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加点”症结何在?

发布时间:2016-12-06 10:05 发布:上海旅游网 浏览:2

  

  市民跟团出门旅游,挺烦导游擅自增加景点或购物点。但无论是短线游、长线游,还是出境游,这一现象却如影随形。来自市旅游局质监所的统计也显示,其接到的投诉案件中,半数以上是因为导游擅自“加点”引起的。

 

  国务院颁布的新版《旅行社条例》今年5月1日起实施。按照该条例,旅行社及导游不得欺骗、胁迫旅游者购物或者参加需要另行付费的游览项目。尽管如此,导游“加点”现象在各地仍然屡禁不绝。

 

  近期,市旅游局走访南京1000家旅游企业,记者跟随采访,借此机会探寻导游“加点”的症结原因。

 

  游客:增加自费项目像给人吃苍蝇

 

  陶女士一家三口暑期到丽江自由行时,在当地报名参加了一个散客团,前往距离较远的香格里拉游览。刚上车时,一名年轻的导游十分热情,一会儿滔滔不绝地给大家介绍丽江的风土人情,一会儿绘声绘色地描述香格里拉的优美风光,很快就把全车游客的情绪调动起来了。“可车才行驶了1个小时,导游的话题就从景点转到了自费项目,主要向我们推销晚上的风味餐。说是每人花130元就可以进当地百姓家,边看表演边吃特色菜肴,如果花160元还能吃到牦牛肉。”陶女士说,毕竟人均160元的晚餐消费不是个小数目,导游这番话让全车安静下来,大家不再搭话。车上原本很和谐的氛围变得尴尬起来。

 

  “接着,导游开始从车头到车尾逐一征求游客意见。”陶女士说,“这时候,说不吃风味餐其实很难,因为坐在我们前面的游客都现场掏钱了,我们也不好意思驳导游面子;加上我8岁的女儿也嚷嚷要吃,父母只好掏钱。”

 

  陶女士说,最后她发现,那顿风味餐的成本顶多每人几十元,可导游宰得太狠,而且又是在行程之外增加的自费项目,所以给人的感觉像吃了苍蝇。

 

  提起导游“加点”,和陶女士有类似经历及感受的市民大有人在。有的被导游忽悠去喝免费茶水,结果是被带进了茶叶卖场;有的直接被要求从导游手上买烟、买土特产,否则晚上就不让住宿……对此,游客们抱怨声不断。

 

  导游:请先了解我们的收入构成

 

  旅游中途增加自费项目,导游会有回扣等收益,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人们就此指责导游也不无道理。但记者在宁采访几名一线导游时,他们却表示“有话要说”。

 

  一名内退后再考导游证做导游的年长导游说,增加自费项目在境内、东南亚等地导游界确实较为普遍,南京的情况相对规范,他个人则坚持不“加点”,他还十分认真地说,他不能为了一点钱而“晚节不保”。

 

  另一名有着近10年从业经历的导游小左告诉记者,导游的收入构成其实早就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他们大多从旅行社的职工转变成了自由职业者,档案挂靠在导服中心,然后为旅行社带团。因此,多数一线导游已经没有地方领工资。


  如今一线导游的主要收入构成分两块:一块是旅行社支付的导游服务费。导游服务费只有上团时才有,按天计算,一般上团时每天30—50元不等。导游服务费为“零”的情况也不鲜见。

 

  另一块则是带游客进店购物及增加自费景点所收“回扣”。这实际上是导游们的主要收入来源。

 

  导游们正常的收入来源十分有限,开支却不小,比如每带一个团的电话费,买医疗、养老、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开支等等。

 

  旅行社:我们为何不给导游开工钱

 

  旅行社既不“养”导游,在雇用导游带团时开出的价格又过低,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旅行社数量迅速增加,大多规模很小,彼此竞争加剧,企业利润太低,一般的旅行社养不起导游是主要原因。”南京旅行社行业资深人士张先生告诉记者,尤其到了淡季,全社组织的团数有限,旅行社的利润都难保证,就更不要说还要养一批“闲置”的导游了。于是,不少旅行社将导游从旅行社分离出去。导游的身份也由此发生了变化,从旅行社专职人员变成挂靠在导游服务中心的自由职业者,这样一来,旅行社自然不用给导游发工资。“目前也仅有国、中、青等省内的几家大社还保留了部分专职导游,给他们发工资交保险。这些导游主要的职能是做入境团的全陪或出境游的领队。”

 

  另一私营旅行社负责人则表示,旅行社不给导游发工资还有一个原因,现在导游人数逐年增加,导游相对供大于求,随时都会有导服中心或导游找上门来要求做兼职导游,只要求收取导游服务费和带游客进购物店的部分回扣,并不要求旅行社与其签合同付工资。时间一长,旅行社与导游的这种特殊的“雇用关系”成了约定俗成的行规。

 

  专家:主要是低价竞争惹的祸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沙润说,旅行社成立所需注册资本较少,进入与退出门槛都很低,这使得中小旅行社数量不断增加,市场竞争不断加剧。最终,各家旅行社因为产品极其雷同,便通过大打“价格战”争取客源。因此,旅游产品的走向是价格越来越低,利润越来越薄。

 

  而对游客来说,不少人并不排斥这样的低价团。“手中有钱,钱又不多,想看世界,还想小小享受一下生活”,这是目前不少外出旅游人的心态,低价团正迎合了这种心态。尽管旅行社已告知必须参加一些自费项目和购物消费,但旅游者还是抱有“去就去,大不了我捂住口袋不掏钱”的侥幸心理报名参团。

 

  正是上述两股力量融合,使得低价旅游产品屡禁不绝,旅行社利润变薄,从而“放纵”导游通过“加点”赚取收入,最终游客成了低价团的受害者。(谢臻)

  • 上一篇:酒店业:忍痛“抄底”为哪般?
  • 上一篇:扬州旅游“联字诀”推开共赢之门
  •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