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森林公园 宝峰湖 天门山 凤凰

湖南
湖南 hunan
经纬度:111.757459
27.671296
旅游评分:4.5分
旅行费用:¥1500元
景区类型 :27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10-16 11:34
游记浏览:12
游记目录:

——张家界纪行 出发前的心情一定是充满期待的。930日傍晚630分,自己驾车送自己出行,过了九眼桥经川大后门至郭家桥,一路绕过了拥堵的人流和车流顺利到达双流机场,第一次没有走机场高速,东拐西拐终于按预定时间进入机场,在机场第三号门处东张西望了一阵后,仍然没有见到旅行社和本团任何一个人,经打电话询问证实是我一个人独自出行,旅行社告诉我在张家界机场,将有举着写有我名字的牌子的导游在机场接我,不管有没有人接,是否独自一人出行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要在候机大厅等候到九点十分才能登机,这段时间将是漫长的,拿着登机牌过了第一道检查关口,就直奔安全门,临行前将所有的液体化妆品包括钥匙、手链等棍状、液状、管状的东西统统留给家人,安全地通过了安检,等我一肩拎包,一手拎一小推车漫步在灯光摇曳的机场大厅时,一身的休闲和惬意,出门前的好心情重有找回来了。其实,我是比较喜欢独自出行的,就像我喜欢独自一人走在大街上或者旷野上一样,那种闲适,那种悠然自得当是一个人能体会。

 在候机处有一拎一帆布挎包,穿一身洗的发白的牛仔服的女孩,女孩看我独自一人,诧异的问我:你也去张家界?,那眼神好像我不应该去张家界似的,原来女孩是张家界人,刚刚考上成都电子科大,刚刚才上了一个多月课就逢大假回家探亲。环顾四周我发现机场大厅所有能够打广告的地方,全是金发碧眼的西方人,要不是熙熙攘攘的黄皮肤黑头发的人充塞着机场的各个角落,还真以为这不是在中国,而是在世界之外的一个陌生的地方。不过这几年在中国的某些商场你几乎看不到一个中国字,几乎所有的招贴画、宣传画、影像作品等全是英文或金发碧眼的外国人。

 九点十分准时登机,本来是按时起飞的,无奈航班太多造成拥堵,只见有六架飞机相继进入跑道等待起飞,在机场跑道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才顺利起飞,到达张家界时已经午夜时分,在张家界机场门口转悠了几个来回也没有看见接我的人,只好给成都旅行社打电话,辗转才和张家界的导游接上头,旋即被送进了事先预定好的宾馆。

独在异乡为异客

 张家界的夜晚没有看到星斗,也没有注意那一轮浑圆的月亮,匆匆忙忙的跟着导游住进了一家叫做旺角的宾馆,旺角这个名字很像广东人的地名,洗嗽完毕躺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仔细想来我已经很久没有独自一人出门了,三年前曾经独自一人去过内蒙,那一次的旅行很是惬意,一个嘴里吃着油条满脸煤灰的煤黑子至今还躺在我的记忆里,一个六十年代出生的内蒙人曾经在维多利亚商厦门前热情的邀我和他一道,去他的家乡锡林格勒大草原游玩(这个当时身穿一件米黄色格子衬衫的人模样我似乎已经想不起来了)。

 在我的想象中,我好像和他有个约定,我们一起乘坐当晚七点半呼市唯一一列去锡林格勒大草原的列车,然后再坐汽车去他草原深处的家,好像他的老阿妈就站在锡林草原深处的一个什么旗里在迎接着我们的到来。草原上的蒙古包好像才刚刚苏醒,野花在马槽边竟相开放,马槽里的马一边吃着草,一边用眼睛乜视着我,一弯弯弯曲曲的小河亮晶晶的沉睡在草原上,而老阿妈家的蒙古妹子头上带着鲜艳的头巾,双膝跪地在挤牛奶,晨风吹的老阿妈白发飘扬,满是皱褶的脸显得非常生动……我想,我要是个画家,我肯定会把这一激动人心的一幕记录下来。这个想象我一直保留至今,就是想有一天去实现这个愿望或者诺言。

 在延安我看到了宝塔山,宝塔山其实是一座很矮的塔,根本谈不上巍巍两字,说它雄伟或者壮丽都有点言过其实。在神木我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在向一个西装革履的汉子讨要生活费,在鄂尔多斯草原一个蒙古包里我听到了草原上如泣如诉的马头琴声,那一刻我百感交集,仿佛我一生都没有听过如此美妙动听的音乐,我看见白云在草原上空翻卷,第一次感到世界上最浪漫、最自由的莫过于这个叫做白云的絮状物;在呼和浩特市新华书店里我一目十行地看完了一本叫做《狼图腾》的书,坐在维多利亚商场门口喝酸奶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

 这就是我曾经拥有过的生活,浪漫奇特,创造这生活的人其实就是我自己。我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把自己投身在一座监狱,把自己终生圈养其中?我就这样在国庆前夕异乡的夜晚躺着,时光就这样无情的蹉跎过去了,一个人还有多少富裕的日子可供自己挥霍?还有多少年华可供自己期待?想着想着就迷迷糊糊的睡着了,窗外一小片黎明,没有听见鸟叫声,一看表还不到五点,就这样反复看表生怕错过了与导游接头的时间。

 张家界的早晨天亮的比成都早,成都七点左右窗外还黑呼呼雾蒙蒙的,而张家界的天已经亮的让人躺不住了,等到导游把本团的所有团员接齐时,已经九点多钟了,此时正是晨,而当我们乘坐世界第一电梯百龙天梯,登上雄伟灵秀的张家界天子山时,北京城里天安门前一群身穿羊皮袄,头扎白羊肚毛巾的西北汉子正蓄装待发,喧天锣鼓正在并不雄伟却也壮丽的天安门城楼下接受检阅,我在想象着我的母亲一定端坐在电视机前目不转睛的看着方寸屏幕,我的J一定在电视机前看的热泪盈眶,因为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且服过役,看到有那么多的军人在天安门前走着正步,他一定很激动且眼泪花儿在眼眶里打转转,或者差点没有哭出声来,我的女儿或许觉得这一切一定没有多少意思,而我是一个硬心肠的人,这个世界上还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打动我。

 大概都躲在家里看阅兵了,没想到101日国庆节的张家界游人出奇的少,几乎没有排什么队就参观完了所有景点,就连坐电梯也是随到随坐,而张家界的景色也是预料中的那么神奇。

 一山的石头一山的树,一山的云彩一山雾

 一山流泉挂飞瀑,一山的花香醉鸟语

 一山明月照清风,一山阳光哺万物

 一山山歌一山的舞,一山的唢呐一山鼓

 一山木叶吹恋曲,一山的竹篓背日出

 一山美酒贮千年,一山神话传万古

 一座座千奇百怪的山峰,鬼斧神工似的出现在你的眼前,让你不得不惊奇,不睁大眼睛欣赏这大自然呈现给你的礼物,大自然真是太神奇、太不可思议了,啧啧!人群中不时有人惊叹,那些陡峭的、灵秀的、千奇百态的石峰,它们静静的屹立在千沟万壑之中,像天安门前的仪仗队似的在静静的等候你的检阅,石峰上的苍松翠柏随风摇曳,野花在群峰开放,周围的一座座石蜂林立,那些奇形怪状的山峰究竟是怎么形成的?是谁把它塑造的这般神奇?这般的奇、峻、险、秀?这般充满魅力?谁把它安插在这里?

 站在观景台前举目远眺,千山万壑尽收眼底,张家界的景色真是秀色天下绝,山高人未识。据说张家界的被发现得力于画家吴冠中,吴冠中游览了张家界后写了一篇《养在闺中无人识》的推介文章发表在湖南日报上,才使张家界被外人发现知晓,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亲自到张家界考察并拨专款修建开发,张家界的美景终于引起了世人的注意,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海内外的游人,这个集奇、险、秀、幽、野于一体,尤以石林、云海、霞光、冬日为奇观,那一片片石林,一座座千奇百态,或如刀剑,或如千军万马奔腾而来,或如天安门前仪仗队的奇异景观,怎能不让人叹为观止。

 在游览过程中,我不止一次的想到一个词:在张家界看山,在九寨沟看水,张家界归来不看山,九寨沟归来不看水,这两处景观是中国目前最值得一看的山水风景,张家界的山是我没有见过的山,而九寨沟的水,水里的鱼却是我小时候见过的,倘若李白、杜甫抑或王维在世,如果看了这两处山水,说不定会写出什么好诗来。特别是王维这个田园诗的领军人物,他写山水的空灵俊秀堪称一绝,而在当代诗人的笔下,只会肤浅的白描或者空叹息一番,实在写不出什么神韵来,写不出如王维一样的《山居秋暝》这样的美妙诗篇。现代诗没有人读或者不喜欢读与表达方式是有直接原因的。唐代诗人描画山水是现代人根本无法比拟和达到的境界。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用来形容张家界也未尝不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张家界的美景让我把过中秋节的事情早就遗忘在脑后(竟然一次也没有想起),游了天子山,再游黄石寨、袁家界、天门山。据说所谓的袁家界,其实就是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所在地,这里是出土匪的地方,据说土匪在外杀了人,还能坐在麻将桌子旁若无其事的掷骰子,也只有这样的地方才能出土匪。

 

 

 

 

 

独自出门

      

云的故乡

 万丈绝壁之上

 一院老房,牵手黄泥墙

 灰砖地,雕花窗,九转回廊

 讲述高山土著旧辉煌

 怪异号角声中,三碗水酒醉出

 纺纱曲,舂米调,哭嫁歌

 榨油号子诠释土家

 土人土活法

 这是一个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交相辉映的地方,是土家族人的摇篮,是野蛮与文明交织,英雄与土匪并存,汉文化与土家族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碰撞的地方,这里灵气弥漫,英气逼人,这里的土家族小伙子一旦看上中意的妹子就去踩姑娘的脚,或者扯人家的衣角,或者站在窗前唱三天三夜的山歌,或者在女方家做三年的苦力,这里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里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恋爱。

 张家界的山实在是太高,张家界的路实在是太远。美景都是在你付出了艰辛劳动之后才能得到的东西。第一天还不觉得有多累,第二天却在不知不觉中整整走了40多里的路程,要不是怕连累大家,我真的要倒在这风景绮丽的地方,快到山门时两条腿像灌了铅似的,沉重的再也走不动了。

 从来没有走过那么远的路,也从来没有爬过那么高的山,要看完张家界的山山水水,得有充足的时间和鼓胀的人民币,粗粗算来要游完张家界的景点,光门票还不算滑竿至少得付出700多元人民币,这与九寨沟一张门票可游玩所有景点形成鲜明的对比。张家界算是游完了,记住的是那些奇异的山峰,诡异的地心之门龙王洞,遗憾的是在游览过程中天没有下雨。

 张家界是云的故乡,是石头的故乡,是雾的仙境。那一团一团的云雾萦绕在诡异的奇峰周围该是怎样一幅美仑美奂的山水画啊,许多国画家一次次登临张家界,为的是画那里的云雾、奇峰和怪石,十里画廊是张家界最美的景点之一,游人间仙境,观十里画廊是一件幸事,特别是当你撑一把油纸伞,挽着你的恋人漫步在云里雾里的十里画廊里,那浪漫、那惬意是世间少有的。一条山谷蜿蜒十数里,一泓甘泉在谷地静静的流淌,山坡上山花烂漫,灌木丛里芦苇随风摇曳,一座座石峰千奇百怪:采药老人、夫妻抱子、向王观书、寿星迎宾、金鸡报晓,仙气逼人,古意悠悠。

 游完张家界在去湘西的路上,导游先提了一个问题:湖南什么东西最多?,几乎是全车的人都异口同声的回答:土匪最多。听到这样的回答,让人哑然失笑,苦笑不得。湘西的土匪是出了名的,《乌龙山剿匪记》《湘西剿匪记》把湘西的土匪刻画完了,更有剿匪残城、百年匪洞、匪城野牛山景区、钻山豹匪王府、匪哨台,剿匪天梯等,湖南人把匪文化做足做够了,故事发源地、影视拍摄地、人物原形地,他们真是把该挖的资源都淋漓尽致的完尽了。野牛山风景区是一个一脚跨三省的地方,这里20多户人家却居住着四个不同民族,九个不同姓氏的人家,通往凤凰的半路上有个苗寨,待客迎宾实行三道卡:卡歌、卡酒、卡鼓,有趣的苗族婚俗,赶边边场,惊心动魄的楚巫文化,上刀山,下火海,吃炭火、跳竹竿舞都发源与苗族。

 一直以来有一个问题百思不解,为什么少数民族总喜欢跳舞唱歌?而富有的汉族人却不怎么喜欢跳?我的妹妹曾经问过我一个简单的问题:为什么少数民族总是住在风景优美的地方?,是啊,少数民族一般都住在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就拿苗族来说,基本上都居住在密林里,藏人居住在海拔最高风景最美的地方,是不是汉人把苗族、土家族这样的少数民族统统赶进了山?(如今为了保护环境,却要把他们统统赶下山或沟),答案是肯定的。据说苗王被汉人差点斩尽杀绝,(苗族人从来都不承认汉人的祖先是苗家人的祖先),就像朝廷派大量的官兵消灭了四川的棘人,把他们斩尽杀绝一样(连b0字新华字典都找不到,我用字代替这个字)。

我在那幅画前伫立了很久

——神秘骇人的“湘西赶尸”

一箪

 在袁家寨子里的一面墙上,有一幅画勾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我在那幅绘画面前站立了很久并牢牢的记住了画面上的情景和画作下方的文字,画面的背景是这样的:

 漆黑的夜,月亮透过黑黑的云层露出半个惨白的脸,小路上有一个黑影领着一群白影在荒郊野外的公路上行走,为头的黑影头戴宽大的黑帽,着黑袍,这个人据说是具体的活人,是肉身,被湘西人称之为赶尸匠赶尸匠后面跟着一群尸体,是已经死去的人。尸体头戴宽大的黑帽着白袍(画家让死人着白袍是为了便于区分活人和死人),赶尸匠着宽大的黑衣黑袍,而后面的死人则每人戴一顶黑色大草帽,死人头部的整个轮廓被黑帽覆盖,像顶着一顶盖头,只露出轮廓模糊的面容。

 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活灵活现画死人的,这幅画让我产生的浓厚的兴趣,把死人画的跟活人一样且还能直立行走,不能不说是一种艺术或者巫术,画面的神秘诡异让人咋舌,除了让人产生短暂的惊怵、恐惧和毛骨悚然之感外,还让我惊叹画家非凡的想象力。据说死人真正的尸体是用绳子拴起来的,在赶尸匠的带领下行走在黑夜里。可以想象赶尸匠形神枯稿,踽踽斜行,膀臂挂着纸钱和黄表,左手持铜铃,右手提一灯笼,那灯笼火光半明半灭、闪烁不定,行走时纸钱飘飘荡荡,活脱脱一个荒野里的孤魂野鬼;赶尸匠边走边丢纸钱,嘴里念念有词,死人则跟着赶尸匠向前挪动脚步,与斜坡侧身行走,实际上纸钱成为了路标,死人们顺着纸钱指明的方向,一前一后,缓缓的,阴森森的,幽灵似的,走在荒郊小道,或僻静的小街小巷里。末晚投宿在鸡毛店中,点燃香蜡,焚烧纸钱,充满阴风惨惨的气氛。

 据说赶尸的起源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苗族的祖先们曾率兵在黄河边与敌人厮杀直至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打完仗要往后方撤退,苗人的头领对身边的军师说:我们不能丢下战死在这里的弟兄不管,你用点法术让这些好弟兄回归故里如何?,军师说:好吧。你我改换一下装扮,你拿符节'在前面引路,我在后面督催。,于是,古老的湘西便出现了一个专门的职业赶尸匠

 据说那些赶尸匠是孤独的,平时也忌讳人家叫他赶尸匠,遇到有人要赶尸,内行的人则说:师傅,请你去走脚走一回脚。赶尸匠若答应,他便拿出一张特制的黄纸,让你将死人的名字、出生年月、去世年月、性别等等写在这张黄纸上,然后画一张符,贴在这张黄纸上,最后将这张黄纸藏在自己身上。

 这就是神秘古老的湘西赶尸,只可惜我把小时候读沈丛文小说里面的故事情节都忘了,记得沈丛文在他的小说里曾经说过:你若在湘西神秘的山村投宿,便极有可能看到死尸走路,当天亮之前,摇摇晃晃地走来一行尸体,尸体都披着宽大的黑色尸布。这些披着黑色尸布的尸体前,有一个手执铜锣的活人,这个活人,就是赶尸匠

 据资料记载,湘西赶尸有三赶,三不赶之说:凡被砍头的(须将其身首缝合在一起)、受绞刑的、站笼站死的这三种可以赶。理由是,他们都是被迫死的,死得不服气,既思念家乡又惦念亲人,可用法术将其魂魄勾来,以符咒镇于各自尸体之内,再用法术驱赶他们爬山越岭,甚至上船过水地返回故里;凡病死的、投河吊颈自愿而亡的、雷打火烧肢体不全的这三种不能赶。其中病死的其魂魄已被阎王勾去,法术不能把他们的魂魄从鬼门关那里唤回来;而投河吊颈者的魂魄是被替代的缠去了,而且他们有可能正在交接,若把新魂魄招来,旧亡魂无以替代岂不影响旧魂灵的投生?

 最让我感兴趣的是湘西赶尸赶尸是一件多么富有想象力的事啊,它的神秘、魅惑、无一不勾起我强烈的探询和兴趣。

睁一双惊奇的眼睛看湘西

让人毛骨悚然的湘西放蛊

 在新华字典里是心意被迷惑的意思,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蛊惑人心。知道还有一种东西叫做,还是最近的事。那天在袁家寨子导游无意中说起一种东西叫,吃了让人意乱情迷,赶紧打破沙锅问到底,才知道所谓是苗家人发明的,是苗家妇女捍卫家庭和爱情特有的武器。

 第一次听说湘西还有这种玩意,也觉得十分诡异和好奇,回家后查字典得知:所谓蛊,按照新华字典里的解释,就是将许多毒虫(蛇、蜈蚣、蟑螂、蜘蛛、蚂蚁、蟾蜍等)放在一起互相吞食后而制成的一种特制的药粉,这种特制的药粉一旦投入水中或者食物中,被吃的人便心智迷乱而受到控制,如得不到及时治疗,短则数日,长则经年会心腹绞痛而死。
 “按用途区分有情蛊”“恨蛊等。情蛊是涉及男女爱情的,如果有个女子喜欢上一个小伙子,而小伙子又被别人喜欢,为得到自己喜欢的小伙子,苗族女子就想方设法或者让草姑婆在小伙子喝的水或吃的食物里放蛊,小伙子一旦中了情蛊,就会身不由己地被情所惑,宁肯舍弃已有的意中人而义无反顾地移情于放蛊的人。据说有个小伙子被一个苗家姑娘相中,不久他又结了婚,姑娘得知消息后又悔又恨,决心把小伙子夺回来。于是用桐叶盛凉水给小伙子偷下了情蛊,小伙子中了情蛊后无法控制就偷偷去和她幽会。

 在湘西农村丈夫怕妻子、媳妇怕公婆,如果丈夫或妻子任有一方移情别恋,很容易被人放蛊是一种呈慢性毒性的药粉,不管是男人女人,一旦中了情蛊,人便萎靡不振没有了往日的剽悍之气,如不得到及时的诊治,慢慢的还会发生心绞痛或者萎靡而死。
 据说在所有的蛊药中,恨蛊最为可怕。这种一般是在丈夫被别的女人抢去的情况下,妻子万般无奈而对丈夫放的一种蛊。特别是一些喜欢沾花惹草或者与人通奸的一旦中了恨蛊,十有八九难逃一死。据说恨蛊这种蛊药,多是婆婆下给媳妇,妻子下给丈夫,放蛊的手段千姿百态,防不胜防。通常是放蛊的人将蛊药粉藏于指甲内,趁给人端茶递水或夹菜敬酒之间,神不知鬼不觉地弹入杯盏之中。

 还有更让人毛骨悚然的事情:据说湘西农村有的村干部,因为自己的母亲或外祖母系草鬼婆,乡干部到家中后,他们就会主动将母亲或外祖母另置一室,不允许她出来帮忙做茶饭,担心放蛊伤害乡干部。而乡干部在前往容易中蛊的村寨时,也经常自备饮水,村民对此也不以为怪。如果你想在湘西的农村住上一宿,一想起水里或者食物里可以放蛊,那情景是会让人毛骨悚然的。不过湘西人热情好客,发生这样的事情的概率还是很少的,何况世上本来就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除放蛊外还有落洞,落洞是沈从文小说里描述的:““落洞的女子,眼睛光亮性情纯和;聪明美丽多幻想;无意中从某山洞经过,以为洞神喜欢了她,在人神恋与自我恋情形中消耗其如花生命,终于衰弱死去

 湘西是一个充满着神奇的色彩的地方,我有个同窗是湖南郴洲人,她告诉我中国最美的风景在湖南,云南的阿庐古洞、九乡溶洞、燕子洞,辽宁的本溪溶洞以及桂林和贵州的溶洞,四川的九寨沟等我游历过的地方,都没有她的家乡湖南的洞子美,山也没有湖南的美,让我对湖南有了向往。比起湘西神秘骇人的湘西赶尸来,湘西放蛊似乎逊色一点,但也让人感到毛骨悚然。神秘的湘西就像一根中国的盲肠,蜿蜒在湖南的西部,由于僻远和蛮荒,还因为一部《乌龙山剿匪记》《湘西剿匪记》,让我对湘西有了些许了解和向往。

 让我对湘西特别是凤凰发生浓厚兴趣的,其实是乡土文学大师沈从文,这个从湘西穷乡僻壤里走出的中国文人用它美妙的笔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湘西风情的美丽画卷,令许多乡土文学作家在他的描绘下黯然失色,纯真的翠翠,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让人对湘西充满了幻想和神往

边城的月亮

 

 在我读过的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书唯有沈丛文的《边城》,那时我可能还是小学或者初中的学生,也许跟书中的翠翠一样大不得而知,一个情窦初开的女孩读这本书时的情景我已经忘记了,但书中的情节却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那就是沈丛文对月光的描写,整部书(薄薄的)似乎都沉浸在一种清澈的月光里。
 在我的记忆里有这么一幅图景:月光下有一条白河,白河旁边有一个白塔,河面上有一排吊脚楼,一条破旧的渡船上住着老船夫和他的孙女翠翠,一个16岁情窦初开的小女孩。茶峒、小溪、青山、绿水、竹林、茅屋、小镇、渡船、船夫、黄狗、吊脚楼、月光……这一系列的意象一直定格在我的脑海里而无法忘却。

 “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为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象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
 “月光极其柔和,溪面浮着一层薄薄白雾,这时节对溪若有人唱歌,隔溪应和,实在太美丽了。翠翠还记着先前祖父说的笑话。耳朵又不聋,祖父的话说得极分明,一个兄弟走马路,唱歌来打发这样的晚上,算是怎么回事?她似乎为了等着这样的歌声,沉默了许久
 “她在月光下坐了一阵,心里却当真愿意听一个人来唱歌。久之,对溪除了一片草虫的清音复奏以外别无所有。翠翠走回家里去,在房门边摸着了那个芦管,拿出来在月光下自己吹着。觉吹得不好,又递给祖父要祖父吹。老船夫把那个芦管竖在嘴边,吹了个长长的曲子,翠翠的心被吹柔软了

 如今再来读这本书里对月光的描写,我依然感到很美,仿佛那地方我曾经去过似的。让我至今不能忘怀的一个故事情节是天宝和傩送兄弟俩在月光下唱情歌的情景,那时还不知道爱情为何物的我,被沈丛文笔下浪漫朦胧的爱情故事感动的一塌糊涂。天宝和傩送兄弟俩同时爱上了翠翠,二人夜半在清澈的月光底下为了心爱的姑娘对歌决斗,我的脑子里始终有这么一幅图景:
 天蓝盈盈的,下悬月静静的挂在天上,白河静静的躺在清澈的月光下,对溪银色的月光下,天宝和傩送兄弟二人在唱情歌,歌声从对面溪畔一阵阵飘来全是为了渡船上哪个女孩,而这个女孩此刻却躺在船舱里在做梦,她根本不知道有人为她唱情歌,情歌唱了三天三夜而她还蒙在鼓里。月光、小溪、女孩、竹林、为情而焦躁不安天天在白河旁唱情歌的小伙子,这一幅幅意象是多么的美,多么的清晰动人啊。没有功利,没有私欲,只为自己所爱的人而站在月光底下尽情的放歌,那痴情、那执著、那美妙、那诗意,傩送在碧溪阻为翠翠唱了十七个晚上的情歌后,得知哥哥出走意外身亡也伤心的离开了那个地方。
 这是一个多么美妙又是多么凄美的爱情悲剧。多年以来我都把它珍藏在记忆的心底,如今当我来到湘西凤凰小城,站在乡土文学大师沈丛文故居门前的时候,对面陀江里来来往往的船只,美丽的凤凰小城游人如织,在这个充满着诗情画意田园牧歌的地方,我想我该以什么样的心情来瞻仰沈丛文和凤凰这座美丽温婉的小城。
 许久以来我都没有欣赏过月光了,再怎样清澈的月光在我眼里,似乎都沾染了功利,我在强烈地拒绝着一切对爱情龌龊的描写,多年来我从不读当代作家笔下的爱情故事,在当今金钱至上、物欲横行,环境污染,垃圾成堆的钢筋水泥里,还有什么东西值得我们赞美?头顶的月光早已不是多年前记忆中那轮清澈的月光了,皎洁的月光只有在李白、苏东坡的酒杯里去寻找,在唐诗宋词里去寻找,物欲已经填满了现代人的双眼,现代人那里还有心思去欣赏那一轮清澈的明月?

 唐朝的月亮,是不是李白
 浸泡在酒杯里的那轮月亮,是不是
 陈子昂走在回乡的路上一步一回头
 的那轮月亮,是不是王维在塞外
 帐篷里枕在头底下的月亮
 是不是李白醉卧长安时紧紧地
 抱在怀里的那一枚圆圆的月亮

 唐朝的月亮,是我那年睡在
 海拔4330米高空青藏高原上的月亮
 是我躺在邦达机场,世界上最高的机场
 宾馆里的那枚让我头痛欲裂的月亮
 让我把泪珠挂在月亮的银镰上用手摸
 抱着腿苦苦盼天明的月亮

 唐朝的月亮是徐志摩作别康桥时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一箪.<唐朝的月亮>

 就让这溪流如弓,山路如弦,溪边的白塔、老人、女孩、黄狗、太阳、小船、夕阳有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一样珍藏在我们的记忆里吧。如今我们欣赏的是酒吧、茶馆、夜总会、明星的脸以及一些高档娱乐场所,那些山野里的东西就让它随风飘远吧。


 “莹的河水映出水底凌乱的碎石;微风吹过竹林,发出沙沙的轻响;乳白色的雾霭腼腆地在薄暮的夜色里飘浮……翠翠抱膝坐在月光下,傍着祖父身边,祖父睡着了,翠翠同黄狗也睡着了。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为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天快夜了,别的雀子似乎都在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平静。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