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攻略

祁县
祁县 qixian
经纬度:112.335069
37.357746
旅游评分:4.1分
旅行费用:¥0元
景区类型 :2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10-23 13:24
游记浏览:10
游记目录: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伴随着郭兰英优美动听的歌声和隆隆的汽笛声,2007年11月6日清晨,包头开往太原的列车缓缓驶入太原,灰蒙蒙的天弥散着一股子煤灰味,大街小巷充斥着煤老板这些暴发户们的铜臭味,你看那汾河的水哟,简直......整个城市给人的印象就是灰色的,感觉不好早点跑,吃过早餐,登上朋友的车直奔向往已久的古城平遥.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的中部,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迄今为止,它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公元1368~1911年)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平遥曾是清代晚期中国的金融中心,并有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格局。基本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县城原型,有“龟城”之称。街道格局为“土”字形,建筑布局则遵从八卦的方位,体现了明清时的城市规划理念和形制分布。 
    平遥大戏堂坐落在平遥古城东南隅——— 城隍庙街东端。初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历史上为官绅礼宾、商贾休闲和演戏宴舞名所。整个大戏堂是一处占地1600多平方米、古朴典雅、环境优美的古典游园,由九龙壁、戏廊、大戏堂、演歌厅、酒吧厅和东南海宾舍6部分组成,集北国豪放大气之雄,兼江南玲珑溢彩之秀。 

     清代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在平遥诞生。三年之后,“日升昌”在中国很多省份先后设立分支机构。19世纪40年代,它的业务更进一步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它的创立,在中国古近代金融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城楼修筑于城池的城门顶,古代有时称“谯楼”。平遥城墙的城楼共有六座,创修于明代,清康熙四十二年( 1703年 )补修重筑,城楼高16.14米,宽五间13.72米,进深四间 10.04 米。造型古朴、典雅 ,结构端庄稳健。城楼是城墙顶精致美观的高层建筑,平常登高瞭望,战时主将坐镇指挥,是一座城池重要的高空防御设施。

     平遥旧称“古陶”,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以后景泰、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的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

     角台是突出于城墙四角、与墙身联为一体的墩台。每个角台上建楼橹一座,名角楼。主要用以弥补守城死角即城墙拐角处的防御薄弱环节,从而增强整座城墙的防御能力。在平遥城墙的历代维修工程中 ,每每被列为重要项目。清道光 、咸丰间持续六年之久的大修中,索性把残破的“四隅敌楼”(即角楼)拆倒,重新修起了更高大的砖木结构二层楼阁。

    福德祠中间一个小龛,两边对联:“职司土府神明远,位列中宫德泽长,”反映土地为万物之本。大型砖雕正中间以蝙蝠、寿山石、形态各异的鹿为主题,谐音为禄,因而此砖雕可说是“福、禄、寿”三星呈样图。下方有古铜镜、铜钱串紧紧相连,表示“光明富贵”、“富贵连环”。最下面一行两端有四只狮子表示“四时如意”,中间从左往右依次为古代兵器戟、乐器罄、如意,喻意“吉庆如意”。


            上匾“光前裕后”,下匾“怡静” 

    甬道把六个大院分为南北两排,北面三个大院均为开间暗棂柱走廊出檐大门,便于车、轿出入。大门外侧有拴马柱和上马石。从东往西数,一、二院为三进五联环套院,是祁县一带典型的里五外三穿心楼院,里外有穿心过厅相连。里院北面为主房,二层楼,和外院门道楼相对应,宏伟壮观。从进正院门到上面正房,需连登三次台阶,它不但寓示着“连升三级”和“平步青云”的吉祥之意,也是建筑层次结构的科学安排。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的场景。   


    第二天本计划去佛教圣地五台山,可惜佛缘未到,道路塌方不能成行,于是在朋友推荐下来到太原市西南郊二十五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晋水源头处的“晋祠”。晋祠是汇聚几十座古建筑的中国古典园林游览胜地,环境幽雅舒适,风景清雅秀丽,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

    雨花寺----据传赫赫有名的一代女皇武则天被迫出家为尼时曾在此寺与唐高宗李治幽会,大殿为砖木结构,兴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属仿古(复古)建筑。
    晋祠一组祠祀建筑可谓把祭祀功能发挥到了极至,过会仙桥西行,为古莲花台,台为方形,四隅各铸一铁人护祠、镇水,以壮威仪。穿对越坊便是献殿、鱼沼飞梁、圣母殿组成的核心群体。 

    晋祠南线从胜瀛楼起,有白鹤亭、水母楼和公输子祠等。这一组楼台对峙,泉流潺绕,颇具江南园林风韵。 

     晋祠以祖先、山川崇拜为主,儒、释、道及民间诸神为辅的完善的祭祀场所。晋祠也就成了从玉皇大帝、太上老君、释迦牟尼到土地神、关帝老爷至文曲星君、英雄侠女等群“仙”会聚的地方,它们互弃己见,各居晋祠一隅,共享人间香火。 

    圣母殿门前的鱼沼飞梁,建于宋代,呈十字桥形,如大鹏展翅,位于圣母殿前,形状典雅大方,造型独特,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说:“此式石柱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则仅此一孤例,洵为可贵。”


     晋祠最著名的建筑为圣母殿,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3尊。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其母邑姜亦供奉於正殿之中。熙宁年间(1068——1077年)封邑姜为“显灵昭济圣母”,遂有圣母殿之称,后来唐叔虞祠堂迁於北侧,形成今日格局。 

    殿前柱上的木雕盘龙。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盘龙雕柱,雕于宋元祐二年(1087年)。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距今虽已近千年,鳞甲须髯,仍然像要飞动,不能不叫人叹服木质的优良与工艺的精巧。 


    圣母殿右侧,是千年古树北周所植的“卧龙周柏”。苍老虬劲,古意婆娑。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赞曰:“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
    圣母殿南面,是一座北齐天保(公元550——559年)创建的八角攒尖顶难老泉亭,难老泉,俗称“南海眼”,出自断岩层,终年涌水,生生不息,北齐时有人据《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之句起名“难老泉”。周柏、难老泉、侍女像誉称“晋祠三绝”。

    晋水主要源头由难老泉流出,常年不息,水温17℃,清澈见底。据说抚摩池中弥陀的头顶,就会心想事成,而且长生不老。
    晋溪书院,又称“王家祠堂”,位于晋祠内,子乔祠是晋溪书院的主体建筑。祠堂正中有王氏始祖太子晋塑像,四壁绘有《太子晋史画》二十四幅,祠堂门上高悬“子乔祠”匾额,左右耳房供奉着太原王氏十八个分支的始祖牌位,左右配殿陈列着当代王氏后裔书画家的艺术作品与海外王氏社团赠送的文献资料和礼品,壁上挂有王氏历代名人画像。  
    晋祠中线自水镜台起,经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这是晋祠的主体,建筑结构严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这些古建筑群或依山、或临水、自成小院,亭桥殿阁、水榭楼台穿插其间,渠水在建筑之间蜿蜒曲折,叮咚作响,与建筑交织在一起,沿渠组成一组组美丽的风景,给庄严肃穆的祠庙平添了几分灵气与动感。

    唐太宗曾以“六合为家”的英雄气魄,用“经仁纬义”的华丽文笔,对悬瓮山的雄伟,晋水的秀丽做了拟人化的评赞: “其施惠也;则和风溽露是生,油云膏雨斯起; 其至仁也;则霓裳鹤盖息焉,飞禽走兽依焉; 其刚节也;则治乱不改其形,寒暑莫移其操; 其大量也:则育万物而不倦,资四方而靡穷。 ……莹氛雾而终清,有英俊之贞操; 住方圆以成象,体圣贤之屈伸; 日注不穷,类芳猷之无绝。 年倾不溢,同上德之诫盈。”对于晋祠的建筑及夜景,李世民也作了诗意的描写:“金阙九层,鄙蓬莱之已陋;玉楼千仞,耻昆阆之非奇。落月低于桂筵,流星起于珠树”。     人们历经二千多年至今仍然把山西统称为三晋,足以说明三晋在中国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贡献,海外游子无不为被称为唐人而自豪,历史上西晋吞三国而一统天下,大唐开疆辟土震古烁今,晋商乃至如今的煤老板,发迹莫不出于山西,可谓帝王将相大商巨贾风起云涌之宝地,谨以此记,缓抒胸臆!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