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粘贴科普】嘻嘻

红河
红河 honghe
经纬度:104.251038
23.378333
旅游评分:4.4分
旅行费用:¥200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10-31 12:26
游记浏览:10

【科普-土掌房建造工艺】

 

相传村中一位叫阿嗄的彝家小伙,为改变村民住洞穴,栖树枝的原始居住方法,在飞凤坡顶,冥思苦想了三天三夜后,到山中砍来六百六十六棵栗树,挑来九百九十九挑粘土,用土筑墙,墙上横搭木料,密铺木棍、茅草,再铺一层土,土皮头洒水,然后用石头一层层夯结实。就这样,一幢幢左右连接、上下相通的土库房,在飞凰山坡被建造出来。

 

这首世代流传的建房民歌,就是土掌房的建造工艺:

窝棚不好住,野兽多可恶;风雨来侵袭,洪水淹大路。

阿嗄小伙子,教人盖土库;男人扛栗树,女人挑泥土。

柱子怎么砍?留到丫杈处;柱子怎么支?篱笆来围固;

柱脚怎么支?石头来垫住;柱摇怎么办?篱笆掼泥土。

柱子竖好后,众人紧扶住;丫杈搭承重,藤捆丫杈处。

楞子怎么铺?间隔有五寸;木棒破成片,顺着楞子铺。

木片铺好后,松毛再盖土;接着铺稀泥,并把边栏糊。

怎样加土层?土要蜂窝土;铺上五寸厚,洒水湿漉漉;

稍干再夯实,留口雨水出;有时会通洞,一把土塞住。

房内怎么隔?一间人睡处;一间装实物,一间关牲畜。

前边安道门,方便人出入;野兽进不来,风雨门外阻,

过上好日子,彝人少辛苦。

 

土掌房建好后,人们从此不再住山岩洞穴,也不再在树上栖息,都住上冬暖夏凉,牢固安全的土掌房,再也受不到风雨袭击,再也受不到野兽侵害。它反映了彝族先民从树上下来,从洞穴走出来,在这里起房盖屋及,从蛮荒走向文明的一个伟大历程。

随着时代的变迁,土掌房的结构样式也在不断地完善,到了元代,开始出现二层楼房,特别是明代的“昂土司府”,清代的“将军第”,建筑风格上既保持了土掌房平顶的特点,又融合了汉族四合院厅堂雕龙画凤的建筑艺术,形成了彝汉结合的独特的建筑风格,有着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城子村古村部分分为小龙树、中营、小营三部分,小龙树为最早建盖的土掌房,而后随着人口的增加,村寨依次向中营、小营发展。全村完整的保留了举世罕见的代表古人利用适宜地形、当地材料和较为先进技术建造的、具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东暖夏凉、造型独特、结实耐用的土掌房群落。村中建筑顺应自然地形,呈自然式平行等高线分布,村中以城子大寺(昂土司府遗址)为制高点,其余建筑为一二层土掌房、平顶泥墙、鳞次栉比、颇具风味。

村寨的整体布局依山就势、顺山势而行、层层跌落,整体空间西高东低、背山面水,整个村子几百户人家依山而建、自然相连、层层而上的土掌房形成一级级的台阶。土掌房顶连缀在一起,形成高达数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平台。全村1000多间土掌房层层相衔或左右毗连,将村中数百户人家结为一体,住房上下相通,左右连贯,层层叠起,下家屋顶是上家的庭院,家家有屋顶,家家有庭院。只要进入一家,就可以从平台进入另一家,直至走通。全村村中道路呈自然分部、纵横交错,呈现一种自然状态的肌理。

城子村是彝族先民白芍部的聚居地,之后,大批汉族迁入,此地民居便形成了彝汉建筑风格的完美结合。城子村背靠飞凤山,面向中大河,万顷良田铺陈村前,从村前望去,依山就势的城子村宛若一顶王冠,而山顶上的昂土司府遗址就是王冠上的明珠。山、水、田、树与土筑民居共同构成了城子村良好的自然山水景观。古村的村寨景观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达到了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完美境界。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