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南邵,古韵天城” 记巍山古城

“边关南邵,古韵天城” 记巍山古城
“边关南邵,古韵天城” 记巍山古城
“边关南邵,古韵天城” 记巍山古城
“边关南邵,古韵天城” 记巍山古城
出发地:北京
目的地: 巍山古城
入库时间:2016-07-22 19:29
游记浏览:25
旅行天数:2
游览景点:[""]
出发时间:2016-02-19
旅游简介:大理州巍山古城  巍山古城的名字在来到巍山之前,就已经从朋友的口中或网上的攻略中了解了一些,南诏国是唐朝时期西南地区最大最强盛的王国,巍山古城是南邵的发源地。这里象很多云南的城镇一样,四面环山,中间平...
旅行花费:2
游览月份:1
游记目录:
旅行游记

1 大理州巍山古城

  巍山古城的名字在来到巍山之前,就已经从朋友的口中或网上的攻略中了解了一些,南诏国是唐朝时期西南地区最大最强盛的王国,巍山古城是南邵的发源地。这里象很多云南的城镇一样,四面环山,中间平原,有着舒适的气候条件。现古城样貌是明代的格局和建筑,即儒家中正四方的城廓格局。充分的体现出儒家思想在南邵地区的影响。

  

  

  这次有幸来到这里更是让我兴奋不已。但是由于时间的问题,我只能是走马观花的游览了这座古城,初步、肤浅的感受了一下古城风貌。但这仅仅的走马观花似得浏览,仍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里的居民大都使用泥土烧制的陶器饮茶。古城的安静、古朴的景象,至今在我脑中挥之不去。我尽量用镜头记录古城的美丽。但镜头中古城的美,不足实际古城美的三分之一。这成为我此次巍山行的最大的遗憾。

  

  巍山古城地处云南西部哀牢山麓,红河源头的巍山,是一座具有浓郁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南诏国的发祥地。始建于元代的古城,在明代改为砖城,如今风貌依然。唐初,洱海周围存在6个大酋长,称为六诏,其中处在现在巍山的蒙舍诏在南方,所以称南诏。

  

  后来南诏经唐朝准许,经过征战,用武力统一了六诏,建立了以洱海为中心的国家。南诏在将都城迁往大理前,这里作为都城有90多年。

  

  现在的巍山古城主要为明清建筑,始建于明朝初年,当时明军进入云南,南诏后裔归附并协助平定附近地区,朱元璋在此推行土司制度,沿袭元朝的蒙化州,后来又升为蒙化府,明末毁于战乱,清初又重建。

  

  巍山还是云南推行土司制度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其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众多寺观庙宇,与多姿的自然景观遥相呼应,相得益彰。

  

  巍山古城筑有城墙,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城中心建星拱楼,古城形方如印。城内为棋盘式街道格局。有25条街,18条巷,全长14公里,街道纵横交错。

  

  城内房屋基本保持了中式结构,南、北主轴线两侧的房屋则完整的保存了明、清时代的建筑式样和风格,房子朝向为南偏西15度左右,属结合当地的最佳采光方式,以弥补“四合五天井”光线不好的一面。

  

  巍山古城民风古朴,文化底蕴深厚,在加上适宜的气候环境,造就了巍山人神闲气定的生活性格。

  

  

  

  古城内民居基本保留了明、清风貌的中式结构。有的是“三坊一照壁”,有的是“四合五天井”,古朴典雅。

  

  在古城内外,有众多明、清古建筑,如文庙、文华书院、玉皇阁、东岳宫等。一些专家学者考察巍山古城后赞叹不已,认为“巍山古城风貌如此完整,在云南乃至全国均属少见”。

  

  巍山北城楼名拱辰楼,建于明洪武年间。在高大的城墙上,有五间重檐歇顶式的古老建筑。城楼南面挂“魁雄六诏”,北面挂“万里瞻天”横匾。气势雄威。古楼高23.5米,下舌城墙高8.3米。

  

  楼架由28棵大柱支撑,由东、西两道小门登级而上。登上楼顶,举目四望,东西南北四条街道向四方延伸,屋舍俨然。整个巍山坝子全收眼底,巍然屹立的拱辰楼和星拱楼,成为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十分壮观。

  

  巍山古城中的南诏博物馆是一座仿古建筑的园林式博物馆。

  

  

  

  这里是以南诏历史文化为主线,打造集文化遗产展示、收藏、学术交流、历史文化研究于一体的综合博物馆。

  

  

  

  这里由文物建筑展示区、历史文物陈列展览区、观众服务区、技术用房和文物地下藏品库区、管理办公区等部分组成。

  

  

  

  

  

  刘家大院位于巍山古城南街8号,这是蒙化城中的一个大户人家。

  

  始建于民国年初,为三坊一照壁与四合五天井有机组合形成的“六合同春”民居建筑。该宅院前临南街是一排低矮的阁楼,阁楼下是门房。有铺面五间,后有照壁作为隔断,全部是木结构建筑。

  

  

  刘家大院其布局严谨,幽深曲折,极富层次感,是当时商铺与住宅较好结合的民居建筑代表。正房布置基本是内地的格局,字、画、匾、对无处不是汉文化。

  

  太师椅与内地的略有不同,靠背挺直,做工稍粗,尤其是太师椅上铺了一条虎皮,椅子前摆放了一只取暖的火炉,旁边还放了一杆长长的烟枪,足以显示当年土司的威风和土气了。

  

  

  

  房主刘增祐,字介眉,清代宣统元年(1909年)就读云南陆军讲武堂,与朱德同班,后参加云南重九起义及护国运动,曾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

  

  版权所有!如转载请注明出处,严禁用作商业用途!

  刘 杰

  旅游摄影师、自由撰稿人、人文风光摄影师、摄影旅游项目领队、国家高级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著作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士、中国国家地理专栏作者、«美丽中国行»摄影师、多家旅游媒体专栏作者、Gettylmages/CFP签约摄影师、全景视觉等多家专业网站签约摄影师。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1337381531

  如需合作请私信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