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站】河南灵宝 请君时忆关外客 灵宝 -太初圣宫 -灵符遗址 -老子骑牛 -瞻紫楼 -函谷关

灵宝
灵宝 lingbao
经纬度:110.8945580084
34.5168440012
旅游评分:4.0分
旅行费用:¥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8-02 18:17
游记浏览:19
天开函谷壮秦川,
千年纷乱在此间。
紫气东来知老子,

孺子何不识终童?


  函谷关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它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东起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号曰天险。如果从时间意义上推论,它堪称天下第一关


  8月份从湖南回来之后,就开始计划此次出行了。9月初甚至召集了一批驴友,准备一起结伴出发。后来因为一些事情耽误了行程。9月19号事情忙完后,再联系这些朋友,大部分却没有精力西进了。最后,我只能和一个有时间的朋友出发了。20号12点左右,我们两个在商丘站搭乘火车前往第一站河南省灵宝市。按计划我们会在21号游览灵宝的函谷关——太初宫景区,随后转车去西安
 
  19点50分左右,我们到达灵宝站,走过了灵宝站那个阴冷破旧的出站通道,就直奔火车站对面的尹溪路的一家快捷了。开了房间,把东西放下,出去吃了点饭。由于疲倦的原因,洗了澡我就休息了。朋友则使用房间内的电脑观看正在追看的竞技节目。
 第二天,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大约9点来钟,我们在火车站附近等待开往函谷关的公交。不得不说一下,灵宝的公交确实是坑,我们等了45分钟左右,司机师傅才姗姗来迟。随后坐上公交,大约30多分钟我们就到达景区了。在售票中心买了两张门票【全价为80元整】,检票后,信步走过朱雀门,浑天太极仪等景点,直奔那座大名鼎鼎的太初宫去了。太初宫前有一座圣像广场。上面耸立着一座老子金色塑像。老子塑像呈手握书卷,两眼深邃,眺望远方的模样。
 过了老子像就是那座古老的庙宇了。太初宫是函谷关现存的最古老的建筑,始建于西周,历经唐元明清各代翻修,殿门口有两通碑记,分别为元大德四年和清顺治十年翻修此殿时留下的,上面都记载着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的故事。现存建筑为元代的风格,明清的木架工艺结构,唐朝的柱础石,而且两块柱础石的花纹是不一样的,西侧为莲花状,东侧为石鼓状,道教中莲为阴,鼓为阳,老子《道德经》中多次提到阴阳。殿内供奉三尊像,中间为老子著经坐像,左为老子书童徐甲,右为关令尹喜。老子曾任周朝守藏室史,管理周王室藏书,后因周室内乱,诸候纷争,老子便决定辞官西渡归隐,途经函谷关在这里停留五个月,将一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做了一翻总结,上升为理论,留下了洋洋五千言《道德经》。东西墙壁上为《道德经》全文,上、下两篇共81章,全文73次提到“道”,认为道是宇宙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通篇内容涉及天、地、人三个方面,主张“无为而治”,认为万事都应当顺应天道,讲究“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应当保持和谐。
 走出太初宫,我们就去北侧摸灵石了。灵石是一个不规则的大石头。上下平滑,由8条白石英条平行线切割为9层。传说老子曾在石上写过经书。观赏过灵石后,再往东,也就是往回走,还有一座灵符遗址。据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记载,灵宝县原名桃林县,因唐玄宗信奉道教,非常尊崇老子,曾在函谷关尹喜故宅处掘出老子所埋之“灵符”,遂将当时的“开元”年号改为“天宝”,又把桃林县改为灵宝县,史称“玄宗改元”。
  灵石附近还有一座鸡鸣台,漫步走过数百阶台阶后就可以登上了。鸡鸣台又叫田文台,田文就是战国时期四君子之一的孟尝君。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99年,秦昭襄王将齐国孟尝君招入秦国立他为相,后来听信手下谗言又要杀孟尝君,这时孟尝君的一个门客就用“狗盗”之术进入秦宫,偷得当初献给襄王的千年宝贝白狐裘,贿送给襄王夫人,换得通关文书。当他们赶至函谷关之时天色已晚,按照关规,鸡鸣方能开关,这时另一个善于口技的门客站在鸡鸣台这个位置学鸡叫,骗得关门打开,逃出了函谷关。后人说:“鸡鸣函关逢凶化吉,狗盗秦宫遇难成祥”,这就是成语“鸡鸣狗盗”的来历了。
  在鸡鸣台游览了一番后,我们就直奔太初宫景区的最后一个景点大道院了。大道院是目前省内最大的一座仿秦汉建筑道院。殿中神像共有36尊,核心思想倡导宗教平等,追求文化融合。殿内同时供奉有老子,孔子,释加牟尼,这三家文化相互斗争、融合、渗透,构成了以道家思想为根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有的“三教合一”的局面。东西两侧为道教中的八仙和八神。


 至此太初宫景区基本游览完毕了,继续前往东走就是函谷关景区了。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函谷关东门,它位于函谷关古道东端、东城墙的中部,依弘农河而筑。目前的函谷关城楼是依照从青羊宫汉墓出土的壁画和在美国发现的原函谷关图纸,在1992年重建的,为双门楼三层悬山顶式建筑。因楼顶各饰丹凤一只,所以又叫“丹凤楼”。下了东门,右侧城墙内箭还有一处库遗址,这是一直径0.9米的竖井窑穴式兵器仓库,据说是战国时守关官吏储藏兵器的箭库。里面的箭头是铜质的,箭杆是铁质的箭约两立方米,已经锈在一起,不能分开。这一箭库的发现为确定古函谷关的位置和研究战国时代的兵器提供了重要依据。
  离开关城向西,就是函谷古道了。古道全长15公里,是这一带唯一的东西通道。谷深50-70米,谷底宽10米左右,窄处只有2、3米,谷岸坡度40-80度,谷底有蜿蜒道路相通,崎岖狭窄,空谷幽深,人行其中,如入函中,关道两侧,绝壁陡起,峰岩林立,地势极为险恶。因此古书上说函谷关道“车不分轨,马不并鞍”,“一泥丸而东封函谷”。谷内道路崎岖蜿蜒,异常幽静,和朋友走在这条千年古道上,静静的观赏着身边遍布青苔的石壁,默然感叹古人行路的艰辛,想像古人西来东往的匆忙和困扰。仔细想想这条古道已经开辟两千余年了,南来北往的过客数不胜数,而真正像老子这样的圣贤,在这里写出《道德经》从而传世的的佳话却又寥寥无几。

灵宝图片
  PS中原的许多古迹都像函谷关一样,如果参观者缺少了联想和回忆,看的东西也就平淡无奇,反之,即便是一个小土堆、一块秦砖、一片汉瓦也足够你发思古之幽情了。记得一位中国作家说,他站在世界上最大的瀑布尼亚加拉瀑布前面,除了觉得壮观,什么感觉也没有。而坐火车翻越秦岭路过阳平关时,停车两分钟也要下车看看,在站台上吸一口那里的空气,心中豪情便难以抑制。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