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江南金张掖----大佛寺问佛

甘肃
甘肃 gansu
经纬度:103.832847
36.065479
旅游评分:4.6分
旅行费用:¥4000元
景区类型 :27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10-07 00:22
游记浏览:10

塞上江南金张掖----大佛寺问佛



来张掖前,对张掖不是很了解,只知道这里地处河西走廊,古称“甘州”,有奇特的丹霞地貌(这要感谢张艺谋的电影)。

来到张掖后,才知道张掖不但有丹霞,还有湿地、祁连山风光、峡谷、草原、森林、冰川等自然景观,以及大佛寺、马蹄寺及丝绸之路古道、古城、古村、古堡、古人类活动遗迹等人文景观。

尤其是大佛寺,远远超出我的想象,来张掖不看丹霞地貌,就看看大佛寺里亚洲最大的卧佛,也不虚此行。来到张掖,不看大佛,等于没有来过张掖。


张掖大佛寺位于张掖市西南隅,因寺内有中国最大的室内卧佛涅盘像而得名,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要名胜古迹群,素称塞上名刹,佛国胜境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是历史文化名城金张掖的标志性建筑。

我来到大佛寺,如今大佛寺前新修了一个公园式广场,广场一侧放置着一块硕大的黑色卧石,上面刻印着由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大佛寺”三个端庄厚朴的大字。

广场上整整齐齐、规范有序地摆满了盛开的不同颜色的菊花,有黄色的,有桔色的,鲜艳夺目,芳香袭人。广场中间是一泓净水,水中“仙鹤”翩翩起舞。广场通道两侧绿树成荫,长满了依依如烟的垂柳和一些有佛教寓意的雕塑小品。行走在鲜花丛中、绿柳荫下,这正应了那句“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当江南”的佳句。









绕过水池,正对寺院大门的是一高大气派的石牌楼,牌楼正面刻着“和谐乐土”四个金色大字,两侧是对联:

张万里丝路,大道有成开盛世;

掖千年宝刹,佛法无边度慈航。

这显然是一幅藏头对联,上下联的第一个字连在一起就是“张掖”。牌楼背面上刻“塞上禅林”四字。

两侧也是一副楹联:

月临白塔,山幻丹霞,看鹫影飞来,高卧莲台拜肃像,

霖泽甘州,民熙乐土,听驼铃唱远,低吟丝路媲南天。

这幅楹联充满着诗情画意,品读着这幅对联,眼前不禁浮现出漫长丝路上长长的商队跋涉的身影,耳畔不禁响起时高时低浅吟低唱的驼铃声和佛陀声。






穿过石牌坊,便是大佛寺的山门了。山门两侧伫立着一对石狮子。

只见山门上高悬牌匾,上书“大佛寺”三个金色大字, 山门两侧挂一副充满佛意的对联:

睡佛长睡睡千年长睡不醒,

问者永问问百世永问难明。




大佛寺是一座庭院式的寺庙建筑群,坐东朝西。

迈进山门,来到寺里。左侧是钟楼,右侧是鼓楼,正中是一木牌楼。上书“佛法无边、佛国长春、普放光明、佛恩护佑、万善同归、法论常转”等佛语。







张掖大佛寺是西夏的皇家寺庙,创建于西夏国力鼎盛的崇宗李乾顺统治时期的永安元年(1098年),距今已九百多年,为全国现存唯一的西夏党项族佛教大寺院,也是当时陇西最著名的佛教寺院。据记载,一个叫嵬咩的和尚出外云游,一日间隐约闻有丝竹之声,循声寻去,却不见演秦着,疑为“天乐”,后在天乐响处掘得碧玉卧佛一尊,于是便在此建寺,遂为大佛寺创建之始。此寺原来规模宏大,是由牌楼、山门、大佛殿、万圣殿、藏经殿、 配殿、僧舍和佛塔组成的完整建筑群,并有双眼井、木爪树、金塔六角亭鼎等。万石洪钟重两千余斤,声透九霄。殿宇巍峨壮观,古木参天,是一个清静去处。元、明时期,大佛寺的影响远及欧亚。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曾留居甘州游览名胜,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里,对大佛寺规模宏大的建筑、精美的卧佛塑像大加赞赏,推崇备至。古哈烈国沙哈鲁王使臣亦曾游览大佛寺,在他的记载中说;“雕刻功夫精致,故诸像皆与活人无异。”

古刹与西夏、元朝皇室有着密切的关系,又称“西夏国寺”。据记载:笃信佛教的西夏太后经常来寺内朝拜、居住。据传大佛寺曾为元世祖忽必烈和元顺帝妥欢贴睦尔降生地,元世祖忽必烈的母后别吉太后也曾在这里久居,别吉太后的灵柩曾寄放于寺内。南宋末年,宋恭宗赵显被虏后为避祸而出家于此。大佛寺规模宏大,16世纪时寺内可容纳四、五千人同时朝拜。

大佛寺原叫“迦叶如来寺”,明永乐九年(1411年)敕赐“宝觉寺”,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敕赐“弘仁寺”。明正统、成化、万历年间;清雍正、乾隆年间屡有修缮。到二十世纪40年代,寺内建筑大部已毁。原有建筑仅存大佛殿、藏经殿和土塔三处。1985按布局迁建了牌楼、山门,又迁建了三座散存的殿堂,形成现在的规模。






走过牌楼便是坐落在高台之上为全寺主体建筑的大佛殿了。

大佛殿,坐东西面,为两层楼结构,重檐歇山顶,高20.2米,宽48.3米,进深24.5。面阔十一间,进深九间,总面积1370平方米。四周木构廊庑。一层正中一块木制牌匾“无上正觉”;二层正中挂“功德须弥”牌匾。殿门两侧有清代的两副楹联,其中一副是:

创于西夏建于前明上下数百余年更喜有人修善果;

视之若醒呼之则寐卧游三千世界方如此梦是真空。

另一幅是:

不减不生法雨慈云天外现;

无尘无垢十州三岛梦中游。






殿檐下额枋上雕有龙、虎、狮、象等。殿门两侧各镶以六平方米的砖雕一块,上精雕如来佛讲经说法的故事和神态各异的诸佛像。南为西方极乐世界,上书"登极乐天",右下方书"西方圣境"。对联为:

宝殿巍峨无人量天成敬仰,

                 金身显焕河沙凡圣共皈依。

北为佛祖说法图,上书“入三摩地”,右下方书“祗园演法”,对联为:

佛日增辉万善同归登彼岸;

法轮常转十方瞻仰正菩堤。

刻工精细,富丽浑厚,是砖雕艺术的精品。






整个大殿显得古朴大气、宏伟庄重,虽然历经千年,却依然风采依旧。



大佛殿

迈进大殿大门,大殿内高大,略显空旷,光线昏暗,但还是一眼便看到了侧卧在高1.2米佛坛之上的巨大的佛祖卧像。

正中佛坛上,塑释迦牟尼涅槃像,头西脚东,佛身长达34.5米,肩宽7.5米,耳朵约4米,脚长5.2米,佛手指中可睡一人,是国内现存最大的泥塑卧佛。佛像为木胎泥塑,金妆彩绘,面部贴金,蔚为壮观。

只见佛祖头枕莲台,侧身而卧,脸部面对世人,右手掌心向上枕于脸下,左手手心向下,平置于双腿之上,胸前画有斗大“卐”字符号。梵文,意为“吉祥海云相”。佛像身体丰满圆润,线条柔和自然、流畅,轻柔的袈裟随肌肤起伏有序,虽形体硕大,但造像比例却均匀、协调、适度。

卧佛双眼若睁若闭,嘴唇欲启欲动,面部表情平静安详,无思无欲,波澜不惊,仿佛有“视之若醒,呼之則寐”之感。表现的是“寂灭为乐”的佛学思想境界。

整个佛像精美,比例协调,线条流畅,神态自然,怡静安详,栩栩如生。









佛祖头、脚两端塑优婆夷、优婆塞立像各一尊,佛祖身后肃立着迦叶、阿南等十大弟子,有悲、有苦,有静、有动,神态各异。每尊塑像高达5米以上。

大殿南北两侧塑十八罗汉,间隔得体,色彩胁调,神熊各异,栩栩如生。







大殿四壁和二层板壁上绘有巨幅壁画,约530平方米,内容有佛、菩萨、弟子、诸天神将、佛经故事及《西游记》人物和《山海经》等,线条流畅,色泽清丽,构图杂而不乱,形象跃然壁上。



大佛殿后面是藏经殿,木质结构建造,内藏有一批篇目繁多内容极为齐全的佛教典籍,总数达六千七百多卷。其中最重要的有明英宗皇帝朱祁镇在位期间,即正统十年(1445年),由宫廷司礼监在北京雕刻印刷,特敕赐的《大明三藏圣教北藏》六百三十六函计六千三百六十一卷。该经书全部采用手写汉文木雕印刷,不仅书法隽秀,刀工精美,而且图文并茂,装帧工艺高超,是不可多得的佛教艺术珍宝。其中有明正统初年镇守了陕甘御马监兼尚宝监鲁安公贵集士用泥金书写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花严经》、《胜王经》、《报恩经》、《大唐西域记》等,殊为珍贵。





大佛寺中轴线上最后部建一土塔,原名弥陀千佛塔,为砖块土坯混造,土木结构的喇嘛式塔,初建于明代,塔的突出特点是在第一、第二层台座四隅各建一小塔。总高33.37米,建在23米方型台基上。台基上有三层须弥座,再上是覆钵形塔身,上有十三天。再上是直经4米的木质园盘,园盘上有一铜质宝瓶形塔刹,高约3米,重800公斤,园盘边缘吊有36块铜质垂檐,垂檐下悬一风铃,清风徐来,铃声丁当。1921年因地震塔顶毁坏,1986年修复






此外,该寺碑有明宣宗《敕赐宝觉寺碑记》、明通政使穆来辅《重修宏仁寺碑记》等碑刻。










如今的大佛寺内古树参天,庄严肃静,佛烟缭绕,让人流连忘返。

走出大佛寺,转身回望,不禁感叹:

一觉睡西天谁知梦里乾坤大;

只身眠净土只道其中日月长。

 

(大佛寺门票41/人)


2014年7月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