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5 翁丁木鼓,祭祀佤族先祖 翁丁原始部落 -勐卡

沧源
沧源 yunnancangyuan
经纬度:99.25225
23.153093
旅游评分:4.7分
旅行费用:¥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7-23 11:43
游记浏览:17
游记目录:

听说今天翁丁村有拉木鼓以及打歌表演,小伙伴们是各种激动,各种焦急、各种期待。

拉木鼓的地方在村子外的一个参天古树下,古树上挂满了牛头,仰视之下,放佛是在聆听佤族先祖来自远古时期的召唤。

拉木鼓正数开始,这是佤族祭祀先祖的活动。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对佤族青年在公明山结为夫妻,婚后生下了四个能干的四男四女,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后来不知过了多久,夫妻无疾而终,临死前给儿孙留下遗嘱:第一,为了节省土地,安葬时不留坟墓;第二,要求做木棺,而且是先砍现做;第三,安葬后每10天供一次饭,连续供三次后不再认坟。为此,儿孙们上山砍树做棺,一天偶遇一老虎,情急之下老大看下一旁的空心树,树干“咚”的一声巨响把老虎吓跑。几个儿子砍树回来,一边做木棺一边掉泪。夜晚老四梦见自己用木鼓纪念母亲,于是他们砍来一截大红毛树,仿照女性生殖器的模样制作木鼓。后来,伴随着木鼓“咚!咚!”的声音,佤人高兴的又唱又跳,从此,阿佤人的木鼓诞生了。木鼓象征着母亲,木鼓的声音就是母亲的召唤,于是木鼓也被奉为“一寨之母”和“生命之源”,世俗生活与宗教活动都离不开木鼓。
 


木鼓活动一路是载歌载舞。

拉木鼓具有丰富而身后的文化底蕴,是人类从自然崇拜、种植物崇拜的更进一步发展。 



寨门口两个孩童坐在古树下玩耍。

比较奇特的佤族乐器。

在日常生活中,阿佤人不论男女老少都喜欢随身携带一个用佤锦制作的桶帕,它既是佤族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晶,也是友谊与爱情的信物。

佤族老妇身着传统服饰,过去这些都是采取自种棉麻、自纺、自织、自染、自裁的方式来满足穿衣、盖被的需要。佤族传统服务以黑、红两色为主,黑色为基调、红色为陪衬,习惯用牛头、崖画图案、山行、方块形、银器、贝壳以及石苇粒等来装饰,服饰端庄、简洁、大方,既表现出佤族人以黑为美的文化心理和热情豪放的性格特征,又保留了古老山地民族特色。 

佤族妇女的红色头饰格外抢眼。

虽然要承认是摆拍,但是大树下的他们给人的感觉却又是如此自然以及神秘。

翁丁到勐卡的距离算不上远,但勐卡给人的感觉却又完全区别于翁丁,这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小城,我想着大概也是七彩云南的魅力所在吧。


可能是因为天气过于炎热,在勐卡村简单的逛了半个小时便离开。


参观一年级的音乐公开课,孩子们爽朗的歌声仿佛又带我们回到了童年。

 

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如此兴高采烈?肯定又是大枪同学在打飞机了。 

小女孩的现代流行歌着实让我们的耳朵一亮。

如此明亮的眼睛,让人很难忘记。




未来属于他们,为他们加油!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