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天】白马寺--洛阳博物馆

河南
河南 henan
经纬度:113.650219
34.753763
旅游评分:4.4分
旅行费用:¥200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8-19 13:36
游记浏览:6

住的酒店下面有一个很大的公园,从楼上往下看,郁郁葱葱的,很舒服

还有广式早茶,吃饱了才有力气去逛啊!

白马寺是中国第一座寺庙,最初建造于东汉年间,不过现在保存的建筑主要是元明清年间留存下来的。

话说东汉汉明帝刘庄(刘秀的儿子)晚上做了个梦,梦到有一个六丈多高,头顶放光的金人从西方来,在殿顶上盘旋。汉明帝就派遣手下的使者到西方前去取经,这也是最早的“西天取经”的故事,比唐玄奘西天取经早了560年。汉明帝的使者在大月氏国(现在的阿富汗)碰到了印度高神摄摩腾、竺法兰,就邀请他们来到中原,这两位高僧跟随着大汉的使者,用白马驮着经书和佛像返回了洛阳。汉明帝得知后非常高兴,亲自前来迎接这两位印度高僧,并为他们建造寺庙。为答谢白马驮经的功劳,寺庙就称之为“白马寺”

白马寺大门

三个门洞是三解脱门,又称之为涅槃之门

东侧为钟楼

这是天王殿,里面供奉是弥勒佛,和四大天王,向北而站的是韦陀,也称之为“护法神”,他面向释迦摩尼,为的是保护寺庙不受邪魔的侵扰

这是牡丹亭,到了四月份牡丹开放的时候,这边遍地都是牡丹和芍药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元代佛像用到的是一种起源于战国时代的夹纻干漆技术,网上是这么描述这种夹纻干漆技术的:夹纻漆器制作技艺主要有两种:一是脱胎,即以泥土、石膏等成胎胚,生漆为粘剂,后用纻麻布(或绸布)在胚胎上逐层裱褙,待阴干后去原胎,经上灰底、打磨、髹漆研磨、推光,最后施以各种装饰纹样,即成光亮如镜、绚丽多彩的夹纻漆器;另一是木胎或其它材料胎,以硬材为坯,不经脱胎直接髹漆而成。夹纻漆器制作工艺十分复杂,从选料、塑胎、髹饰至成品,每件成品均须经数十道工序。

所以用这种技术制作的佛像都特别的轻,大概就是五十多斤这么重,下面上几张网上的白马寺佛像图,并非本人所拍


接引殿,这是寺内的第四重大殿,所谓接引,是指佛教徒修行到一定时候,有了一定功果,则由弥勒佛接引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比如和尚们常常念的“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南无并非南边没有的意思,而是梵语,意思是“致敬”,是向弥勒佛致敬的意思。

接引殿有弥勒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被称之为“西方三圣”,是清代雕塑

上到清凉台,这是毗卢殿,供奉的是毗卢佛,也称之为大日如来,而两旁的菩萨则为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这是佛教密宗所尊奉的最高的佛

而其中接引殿供奉的弥勒佛则是净土宗供奉的佛,但是白马寺又是禅宗寺庙,所以可见白马寺具有巨大的包容性。


印度前总理赠送释迦摩尼佛铜像

泰国赠送的佛像

白马寺一角还有泰国政府捐建的泰国寺庙


这是缅甸捐资建造的大金塔、大佛堂,也是缅甸政府在海外捐建的唯一一个项目

进入里面要脱鞋,而且不允许对供奉的玉佛拍照



有机会可以去缅甸看看

这是印度在白马寺捐建的寺庙,是印度政府在海外捐建的唯一一座寺庙

建筑材料是印度政府用28个集装箱从印度运过来的。

佛殿墙上精美的浮雕

小径的右侧竟然是狄仁杰的墓,也有人说这是传说中的薛国公的墓,也就是唐代白马寺主持薛怀义的墓

佛光普照



齐云塔原先毁于战火,这个是金代重修的,有八百多年历史

据说在齐云塔南边20米处用力击掌,可以传来蛙叫声。不过我把手都拍红了,都没听到什么蛙叫,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有听到蛙叫的小伙伴们可以告诉我。


洛阳的最后一站,也是本次旅游的最后一站是洛阳博物馆,我们也是打车去的。这是个新馆,是同济大学负责设计的,博物馆模仿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各种设计,相比陕西历史博物馆,显得大气磅礴了很多。只不过洛阳博物馆的宝物相比陕西历史博物馆还逊色了很多。

洛阳博物馆无需续约,也无需买票,参观的人不太多,只要到门口拿身份证直接领取免费的门票即可。五点闭关,不过保安四点半就往外面赶人了,所以下午参观的小伙伴一定要合理安排好时间。因为洛阳博物馆里面很大,建议先参观二楼的珍宝馆、石刻馆,再到一楼的《河洛文明》慢慢参观。

很气派的大门

第二幅是甘之战,是禹的儿子夏启为巩固自己的王权讨伐反对他的有扈氏的战争,最后启获得了战争的胜利,确定其中原霸主的地位,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第四幅是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孝文帝羡慕中华文明,一直想将都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到洛阳,但是怕朝中大臣反对,就假装要南下讨伐南齐,走到洛阳的时候,大臣们也不愿意走了,只好随着孝文帝的心愿定都在了洛阳。孝文帝拓跋宏甚至把自己的姓都改成了元,后来北魏的鲜卑族接触到了汉族的腐朽生活,逐渐变得衰败了下去。

第六幅也不用过多介绍了吧,是武后登基

第二个镇馆之宝是曹魏时代的白玉杯,通体洁白,没有任何瑕疵。因为三国时代多年战乱,魏文帝曹丕崇尚节俭,所以当时社会上崇尚朴素自然的风气,这个白玉杯正好符合当时的社会风气,也是三国时代玉器制品中的极品!

第四件镇馆之宝是清代金丝楠木塔,塔周身深棕色,高约6米,八面三级重檐,周身有304个佛龛,每个龛中供奉一尊鎏金菩萨。整座佛塔雕刻手法多样,全部采用榫卯工艺,不用1颗铁钉,是1973年从故宫博物院慈宁宫调拨过来的稀世珍宝。

第五件镇馆之宝是石刻馆里面的东汉石辟邪,是在东汉汉光帝陵墓附近发现的,一般是放在帝王陵墓神道两旁的神兽,又叫貔貅(pi xiu)。


母鼓铜方罍,商,罍也是一种酒器,为什么叫母鼓呢,这是商代母族和鼓族的人通婚而建造的一件青铜器


“王作”铜鼎,这是周王自作器,可能是周平王的陪葬器皿,所以非常珍贵


错金银铜鼎,战国。


唐三彩嘶鸣骆驼,和三彩黑釉马一样,都是唐代安菩夫妇墓出土的唐三彩精品


白釉黑花鸭戏纹梅瓶,宋代

银鎏金宗喀巴造像,清代,宗喀巴是藏传佛教的一代宗师,在藏传佛教中被称之为“第二佛陀”,第一代班禅和第一代达赖都是他座下弟子,这是乾隆年间的精品,是从故宫博物院慈宁宫调过来的精品


这是故宫博物院慈宁宫调拨精品展
 





玉质佛龛

铜胎画珐琅炉亭


清代屏风

镶玉石博古插屏二

旧石器时代人类用的工具

第二部分夏商周时期

“内白”提梁铜卣



吴王夫差剑

彩绘陶豆,战国

第三部分,汉魏时期

彩绘陶制百花灯,通高92厘米,塑造众多羽人和动物形象,绘以红黑两色,美丽绚烂。
彩绘百戏陶俑





鎏金铜独角兽,鎏金铜象、鎏金铜牛、鎏金铜龙首柄

玉握猪,汉代古人认为用玉殓尸,可以保持尸体不腐,所以就有了金缕玉衣这样的玉制品,这个玉握是死者下葬时握在手上的,有富贵的意思

东汉古墓墓画--出行图

草叶纹釉陶罐,在肩部饰有四组白色S形草叶纹,是汉墓随葬品中极为少见的装饰纹样。



兽面砖饰,北魏

陶俑群,当时达官贵人出行坐的都是牛车,稳、快、还很时髦

北魏永宁寺塔基出土的佛手残像

青釉镇墓兽,北魏

第四部分,隋唐时代东都城,这是隋代洛阳城复原模型,当时国际著名的大都市

红釉瓷器

三彩牵驼俑,三彩骆驼

波斯银币

小狮子,唐代

形态各异的镇墓兽



天王像



三彩枕,唐代

骑马俑

黑褐釉双龙尊,唐代

彩绘贴金陶马

十二生肖相

鎏金铜锁

鸳鸯纹鎏金铜饰

香薰,唐代

白釉剔花牡丹纹瓷罐,宋代



瓷胎象棋,宋代


石翁仲,北魏

石经幡,唐代,柱状八面体,七面为梵文,一面为中文

洛阳旅游图片
参观完洛阳博物馆,所有的旅程就结束啦,下来就是打道回府,回南京啦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