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文化研讨会 沧源

沧源
沧源 yunnancangyuan
经纬度:99.25225
23.153093
旅游评分:4.7分
旅行费用:¥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7-23 14:43
游记浏览:12

  县里给每位队员都发放了沧源和佤族的文化书籍,书籍编纂的旅游局老领导还对于书中的内容和我们进行了提要讲解。与会的县专家、学者给我们将了很多沧源和佤族的故事,有些故事是我第一次听说,我速记的内容材料如下:

  ●佤族相信万物有灵,佤族是一个山地民族,传统的佤族村寨多建在山坡上。佤族传统的寨子选址和规划非常讲究,村寨上方东方应有神林(神树林),而村寨的下方西方会有鬼林(墓地和原先活人祭祀的地方),村寨周边的树都不能乱砍,树是保护寨子的神灵,每棵树都有自己的灵魂,伤害这些神灵会受到惩罚,获取自然界的馈赠,需要有相应的祭祀和感恩,不同的情况祭祀选择的祭品大小会不同。早年佤族有猎头的习俗,所以为防止部落攻伐和复仇,佤族村寨往往有比较发达的防御体系,村寨里新建房屋也有很多位置上的讲究等等。这些各类信息,对于我们了解佤族村寨布局,理解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判断村寨原先主要建筑的位置等,都有较大帮助。

  ●佤族实行一夫一妻制(早年时,有一夫多妻,指生活条件比较好的人,现在已经没有),佤族提倡自由恋爱。早年的时候,同姓不能婚配,同姓结婚就要被驱逐出寨子,村民会用石头扔,轰出寨子。有位佤族学者的上一辈就是因为同姓结婚,被赶出了寨子,后来另立新寨。佤族有扔鸡蛋决定墓地位置的丧葬习俗,如果扔的鸡蛋没有破,就需要重新扔,直到鸡蛋扔破的位置,就会被作为丧葬的位置,如果决定的位置下有其他遗骸,就需要将原先的遗骸继续埋入更深的位置,佤族的风俗习惯被严格遵守。

  文化局的田老师,和我们讲解了佤族司岗里文化的内容,《司岗里传说》记录了佤族的历史和百科,是研究佤文化的重要经典。以前看到的书籍中,多是用汉族文化的角度去看少数民族文化传说,现在从佤族学者角度听一遍司岗里文化,让人有了一种新的认识角度和观点。通过专家学者的讲解和解答,让我们对于佤族的多神文化,末伟(木依己)神在佤族文化中的地位,佤族木鼓文化的形成和文化意义,赛玛教对于佤族习俗变化的影响等方面,得到了权威解释和说明

  ●专家学者还和我们说了在佤族村寨中的一些禁忌的事情,比如不能随便摸头,小孩的头也不行;房间里供奉祭祀的房间(里屋)外人不能进;房子里,门的正前方的椅子,只能是老人或孙子才能坐,外人不能去坐等等,我们一一记下。

  ●对于沧源的非物质文化内容和申遗情况,会议上也做了专门的介绍,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民族的精神。佤族的生命就是歌舞,沧源有大量的各种民族舞蹈,包括《木鼓铓锣舞》,《甩发舞》《棺木舞》《镖牛舞》《舂米舞》《刀舞》《叫谷魂》《孤儿舞》《棒舞》《悼念舞》《佤族白鹇舞》《奇笼笼》《拉手舞》《傣族孔雀舞》《傣族鹿舞》等等。解放后的新歌,《月亮升起来》、《东方小夜曲》、《阿佤人民唱新歌》等歌曲,也是脍炙人口

   对于沧源的一些重要景点,会上也做了情况介绍,比如沧源崖画的发现过程,崖画材料的科学测定结果,崖画内容和意义;沧源摸你黑文化的发掘和宣传过程,对于摸你黑狂欢节,有专家认为,这是一个猎奇心态的旅游宣传案例,不过他更加希望,游客来到沧源旅游,猎奇的心态能少一些,并不是沧源一定要继续呈现出蒙昧原始方式来生活,不是穿的越少、越原始越好,而是应该更多的开发民族特色,开发更多特产内容,良性地吸引游客,让沧源也和社会共同进步

  专家和学者的讲话内容,让我深受触动,得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在后面的旅程中,其实可以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去思考看到的民俗内容,是被外界同化了,还是继续保持着原始的文化特征。传统的民俗内容不可避免的因为社会变化而改良或消亡,有时能够遇到和知晓,就应该尽最大努力去真实记录下来,很多东西错过没有记录完整,也许后世就不会再见到了。民俗文化中,同一个名词的内涵和载体都会随着时间而变化,唯有客观的纪实材料拼图,才能让文化的印记在时间长河中存留与演绎。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