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瑶里绕南陶瓷园

淮安
淮安 huaian
经纬度:119.014663
33.620463
旅游评分:4.5分
旅行费用:¥150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10-26 18:40
游记浏览:10

12:40我们离开了梅岭,前往此次瑶里之行的第三站---绕南陶瓷主题园区

绕南陶瓷园坐落在绕南村旁,位于瓷茶古镇游览区和梅岭休闲度假区之间,距古镇3公里,离梅岭7公里,我们从梅岭出发大约花了15分钟的车程。

绕南陶瓷主题园区的门口有三座笔尖式的烟囱,不知这是遗址,还是艺术。

现在正逢午饭的点,所以所以当我们到达景区时游客并不多,绕南陶瓷主题园区集中反映了景德镇东河流域悠久灿烂的陶瓷文化,这里保存了多处宋、元、明等时期的古窑遗址,以及大量的古矿洞、古水碓等瓷业遗迹,对研究景德镇古代瓷业生产状况具有重要价值。

赵雅芝和斯琴高娃主演的电视剧青花,就是在这里拍摄的。这部电视剧也成为了景区的一个宣传标语。

在宋、元、明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内,瑶里曾设置众多窑场,现瑶里境内遗存的宋、元、明古窑址达20多处,古矿洞120多条,是目前景德镇市瓷业遗迹保存最完好的地区,对研究中国古代瓷业生产状况具有重要价值。

绕南是一个古制瓷的遗址,这个村子的人从宋代以前开始至今都从事着釉果的加工生产,制釉的历史已有上千年之久。大家可以在那里看到最古老的陶瓷手工制作工艺和古水碓、古矿洞、古釉果作坊、龙窑遗址等古代陶瓷生产遗迹。

景区的大门入口有不少这样的碎瓷片,据史书记载,自唐代开始,瑶里人就依山筑窑、伐木为薪,烧制陶器了。瑶里最早兴烧瓷器的年代是南宋末期。在经历了元、明两代之后,从明朝中叶开始衰退,整整跨越了300多年时间,可见当时的繁荣之景

刚走进景区我们就看到面前有这一条非常美丽的小河,河里的水非常清澈。听身边路过的导游介绍这条河叫东河,古时候人们都是利用这条河经水路到达景德镇的,当时到景德镇需要一天半时间,一般船上都装载着茶叶和釉不子。

绕南主题园,一个陶冶心情、怡然自得的景点,加上陶瓷制作古遗址,平添增色几分。绕南,景德镇古窑之一。

又没走多远,我们听到一阵”咚、咚”的敲打声,走近一看,原来发出这种声音的就是左边的这个古代大机器——水碓。这个是动力是水流冲击来的!动力好大哦!!在旋转水碓的带动下,那此起彼落的木锤,将一块块的高岭土砸碎,完成制陶的第一道工艺。水碓主要由水轮、传动轴、扳头、碓杆、碓头和碓坑等部分组成。水轮下面是排水沟,设闸板来控制水流,水轮在转动过程中通过传动轴将动力传到同步运动的扳头,扳头与碓杆的一头相搭,依靠其下压力量将碓杆扳起。

水碓的边上是一个釉里作坊。很难想象:最简易的工棚里烧制成国内乃至世界最精美而闻名的瓷器工艺品。在这样的作坊里每天大约可以做出80个不子,即160公斤釉果。

古窑遗址坐落在一条小溪旁边,一进山谷,清新的空气就迎面而来。在绕南陶瓷文化园,不仅能够了解景德镇陶瓷的历史,行走在其中,风景也是非常美丽的,河水清澈见底。

在岸边,不少人在河边戏水,老婆与孩子也捡起了小石子往水里扔,10月份,河里的水温很低,但总让人有想踩进水里的冲动。

在东河上,有两条小竹筏,不知是不是景区在管理上的漏洞,这些竹筏居然没有人看管,游客可以自行上船划动竹筏。也或许是因为东河的水不深,所以景区提供免费的自助竹筏。

一帮学生划着竹筏开了很远,甚至在上面打起了水仗,真担心他们其中会有人掉进水里。

顺着这条东河直行,我们远离了曾经的喧嚣和繁华。静静的绕南,远离了沧桑的历史,把作坊、古窑、陶瓷碎片和文明,留在了青山绿水之间,环境真心美。

在东河上有四到五座这样的独木桥,我们穿梭在这样的小桥上,感受着静谧古朴的绕南,这里的山是坦荡的,没有半点浮华;这里的水是明澈的,没有半点尘埃。这里的干净、透明、简约的底色,足让你的心灵远离都市的烦躁和打扰。

再往里走有一个DIY陶瓷制作场地,也叫做“瓷吧”,我的小侄女在这里玩的不易乐乎,所有制作工艺都是传统的。有一位工作人员态度特别好,他手把手的教我们怎样拉胚、怎样做碗、怎样做花瓶。要做瓷器先要用一根木棍转动转盘,然后就可以下手做瓷器了。我们在这里玩了很长时间,在场有好多游客都在自己动手做瓷器,在简单的器具上制作最精美的瓷件,不是器具问题,而是手艺是否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当然也不可缺的釉料技术。

这些就是我们的成果,自己都觉得太难看了。做DIY不是为了追求艺术造诣,恰恰是在享受制作过程的平静,既动手又动脑。静静地坐在这里,分享自己的成果,哪怕是一件不成型的物件,都会有碎碎的喜悦,以求心灵到达一个最原始的平静。

随拍一张小蜘蛛。

再往里走就是古窑遗址了。虽然今天这里满目沧桑,却无法掩盖往日的繁荣。这些留存下来的遗迹,仿佛向我们诉说着瓷文化悠久而迷人的故事。跨越历史的时空,循着先人的足迹,领略一下古代瓷器生产的场所。

绕南有三处保存完好的龙窑,它因形而得名,窑体依山而建,窑头在下,窑尾在上,恰似一条俯冲而下的火龙。山坡上一座座木屋草亭,庇护着一座又一座不同年代的古老龙窑遗址。古代陶瓷生产遗迹在山坡上随处可见,经年残存的瓦砾堆积如山,古瓷碎片散落在周。这就是一号龙窑遗址,这座龙窑为了有效保护,还没有发掘。这里也是南宋时期的斜坡式龙窑,从一侧的护坡和堆积的物表上看说明当时的瓷业是多么的繁荣。

往前走的圆亭子下面就是二号龙窑遗址,它烧窑始于南宋后期,终止于明代中叶,是瑶里境内至今发现的烧造年代最长的瓷窑之一。曾经一度被盗墓分子怀疑成宝藏古墓,因而被挖走部分瓷器,不尽完美。

这里应该是古淘洗池的遗址。正是因为瑶里为景德镇提供了丰富的制瓷原料,才使得景德镇的窑火得以长久不熄,并烧制出精美的瓷器。也正是瑶里的民窑为景德镇的官窑奠定了基础,才使得景德镇的瓷业一统天下。所以,我们可以说陶瓷支撑了景德镇一千年,而瑶里则支撑了景德镇陶瓷一千年。 

这里是一个以陶瓷文化为主要特色的景区,区内保存了多处宋、元、明等时期的古窑遗址,其中,绕南堆积物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具代表性的陶瓷生产断面特征遗址

图为元代制不(dun上声)作坊遗址。由几个淘洗池、沉淀池、稠化池组成。

绕南古水碓作坊堪称瑶里古镇一大奇观,有诗美曰:“十万陶工、万炮齐轰,村村窑火、户户陶埏”。绕南古窑址始烧于南宋末期,是景德镇东河流域烧造时间最早的窑址,可谓是景德镇的陶瓷之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