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攻略

宁波
宁波 ningbo
经纬度:121.55141
29.883756
旅游评分:4.1分
旅行费用:¥200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8-03 21:42
游记浏览:5

浙东大峡谷又名大松溪峡谷,是天河生态自然风景区最神气瑰丽的景区之一,自古人烟稀少,涉险攀登者寥寥无几。大松溪峡谷是天台山脉最佳的修炼养真之处,为道家之洞天福地。至今仍是人迹罕至的世外桃源。李白笔下:“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的景观就在峡谷内天姥峰、聚仙坪一带,其悬崖千丈,壁插青天,多迎客松,如黄山胜景。从南海观音手中净瓶流出来神奇的“天水”在此幻化成峡谷水景三绝——金黄色的黄板滩、碧绿色的翡翠潭和流光溢彩的气色潭。浪漫素雅的月亮谷是峡谷必到之处,狭窄悠长的两边各有一个天然的圆月型洞府,一半在水上,一半在水下。大松溪峡谷包括峡谷观光区、天姥峰游览区和峡谷探险区三大功能区,其中峡谷观光区又分为阆风晨渡、松溪洞天、万石布阵、天水三绝、大千世界、丹岩翠谷六大景区。

在浙东大峡谷随处都可以看见大大小小的瀑布

1、徒步路线:

宁海——双峰乡白溪村——大峡谷——杨染村——宁海

2、徒步区域的气候

浙东大峡谷所属的宁波市气候宜人。四季平均气温1月4.6度,4月14.9度,7月27.8度,10月16.2度,年平均降水量1400毫米,5—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尤其是以6月梅雨季节和9月台风多发季节雨量最为集中。

3、最佳徒步时间:

徒步浙东大峡谷四季皆可,但6月和9月的雨量较大。徒步者如果准备野外露营,应避开雨季,其他时候大峡谷都非常适合穿越。不过现在大峡谷已被旅游开发,游人渐多,徒步者对五一、十一国庆节长假这里人满为患应有心理准备。

4、中转站杨染村

5、徒步时间:2——3天

6、徒步内容:穿越峡谷+探幽寻古

7线路评介:

穿越浙东大峡谷是一条开发已久的路线,虽然徒步的过程不是特别的艰难,但峡谷中别有洞天的风景或气质,定会给人以另类的感受。

8徒步级别:

专业级活动(惊险刺激+艰难+美景)

2级(强度弱+险度中+技巧中)

级别:1级

体力强度* 

技术难度*

惊险刺激*

历史文化**

自然风光*****

9、推荐人数

休闲级旅行,3—5人为佳

10、推荐最佳行程:

探古寻幽线

11、必带装备

手杖,登山绳。

12、往返交通

宁海——白溪

宁海西站(0574—65578933)有到白溪的班车,车程大约一个小时。到白溪后可以乘农用车去大峡谷,票价:5—8元。

包车:从临海到浙东大峡谷可以选择包车,先包到宁海的,然后再从宁海包车去白溪。

杨染村——宁海

从杨染村坐中巴回宁海,再从宁海返回。

浙东大峡谷穿越路线,沿途景点众多。由于现在已经开发旅游区,每逢节假日周末,旅行者熙熙攘攘。此线路中涵盖浙东大峡谷中最优秀的景点,其中有一般游人不可到达的地方。杨染村后分四种行程,徒步者可视自己的时间而安排,或者选其一,或者走全部,每一条都会给人不同的感受。

具体行程攻略

第一天

宁海——白溪村——大峡谷——杨染村

简介:徒步大峡谷相当轻松愉快,没有艰难的攀爬,只有跋山涉水的快乐,溯溪越沟的惊趣,组成了无穷欢乐的旅途。

宁海——白溪村

在宁海可以去农贸市场,这里商品比较丰富,海鲜也比较多,各种在野外需用的食物在市场上都能买得到。穿越浙东大峡谷的野炊食物最好是从宁海买好带进去,因为下面沿途补给的地方不多。

白溪村是个很小的乡镇,村民比较纯朴,可以去作客。在这里可以聘请当地的向导或挑夫,这样可以在跋山涉水的时候多一个开路者,向导或挑夫的价格是100元|一天,在农民家吃住的费用比较合理。

白溪——大峡谷

随向导出发,浙东大峡谷地形复杂,容易迷路,有向导引路,安全且能够更近距离的体会峡谷中的美丽风景。从白溪下游进山得翻几个小山丘,而且比较陡峭,要小心。可在白溪的上空驾起一道空中悬索跨越白溪。溪流很急,如果过河,一定要小心,稍不留神就会被急流冲倒。

一路上空气很清新,山泉清纯,大约三四个小时就可抵达黄板坛,在那里可以休息一下。

黄板坛是白溪村经过的山谷中最宽敞的一片石谷地,约有二个篮球场那么大,许多大小石块零乱地散落在稍显凸凹的山坡上。可选择在此露营,也可继续赶往杨染村,徒步者可自行选择。在黄伴坛可以用气床在白溪玩飘流,不过要小心。大约可以漂流100米,比较刺激。

大峡谷——杨染村

从大峡谷到目的地双峰乡杨染村可能已经是晚上了,这是今天的露营地,它是一个小山村,位于峡谷的顶部,从村子出发前行半个小时,就可看到峡谷的全貌,一条通向峡谷底部的山路出现在眼前。

杨染村附近自古为插入宁海县境内的新昌县最东部地区,人称“新昌飞地”,也是号称“华顶之东门”的“金庭洞天”——南天姥山。杨染原来写作杨广,广于染同音,意为山崖做成的房子。同临近的清水染、王家染等村名,均因以崖洞为家而得名。杨家染村是南天姥地区最古老的村落。

提示:如果打算在浙东大峡谷里野营则需要自带装备,在峡谷里只有黄板坛才能扎营,其他地方都是羊肠小道,几乎没有宽敞平坦的地方。饮用水可以在白溪中随意取用,水质很干净。

第二天

行程可以做四种选择:

简介:四种游线的方式可供选择,这一天不仅可观赏浙东大峡谷山水俊秀,瀑布高悬的景色,而且兼具众多寻幽探古的去处,显露大峡谷兼容并包的个性,是游程中最有收获的一天。

游山线

从杨染村口通往王家染的公路南行2公里,至里沙桥转小径向东500米,抬头就看见千寻绝壁上的迎客松——聚仙屏。这是一条长达百余米,南北均为峭壁的平岗。此处展现在眼前的是奇峰、险谷、古松、飞云构成的壮丽画面。

北面有悬踞于中心的仙人峰,南北两侧或峭壁排列,或峻坡环绕,对面的大松峡东侧是观音岩。沿岗向西北方上攀登,是作为玉帝坐骑靠背的马鞍岗,从岗顶东下可登上仙人峰。从马鞍岗向北转大约1公里,就绕到仙人峰北侧的观仙岗,俗称荒田峤,亦可乘车原路返杨染村从南进入。在这里可观赏仙人峰、聚仙屏和峡谷雄姿的佳境。随着脚步东移,仙人的形象也越来越清晰。聚仙屏也更象群仙林立于玉帝之侧。

探古寻幽线

游完观仙岗,到满坡桃花的马鞍桥,三片相连的大石像马鞍,又称马鞍岩,旁边有晋代葛洪练丹用过的丹井。由马鞍岩向东南下行200米,四葛洪练丹并写成名著《抱扑子》的抱扑洞天,俗称羊祜(HU)洞和杨染三洞。站在马鞍岩上东望,是高918米的大达智峰,此峰丫杈型,俗称大短柱,是与天台山县境内的华顶峰并峙于大、小天台山的主峰。大达智东面2公里的学士坪也是葛洪的练丹旧迹,今丹房旧址和丹井在松林和茶圃的环抱之中,大达智和学士坪之间建有白沙湖。这是悬崖中的三个天然石洞,面朝东南,到了这里,峡谷雄姿展示眼前,又原理民居村落,而且是吸取东来紫色的最佳场所。因为伴随着北太平洋环流的东来紫气,卷入三门湾后,顺白溪流域的小平原进入浙东大峡谷,游人到此会有非常舒适的感觉。

桃源洞和学士坪这两个大峡谷两岸的胜迹,是葛洪这位世界化学先驱、中国十大医王之一、道德文化巨匠、神仙学的集大成者,写成《抱扑子》这部千古名著和练成金丹的宝地。游人至此,请体察一下这里的仙气和返璞归真的情趣,常来这里采气,据说还可以延年益寿。从抱扑洞西面竹林下山,有新四军三五支队的游击营地,今残墙犹存,连同近处的长潭洞天都是露营探险的好去处。

戏水线

大嵩峡杨染段由南往北有千丈岩脚、金石滩、长潭洞天、鱼囱潭、游龙潭、大嵩龙潭等景点。千丈岩脚有里外仙洞,今已没入水中。可从白溪水库乘船观赏大嵩台和千丈岩附近的风光。金石滩俗称黄板坦,是浙东大三峡中连接泛舟区和步游区之金黄色的石板滩,长近千米,滩中或碧波粼粼,或巨石累累,或浪花滚滚,或龟纹斑斑,或金光闪闪,两岸绿波和峻壁中,点缀着似神仙或佛祖神态,有如雕琢的形象,好似神话般的琉璃世界。长潭洞天处于抱扑洞天的下方,在险峻的峡谷缝隙中,天工造就了碧潭和洞天,潭水深不可测,浅滩平滑可玩,在潭壁和滩壁上镶嵌着几个巨大的石洞,均由山洪冲击自然形成。面东最大的石洞可架近十个旅游帐篷,两岸又有瑰丽的石观音、大鬼头等山景为伴,人们到此,仿佛置身于龙宫,洞窟好似龙宫的接客场所。从长潭洞天东侧等坡北行,有长达百余米的羊肠小道通向鱼囱潭,路上有几处鸟瞰谷底风光的石台。到了鱼囱潭,幽静的洞穴,宽广的平台,曲折的险峡等等,均令人流连忘返。鱼囱潭以北是长达数百米的游龙潭险滩,可沿西侧已废水电站的残道观景。这时谷底的溪流,东侧的新龙潭瀑布,西侧的长留瀑布,均似游龙汇集,长溜坑的石脊亦似石龙游向谷底。再往北就是大嵩龙潭了,这是峡口、龙潭、石洞组成的景点。此处溪水奔流的谷口的岩组似龙头,谷底洞边的岩组亦箱日龙出洞,形态逼真。这里西至新昌县城附近,东至宁海市海滨,大旱之年,民众都要长途跋山涉水,到此祈雨取水,有时沿途队伍多至成千上万,自古以来就是求龙取水的圣地。

观瀑线

从杨染村东龙口开始,有三条长度在150米以上的超长瀑群和一座天然观瀑台堪称天下奇观。“长留瀑布”(150米)、新龙潭瀑布(200米)、长板坡瀑布(300米),三条超级长瀑处在群山环抱之中,瀑头隐匿山间,奔流直下,一练多折,一瀑多状,直坠“金庭洞天”大松溪。让人惊叹的还有一绝:在三条长瀑的同一地带,背靠悬崖、面临深渊、左接险壑、右接绝峰,约有2米见方天然观瀑平台切块而出。置身台上,三长瀑,一碧溪胜景一览无余。

沿长留瀑布左右交叉通往谷底的游龙潭的上、下游线。长留瀑布四级延绵相连,高近300米,常年常流,气势磅礴,令人攀援忘累。瀑布南侧,有上、中、下三个观瀑台,站在台上可观赏长留和东侧的长板坡、新龙潭等三支瀑布,其中长板坡瀑布从高918米的在大达智峰西南的长板坑蜿蜒而下,似白龙飞舞。若逢丰水季节,三龙齐舞,才显大嵩银龙落九天之壮观。观瀑台西南,是玲珑秀丽的鸡笼岩和鹰窝岩,据说岩上有时能看见鸡骨成堆,系老鹰捉山鸡的残迹,还有一个山洞居住成千上万蝙蝠,俗称万蝠洞。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