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古城【游记】

南充
南充 nanchong
经纬度:106.105267
30.850087
旅游评分:4.0分
旅行费用:¥150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8-03 10:54
游记浏览:22


 游 记 (白话篇)

  清明节,仅仅三日假期,却让我纠结了近一个月时间,出行计划一变再变,青木川、郭亮、阆中、武当……前后四五个地方一直都在犹豫不决,直到最后下班前一个小时才决定走汉中玩阆中,而此时,我家车却还在4S店里做着保养,直到晚上十点我们才踏上出行之路。
  之所以要坚持连夜出发,唯一的目的就是节省出多半天的游玩,让时间不那么紧张,而更关键的在于:我必须给自己留下充足的“备用”时间,因为本次出行自始至终都没有一个完整、详细的计,没有预定客房,甚至对于目的地的了解也是恍然一片。
  在汉中借宿一晚,游过石门栈道,我们开车上路,奔四川阆中而去。GPS显示路程为三百多公里,想着最多四个小时也就应该到了,可谁知,这一路我们经足足开了六个多小时,先是因为某些特别的原因错过了广元出口,绕行了二十多公里,然后是穿越广元市区拥堵的车流,接着发现从广元到阆中竟然是崎岖蜿蜒的山路……何为运气?最好的运气不是好上加好,而是穷途末路时的柳暗花明,在山路上行驶了大概三十多公里,突然发现一到南充高速入口,可我的两版GPS上都没这条路,更不到这路是直达南充还是途经阆中,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在收费站问了收费员,收费员很用心的回答,到阆中,而且额外告知我们,从此处上高速到阆中的距离是77公里,爽啊,上高速了,临别收费员说声谢谢并多问了句:“这路啥时候开通的?”答曰:“4月1日”,哈哈,哈哈,我除了大笑,还能怎样?
  到达阆中,已是夜里十点,先开车到古城,碰运气,看看能不能找家客栈,果然不出所料,跑问了十多家,都是客满,回头转城区,又问了十几家宾馆,还是客满,就在我们绝望的时候,发现家门头隐蔽的党校招待所,进去打听,前台接待员正在接听电话,而接话那头正是一预定了客房的游客退房,瞧,狗屎运又来了。
  第二日一早,退了房进古城,直接先找客栈住宿,这回就轻松很多,大多都有了空房,几家比较后,我们选择了“古戏台客栈”,房间不大,倒也古朴,只是在旺季价格上毫不相让:240一晚。
  好了,废话少说,逛古城。
  恩……说什么呢?
  没的说,别骂我,真没的说,到现在,满脑子都是一条条古朴的街道,一栋栋古风楼阁,一家家古韵的院落,连我相出的词汇都是之乎者也的。罢了,专写一篇文言游记好了,不喜欢的朋友直接看后边的海量照片吧。
  恩,还是说两句吧,算是感受:
  阆中人非常热情好客,古城里处处是景点,步步可游览,几乎不必按照旅游地图去走,随便看上哪家门脸了,不管是景点、商户、客栈也还是普通住家,都可以进去看看,主人都会很热情的。也许是我背的相机比较专业,常有主人向我主动介绍他们这个院落哪里最有特点,哪个位置取景最漂亮,甚至晚上去拍照的时候,甚至有住家主动给我打开了照明灯光,虽然这种灯光反而影响了夜景拍摄效果,但对于我来说,照片要有景,更要有民风,这种不协调的代表着热情的灯光,正是民风的体现,所以也就原样拍摄了。
  最后的遗憾是晚上华光楼和中天楼都不开放,没能拍摄俯视夜景,呵呵。

 游 记 (文言篇,不喜请跳过)

  清明时节,驱车千里而低阆中
  “阆”者,神仙之居也,“阆中”者,古风汇聚之地也。
  行于青石古街、登临古风楼阁,观古廊院落,宿古韵小居,恍如梦回宋唐、神游明清。
  
  自古有云:“少不入川”。概因川地富庶、民风悠闲所致。
  游走阆中,其富、其悠可见一斑。
  大街上,商户琳琳,游人济济,满目招幡荡荡,客商皆乐。
  高楼顶,远眺嘉陵,俯瞰四方,偶见船舫游江,乌瓦绿树。
  小院中,四合成井,叠院幽深,指触窗棂旧纹,精雕细琢。
  居室内,红门半掩,木椅摇摇,耳闻窗外熙攘,回味悠长。
  待入夜,华灯遍上,红灯黄影,信步僻街小巷,心醉不归。
  其景致如此,其民风更甚。
  商家待客,看买无别,热情而相迎送。
  古城老者,门前闲坐,闭目而享暖阳。
  游者亦染,喝茶泡足,缓行而少匆忙。
  
  尚有各景:
  华光楼,藏古今之文风,中天楼,纳天地之灵气。
  风水苑,解堪舆之奥秘,贡院堂,展状元之风采。
  张飞庙,铭翼德之威义,水博馆,记历史之繁华。
  
  怨足下不力,游之不尽;怨眼目无光,观之不尽;怨耳脑不济,闻之不尽;怨天时不宽,享之不尽也。
  叹,北有故宫辉煌,南有凤凰楚风,若言阆中之别致,“悠然静心”四字盖之也。
  

 百 科 

  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盆地北缘、嘉陵江中游,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向为古代巴蜀军事重镇。阆中土肥水美、气候适宜、物产丰富。阆中汉为巴郡,隋时改称阆内县,宋以后称阆中,历代多为州、郡、府治所。古城阆中的建筑风格体现了我国古代的居住风水观,棋盘式的古城格局,融南北风格于一体的建筑群,形成“半珠式”、“品”字型、“多”字型等风格迥异的建筑群体,是中国古代建城选址“天人合一”完备的典型范例。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