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出发吧】我的甘南川北之行

【我们出发吧】我的甘南川北之行
【我们出发吧】我的甘南川北之行
【我们出发吧】我的甘南川北之行
【我们出发吧】我的甘南川北之行
景点:夏河/xiahe
出发地:兰州
目的地: 甘南 拉卜楞寺 郎木寺 扎尕那 花湖 九曲黄河第一弯
入库时间:2016-08-18 06:08
游记浏览:47
旅行天数:5
游览景点:["拉卜楞寺","尕海","郎木寺","九曲黄河第一弯","花湖","扎尕那","兰州"]
出发时间:2013-01-07
旅游简介:藏传佛教最高学府甘南拉卜楞寺说起甘南的拉卜楞寺,乃是藏传佛教格鲁派最高佛学学府之一,有极其严格的入学、教学、考试、毕业制度,相当于藏传佛教中的北大清华。我和七个驴友,加我正好四男四女,一起从兰州出发,...
旅行花费:3
游览月份:8
旅行游记

1 藏传佛教最高学府——甘南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

说起甘南的拉卜楞寺,乃是藏传佛教格鲁派最高佛学学府之一,有极其严格的入学、教学、考试、毕业制度,相当于藏传佛教中的北大清华。

我和七个驴友,加我正好四男四女,一起从兰州出发,第一站,便是这蜚声中外的藏传佛教最高学府——拉卜楞寺

先介绍下我这七个驴友。

大师姐,70后,上海著名高校的外事老师,虽然甘南几天有高原反应,但身手依然矫健;

二师姐,70后,重庆妹子,也是高校老师,热情风趣,同样身手敏捷,我们此行的出纳;

老宋,我们最专业的摄影师,被大家笑为上海多金男,手拿无敌兔、身穿始祖鸟、背上格里高里;

小羊,80后,计算机老师,外型是高大肌肉猛男范,但是严重高反、晕车、恐高、拉肚子……;

小牛,80后冰城MM,和小羊一样来自哈尔滨,稍有内向,物理老师;

小胖,90后,喇嘛师傅给起的绰号,即将上大一,我们此行的会计;

秋天,90后小MM,未满18岁的小朋友,徒步峡谷时,还被我救过一命,哈哈;

哦,对了,还有一位候补驴友老范,到哪都带着三脚架,每天丢三落四的……



OKay,回归主题。我们一车人等早早从兰州出发,在宾馆住下后,便开始参观拉卜楞寺。寺庙会有专门的喇嘛师傅带着讲解。





拉卜楞寺建筑群非常庞大,几乎整个镇子都属于寺庙,气势雄伟,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堪称安多藏区第一名刹。



下面这间颜色特别,门梁雕龙画凤的,据说是现在第六任嘉木样活佛的住所。



拉卜楞寺下设六大学院,其中一个显密学院,五个密宗学院。分别为闻思学院(属于显宗)、时轮学院、医学院、喜金刚学院、续部上院、续部下院。



学院内部不让拍照,我简单介绍下六大学院。

医学院主要学习藏医学,初中高三级,高级可以考医师执照;

时轮学院主学天文历算;

喜金刚学院主要研究喜金刚的生起和圆满次第之道;

闻思学院是唯一的显宗学院,要系统学习佛学原理,分十三级,我算了下最少也要二十年才能毕业,有3种学位,然坚巴、尕仁巴、多仁巴。其中多仁巴是闻思学院最高学位,考僧必须是俱舍部毕业者。考试科目为五部大论,非常严格,每年仅取两名

续部上院续部下院这两个就是完完全全的密宗修习学院了。上院和下院学习内容基本一致,但上院要求相对宽松些,下院教规则极为严格,戒律繁多,下院要通过密宗教义的辩论考试,才能毕业取得俄仁巴学位,每年只取1名

顺便说下,续部下院的丹坚护法殿是不让女士进入的。我们几位男士进去逛了一圈出来后,统一告诉进不去的女驴友,说里面超漂亮,呵呵。



参观完之后,中午我们去了Lonely Planet力荐的Nomad,大家都叫嚷着要喝奶茶,吃地道的藏餐。不过结果很失望,这家LP力荐的餐厅,首先上菜速度奇慢,人并不多,但我们等了一个小时菜才上齐,不过后来我们发现了,甘南所有的饭馆上菜都奇慢无比;其次,奶茶竟然是用立顿泡的;最后,藏餐合胃口的菜真的很少。

我们点了八九样菜。

糌粑是青稞麦炒熟后磨成的面做的,有点干。Nomad里面应该还加了类似青稞粒之类的东西,很有嚼劲,还算特别,味道也还好。但不能多吃,吃多了嚼得太累。



LP上推荐的烩菜。老外的口味真是奇怪。起初我看LP上写的Jathak,noodles with yak meat,tofu & veggies cooked as a soup,还以为是什么特殊的东东。味道嘛,还不如吃东北乱炖来得实在。



藏包。最晚上来的菜,咬一口,一股膻味扑鼻而来,让人无法下咽。最后只好放弃了。和新疆的烤包子有异曲同工之妙。我是吃不进去。



晚上去晒佛台逛的时候,认识了两位喇嘛大师,聊了很久,相谈甚欢。


于是大师邀请我们去他家做客,继续聊聊。

这位衣西智华大师是教授哲学的,汉语不是很好,不过人很热情,很喜欢我和小胖,呵呵。


到了大师家之后,这位久美曲旦大师是拉卜楞寺的高级班老师,相当于北大清华的高级教授、学术带头人之类。住宿有独立的小院子、独立的卧房和小经堂。下图便是久美曲旦大师用藏语写的字。

他还专门用藏语给我题词送我,写的我的藏文名字和扎西德勒。


久美曲旦大师还分给我们吃他从青海家乡带来的饼,非常热情好客。

恩,饼很干,非常干,还很硬,幸亏切的不是很大……大师还给我们每人倒了碗水喝。



在大师家玩到快十点,我们才告别回宾馆。大师本来还邀请我们次日中午去寺里的食堂吃饭,不过我们的行程等不了中午,只好婉拒。

回宾馆的道上一路没有路灯,路还很泥泞,幸亏我们这些驴子都自备了头灯或高光手电。

早上5点多起床,去大经堂听早课。只见众喇嘛们排成排坐在蒲团上,吟诵不同的经文。我们几个心怀敬畏,安静的坐在大殿的门边,坐成一排,听喇嘛们吟经颂道。间或有几个带大黄色帽子的大法师巡视其中。

听了半小时,我便蹑手蹑脚的走了出来,生怕惊扰这些专注的人。





拉卜楞寺还有一个出名的,便是世界上最长的转经走廊。

整个转经走廊大概6公里长,我转了一个小时。转完之后,真的有种很特别的感觉。

去转那1700多个转经筒,原本只是出于一种形式,一种到此一游的心态。但在转经路上,不仅仅是风景,在这里,要用心去看、去融入,就会发觉,看到和得到的更多。

在这里,你习惯仰望,因为那满目的蓝天和蓝天下金灿灿的大经筒。
在这里,你习惯轻说细语,因为跨进了那沉重幽暗的经堂大门。
在这里,你充满好奇,因为那随意穿行于街市和庙宇间的红衣喇嘛和不停绕着寺庙转圈的藏民。
在这里,你喜欢聆听,因为那沉闷的长号角声,因为那唱诗般的诵经声。
在这里,你经常迷失,迷失在那长长的转经长廊中,迷失于藏族老人脸上那一条条纵深的皱纹里。
眼睛迷失了,心灵触动了,释怀在这神秘的国度里。
漫长的转经路上,每个人都是孤独的,陪伴你的只有那些同样风尘仆仆的身影和转经筒转动的嘎吱声。
艰辛的转经路上,每个人都是虔诚的,感动你的是那些搂躯着腰背的老人,拄着拐杖,转着经筒一步一步向前挪着,但脚步却是那样坚定,还有那一步三拜,不停伏地、起身的藏民,衣衫早已破损不堪,但心却是最纯净的,信仰是崇高的,就像他们那高举过头的双手,亲吻大地、膜拜天空。
你明白了什么是信仰,这种看不见、摸不着、虚无却又坚固的东西深深地扎根在这些高原民族的精神领域里。
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当你面对那一张张诚挚的笑脸,轻轻的挥一挥手,回以微笑,你便会发觉,交流和祝福是那么简单。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