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仙山中华影视村郭亮 郭亮 -绝壁长廊 -崖上人家 -万仙山

河南
河南 henan
经纬度:113.650219
34.753763
旅游评分:4.4分
旅行费用:¥200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10-21 21:51
游记浏览:9

      郭亮村据传自2000多年前秦汉开始,晋陕一带人家逃难来到如今的郭亮村,落户生息。西汉末年,这里逐渐形成了村子。 郭亮以秀美山岭,独特的石舍而闻名,更以其周围自然风景吸引着旅游者。郭亮洞,长1200米,洞顶是嶙峋的怪石,开凿时留下的支撑廊顶的天然石柱,形成了崖下的“照明窗口”,日本人赞誉“世界第八奇迹”,又被誉为“太行隧道之父”。郭亮地处辉县万仙山风景区,周围有很多溶洞,有红龙洞、白龙洞、黄龙洞,洞内倒悬的钟乳石千姿百态,形 神各异,发人遐思,引人入胜,叹为观止。这里的风景自然称其为雄、壮、险、奇、古、秀,山水秀美,奇石名木,猕猴攀跃,谷幽崖高,枫叶吐丹,以奇绝水景和 绝壁峡谷为特色。
绝壁长廊郭亮洞到达郭亮村,必须要穿行太行大峡谷,峡谷绝壁的岩石呈红色,过去有条绝壁路,曾是大山中惟一通往中原的古道,困扰着一代代山民,阻碍着与外界的交流,被称作“天梯”。“天梯”是由块块不整齐的岩石垒起或直接在90度角的岩壁上凿出来的石坑组成。“要到郭亮村必经郭亮洞,了解郭亮村先要走天梯”,它书写着郭亮村一段历史。  
         天梯高百余米,建在悬崖之上,宽处1.2米,最窄的地方只有0.4米,720级台阶。天梯始建于宋,至清末历代不断扩修。天梯因其蜿蜒曲折,临渊而行,稍有不慎便会命丧崖底,天梯以险峻而得名。多少年来,郭亮人吃的油盐酱醋和日用品都是从天梯下背上来,买来的牛犊、小猪全是从山下抱上来, 养大后,再绕道30多里经山西地界下山去卖。天梯维系着郭亮人的全部生活,被郭亮人称为“生命梯”。
         为使郭亮的乡亲们不再贫困,为让身后的子孙不再行走险峻的天梯,1971年的秋天,在村党支部书记申明信的提议下,村民申新福、王怀堂、申福贵用绳子测高度、距离,用土法绘图,到县里请教专家征求意见。第二年的春节,由村中十三名壮劳力组成的凿洞突击队顶着风雪,腰系着麻绳,悬于峭壁之上握紧铁钎,舞起铁锤,在红岩绝壁上凿出一排排炮眼,炸出的石渣全村人都来清理,上至70岁的老人,下至8岁的娃娃,人人上工地,大石块用力搬、挪、抬、翻、推到崖下,小石块装进筐、篓、篮子里,倒到崖下。人人肩头成茧,十指出血。因为他们只有一个梦想——为后代展现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明天。
        由于郭亮村海拔高,耕地少,无霜期较短,一年只能种一季农作物,全年粮食收成不过8万余斤,而这区区8万斤粮食却是全村几百口人的全部口 粮。在这种状况下,13名突击队员每天只有0.12元的伙食费,玉米粥、玉米饼、窝头野菜便是他们的一日三餐。就这样每人每天也只有两斤玉米的配额。为了 早一天打开通往外界的通路,郭亮人卖掉山羊、山药,集资购买钢锤、钢锉。
        1975年年底,工程进入了最艰苦的阶段,郭亮人已经卖光了山羊,砍光了树木,吃光了粮食,再也抠不出一分钱。这时候,全村男女老少都出动了,早上5点钟起床,爬5公里山路去挖鱼鳞坑,挖了一冬一春,挣到工钱3100多元。支部书记把钱拿到村里后,100多口人围着他,让他赶快到城里去买钢材、雷管、导火线、炸药。郭亮绝壁平均高度105米,从绝壁中间炸开工作面,需要系绳子凌空作业,没有钱买绳子,就解下牛拉犁的绳套,一段段接起来,从崖头把人放下来。就是这样,参加打隧道的壮士把生死置之度外,用生命和热血让天堑变成了通途。在无电力、无机械的状况下全凭手力,历尽6个寒暑在此悬崖峭壁之上用双手开凿出总长1250米、宽6米、高4米的人工隧道。共计用掉12吨钢材,打烂了4000把8磅重的铁锤,清理石碴24000立方 米。被人称为绝壁长廊的郭亮洞终于在1977年5月1日正式开通了。为此,十多人伤残,尤其王怀堂等村民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条绝壁长廊,被日本裕田影视公司惊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郭亮村现在位于万仙山景区内。万仙山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内著名的休闲旅游胜地、避暑基地、影视基地、写生基地和拓展培训基地。森林覆盖率达 95%以上,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夏季平均气温比山外低5度左右,是理想的避暑胜地,世外桃源。郭亮景区是南太行风光的典型代表,太行之魂的集中体现, 景区内既有雄壮而苍茫的红崖绝壁,又有妙曼而又秀雅的山乡风韵,集雄、险、奇、秀、幽为一体,各类景点有200余处,主要有红岩绝壁大峡谷、影视村、绝壁 长廊、天池、莲花盆、白龙洞、喊泉等。著名导演谢晋称郭亮为“太行明珠”,著名作家张仃称万仙山为“华夏奇观”。先后有《清凉寺钟声》、《走出地平线》、《倒霉大叔的婚事》、《举起手来》等 60多部影视剧在此拍摄。多所艺术院校和摄影家协 会把万仙山定为写生基地、采风基地。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