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回王府到哈密回王陵 哈密回王府 -哈密回王陵

哈密
哈密 hami
经纬度:93.514646
42.826987
旅游评分:3.9分
旅行费用:¥200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8-06 06:05
游记浏览:11


哈密回王陵位于新疆哈密市区西南1公里,有环城路相通,交通极为便利,地理坐标东经93。29,10“;北纬422847,海拨740米。该陵墓位于哈密市西郊回城沙枣井。陵墓建筑群占地面积约1.3公顷,四周有围墙。建筑群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膸大拱拜(即回王坟),埋葬着七世回王伯锡尔及其大小福晋,八世回王默哈莫德及其王妃、王族40人。该墓为新疆著名的伊斯兰建筑,下方上圆,通高17.8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雄伟壮观素雅庄重。第二部分是南边的五座亭式木结构小拱拜,东西排列,为历代回王陵墓,现完整保存的只有两座。第三部分为艾提卡大礼拜寺,该寺东西长60米,南北宽36米,占地2280平方米,可容纳5000人做礼拜。大寺顶棚内由108根雕花木柱承重,四壁饰花卉图案及阿拉伯文古兰经,是哈密地区最大清真寺。

哈密景点图片

我们进大拱拜参观时,正巧有导游带着一个团队进来,于是听导游云里雾里讲解一番。我把大拱拜与在喀什看的香妃墓比较了一下,外观上香妃墓更大,更壮观,内部安放坟墓的形式却基本一样。我不懂考古,对各种墓葬更没有研究。看了大拱拜和香妃墓后,知道了伊斯兰教的王陵是长条圆柱形的坟包上覆以彩帛,直接就在原地修建拱拜,拱拜把大大小小的坟包都罩在里面,与北京十三陵等帝陵完全不同。
亭式木结构的小拱拜在大拱拜南边,原有五座,东西排列,现在完整保存下来的只有两座。东部一座是九世回王生前为自己修的。拱拜上部为八角形飞檐斜坡顶,下有圆柱支撑;中部为四坡水屋顶;下为方形砖室建筑,将墓室罩在其中。室外飞檐起脊,雕梁画栋,八角攒尖顶,俨然中原屋舍;墓室为伊斯兰式的穹隆顶;拱拜顶外观又具有蒙古式盔顶风格。中原文化、蒙古文化和伊斯兰文化融合在一座拱拜上,别具特色。
到新疆后见得多而且抢眼的建筑是清真寺。回王陵边的艾提尕尔大礼拜寺,土木结构,平顶宽阔。中央高耸着宣礼塔。礼拜寺顶棚有108根雕花木柱支撑。寺顶彩绘图案,开有天窗。寺内墙壁粉白,上书《古兰经》文,周围饰以花草。可以想象,当伊斯兰教重大节日时,数千信徒在寺内、外一齐虔诚礼拜,是多么震撼人的场景。
清真寺与大、小拱拜交相辉映,风采各异。再加上绿树成荫,古墙围绕,建筑独特,庄严肃穆。不仅我们视为游览观赏的胜景之地,也为专家学者的研究看好。穆斯林们则送给回王陵一个好听的名字“阿勒同勒克”,意思是“金色的圣地”。

维吾尔族称之为“阿勒同勒克”(意为黄金之地)。1709年第一代哈密王--扎萨克额贝都拉死后便葬于此。从此这里便成为清代哈密历代回王的墓葬建筑群。

哈密旅游图片
现在的回王陵建筑群由大拱背、小拱背和大礼拜寺(艾提卡寺)等三部分组成。大礼拜寺殿高大宽阔,可容纳5000人同时礼拜,史料记载,该寺修建于一世回王额贝都拉时期(即康熙年间)。四世回王玉素甫时(1740年-1760年间)和六世回王额尔德锡时(1740年-1813年间)曾两次扩建。同治六年(1867年)七世回王白锡尔死后,清廷追封他为硕亲王,并拨专款修建大拱背(即回王坟)。

哈密景点图片

哈密旅游攻略图片

哈密图片

哈密旅游图片

哈密景点图片

哈密旅游图片

哈密图片
哈密回王墓是中国清代新疆哈密历代回王及其家族的陵园,俗称"回王坟"、"王爷坟",位于哈密市西南郊之回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哈密维吾尔族达尔罕汗伯克欧拜杜拉归附清朝,被清圣祖封为回王共历9世,计231年。1868年,清政府追封七世回王博锡尔为"和硕亲王",并赐银2万两为其建陵墓,历时20年始成。20世纪80年代,人民政府拨款进行全面维修,是哈密地区最大的清真寺和维吾尔族穆斯林举行会礼的场所。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哈密景点图片

哈密景点图片
哈密回王府,坐落于哈密市回城乡,原回城东北角。是在原蒙古府的基础上于清康熙四十五(1706年)重建。民国19年(1930年)6月,沙木胡索特病故。次年,农民暴动,驻哈密省军进占回城,为寻找财宝,将这座有二百年历史的回王府“付之一炬,夷为平地”,连有数百年历史的“贮藏经典之库”也随大火化为灰烬。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马仲英逃亡记》一书中记载了回王府被焚后的情景。哈密自助游图片

哈密旅游图片

哈密自助游图片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