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宰门”是明代太监带到南京来的

发布时间:2016-12-24 21:10 发布:上海旅游网 浏览:1

   “后宰门”是明代太监带到南京来的

  寻找明故宫的北安门,“后宰门”是从“厚载门”改过来的

    近日,“老南京”版多次刊登文章,介绍了南京明故宫皇城和宫城的城门——东安门、西华门。有读者打来电话,询问“后宰门”和南京明故宫到底是什么关系。原来,“后宰门”是一些明代宦官叫开来的称呼。在明故宫建成之初,并没有所谓的“后宰门”。


  明代皇宫的北大门

  南京师范大学王志高教授介绍说,南京明代皇宫分为宫城、皇城内外两重。朱元璋在明皇宫皇城上开的城门主要是洪武门(南)、西安门(西)、东安门(东)、北安门(北),其中,只有西安门至今尚存,东安门、洪武门和北安门的位置只能做大致的揣测。

  北安门,对于大多数南京人来说较为陌生。不过,也有很多人听说过“北安门街”这条街道。北安门街,位于后宰门街与珠江路交汇处之北,南起明故宫路北的北安门桥,向北穿过富贵山隧道到板仓街路口与龙蟠路相连。

  据记载,北安门和西安门、东安门一样,都是洪武六年(1373)至洪武十年(1377)之间建成的。竣工后,北安门成为明代皇宫的北大门,有趣的是,北安门并不在皇城与宫城南北中轴线上,而是位于中轴线偏西的位置。

  洪武十年(1377),朝廷设置正七品的“北安门官”。洪武十八年(1385),设置四名北安门门吏。洪武二十八年(1395),设置北安门粮仓,储备粮食供给守备北安门的将士使用。

  从老地图上看,北安门是皇宫北面第一道大门,附近有金吾后卫、府军后卫、羽林右卫等部队守卫,门内略微偏东南方向是宫城的玄武门、坤宁宫、省躬殿、乾清宫等建筑。

  《洪武京城图志》等明代典籍则记载,在明代也有一条北安门街,不过此街和如今的北安门街不是一回事。前者是和明代皇城北垣城墙平行的,经小营可直抵清凉门,为东西走向。而如今的北安门街则与历史上的北安门形成垂直,为南北走向。


   “后宰门”最早在北京出现

  那么,如今南京人习惯说的“后宰门”又是哪一座门呢?南京城市研究者张智峰说,后宰门其实就是北安门。不过,大部分南京人都只知道后宰门而不熟悉北安门,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由南京多名学者编纂的《南京明故宫》一书指出,元代大都城(今北京)的北门,被称为“厚载门”,取自《易经》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之意。明朝取代元朝,北京皇宫的北门北安门也沿用了“厚载门”的称呼,但由于“厚载门”犯了几位明代皇帝的名讳(如朱厚照、朱厚熜、朱载垕等人),因此,官方将北京北安门的俗称“厚载门”改为“后宰门”。

  说了半天北京的事儿,和南京有什么干系呢?原来,南京明故宫的北安门,在永乐迁都以后曾作为宦官的安置地,门内设有宦官衙署。不少在北京失宠或者年老体衰的太监被安排来南京闲住养老,就住在北安门内。他们对南京北安门的称呼,依然沿用了称呼北京北安门的习惯——“后宰门”。久而久之,“后宰门”在民间叫开来了,沿用至今,反而很少有人知道后宰门的真名是北安门了。

  此外,明代学者沈德符则认为,“后宰门”的说法并不是由北京的太监带来的,“后宰门”是指明代南京皇宫宫城的玄武门。此门又名厚载门,后讹传为“后宰门”。

    北安门门址在哪里

  据了解,北安门早已经消失,也没有老照片存世。“北安门毁于何时,现在难以下定论,可能在太平天国时期就被毁了,也可能是民国时期拆城墙风潮中拆掉的。”

  北安门的门址到底在哪里呢?张智峰表示,可能就在如今的北安门街旁边。

  明故宫遗址公园建成以后,北面也建了一座仿古大门。有专家推测,历史上的北安门肯定位于此门以北,“可能在北安门街中段甚至更北的地方!”

  北安门的门址虽然没有被发现过,其附近也进行过考古发掘,有过若干发现。

  2007年10月,南京市博物馆在后宰门西村12号发现了一处古代遗存,在地层堆积的明代文化层中,发现了大量布纹瓦残片、琉璃构件残片,另外还发现明代住房和排水沟遗址以及明代砖铺道路一条。专家推断,此建筑遗迹位于明代宫城和皇城之内,紧靠着北安门,现场发现了皇家专门用的绿黄色琉璃构件,此处很可能是宫廷禁军羽林右卫的营房驻地。

  2008年3月,南京市博物馆在北安门外北安门街一楼盘待建地块进行考古勘探,也发现了一组大型建筑基址,出土了一批黄釉龙纹瓦当、绿釉凤纹瓦当、滴水等建筑构件。这究竟是一处什么建筑,还是一个难解的谜,因为《洪武京城图志》等文献对宫城、皇城内的建筑记载较为详细,对于皇城外的建筑则记录得较少。专家认为,这一大型建筑基址的出现,很可能不是居住用房而是库房,对于研究明代南京皇城外的建筑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 上一篇:未来南京将重点打造17个旅游片区
  • 上一篇:全国首家温泉主题房车营地在汤山开园
  •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