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行第四天】5月4日 白马寺 国际牡丹园 河南博物院 白马寺 -国际牡丹园 -河南省博物院 -无锡

河南
河南 henan
经纬度:113.650219
34.753763
旅游评分:4.4分
旅行费用:¥200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9-03 21:42
游记浏览:9

原计划早上坐白马寺旅游专线去白马寺的,K56路,但是在前天的一日游中结识了一位大姐,她离走遍中国只有6省市了,而且国外也去过了好多地方,在这深深的膜拜下,我这种去过的省市还是各位数的与之相比很汗颜啊。,后由于她已经联系了一个出租车司机,往返白马寺加上等待的时间,价格一共是120,和她一起的话我们两个正好可以分摊,还可以节约时间,于是我就欣然答应了。

早上6点50分就从酒店出发了,半个多小时就可以到白马寺了。

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史载: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因夜梦金人,遣使西域拜求佛法。公元六十七年,汉使及印度二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抵洛,汉明帝躬亲迎奉。公元六十八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雍门外建僧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故名该僧院为白马寺。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原后官办的第一座寺院,有着中国佛教的“祖庭”之称。


在白马寺的山门前面左右两侧有一对青石圆雕马,和白马寺的名字遥相呼应。身高1.75米,长2.20米,作低头负重状。相传这两匹石雕马原在永庆公主驸马、右马将军魏咸信的墓前,后由白马寺的住持德结和尚搬迁至此。


进了山门之后的第一座大殿是天王殿。早上前来烧香拜佛的善男信女还是比较少的,希望不会扰到这个佛门的清净之地。

在大殿的两旁有一座花园,里面花正值盛花期,因为来了洛阳一直还未得见牡丹,所以初看到这么大片的就以为是牡丹,心情激动的拍了很多,后来才知道这个其实是芍药,当然这也是后来去了国际牡丹园才知道的了。

在白马寺中轴线上的最后一座佛殿是毗卢阁,坐落于清凉台之上。毗卢阁是一座庭院式建筑,入院处的清凉台三字的历史也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哦。里面供奉的是号称“华严三圣”的毗卢遮那佛和文殊普贤两菩萨。一看到文殊菩萨就心情激动,立马三跪九叩,因为刚好在这次旅行中得知文殊菩萨是生肖兔的守护菩萨,所以特别亲切。

在这里还要说一个比较囧的事情,居然出山门之后忘了去东面的齐云塔,真是此次白马寺之行的一个大大的遗憾。而且在到齐云塔的路上还会遇到狄公狄仁杰的墓地。所以后面去的童鞋千万别学偶啊。

从白马寺到酒店后我就和我同行了一天多的那位大姐。由于时间还早,才9点半,离出发时间12点还尚早,于是临时起意,决定去最近的国际牡丹园看国花牡丹。洛阳牡丹节今年已经是第31个年头了,从每年的4月1日到5月5日,因此现在只能看到晚花期的牡丹了。

2013洛阳牡丹花花期:
  早开品种初花期在4月9日左右,盛花期在4月13日左右;
  中开品种4月11日左右初开,4月16日左右盛开;
  晚开品种大约4月17日初开,盛花期在4月21日左右。

虽然每年的花期会略有不同,但是观看牡丹的最佳时节基本就在4月中旬。

在火车站坐83路到机场路王城大道口站下车就到国际牡丹园门口了

如果说将江南的温柔娴静的桃花、樱花似小家碧玉的话,那么洛阳温婉大方的牡丹绝对称得上是大家闺秀。那句诗怎么说来着的,哦,想起来了,“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牡丹已处于败花期,但是芍药却开的正艳。牡丹和芍药有花中二绝的美誉,牡丹称之为花王、芍药为花相。牡丹和芍药有几处不同来区分:

1.牡丹是木本植物,而芍药是草本植物

2.牡丹是单朵顶生的,花直径20厘米左右;而芍药则是一朵或多朵顶生并腋生,花茎一般是15厘米左右

3.牡丹叶片宽厚,表面绿色中带有黄色,下表面有白色粉末;芍药的叶片狭长,且上下都为浓绿色

4.牡丹的花期主要在四月中下旬;芍药则在五月上旬

因此在去了牡丹园后才知道原来早上在白马寺看到的其实都是芍药,真是庆幸啊,不然就闹笑话了。

目前在国际牡丹园的芍药正值盛花期,从叶片可以清晰的分辨是牡丹还是芍药。

一望无际的花海

赏完牡丹和芍药,就得恋恋不舍的离开了这座滚滚红尘帝王都了。在洛阳还能看到电车,可怜西安的电车就因为修地铁都已经拆完了。离我最近一次坐电车都要追溯到小学里在上海了。那时候在路上还能看到在电车的滑轮滑出后司机号召乘客下来抢修,哈哈。

河南博物院的造型是按照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遗址----登封元代观星台为原型建造的。‍‍‍‍

在历史博物馆观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讲解。在进博物院的刷卡口前的服务台可以租用电子导游讲解器,但这个是需要手动调的,于是选择了老办法,找个导游跟着蹭讲解。你别说,还真巧,刚进第一个陈列馆就遇到一个,于是便跟了一路。

黄河九曲回转,在中条山和崤山之间,冲开三门,一泻千里。

中原在黄河的襟抱中,北峙太行,南接汉淮、西踞伏牛,东引齐鲁;华夏民族居处,古称“豫州”。因处九州之中,又称“中州”。上古时周边诸侯称这里的封国为“中国”。炎黄子孙在这里繁衍生息,发展成为今天多民族的大家庭。‍‍

世界古代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绵延至今;中原是这一文明谱系中保存最完整的地域。

   中国的文字源在甲骨,出于殷墟;

   中国的哲学源在周易,成于老子;

   中国的姓氏源在炎黄,根在中原;

   中国的国家源在夏代,都于偃师——

中原开启了中华民族文明之源,在历史发展中浓笔挥洒。数千年来,有22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洛阳、开封、郑州、安阳,名都相望,城垣相叠,文化厚积;字圣许慎、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画圣吴道子、诗圣杜甫、律圣朱载堉,数不尽的先贤,生于斯、长于斯,创造惊世奇迹。丝绸古道从洛阳延伸,佛教传经从白马寺开始,中原文化广纳百川,辐射四海,演绎中华民族煌煌生机。
‍‍‍


中国音乐史的奇迹--骨笛‍‍‍‍‍‍

‍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贾湖遗址出土,以鹤类尺骨制成,这件骨笛经测试可以吹奏接近七声的音阶。就曾有一音乐学院的教授吹奏出了《茉莉花》。

‍‍

青铜器在夏商时期还是身份的象征,古代天子的象征就是九鼎八簋。

玉柄铁剑

铁质的剑身,铜质的柄芯和玉质的剑柄连接而成。是目前鉴定到的最早的人工冶铁实物。目前剑身已经被氧化了。

有容乃大----两汉魏晋

石辟邪

辟邪为汉代陵墓前的依仗神兽,常与天禄配对。此兽以巨型青灰色石灰岩整块雕凿而成,外形如虎似狮,体态威猛健壮,线条圆润丰满。

武则天金简

出土于中岳嵩山峻极峰,是中国发现的唯一金简。

金简上面刻有63字。简在古代作用类似于状、刺,武则天晚年为了乞求上天免除其生前的罪名,便在嵩山天门投递金简。又由于其投递的对象是上天,特以最昂贵的黄金制成。

出土过程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故事,1982年,登封市附近的一农民和好友去嵩山游玩,结果在往山下仍石头时发现石缝中有一片状物体,擦去表面的泥土后发现露出黄金光泽,当场其就知道拣到宝了。后来此事便在村间传开了,后来买宝的人也有,来做思想工作的也有。最后还是在政府人员的劝说下其将金简捐给了国家,报酬就是1500元和奖状一张。

另外在明清珍宝馆还发现了两件令人叹为观止、拍案叫绝的东西。

此两件象牙雕刻绝对可以以假乱真。


一直逛到5点钟闭馆,此次的中州之行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晚上7:22,随着K1104次列车的缓缓启动,终于踏上了归途。别了郑州,别了河南......

期待美好的下次旅程~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