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天]继续逛庐山 庐山 -九江 -南昌 -西安

江西
江西 jiangxi
经纬度:115.878452
28.710451
旅游评分:4.3分
旅行费用:¥200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10-29 17:51
游记浏览:10

  山间的夜晚很冷,好在陈阿姨给我们准备了电热毯,晚上睡得很香。为了早起看日出,我们第二天早上四点多就被闹钟闹醒了。窗外依然漆黑一片,但似乎并不安静,大概也有不少游客像我们一样忙着起来看日出吧。我揉揉惺忪的睡眼,感觉才刚躺下没多久似的,但好在有个信念在支撑着我,才不得不爬了起来,可见信念是多么的重要。按照前一天陈阿姨给我们指的小路,我们深一脚浅一脚的,终于按时来到了前一天和出租车司机约好的地方。司机很准时,已经在等我们了,我们上了车便赶往看日出的目的地——含鄱口。路程并不远,一路上能见到不少出租车或是背着包赶路的人,这些都是看日出的游客。我们到达含鄱口的时候,人还不多,天空依然黑漆漆一片,知情的人告诉我们,其实并不用来这么早。来得早倒也罢了,只是天气出奇的冷。我已经把带来的所有能套上的衣服全都套上了,戴上了帽子,并且为了御寒,还把登山包清空也背了出来,就是为了能抵挡一点从背后吹来的寒风。但仍然很冷,看着旁边穿羽绒服的人,才懊悔攻略做的还不够。没办法,只好在台阶上来来回回走动,想借此增加点热量。之前爬过很多山,其中泰山和华山都是半夜爬的,就是为了一睹日出时的壮观,可惜的是两次都没能见到日出的瞬间。好在去年的端午,在关山牧场的草甸上,很幸运地看到了日出,那景象,真是一辈子也不能忘怀。多希望能够看见庐山上的日出呀,我们不停地祈祷着,周围渐渐多起来的游客也在祈祷着。之中意外听见旁边两人的闲聊,一个说他守了三天才看见庐山的日出,而另一个则说他已经算幸运了,他来过八次都没有看见,希望这次能够看见。八次?听得我很震惊,原本以为只要早起,看到日出是毫无悬念的事,没想到在庐山看到日出竟然是个小概率事件,还真是需要人品呢。我们不断寻找着自认为的最佳地点,不断猜测着哪边是东方,直到天越来越亮,东方已然可见一抹红色。含鄱口视野很开阔,果然是观日出的好地方。远山渐渐清晰起来,有人指着南面远处的山峰说那就是我们昨天去过的五老峰,果然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行在五老峰,完全没感觉那相连的五座山峰有什么关联,现在一看,倒是一目了然了。除了山峰,还能看见山间的缆车,此时的缆车还没有运动起来,据说白天的含鄱口还要另外收费呢,不过看日出的时间太早,收费的人还没有上班,因此我们进来时可以畅通无阻。庐山有一点给我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就是除了大门口的门票,很多景点都需要另外收费。回来后上网查了一下含鄱口名字的由来,道是“含鄱口海拔1286,含鄱岭和对面的汉阳峰之间形成一个巨大壑口,大有一口汲尽山麓的鄱阳湖水之势,故得名。”

  天更亮了些,远处的鄱阳湖依稀可见。东方的那一抹红霞一度让越聚越多的人们欢呼雀跃起来,大家都虔诚地等待着那轮红日跃然出现在山间。然而,天渐渐红起来,却迟迟不见朝阳初升,看看时间,已经到了该日出的时间了。于是人群开始骚动起来,大家祈祷着、猜测着、怀疑着,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的情绪越发不稳定起来,从最初的满怀热切的希望,到逐渐的开始不安失望,终于,站在制高点含鄱亭的人们叫嚷起来“太阳出不来了……”大家才像泄了气的皮球,一大早起来看日出的热情瞬间荡然无存,转而变成了随处都能听见的叹息。此时的东方,那一抹红霞已淡得看不清楚,几片薄薄的云,慵懒地飘浮在空中。人群渐渐散去,另一些人久久不忍离去,和我们一样期望着奇迹能够出现,毕竟,来一次庐山不容易,起这么早来看一次日出更不容易。然而,奇迹并没有出现。此时天已大亮,却不知太阳公公躲在哪里睡回笼觉呢。失望、遗憾,不过缺憾也是一种美嘛,我再次发扬一下阿Q精神。没看到日出,却意识到肚子有点饿了,幸好我们早有准备,带上了昨晚买的茶饼,就着白开水,便是一顿早饭。吃完早饭,我们又沿着含鄱口的那座牌坊到山上逛了逛,含鄱亭果然视野更开阔,只是反正没有看到日出,便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清晨蜿蜿蜒蜒的山路罕有人至,路两旁松树的根盘旋交错,很有意思,仿佛多得土地已盛不下它们了,不得已只能向大地之上扩展地盘。含鄱口往下能看见一个写着“天合谷”的牌坊,牌坊背面写着“鸿蒙”二字,不知为什么,我突然就想起了《红楼梦》中宝玉游太虚幻境的情景








   庐山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一上午了,我们决定只逛逛芦林湖和美庐。坐旅游车到达芦林湖站,正好路过庐山博物馆(毛泽东同志旧居),可八点半才开门,此时离开馆还有将近一个小时,我们只能再次遗憾了。谁知没多远处就是毛泽东庐山诗词苑,一块大石,几座琉璃瓦的小亭,正中间立着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塑像,两位伟人穿着中山装,微笑着谈论什么,眉眼间很是慈祥。诗词苑种了很多柏树,回眸处远山连绵起伏,风景很美。回廊里展览了很多名人在庐山写的诗文,白底红字,风格笔迹迥异,有的工整端庄,有的笔走龙蛇,有些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而大部分我们都没有见过。


   离开诗词苑,我们来到芦林湖边,清晨的芦林湖不同于夕阳下的如琴湖,同样是湖,却似乎有着两种不同的性格。芦林湖四周青山环抱,一座芦林大桥静卧湖边,桥的另一侧是青幽的山涧,湖中两座小塔,不知道有什么用途。太阳没有出来,天色有些阴沉,微风拂过,湖面清波荡漾。时间尚早,芦林大桥上偶尔经过一辆汽车,相比白天的车水马龙更多了几分宁静。远看芦林大桥,造型很美,多孔的桥身如卧虹横波,走近一看,桥面很宽,有两车道,难怪被称为大桥。


   下一站原本是美庐,恰好路过庐山会议旧址,我们便顺便逛了逛。旧址上赫然写着“庐山人民剧院”,建筑古老却不陈旧。一楼陈列着当年庐山会议时使用过的物品和许多珍贵的图片。踏着红地毯上了二楼,进门的瞬间我被彻底震撼了,那是庐山会议的礼堂。礼堂正中央的主席台上方挂着毛主席的照片,两侧立着几面红旗,两侧的墙上分别挂着写有“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万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的牌子,礼堂后方悬挂着写有“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万岁”的红色条幅。礼堂里按照当年开会的原样,整整齐齐摆放着一排排长桌,桌上铺着雪白的桌布,每个位置后放置一张藤椅,桌上摆放着一个白瓷杯和一个烟灰缸。整个礼堂庄严肃穆,让人肃然起敬。而最让我惊讶的是每个位置上摆放的那个姓名牌,多么熟悉的名字呀,那些曾经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名字,现在就在我的眼前。时光仿佛退回到了那个年代,我似乎看到了革命领导人正在礼堂中召开会议,他们热烈地讨论着。此时此刻,时间仿佛停止了,一切都那样的不真实却又实实在在展现在我们眼前。历史的车轮,总是在不断前行,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在同一片土地上肩负着不同的使命。
杭州旅游图片

   美庐离庐山会议旧址不远,走路只用十几分钟的时间。美庐,曾经是蒋介石和宋美龄居住过的别墅,它见证了风云变换的中国现代史。美庐别墅为石木结构,主楼两层,附楼一层。别墅基本保持了当年的原貌,给我印象较深的是第一夫人当年弹奏过的钢琴,读过的《大英百科全书》,以燃烧煤油为动力制冷的冰箱和1.2长的透雕象牙等等。别墅外有蒋介石亲笔题写并命人刻在庭院卧石上的“美庐”二字。由于时间仓促,只能匆匆忙忙在庭院中逛逛,石栏边的松树,需几个成年人方能合抱,它,连同美庐,同样是那段历史的见证。








   离开美庐,我们回到牯岭街准备觅食外加买些特产。先买了杯现磨豆浆,为了省时并省钱,我们又在小巷中找了家很小的粉店,点了一份蛋炒粉和一份肉丝汤粉,上来时竟成了肉丝炒粉和蛋汤粉。这还不是最郁闷的,最郁闷的是我从来没有吃过这么难吃的粉,按理说花费这样昂贵的价钱应该能吃到一碗非常美味的米粉,真可惜。出门在外,也只好凑合着填饱肚子了。牯岭街上有个街心公园,公园中有块比人还高的石头,上书“庐山”二字,旁边另一块不规则的大石头,写着“世界文化景观”、“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我们忙不迭地在石头前拍照留念,大有到此一游的架势。离石头不远处,有一座看起来比较抽象的牛的石雕,头上两只犄角很醒目,下题“牯岭”二字。后来百度了一下,得知“牯岭,因街南有座峻山形像半躺着的牯牛而得名。”。


   一上午匆匆忙忙,很充实也很累,时间不早了,我们赶紧回住处收拾好东西,便到牯岭街前一天下车的地方乘坐回九江的车。要说上山时是因为紧张和兴奋,一路睁大眼睛看着窗外划过的风景,那么下山的时候我们再也没能抵抗住劳累和疲倦,睡着了。车依然在环山路上飞驰,我连紧张的力气都没有了,偶尔强睁开双眼,也是为了再看看庐山的风景,毕竟,离别总是让人不舍的。直到到达九江汽车站,我们才不得不强打起精神,因为任务依然艰巨,返程的航班正在遥远的南昌机场等着我们呢。在九江又出了点小插曲,好容易到了南昌机场坐上了返程的飞机,即将结束我们为期四天的旅程。四天时间,我们都感觉过了很久,也难怪,从西安到杭州,从杭州到婺源,途经景德镇来到九江,又从九江到了庐山,再从庐山经九江到南昌,最后从南昌返回西安。一路上行程安排紧凑,丝毫没有休息的时间,这多亏了我们出门前精心做的攻略,也多亏了我们途中遇事的随机应变,当然也离不开老天的眷顾,才让我们既没有误了车也没有误了飞机,才让我们的旅途这么圆满。在这样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行走在江南的水边田间和山林之中,拍了很多照片,品尝了很多美食,感觉很快乐;但是这也真是一次奇妙而辛苦的旅行,从庐山下山开始,我们便一路熟睡过来,不论是在汽车上还是飞机上。有人说,旅行就是花钱买罪受,但我喜欢受这样的罪,能够趁着年轻,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呀!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不走出门去,怎知外面的世界有多么的精彩,不是吗?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