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3:天平山、留园

江苏
江苏 jiangsu
经纬度:118.761378
32.161024
旅游评分:4.6分
旅行费用:¥0元
景区类型 :27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8-29 21:17
游记浏览:13

时间:2013年4月2日

地点:天平山

票价:30元

路线:北寺塔——天平山(乘游4路公交至灵岩山,票价1元。)

灵岩山——天平山(乘315路公交至末站,票价1元。)

八点多办理了退房手续,步行至北寺塔,乘游4公交前往天平山,中间在灵岩山换乘315,费时一个多小时才得以到达目的地。


先忧后乐坊


郊区的风景一向不错,天平山亦是如此。进入大门,首先来到先忧后乐坊,两边刻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诗句。


范仲淹


天平山因范仲淹先祖祠墓在此而得名。山并不高,秋日红枫甚为妖娆,只是来的季节不对,看不到那红枫遍野、血染满山红的美景。

爬山是一种心情。有时候去一个地方,也许并不是单纯去欣赏它的风景,更多的则是释放压力、放松心情。


天平山


喜欢那种站在高处俯望众生的豪气,喜欢那种远离浮华的宁静。


上山山道


山道略显崎岖,沿着原始石头堆积的“山道”向上爬,不禁想起先生的那句话:这个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而这上山的山道正是应了先生那句话。


一线天


途经一线天,双崖壁立,仅一人勉强而行。后过二线天、白云洞、山神洞,山神洞内供奉着天平山的山神。




天平山


半个小时到达山顶。连续三天的暴走,再加上睡眠不足,此刻脚底板已经磨破了两层皮,脑子也是昏昏沉沉。

下山的时候,也不知哪来的勇气,偏就选了一条荒道,莫名的想要来一次深山探险。


山顶


山路很陡峭,向下望的时候心里会发寒。大约这并不算是一条真真正正的山道,所以周槽了无一人,有种进入原始深山的感觉。很多次都想放弃,可好奇心不断在心里作祟,指引着我一步一步向前走下去。


下山山道


这样的山道太陡,唯坐在石头上慢慢向下滑,衣服上沾满了灰尘,此时已无暇它顾,只怕自己一着不慎跌入深崖。


下山山道


直至半腰的时候再也看不到向下行的山道才不得已而折返。膝盖磕破、手指划伤,拖着无比疲倦的身躯摇摇晃晃的爬回山顶,能够活着爬回来,我深感庆幸。


高空杂技


片刻之后,到底山角。山下似乎相当的热闹,众多游人围在舞台前观看高空杂技,只是爬山的却寥寥无几。表演杂技的是五个小女孩,一十二三的年纪,通过交谈方知她们已有三四年的技龄。很大方的让我拍了一张照片,看的出来,她们的性格相当的活泼开朗。

只是心下却有些感伤,这些孩子人前无比风光,可背后的心酸又有几人能知,练功的过程总是很苦。


天平山


出天平山后,很无奈的改变了行程,本打算接下来去爬穹窿山,只是此时身体已严重透支,只好临时改变行程。

在灵岩山转车返回火车站改签火车票,因为苏州火车站正在装修,遂将售票点迁至某处,我寻寻觅觅许久也没能找到。

在专售高铁的售票厅里询问工作人员,此人回答:出去问别人。

一时气结。

真想说:别以为你头上插跟鸡毛就当自己是凤凰。

随后在候车室询问另一位工作人员,此人答曰:普通车不能改签,只有动车个高铁才能改签。到底也没给我指名具体的地址。

真想丢给她一个白鸡蛋,当姐没坐过火车呀。

最后,只想说,还是人民警察好呀,伟大的、可爱的、可敬的人民警察给我指了一条光明大道,遂顺利的改签。


时间:2013年4月2日

地点:留园

票价:30元

路线:火车站——留园(乘游1路公交,票价1元。)



留园

留园,一个本不在计划之内的景点。随心而至,不觉便行到于此。


留园标志


这座有着六百年历史的园子并不大,然它却处处透着岁月的沧桑,散发着传统的文化气息,让人第一眼不禁就爱上了它。


苏州评弹


进入留园,踏过小桥、穿过假山,旁边的的亭子内有一对青年演员端坐于椅上,唱着颇有韵味的苏州评弹。

咿呀的唱腔,清致的弦音伴着优雅的琵琶之声,让人听来不觉有些醉了。


古色古香


行在园中,漫步在散发着古色古香的木质厢房内,听琴声幽幽,随着清风在耳边缓缓飘过,依稀似梦。


留园


驻足琴房,听着那首熟悉的旋律,一时感慨万千。

美妙的琴声如流水一般,在这有着百年沧桑历史的园林中静静流淌,让人沉醉其中。

一曲《高山流水》就像是记忆的闸门一样,打开脑海内的无数张老式胶片,激起心潮澎湃。那熟悉的旋律让我不禁想到多年前的自己,想起那架跟随自己十二三载的古筝,想起两副长长的龟壳指甲,想起那本崭新的古筝乐谱,想起左手食指因练习滑指磨出的血泡和老茧,想起自己弹奏《高山流水》的感觉和样子,想起太多太多……

那些往事。


  桥


轻轻跟着那首《彩云追月》慢慢哼唱,闲熟的指法,顺畅的曲风,让人不得不叹服琴师的琴技。


古筝演奏

点一曲《彝族舞曲》,听着那熟悉而又陌生的旋律,内心无比感伤。不知我的那架古筝如今躲在家中的哪个角落,竖在墙角的一旁,满面灰尘的静静等待,等待重见天日的那一刻。

也许它也曾暗恨和哭泣过,恨自己的遇人不淑,恨上苍的怀才不遇,恨命运的生不逢时。

断掉的一根弦,至今也没能补上,终是对它不起。


古琴演奏


记忆慢慢回苏。随着筝声渐逝,彼时琴音渐起。

抑扬顿挫中,宫商角徵羽。似天籁一般,优雅且出尘。

一直以来便是特别喜爱古琴的浑厚,它不似古筝的清脆,不似马头琴的沧桑,那低沉的琴音自琴者指下缓缓流出,仿若这世间所有的鸣声,在那一刻都黯然失色。


昆曲


出琴房,沿着曲桥而行,到达昆曲演出台。

然而为赶下午五点的火车,半个小时一场的昆曲自是没能看上。心下不由感伤,错过周庄的那场亦错过苏州这场,难道,便是注定与这昆曲如此无缘吗?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