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度: | 123.438973 41.811341 |
旅游评分: | 4.5分 |
旅行费用: | ¥2500元 |
景区类型 : | 1 |
游玩天数: |
7月24日上午,我们来到了抚顺市平顶山惨案纪念馆。
1932年9月16日,侵华日军在辽宁抚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平顶山惨案”,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野蛮,残忍的一页。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来到平顶山惨案遗址,这个曾经埋葬三千名无辜惨死同胞的地方,如今已是松柏交错,碑石林立的公园。
进入尸骨馆,眼前一具具白骨冲击着我们的心灵。肃穆的悲歌中,仿佛是遇难同胞的呐喊,在向世人控诉日军的灭绝人性和惨无人道!在这实地挖掘出的八百多具遇难同胞的尸骨上,我们依然清晰可见尸骨上的弹孔和刀痕,这是多么令人毛骨悚然的悲惨景象!最令人悲愤的是尸骨堆中有不少孩子的遗骸,甚至有还在母亲襁褓中的婴儿的骨骸!这是侵华日军野蛮残暴,丧心病狂行为的最强有力证据!对尚未成年就遇难的孩子的悲愤,对三千无辜遇难同胞的祈祷,对日军野蛮行为的痛恨,在这一瞬间全部在我们心间迸发了出来!
在尸骨馆外的林荫小路两旁,立有镌刻着幸存者回忆录的石碑。一块块石碑上记载着人类文明史上最野蛮,最残暴的行为。这些石碑也激起了国人内心深处的愤恨,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能忘记这段黑暗的历史。
我们永远不该忘记这些屈辱的历史,这是永远的悲痛,永远的警钟。另外在参观平顶山惨案遗址时,担任媒体宣传的王杨琳同学,为了给好的、更直接的宣传,决定还是将整个遗址录制下来。本以为看着满地的白骨,她自己会恐惧、害怕,更不要说录制视频,拍摄照片了。但当她走进这些白骨之时、亲眼目睹这悲惨的一幕之时,她不再惶恐犹豫了。她深知这些都是中国人,是自己的同胞,在那样一个年代他们是多么的无助、可怜啊。在录制过程中,王杨琳同学念着解说词,她的声音是颤抖的,但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悲愤!
巴金曾说过:人类的希望像是一颗永恒的星,乌云掩不住它的光芒。特别是在今天,和平不是一个理想,一个梦,它是万人的愿望。那段岁月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屈辱的时期,我们落后挨打,付出了无比惨痛的代价。这也是在今天,我们不该忘记的一段历史。和平、发展、富强,希望每一个在今天的中国人都可以珍惜当下。
抚顺战犯管理所
7月24日下午,我们来到了抚顺战犯管理所旧址。抚顺战犯管理所最早是侵华日军关押抗日志士和爱国同胞的监狱,建国后,政府改为现名,这里自然也就成为了一个改造刽子手的地方,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抚顺战犯管理所陈列馆包括“改造日本战犯“”改造末代皇帝溥仪“”战犯生活区,监室及劳动场所“三个部分。这里是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尊重人权的标志。在陈列馆里,我们看到了中国政府为战犯们修建的体育场,面包房,报告厅以及露天看台,犯人们还有观看电影,参加俱乐部等娱乐方式。可以想象,在当时中国的经济条件下,中国政府为犯人们提供了如此好的生活条件,是多么的心胸宽广!战犯们也正是在这较好的环境中安心学习,服从改造,最终完成了从魔鬼到人的转变。
在陈列馆出口的地方,我们遇到了一位特殊的老人。老人从十八岁开始就在战犯管理所工作,一直至今。曾经担任过溥仪弟弟的管教员。在与老人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当时的中国政府对战犯是真的好,在当年很多中国人吃不饱饭甚至饿死,但中央有令,必须要让战犯们吃饱吃好!提到战犯,老人说每年都有战犯回来献花谢罪,即便有的战犯故去,也会有他的亲属带着一些青少年来到抚顺战犯管理所谢罪。而且在出口处就有一座“中归联”所立的石碑,刻着“向抗日殉难烈士谢罪碑”几个大字。老人还特别告诉我们,曾经有一位记者将战犯改成战俘,还堂而皇之的发表在报刊上,如此不严谨的治学态度令老人十分不满。而这看似简单的一字之差却体现了这个人对这段历史的无知!还有一次有个人出资三千万拍一部关于战犯管理所的电影,影片的剧情瞎编乱造,完全不合历史事实。老人愤愤地说“这部电影如果要上映,我第一个就去告他!”最后,老人重申这段历史的重要性,他十分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来这里参观,来亲自了解,铭记这段历史。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忘”是对中华民族记忆的擦拭,是对历史进程的回眸,是对世界和平的希冀。以史为鉴,正确对待日军侵华战争这段历史,才能避免灾难的重演,才能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愿中日世代友好,和平永驻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