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清新的菊岛文化 澎湖生活博物馆 -马公中央老街 -二崁聚落 -笃行十村

澎湖
澎湖 penghu
经纬度:119.615142
23.565478
旅游评分:4.4分
旅行费用:¥150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10-11 22:12
游记浏览:6
游记目录:

澎湖地理位置特殊,所以百年来形成的文化自成一派。了解着独特文化的最佳去处,莫过于到“澎湖生活博物馆”去一探究竟了。

澎湖生活博物馆全馆内装以文物文献、大型输图、生态造景、缩景模型、情境模拟等,搭配声光影音、感应媒体等手法,交错呈现地方记忆、生活情感、未来愿景三大层面。其中实体约17公尺长的贸易汉船“透西船”、全国第一重要聚落-“望安花宅聚落”30:1壮观缩景模型、重要渔业景观“石沪”的展示互动手法皆为台湾首例。


博物馆吉祥物

模拟海底的沉船遗骸。



菜肴做得非常逼真。



渔民捕捞盛况

博物馆外的老榕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博物馆中的展出虽然全面,但还是过于笼统。只有亲身走入澎湖的大街小巷中,才能更加深入的了解澎湖的文化。接下来的几天中,我们有机会走访了澎湖有名的眷村,笃行十村;最古老的商业街,中央街;还有展现闽南建筑风格的西屿二崁村落。

笃行十村

笃行十村是台湾最古老的眷村。所谓“眷村”,是指1949年起至1960年代,于国共内战失利的国民政府,为了安排被迫自中国大陆各省迁徙至台湾的国民党军及其眷属所兴建的房舍。六十年后这里已凋零,但它孕育的人才和影响力,意外地成为台湾软实力的亮点。


笃行十村村口的一处建筑为日式房屋,很是奇怪。原来在公元1907年,这里是驻防日军炮兵大队的要塞机构,兴建有军事设施、官舍和宿舍。台湾光复以后,这些建筑和设施由马公要塞司令部接收,并分配给军眷居住。 

 

军眷迁住初期,因为眷舍供需不足,当时将日式宿舍以木板隔开分成两户,生活设施采轮流使用,还将日治时期的仓库、马厩等翻修为民宅,居民以防空洞养鸡鸭,在妈宫古墙边搭炉灶,以增加使用空间,也有人留着旧日的套马栓当纪念。












路上碰见一座色彩艳丽的庙宇。
  

澎湖因外移严重,总人口数约只有9万多人而已,但却有三多:庙多、躺者比站者多、风沙多。澎湖的寺庙会有这么多,除了讨海人的精神寄托外,不完全是因为特殊迷信,而是岛民经济状况大幅改善后,重建或新建宫庙,在输人不输阵的竞赛下,各村宫庙就越盖越多,请神和祭拜也就更加多元化了。


公元1592年(万历二十年),日本“锁国令”弛懈,倭寇侵袭沿海及澎湖。朝廷派兵围剿占澎的倭寇,大胜,都说是妈祖神佑,所以官兵及移民便再重建娘宫。或有一说,认为妈祖宫是这时才开始新建的。公元1624年(天启四年)清政府派人驱逐荷兰人,收复了澎湖,又改建妈祖宫而成为现今之貌。当时地名为“娘宫”。

 

中央街的建筑形式多为长条街屋,房子裡头分别作生意场所、住家使用;窄小的巷弄,神秘、韵味兼具,有一宽仅2尺的窄巷,仅容一人通行。


施公祠。

四眼井就在中药行门口

 

满眼的吃的

这里专卖东方美人红茶。东方美人茶是台湾独有的名茶,又名膨风茶,主要产地在台湾的新竹、苗栗一带。东方美人茶名字的由来,据闻是英国茶商将茶献给维多利亚女王,黄澄清透的色泽与醇厚甘甜的口感,令她赞不绝口,既然来自东方福尔摩沙,就赐名“东方美人茶”了。
二崁大部分宅舍还遵守传统禁忌,约定俗成是盖房高度不得超过村内唯一的庙宇“二兴宫”,二崁不像一般澎湖人讨海为生,二崁以经商为主,布行、药材行为主,高雄有些陈姓药材商,很多都来自二崁。经商需要有条件就要有学问,懂得记帐,也就是属于文职的聚落。此外,二崁也是单姓聚落,排外性很高,女性只能嫁出去或招赘,维持宗族的完整性,即使被招赘,子孙也要改姓陈。
饿了走到柑仔店吃“土仁粿”、“金瓜粿”,渴了喝杯道地的杏仁茶,也有消暑的“小满满剉冰”。 

卖挫冰的朱伯伯,原是山东人,虽国民党迁往台湾。他说的国语并没有台湾腔,留有大陆人的口音,想必他有着一段有一段与历史发展在息息相关的传奇故事吧。



 






 

二崁聚落的发展,是从陈家古厝发展出来的。陈家古厝位于西屿乡二崁村6号,源自于清朝顺治年间金门下坑人陈延益在此定居,并发展出陈家村。由于澎湖冬季东北季风强大因此建于低地,为闽南五落式古厝,门厅、客厅、后厅三落之间并皆以天井串连,口字型的传统合院配置型态形成室内外动线纵横交错,大厅前之子孙巷并利用小拱门与邻居连络并具有逃生系统的防御功能。


 

在一条小清新的道路上俯瞰二崁村落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