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 初见沧源,难忘舌尖佤王 广允缅寺 -董忠林

沧源
沧源 yunnancangyuan
经纬度:99.25225
23.153093
旅游评分:4.7分
旅行费用:¥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7-23 11:53
游记浏览:13
游记目录:

应该说,在未去沧源之前对于沧源是毫无概念的,直到有人告诉我著名情歌《月亮升起来》就是源于沧源佤族,才引发我对于沧源的无限想象。

月亮升起来口约,山寨静悄悄,
风儿轻轻吹弦儿声声响,弹起我心爱的小三弦,
我心爱的姑娘,你快快来,哎...哎...快快来。
月亮升起来口约,山寨静悄悄,
弹起小三弦阿妹轻轻唱,风儿轻轻吹弦儿声声响
让我们相聚在一起,诉说心里的悄悄话,哎...哎...悄悄话。
不得不感谢沧源旅发委在沧源探秘之旅的开始组织了一场佤文化座谈会,由当地资深的佤文化专家为我们讲解佤族的历史渊源以及民俗文化等,司岗里,阿佤山,木鼓舞,甩发舞,摸泥黑,佤王宴……带我们渐入一片神往已久的秘境。

佤文化座谈会之后,沧源探秘之旅的第一站,广允缅寺

广允缅寺建筑,据传是道光八年(1828年)汪政府调停耿马土司内讧,册封罕荣高为土司的时代所建,距今已有170多年历史。建筑风格较多地受到汉族建筑风格的影响,保留了南传上部座佛教寺院的基本形式,是汉式建筑外形与傣族庭院内部装饰的有机结合,在建筑艺术风格上独具一格。


寺院门前二柱倒悬两条木雕巨龙,而除门前两条巨龙外,殿前满堂门窗皆作透雕图案,技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大枪同学竟然在打飞机,我就啥也不说了。


参观完广允缅寺已经中午时间,赤裸裸的进入舌尖沧源的节奏。

沧源的特色美食之竹虫,看着是不是特别诱人,吃起来还清脆爽口呢,还富含高蛋白,还在等什么啊,赶紧开动吧!


董棕林的入口是一个佤族村落,清一色的琉璃瓦给人的感觉就是一活脱脱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但走进一看,你会发现这里依然保留着佤族人的传统生活。

佤人在自家院落晾晒玉米。



但是遇到这个“坏”阿姨就一脸苦样。

 

都说佤锦是一幅美丽的自然环境,看这粉色打底的佤锦,等到完工会是怎样的一幅精美艺术品。



董棕树惯长在有巨石巨崖的石脚坡上,无论坡度有多大,它还是那样的笔直挺拔,象征着盘居在佤山上的佤族人民,有人把它喻为正直勇敢之人;董棕树的寿命一般在一百年至二百年之间;到生长的后晚期,便会从树尖的树叶开始脱落,就像脱发的老人;当破开时,人们发现除内有腹丝之外,大都是空的,因此,也有人把它比作“外吐文章腹中空”之人。


远眺天坑,据说该天坑是云南第一大天坑,于2007年被发现;天坑周边更多的是杂草丛生的荒芜之地,坑口修建了一圈简易的栈道,观景台好似旧时的烽火台,游客据此观察天坑的内部。好多地段都设置了警示牌,提醒游客沿栈道游览,切勿越界,否则后果自负。



趁着大枪打飞机的空闲,小伙伴们美美的来上一张合照。


由于天坑与崖画距离很近,参加完天坑后便径直来到崖画景区。


沧源崖画是我国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最古老的崖画之一。1965年、1978年和1981年先后发现崖画地点11处,主要位于沧源县勐省、勐来两乡,布在东西长约20公里的范围内。据测定,崖画产生于三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备注:在沧源崖画石碑处的崖画并非真正的崖画,而是后期人为雕刻,而真正的崖画需再向前走上十多米。



据了解,沧源崖画所用的颜料是铁矿、动物血以及含胶质的植物液体混合而成,这也是为什么3000多年仍保持清晰轮廓的原因。然而近年来,也有人进行试验,按照相同的方法调制,在崖面作画,但仅半年时间图像就消失了。



 
晚上,舌尖生的佤王宴,据说这在过往是佤王用来招待部落首领、民族英雄、异族使节及尊贵宾客的王府盛宴,一般情况下以及一般人都是无法享受的,所以顿时觉得各种高大上。


如此的部落酋长装扮是不是有一种穿越的赶脚? 







席间气氛特别活跃,酒足饭饱的同时,小伙伴们也是相聊甚欢,来自国家地理的马老师像周边小伙伴讲诉各种摄影心得,绝对的受益匪浅哦。

 

瞧瞧,传说中酒量惊人的度娘就是豪气。

晚安,美丽的阿佤山。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