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依旧艳阳天——代后记

都匀
都匀 duyun
经纬度:107.652908
26.160921
旅游评分:3.7分
旅行费用:¥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8-07 11:53
游记浏览:12

贵州依旧艳阳天

   走到火车票代售点,闲着无聊,脑子里突然一闪而过“贵州”这两个字,就头脑发热的买了十一假期去贵州的火车票。

用“艳阳天”来形容深秋的贵州是极其不恰当的。按照地理学的原理,入秋以后,来自西伯利亚的冷气团和盘踞在当地的暖气团相遇,锋面徘徊不前,形成昆明准静止锋。其中锋后的贵阳等地阴雨绵绵。俗话说,贵州“天无三日晴”,就是这个样子。而且我在贵州的一周里,有五天的时间都是在阴雨绵绵中度过的。潮湿的衣服,潮湿的鞋子,让我难以忘怀。

不过我还是决定用“艳阳天”来定义我的贵州行。这里面饱含着我对贵州,对整个贵州之行的情感。走过盛夏贵州的特大旱灾,走过秋冬季节的阴雨绵绵,贵州依旧艳阳天。

一,我在贵州贵阳府

“爽爽的贵阳欢迎您!”这是我在贵阳府见到最多的一句话。当我沿着遵义南下到贵阳的时候,贵阳上空已经停止了她几日的啼哭,迎面而来的是习习的晨风,和那凉爽的天气。贵山之阳,是为贵阳。爽爽的贵阳欢迎你!

走在贵阳城,除了爽爽的天气以外,还有一个感觉就是整洁的市容。不论你是走在都司路还是中华路,抑或是遵义路,中山路。那整洁的感觉都会让你心里很是舒服。这种干净整洁,在西部其他城市是不曾有的。没有大量的灰尘,没有满地的垃圾,没有乱穿马路的行人……有的只是一个袖珍版的现代化大都市。

沿着北京路到了黔灵山,你完全不能相信,几分钟前还是一个繁忙的现代化大都市,拐一个弯竟然变成了一幅如诗般的山水图画。消去了汽笛的轰鸣声,“但见溪水,猿鸣与溶洞”。继续向前走去,弘福寺山门便映入眼帘。未见山门,先闻钟声,这就是弘福寺的感觉。弘福寺是贵阳府最大的一座寺院。藏在山谷里的大雄宝殿,每天香火都十分旺盛。山上的麒麟洞,还记载着一段历史:抗日战争期间,张学良被蒋介石关押于此。一个离城很近的山谷里,同时遗留下了一代少帅的无奈。

要说贵阳最美的时候,还要数夜晚。闪烁的灯光,打着一栋栋的高楼大厦异常的美丽。还有那报童的叫卖声:“来买一份吧,贵阳晚报。”我是新闻人,对报纸有着一种特殊的热爱。《贵阳晚报》,是贵州地区最常见的报纸,记载着贵阳的大城小事。拿着一份当天的《贵阳晚报》,坐在南明河畔,望着远处金碧辉煌的甲秀楼。这就是我印象中夜晚的贵阳。深夜,贵阳下起了绵绵细雨,送着忙碌一天的贵阳进入了甜美梦乡……

二,一个美丽而多情的地方

不能说贵州哪里的景色最漂亮,不能说贵州哪里最值得去。每一座山,每一片水,都很贵州,都很喀斯特,都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我曾把你的容貌遐想,还是惊叹你真漂亮!撩开你神秘的面纱,禁不住我心荡漾。”贵州,一个美丽的地方,一个多情的地方,一个藏在深闺的地方,一个一见钟情的地方。只要牵手你一回就让人永难忘……

位于荔波的喀斯特森林,入选为世界自然遗产,是一个天然的喀斯特博物馆。所谓喀斯特,就是指水对可溶性岩石的侵蚀作用。喀斯特地貌,又分为地表喀斯特和地下喀斯特。那一片片的峰林,矗立在那里,享受着风雨日复一日的洗礼;那一个个的溶洞,欢迎你进来,听她诉说她自己独特的故事。美丽的水上森林,天然形成的水上迷宫,还有溶洞里的石柱,石笋,钟乳石,她们都是喀斯特,她们都贵州。

贵州还有众多的瀑布群。有的似一只光滑的银碗,有的似一棵古老的树干,有的似神话世界里的银河……没准走到什么地方,你就会遇到一个令人惊叹的瀑布。而且,这些瀑布都没有一条水量很大的河做支撑,比如世界知名的尼亚加拉大瀑布,他有安大略湖的水做重要支撑。贵州的瀑布都是一些小溪流汇聚到一起,倾泻而下,然后又朝着各自的溪流驶去。就如同来自不同地域的音乐家,她们走到一起,共同演奏着一曲史诗般的交响音乐。这其中,黄果树瀑布无疑是最出名的了。离得还有好几百米远,那雄浑的声音首先传到了你的耳畔。那瀑布溅起的水珠打到你的脸上,站在雄伟的瀑布旁,这种感觉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三,长征遗风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娄山关,是扼守黔北重镇遵义的咽喉。当年红军就在遵义召开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遵义会议后而北上娄山关。遵义,也因这个会议而家喻户晓。一幢典型贵州风味的二层小楼,灰色的砖瓦。这里,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这里,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流淌在遵义西部的赤水河,记载着红军长征又一次骄人的战绩。在赤水河畔,不管是土城还是仁怀,都留有红军将士的足迹。四渡赤水出奇兵,就在这里!

四,贵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之己见

仅凭我几天的见闻来说整个贵州的政治经济文化,那绝对不是片面,是太太片面了。这里只把我知道的和我的见闻写出来作为一个或许不恰当的范例。

众所周知贵州的经济并不发达,而且有很多地方是非常贫穷的。在六盘水市杨梅乡的一个偏僻山村里,我所看到的让我初步感受到了那里的贫穷。近年来,贵州多旱灾,老百姓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夏季缺水,严重影响着这里的农业种植。加上贵州的土壤单产本身就低,多数村民们已经放弃了种植水稻,依靠种植玉米维持生活。一路走来,梯田里已经基本种上了玉米,看不到别的任何作物。在田里,我一边帮老农干着活,一边聊天。据农民们说,他们村子里多数大人都还是文盲,字都认不得,就更不用提学习一些相关政策了。

我有幸挤上了回六盘水6001次普客列车。35,供我坐了一个半小时多的火车。那拥挤的场面,除非亲身经历,是无论如何不会想到的。

贵阳,我看到了市长袁周致全体市民的一封信。信中指出了贵阳存在的种种不足和差距,贵阳的努力方向,以及恳切的希望。几乎没有歌功颂德的话和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官话套话。这给人的第一印象还不错。然而乡级基层政府就特别混乱了。一路上,遇到好多乡民,向我抱怨乡政府如何专制,暴政……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吏治问题的确很麻烦。

贵州,土司文化还犹存在黔中大地上。到了清代,贵州是改土归流的重要地域。此后,贵州省名称沿用至今。贵州文化在此略提一二。

五,一些思考

坐在都匀文峰塔旁,品着从茅台镇买来的散装茅台酒……伴着贵州茅台那浓浓的酒香,我开始了自己的思考。

这一年下来,大城市没少跑,小乡村没少转。国家级著名风景名胜地我去过的已经十有五六了。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这一路下来意义何在呢?首先城市,现在全国城市一个样,高楼,破楼,街道……仅此而已。然而不同在何处?答案是一个地方的气候,生活习俗文化,方言,以及多年流传下来的城市内涵。而绝不仅仅是旅游景点的不同。去一个地方,感受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感受那里人们的生活习俗,学习那里的方言,感受那里的生活节奏。这样,我可以说,我感受着这里,而绝不仅仅是我来过这里。尽管以一个人的时间,视角感受一个地方有限得很,但至少,我以我独特的角度感受着,在和这里亲密接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这几者很难说哪个更重要。不过一路上,拿着本书看,阅尽自然人文风情,和一些当地人聊聊天……这样的经历很丰富,这样的生活很充实。偶尔坐在一个地方进行些思考,也许人生又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不过现在的我,路行多了,书读少了,所以,读书吧!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