云岩集唐人诗句而成。上联出自卢仝《风中琴》,下联出自杜甫《赠花卿》。
灯影憧憧,凄绝暗风吹雨夜;
荻花瑟瑟,魂销明月绕船时。
——此联为清代道光年间(1821—1850)湖北督粮道金安清撰。
松菊荒矣,游子不归,片帆过彭泽故居,只如画云山,猿鸟岗头呼负负;
枫荻萧然,美人何在,落日访江亭遗迹,听清秋弦索,虾蚂陵下唤卿卿。
——清末民初·江峰青(1860-1931)撰。
聚散总前缘,最相宜明月一船,清风两岸;
古今几名士,共合唱大江东去,秋雁南来。
——此联为清末民初九江人万象周撰,又名万才美,联文或写作:“聚散总有缘,最宜明月一船,清风两岸;往来几名士,共唱大江东去,秋雁南来。”恐传抄之别,俟考。
忽忆故乡,为问买茶人去否;
只余风月,依然司马客归时。
——此联为民初景德镇人汪龙光撰,汪曾任职于南浔铁路局,工诗。
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滴恨;
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此联原题琵琶亭之白太傅祠,该祠初建于清代乾隆十一年(1746),乾隆六十年(1795)毁。一说撰联者为当时九江关督唐英(1682~1756年)。
司马不来,相逢何必曾相识;
佳人何在,此时无声胜有声。
——此联为山西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楹联学人顾问罗元贞(1906-1993)先生撰。
红袖夜船孤,虾蟆陵边,往事悲欢商妇泪;
青衫秋浦外,琵琶筵上,一时枨触谪臣心。
——启功(1912——2005)题九江琵琶亭
青衫湿尽非因泪;
红豆抛残别有情。
——此联原题琵琶亭旁听雨轩,该轩建于清代,撰联者为京口(江苏镇江)人蒋调元。
荻花枫叶令千古;
红袖青衫彼一时。
——佚名集王文治诗句题九江琵琶亭
乌鹊南飞,大江东去;
美人何在,佳句长存。
——陆伟廉题九江琵琶亭
旧迹苍茫,枫叶荻花何处有;
新亭秀出,青衫红袖几人邻。
——陆伟廉题九江琵琶亭
亭起我重来,犹觅梦中红泪,眼下青衫,天涯萍迹同情处;
曲终人不见,独留岸畔荻花,江心秋月,水面烟波似旧时。
——关成玉题九江琵琶亭



月亭九江,古称江州。这里有著名的“周瑜点将台”故址,故址上建有一座亭子,叫“浸月亭”。

  为什么这座亭子叫浸月亭呢?

  据说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元和十——十三年(公元815—818年)被贬为江州司马时,经常到这座亭子饮几杯酒赋几首诗,与朋友见面,这其间,他写了著名的《琵琶行》,诗中有“别时茫茫江浸月”句,从此,人们就把这个亭子叫“浸月亭”了。


浸月亭--





兰亭康熙、乾隆御碑,位于浙江省绍兴县兰亭镇(原兰亭乡)兰亭风景区御碑亭。
据《绍兴市志》载:碑面《兰亭序》全文为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爱新觉罗玄烨所书。行书,钤“万几余暇”印。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刻。
碑阴镌乾隆十六年(1751年)爱新觉罗弘历到兰亭所作《兰亭即事诗》,行书,落款“乾隆御笔”。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传杜太守事者,彷彿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考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考谈生也。
  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汤显祖






中国造园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它以典雅潇洒、浓郁的东方色彩蜚声中外。古建筑物的代表:亭台楼阁、廊桥舫坊等不仅是游人观赏风景和休息娱乐的地方,也是整个园林风景不可少的点缀之作。亭列古建筑之首,常用于山水之间的点缀。知春亭位于颐和园昆明湖东岸边,为重檐四角攒尖顶。凭栏可纵眺全园景色。亭畔遍植垂柳,春来景色殊胜。据传“知春”二字源于宋诗句“春江水暖鸭先知”。每年春天昆明湖解冻总由此处开始。故取名知春亭。








舣舟亭在常州市区延陵东路南侧京杭大运河畔,东坡公园内。舣舟亭始建于南宋,为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来常州时泊舟登岸处,东坡终老后,后人建亭纪念。清康熙、乾隆二帝南巡,均登临此亭。乾隆曾三次驻跸于此,亲题"玉局风流"匾额,并题诗六首勒石。亭几度毁建。原额已佚。现存之亭为1984年重建,重檐歇山顶,由金山石柱8根承托亭盖,施以斗拱、雕梁、龙吻脊。" 舣舟亭"三字为摹乾隆手迹。正面石柱镌刻楹联为"舣舟亭畔喜留东坡居士;洗砚池边曾驻西蜀诗人";"二月江南好风景;故人此日共清明"。












爱晚亭,位于湖南省岳麓山下清风峡中,始建于1792年,名字来源于杜牧的《山行》。与醉翁亭兰亭陶然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是革命活动胜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亭形为重檐八柱,琉璃碧瓦,亭角飞翘,自远处观之似凌空欲飞状。内为丹漆园柱,外檐四石柱为花岗岩,亭中彩绘藻井,东西两面亭棂悬以红底鎏金“爱晚亭”,是由当时的湖南大学校长李达专函请毛泽东所书手迹而制。









出口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