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徒步第二天,回到公路 中虎跳峡

迪庆
迪庆 diqing
经纬度:99.703046
27.831796
旅游评分:4.5分
旅行费用:¥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10-09 16:30
游记浏览:19

8月9日,纳西雅阁——28道拐(坡度较大)——小溪——茶马客栈——塌方区(雨天有危险)——断层悬崖路段——“悬空阳台”巨石——halfway客栈——瀑布(雨天有危险)——tina's客栈(回到下面公路),10小时。


上午将近10点,我才正式出发。实在是很晚,当时客栈的住客已经基本走光了。原因当然是前一天吃瓜果坏了肚子。至于究竟是如纳西雅阁老板娘所说吃了没有熟透的梨刺激肠胃,还是生吃的黄瓜、梨子由于没清洗还带着病菌,或是黄瓜和没熟透的梨相克,我到现在都没有弄明白。几乎人人路过高路起点的村庄时顺手牵羊,我却是这几天唯一一个由于吃了梨而腹泻的人——而且梨还是我买的……


我上顿饭,是在前一天早上吃的。一天没吃饭,腹泻五、六次,这一天还有继续负重徒步,本来对我毫无难度的虎跳峡路线如今变成了有关生命安全的大考验。


也和前一天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情况下肚子疼一样,我唯一的出路就是继续走,走到医院——虎跳峡之外才有医院……


到了10点,我勉强喝了一碗粥——原来纳西雅阁客栈是不提供粥这样的中国传统饮食的……老板比较擅长制作仿西式餐饮——比如各种甜味的煎馅饼……我的粥是拿剩米饭快速煮出来的,我根本咽不下还很硬的米粒,只能勉强喝下去米汤。


这次突如其来的腹泻真让我懵了,连住宿价格都记不清了,好像是一个床位40元,考虑交通的困难,比一般国际青年旅舍的价格贵了10元也可以理解。有热水淋浴——虽然龙头很少,床铺足够干净,这碗私人定制的米粥收费是5元。想想今天还要面对长途的路程,我又花了5元私人定制了3个菜单上没有的煮鸡蛋……


在我纠结焦虑的时候,我发现村子是有手机信号的,还有网络信号。昨天分开的疯丫头用QQ告知我,流浪三人组在村口篮球场扎营顺利,就在我后面出发。我想既然后面有援兵,那么我走在前面的安全应该没有大问题——哪怕他们仨属于不吝惜时间慢腾腾观光的人。

已经上午10点了,可虎跳峡的浓雾还没有散去——根据《怀斯曼生存手册》的说法,今天不会下雨。

两腿发飘地离开纳西雅阁,在快要出村的地方,我注意到农民家里停的越野车……

当时大脑已经不太灵光,但如今回忆起来,这就说明纳西雅阁所在的村庄还有其他路线通往下面的公路——实际上就是有一条小路从中虎跳峡附近的公路延伸到村里,徒步只需要40分钟——当然也可以包车走长一些但是公路级别的路线。

时隔几个月,我对着这张照片才明白,我其实完全有机会立即结束肚子疼的虎跳峡徒步的……可那样我也就没机会游览剩下徒步的最精彩风光了。

出村的高路一如既往地泥泞,可是立刻就有官方指路牌。

路面不滑,但是走起来泥巴四溅。

山上云雾缭绕,像是人间仙境,可是我需要集中全部注意力才能体会出来一点点诗意——虽然肚子不疼了,但是感觉却不对劲,让我分不清到底是一点点疼还是胀或仅仅是肠胃消化不良。我很担心半路上再次疼起来。

不必担心迷路,因为看起来像是游客们常走的小路也就这么一条。

10点30分左右,我从一片开阔的观景地再次走进树林。

我注意到路边全是马尾松——像是人工林。

10点40分左右,在跨过一个宽阔而容易的斜坡后,我相信自己走到了全程最艰难的二十八道拐。

这是我开始进入崎岖窄路的开端。

小路变成螺旋上升状态,坡度最大陡增到60度,最艰难的路段是直接从滑溜溜的小岩壁手脚并用爬上来的。

但也不是一直如此,偶尔恢复成平缓的路段,我还遇到了一头牛——看来牲口果然是牲口,为了吃草可以跑这么远。

11点40,我还在断断续续陡峭的二十八道拐迟缓行进。

拉肚子严重消耗了体力,我基本上是靠平时的能量储备在支持。我很庆幸早上硬塞进去3个煮鸡蛋。

二十八道拐很多时候已经拐到了山脊,崎岖艰难对应着美妙的观景位置。

我已经能够清楚看到金沙江对岸玉龙雪山碧绿如玉的大岩壁了。

脚下是崎岖艰难的山路,

远望却是令人神往的秀丽风光。

这两种极端景象组成的反差,让我很有些五味陈杂。

由于两天内只吃了两顿饭——还是早餐,我体力很快不支了。

像昨天一样,虚汗淋漓,这回是累的。

我每走过一个拐弯,几乎就必须停下来休息一下。

很多路段像是用碎石料混乱堆出来的,想来也是当地人一趟一趟从其他地方远道背上来的……

直到12点半,我还困在二十八道拐。

中国游客没遇到,人高马大的外国人倒是三五成群地开始超过我。我想很可能是从高路起点直接追上来的。

外国人们看到我走走停停、大口喘气,像昨天一样开始询问我的状况,

也和昨天一样,我唯一能指望的,只能是靠自己的双脚走到下一个客栈。

不久,流浪三人组不出所料地赶上走得比蚂蚁还慢的我……

疯丫头再次以银铃般的笑声迎接我……

有了他们在附近,我安心很多。

12点50,我们越过二十八道拐的第一个补给点,一个农夫在草棚里卖饮料和各种中药材。我立即先喝了红牛后问价格,10元。即便是喝凉飕飕的饮料,我还是感觉太热,不过肚子这回没有再给我添乱了。

二十八道拐陡峭是有原因的,我们已经从不高的半山腰爬升到山脊。

很多拐点恰恰就是最陡峭的路段,爬升大、地面还往往是大块光滑的石壁

我惊奇地发现,流浪三人组中的壮汉有点喘气了。

这大概就是把所有家当背在身上的负担吧。

虽然天上还有浓云,但是我已经明显感觉闷热了,除去一直出虚汗,也确实反映出这里的气候。

13点,在爬上全程最危险的一段陡坡后,

我们又到达了一个位置绝佳的观景点,随着那简陋的木牌,照例有收费的农妇——同时也是二十八道拐另外一处小卖部补给点。


客观来说,在这样堪称顶级的位置照张相,花费10元是值得的。可是我由于刚刚摆脱病魔,实在是没有玩味的心情。

没过几分钟,我们重新回到相对平坦的路段。这标志着我们已经逐渐结束崎岖的二十八道拐路段。

剩下的路相对容易,距离全程第二处客栈,茶马客栈,已经不太远了。

13点20分,从突兀立在狭窄悬崖拐角处的最后一处小卖部补给点往前走,我们逐渐进入下坡,海拔高度有所下降。于是又一次看到了竹林。

金沙江对岸玉龙雪山的全貌——除去被雨雾遮住的那一部分,像一块块玉璧。

虽然已经离开二十八道拐,但是这样狭窄的路段还是不时出现。

不过,只要不再是连续上坡就没有关系。

吃的药物已经完全显示左右,除了感觉不到饿,我已经没有不适感。而离开了上坡,我的体力也够用了。

汗水慢慢风干,比之干得更快的是我的速干衣物。能够不出汗地行走在虎跳峡小路,这才能够找到心情欣赏无限风光。

13点50分,我终于高兴地再次看到人工痕迹,电线杆——倒塌破碎的情况显示,在暴雨时节,虎跳峡高路是存在大规模塌方和泥石流可能性的,这也是为何我在徒步前犹豫不决。

14点30分,我们在下降一段后,遭遇了一条清澈的小溪。木桥很稳定。路面是不算太软的泥土。一个被丢弃的矿泉水瓶子成了流浪三人组的宝贝——打水的工具。

已经走累很久的壮汉决定在此扎营做饭。他们不打算住店,更不打算花钱吃饭,于是在一个好不容易靠近水源的位置停下来是理所应当的。

确实如此,因为我们所在的小溪,距离下一处客栈——茶马客栈,只剩5分钟的路程。在茶马客栈所在的村庄外扎营,从安全性、补给便利性等方面考虑,都非常理想。

我已经明白自己是融入不了流浪三人组的,于是这回很干脆地自己上路。

14点36分,到达村口。

10分钟后,进入茶马客栈,它非常好找。

就像虎跳峡高路所有的客栈那样,外国人比中国人还要多。茶马客栈的气氛也挺好,但是现在时间不晚,我还是可以再赶一段路的。

在这里休息了半小时,先是喝热茶,然后是一瓶营养快线——受腹泻影响,我还是一点都没有进食的欲望。

这回徒步可真是减肥了。

茶马客栈就位于高路上,想要继续走,就要爬上二楼,从院子另一端出去——也就是说,茶马客栈像一道关城那样扼住了道路。

15点22分,我离开茶马客栈。

这就是说,在后面起火野炊的流浪三人组,很难再赶上来了。我也确实从此以后,再没有见过他们—当然在QQ上算是好朋友。

还有一些农户就在路边,天上的电线杆就是为了保障他们才千难万险地拉上来的。

地面已经是铺过建筑渣土的平路,走起来舒服多了。

经过在茶马客栈的休息,我度过了疲劳期,感觉轻松许多,有种重获新生的新鲜感。

路边的景色一如既往地美。

15点33分,我又遇到了一幢房子,本来希望是另一个小卖部,走近才发现没有人。

无人居住的小房子是一个信号,绕过一个弯,我将再次进入狭窄路段。

15点45分,我在一处视野开阔地向下看,发现了更低位置的房屋。很明显,从高路到下面的民居必然有小路,而民居到下面的低路高路则必然有通车的乡村公路。

这意味着我已经逐渐脱离偏僻地段,和下面熙熙攘攘的公路游客越来越近。

虽然户外运动几乎都有追求孤独感的目标,但是作为中国人,喜欢热闹的性格往往会在几天孤寂后压倒独处的理想主义……

按照《荒野生存》节目里各路生存高手的话说,我很高兴重返人类文明。

14点50分,向侧后方回望,我才意识到到,自己早已越过了上虎跳峡,原来从高路,只能看到上虎跳峡的不完整远景。

路面愈发狭窄,我开始担心路况恢复成二十八道拐那样的崎岖状态,这样好不容易找回的舒适轻松感觉又将烟消云散。


小路一面贴着垂直的岩壁,另一面是嶙峋的大块坠落岩石。很明显,我进入了塌方区。

如果下大雨,那么这处在茶马客栈和halfway客栈中间路段的不稳定山地,就是一个巨大的捕鼠器——目标是像我一样赶时间的鲁莽徒步客。

但在这一段,海拔已经很明显地降下来了,而且路边再没有什么遮蔽物,眼前豁然开朗,是不是可以看到不远处通往低路公路的岔路口。

在越过二十八道拐后,艰难路段已经消失,狭窄路段也只是断断续续。最好的是,再没有坡度大的上坡。


塌方区的范围很小,几分钟就离开了。不过之后5分钟,我遇到了另一个有点风险的路段。

狭窄的山路从一块切菜板一样平滑的巨石上转向。

就在这附近,后面的老外们一个接一个追上来。

然后是中国徒步客。

我很高兴遇到了几个伙伴,他们大部分是骑行进藏的,在虎跳峡观光几天。

大家在下一块这样突兀悬空的巨石上照相,可惜我忘记给自己留一张了。


悬空岩石正对着一面蜿蜒宽阔的大岩壁,看着这种仙境一般的景色,感觉很兴奋。

路面基本还是这样经过修整的渣土路,没有难度。


我想,站在这样的绝壁上绝对很刺激——可是我有恐高症。

16点13分,在一个上坡的起点,我和临时拼凑起来的伙伴们看到一处巨大的断层。

如果没有那条高悬的电线,那么这张照片真可以算是我的得意之作。

断层像是被人用刀劈砍过一样。

走到断层的正下方,出现了我不太想走的地段。

恐怕任何人看到这样的景象都会有点害怕。

路面窄到只能容许单人通过。

右手边就是可以让一个失足的大活人瞬间消失的高落差斜坡。

断层下面路段最窄处,只能容纳一只半脚掌的宽度,幸亏是平的,一旦向右边出现倾角,那么估计下雨天有一般人会滑下深渊。

这只是大断层路段的开端。

高路贴着断层蜿蜒曲折。

在一处仅能让一人通过的拐角,我遇到了一家子老老小小反穿过来的外国人。处于安全考虑,我决定停在在宽敞位置让路。这家人就一个接一个从我身边贴身而过。

由于我当时恰好打开了手机音乐,一个金发碧眼的小姑娘边走边看我,露出暧昧的微笑。

我双手持登山杖、身背巨大的登山包,偏色镜遮住了眼神,估计给人很酷的感觉——在强劲的音乐烘托下,一定很有魅力。

我洋洋得意地和外国小姑娘挑逗对视,直到她强壮高大的妈妈一把拉着她继续离开。

嘿嘿嘿……

在这些波折的断层下行走,我丝毫不怀疑还会遇到最狭窄的悬崖拐角。

一群群的老外越过我们后,在断层路段慢下来,变成了我们的先锋。尤其是这位背蓝色背包的壮汉和他女友,他们的速度刚刚比我快一点,他们在一座桥附近超过我。由这座桥看得出,最危险的一些位置已经被人工整修过。

桥下是极为浑浊的小溪,就像水泥泥浆一样,我不知道是不是山上有采石场一类在排放污水,也可能是溶解了大量石灰岩的缘故。

就连小溪边的树叶都被染成灰色。


背着蓝色背包的老外和他女友走到下一处断层拐弯处,可以对比看看巨大的山体……高大的老外此时就像一只蚂蚁大小。

由于忙于照相,我不知不觉被刚才才结伴的骑行者们甩下来,不过反正已经没有危险,跟着一路路的老外也可以。

虽然泥巴路存在,但是使劲踩进去也还是只能留下浅浅的脚印,好像地面被人为压过。

在这处凸出的巨石上,我往下看到了戏剧性的一幕。

山下的公路原来是这样九曲十八弯……

16点34分,我接近了一块比刚才更够劲的悬空岩石。

这块标志性的巨石是可以爬上去照相的……为什么我这么肯定它的稳定性呢?

因为前方不远的两个老外,就是一直走在我前面的人,爬上石头,面对足有2000米落差的金沙江做出“飞天”陶醉状拍照……由于已经没有同伴,我没敢上去效仿。

就算爬上去,也没人给我照相。


16点36分,绕过刚才那块像是阳台一样的巨石,眼前的高路再次回到平稳状态,我又快要进村了。

这回将要到达halfway客栈。

这种舒缓的地形对应了生气勃勃、鸡犬相闻的田园风光。

进村的路被仔细修整过,相比刚才的断层区简直就像高速公路一般好走。

恰在这时,太阳开始落山,一抹余晖洒在对岸玉龙雪山的翠绿岩壁上。

5分钟后,高路变成了平坦向下的水泥路。我愈发兴致高昂,撒腿开始奔跑,一路超过刚才一直带路的那对外国情侣。

村口的第一座建筑还在修建中……

没想到即将现身的halfway客栈居然没有像纳西雅阁和茶马那样,卡在村口的必经之路上……

果然是乐极生悲,足足跑了20分钟……

16点58分,我终于跑进了halfway客栈——原来它竟然在出村口附近……

这负重奔跑的20分钟把我刚刚激起的兴奋消磨得无影无踪。

我上气不接下气、跌跌撞撞地出现在众多游客面前。

三层楼的客栈生意兴隆,大概是由于位置非常好。走到下午四点多,时间不紧张的游客往往会在这个时候停下来。

客栈里八成以上都是外国人。不仅有欧美人,还有韩国人和日本人。

halfway客栈,也就是中途客栈,在攻略中声名远播。

原因就是它风景绝佳的观景台——号称“爽死你阳台”。

“爽死你阳台”上,老外们在惬意地观景喝酒——我很惊讶,他们走进客栈不是要水喝,而是直接不分男女老幼点啤酒……

阳台上的景色太好了……有种喝醉的快感。


在halfway客栈,我要了3个煮鸡蛋和1瓶红牛、1瓶营养快线——我还是没有饥饿感,又担心自己体力透支。

就在我强行吞咽的时候,前一天当我拉肚子时询问我情况的澳大利亚老夫妇、法国知识妇女都向打招呼。

澳大利亚老头强烈建议我,跟他们一样留下休息,还指着前方秀丽的岩壁说,如此美丽的景色值停留,休假不应该让自己太忙碌劳累。

我结结巴巴地跟他解释,我的假期快结束了。老头点了点头,拍拍我的肩膀表示理解。后来我们还在丽江再次相遇,我主动向他们问好。

这个老头和他相比而言年轻似乎10岁的老伴,就像我熟悉的中国老人那样,老头热心而啰嗦,老太太则干练简洁。

再就是那个法国知识妇女,我更加坚定了对她的定位。

因为她和她头发花白、带着眼镜颇具学者风度的丈夫,带着一个亚裔小姑娘。

我当然不会认为一对法国人会生下黄种人……唯一的解释——这个皮肤偏黑、具有东南亚特征的小姑娘,是这对法国夫妇收养的。

法国妇女也亲切地询问我情况,我故作自信地拍着胸脯,说我很强壮,一切都好。

遗憾的是,没怎么看到漂亮的洋妞。

休息了半个多小时,我还是决定跟随早就到达的骑行者们离开。只需要两小时,我就可以回到公路,到达tina's客栈,基本结束虎跳峡徒步旅程。


17点41分,我离开有无限风光的halfway客栈。

halfway客栈就在出村口,一出来就重新走上小路,眼前还延续着halfway客栈阳台的风景。

10分钟后,我到了另一座人工桥。

和刚才看到的那座桥下一样,溪水简直就是泥浆。

溅到桥面的水留下一层厚厚的淤泥,越看越像水泥浆。

快速通过这座令人不快的桥,景色又好起来。

我当时想,如果没有这些煞风景的电线该多好啊。

18点10分,令人振奋的景象出现了,落日的余晖完全洒进峡谷,照在对岸的玉龙雪山上,翠绿的山壁像是被镀金了。

眼前的景象开始变得虚幻。

不过再次出现的大弧度山路,让我心里沉甸甸的。

依然有极为狭窄的路段,

脚下就是悬崖

有趣的是,路边出现了一条输水管……

这条输水管靠着山体一侧,把我们挤到路边,也就只能单人通过。

就这样一圈一圈的转山……

向右边俯瞰虎跳峡,在落日余晖映衬下,景色极为壮观。

在这种神王宫殿一般的景象中,我们也就顾不得脚下的情况了。

我们忍不住再次停下来拍照,不过绕过这一段,就发现了输水管的源头,一条瀑布。

18点30分,走近瀑布才确认,水流不大, 还有凸起的跳石可以趟过。但是我想一旦下雨,水流变大还是有点风险的。

紧接着就是一段向外侧倾斜的石头路段,好在石头不滑。

还有被水流掏空、垫着铁板的路段。

然后18点37分,出现这样一块有意思的巨石,像是屋顶。

紧接着,路面上方出现一座喇嘛庙,拉着经幡。

有一个家伙爬山去探路,结果发现大门紧锁,我们只得作罢,继续赶路。

路边散落巨大的方形岩石,我想大概就是建造喇嘛庙的原料。

5分钟后,在绕过另一个拐角之后,

我们又看到一处绝佳的巨石风景点,三个骑行者决定合影。

他们侧面就是还在掉土的悬崖……

我们继续行进,马上就遇到了似乎回到二十八道拐的艰难路段。

这些勉强刻出来的石阶连三分之一的脚面都塞不下,完全靠鞋子的抓地力往下挪。

然后是一块圆滚滚的石头,和往常一样,石头的一面是悬崖,另一面是垂直的岩壁。

由于这个石块足有一米多高,我只能背着大登山包跳下去了。

然后由于泥巴地打滑,坐在地上。

紧接着,19点开始,是一段遍布碎石的崎岖小路。

这些突兀的石头恰好处在坡度很大的下坡上,对膝关节伤害很大,也很硌脚。

我的速度又慢下来,骑行者们慢慢消失在前方。

从坡度45度的下坡,负重踩着坚硬的石头下山,这种滋味只能用“疼”来形容。

好不容易,忍着疼痛走完石头路,前面的下坡变成泥巴路。

这些泥巴不知怎么,滑溜溜的,一不小心就摔了一跤。

由于刚才的石头路耗费了很多精力,我索性坐下石头上休息。

这时后面传来凄惨的叫声……我估计有人扭伤了。

于是掏出云南白药气雾剂,准备等他的伙伴跑过来急救。


但是等来的是两个韩国人和一个湖南初中生……


韩国人之一不好意思地说,他刚才走下坡石头路感觉脚底很疼,于是就忘乎所以地嚎叫起来——大概也只有韩国人能在没有受伤的情况下发出这样凄惨的声音了。

我和韩国人组合一起继续赶路,19点40分,我们遇到了两个上山的藏族人迎面而过,用含混的汉语比划着说什么,不过他们也没有停留,自顾自地走过去了。

我很尴尬,其实我就像韩国人一样完全不知道他们俩说什么。


倒是韩国人之一用语调不正常的汉语猜测,藏民是让我们不要打开前方的拦路栅栏——显然是拦住他们牲口的。

这好办,我们四人一个接一个翻过了栅栏。

眼前已经看到下山公路和一片房子了,我们即将到达终点。

暮色降临,我们还需要半小时到达公路旁的tina's客栈。

远望tina’s客栈,就像悬在金沙江上。

我和韩国人以及湖南小子住进客栈,床位价格恢复成30元,最好的是我们四人刚刚注满一个房间。

里面很干净,设施也还不错,公共卫生间有24小时热水,移动、联通都有信号,不过不能上网。

餐厅的食谱完全是西化的,各种馅饼……

tina's客栈里住的一大半是外国人。

第二天,也就是8月10日,我在终点上给自己留下纪念。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