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2 老龙头 老龙头 -澄海楼

河北
河北 hebei
经纬度:114.476182
38.042282
旅游评分:4.2分
旅行费用:¥1800元
景区类型 :27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7-26 11:36
游记浏览:33

    老龙头坐落于河北省山海关城南4公里的渤海之滨,这里是明长城的东部起点。老龙头地势高俊,有明代蓟镇总兵戚继光所建“入海石城”。入海石城犹如龙首探入大海、弄涛舞浪,因而名“老龙头”。

    石城里修有河北长城第一道关口南海口关,第一座敌台靖卤台,后来又在城垣上建起了一座高达10米的澄海楼。当时戚继光是为防止蒙古骑兵趁退潮或冬季枯水季节从海边潜入,动员土兵修建这座海上石城的。这座海上石城的基础非常牢固。历经海水几 百年的冲刷而不毁。据说初建立时,在海底反扣了许多铁锅,用以减少海水对石城的冲击,这种独特的建筑方法曾被载入建筑史册。




买了普通票60元(学生30元)

   游览顺序是:老龙头→城海亭→ 澄海楼→ 御碑亭→ 总把署→ 显功祠→ 营区→ 守备署→ 将台→ 八卦阵→ 宁海城

   进了景区 ,就迫不及待先去看老龙头了。



    清道光二十年(1840)海防吃紧,开州协副将向荣奉调镇守南海口,为加强沿海防卫,用三合土夯筑炮台。1987年修复老龙头长城时,保留此遗址。

   三合土非常结实,但是很怕雨水冲刷,为了保护古迹,景区里面的城墙,炮台很多都用玻璃罩子罩住。

    远处的海神庙,据说也是河北唯一的一座海上寺庙。

    

关于“天开海岳”碑还有很多故事。

    明清时,澄海楼附近城台上是有不少碑的,经过八国联军的洗劫,只剩下这块碑了。经专家鉴定,应该是唐朝所立。

    相传英国侵略军占了老龙头后,看见石碑傲然矗立,很不舒服,于是用几匹马把它拉倒了。可是从这以后每天晚上,夜空里伸出一只大手把英国哨兵一把抓走。如此几夜,英国官兵害怕了,不得不恭恭敬敬地把这块碑重新树立起来。传说总是传说,事实是1927年张学良将军来到这里,发现倒地的石碑,马上派人把它树立起来。“天开海岳”碑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御碑亭

    清代原建有一座“御诗亭”,亭内镶卧碑,镌刻了清代诸帝的部分《澄海楼》诗。1900年(庚子年)八国联军侵华时,全部被外国兵砸毁,连澄海楼也被毁于一旦。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御碑亭为重檐四角亭,原是清代乾隆十九年山海关知县钟和梅所建。清代乾隆皇帝曾四次回盛京祭祖,往返经山海关每次必到老龙头,登澄海楼赋诗,御碑所刻的乾隆题诗是乾隆八年到十九年所题的三首长诗。



    把总署位于澄海楼北,是我国北方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形式,五正六厢,附平房2间。署内陈设为明代形制。

    把总官职始于明代,武职。明代把总是营以下部队的指挥官或教练官,清代把总为正七品,驻守一城一地,下辖兵士449人。



    显功祠是表彰对山海关建城守城有功的重臣名将。自明洪武元年(1368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276年间,明王朝为巩固其封建统治,始终本着“高筑墙、广积粮”的策略,在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筑起了一道万里长城。中后期由于东北女真族的崛起,山海关成了民族冲突的咽喉要塞。因此,明王朝屡派重臣到此筑城戍边,构筑了中外驰名的古代军事防御体系。

    现显功祠内立有徐达、戚继光、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朱梅、杨嗣昌等7位明代戍将的塑像。

门前的楹联:

筑雄关与天齐貔貅飞镝开拓朱明帝业,

修障塞长万里披肝沥胆捍卫一统江山。

    楹联的意思是:明代开国的文臣武将们,率领着英勇无比的军队南征北战,修关筑城,开创了朱明王朝的统治大业;呕心沥血,风餐露宿地构筑万里长城是为了巩固得来不易的统一国家政权和每一寸土地。






然后就是生活区了,其实生活区就在一进景区的右手,只是急于去看老龙头所以后来到这里。生活区主要是一些微缩景观,表现了当时的一些营队配置。据说只有下面的大锅是复原的。

据说可以做千人饭食的大锅。我觉得还缺一个大锅铲子。哈哈!



守备署后宅


粮食仓库 

云梯 古代攻城器械,车上立云梯作为攀登敌方城墙。



守备署 正门

    守备在明代是防守一城一堡的长官,在清代系正五品武官,署中陈设为明代形制。守备署建在龙武营的西侧,建筑仿明代大木硬山建筑,四进封闭式四合院,坐北朝南。由南向北依次是照壁、署门、仪门、正堂、议事厅、后宅。占地面积3210平方米,建筑面积1043平方米。




这是在此做过守备的将官履任表,可以看到很多著名的将士,孙承宗、袁崇焕等。。




三合土城墙






秦皇岛旅游图片秦皇岛景点图片
    晚餐就选在了酒店对面的饭店,这一盘子抄花蛤要38元,味道还行就是很贵。

    明天准备去看日出。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