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4 华山 -秦始皇兵马俑

河南
河南 henan
经纬度:113.650219
34.753763
旅游评分:4.4分
旅行费用:¥200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8-20 22:11
游记浏览:10

千呼万唤始出来

2008年7月15日 星期二 夜宿西安王子酒店

原本今天的行程是兵马俑和华清池,但由于昨天的不顺利,所以我们要一大早起床爬华山。值得庆幸的是,今天的天气要比昨天好,这对我们爬山很有帮助。

记得我最早对华山产生印象是因为看了一部叫《智取华山》的老电影,从此以后,华山的险峻就印在了我的脑海中。的确,华山自古就是著名的险峰,“自古华山一条路”很好地反映了这一事实。在古代,要爬上华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如今,这里已经修建了公路、索道和栈道,我们再攀登就方便多了。

我们先乘坐景区内的中巴车前往乘索道的地方,沿途已经可以看到华山的大致风貌了。华山是由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的。所以我们看到,这里的山体都是裸露的花岗岩石,其间点缀了绿色的树木花草,显出一股阳刚之气。

现在的华山有五座主峰,分别是南峰“落雁”、东峰朝阳”、西峰“莲花”和两座较小的山峰——北峰“云台”和中峰“玉女”。我们乘坐索道,可以直达北峰峰顶。华山的索道线路非常陡,从索道上往下望,四面都是峭壁,令人不寒而栗。过了十分钟左右,索道将我们送上了北峰。






在山下时,导游根据今天的时间建议我们除了北峰外,再选择一座山峰进行攀登。我们和另外几位团友都选择西峰,所以结伴而行。无论攀登哪座山峰,从我们攀登的起点擦耳崖到金锁关这一段都是必经之路。擦耳崖一面是向外凸出的悬崖绝壁,一边是深不见底的万丈深渊,我们行至此处,唯恐被山势逼下悬崖,身体紧贴崖壁慢慢侧身而过。这时山上疾风劲吹,两腿也不禁发起抖来。过了擦耳崖,就是卧牛台,我们稍微停下来休息了一下。再沿着石阶向上走,不知不觉就到了金庸题写的“华山论剑”石碑,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华山派几个大的武林门派之一,如《笑傲江湖》的主角令狐冲就出自华山派,而小说中华山派的各式武功出神入化,着实让人着迷。金庸小说中有关华山最经典的描写还要数《射雕英雄传》中郭靖等几大高手的华山论剑了。大概金大侠也对自己极具表现力的描写十分得意,所以在上华山时题写了这块碑。有的团友看到了这快碑,觉得了却了一大心愿,加上体力不济,就不在往上爬了。






其实,艰险的路程还在后面。紧接下来就到了著名的天梯。天梯不如想象中的高,大约10米左右,但是在几乎垂直是崖壁上开凿而成的。我们只能手扶两边的铁链,吃力地向上爬,总算爬了上去。华山就是那么让人感到绝望,爬过了一段,新的一段又开始了,我们只好坚持再坚持。好在这里的景色很美,爬过一段,在一个平台上休息一下。看着四周的山峰,感叹“无限风光在险峰”,又似乎有了向上的动力。就这样一步一步地爬着,沿途路过了一些道观。和我以前去过的许多名山有众多的佛寺不同,华山是一座道教名山,只有道观而没有佛寺。据说当年道教神仙陈抟老祖下棋赢了赵匡胤,向他索要了华山。陈桥兵变后,赵匡胤成了皇帝,就兑现了诺言。因此,华山也就成了道教的“势力范围”了。

可能是逐渐适应了华山的环境,我们没那么害怕了,一鼓作气就到了苍龙岭,这里也是著名的 “韩退之投书处”。据说当年韩愈被贬出京城,路过华山游玩。下山时路过苍龙岭,看到这里形如龙脊,两边是万纫绝壁,周围是缭绕的云雾,不禁吓了一跳。于是将携带的物品全部扔到山下,并写了书信扔下山与家人诀别。当然后来他度过了危险,平安下山。但这件事流传至今,成为了华山险要的印证。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被列为“关中八景”之首的“华岳仙掌”,“华岳仙掌”其实是东峰侧的崖壁上有天然石纹,酷似一个巨型掌印,因此得名,而巨灵神开山导河的故事就源于此。












从苍龙岭再向上,就到了金锁关。从这里,道路开始不断分岔,通往各个山峰。我们选择爬西峰顶。在刚才爬山的路上,我们看到西峰西北绝崖千丈,似刀削锯截,陡峭巍峨、阳刚挺拔。但到了现在,我们仿佛被包围在山体中,景色也差了不少。这大概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吧。我们历尽艰辛,总算爬到了华山气象站,离峰顶只有一小段了。但此时却找不到向上的路了,只好折返下山,可以说是留下了一个遗憾。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在下天梯的时候我们真的深有体会。在这里,整个人几乎要坐在石阶上,然后挪动脚步才能慢慢下去。我们下到擦耳崖,又重新攀登通往北峰顶的一小段路。北峰是五座山峰中最矮的一座,但却是眺望其它山峰的最佳位置。从这里眺望,我们刚才爬过的山路尽收眼底,这让我们不禁有一种自豪感。

北峰还是当年解放军“智取华山”的见证。在华阴县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残部逃上华山,据险固守。解放军找到了一条“智取华山”道,直上北峰,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现在这里还有一座纪念碑,记述当年的事情。

在华山的半天游览,的确可以用精彩来形容。它是我所去过的名山中,自然景观最为奇特的一座。有这样一次完美的经历,也不枉昨天一天的艰苦行程了。

今天下午的行程是我们这次旅行的重头戏。可以说,大家游览这条线路,大多是冲着兵马俑的。经过了前面三天半的等待,它终于要浮现在我们眼前了。

下午三点,我们来到了秦兵马俑博物馆,之前路过了秦始皇陵。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皇帝,也是统一中国的第一个君主。他13岁就即位为战国时期的秦国国君,并靠着商鞅和以前历代国君进行社会变革打下的基础,使秦国走上了一条近似军国主义的道路。最终,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了中国,改称皇帝。他用“书同文、度同制、车同轨、行同伦”高度统一和集权的方式控制国家政权,并“焚书坑儒”,控制思想舆论。他还修建了长城和驰道这样的重大军事工程抵御内外敌人。自以为为子孙打下了坚实基础,秦朝政权能千万代保存下去后,50岁的秦始皇离开了人世。只可惜在他死后不久,秦朝就灭亡了。

秦始皇在即王位后不久,就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墓,同时修建的还有奢华的阿房宫。这两项工程,都分别历经30多年之久,每年都各需要动用70多万劳工。如今秦始皇陵园总面积为56平方公里。相当于2个澳门大。陵上封土原高约115米,现仍高达76米,旁边还有600多个陪葬坑。我们今天看到的秦兵马俑博物馆里面只是其中的3个坑,可见工程之浩大。

进了博物馆,就有一个专业的解说员为我们进行讲解。他首先带我们去看秦始皇陵出土文物展。文物展的最核心部分就是1980年发掘出土的一组两乘大型的彩绘铜车马——高车和安车,是迄今中国发现的体形最大、装饰最华丽,结构最完整的古代铜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两辆车均为真车、真马的二分之一大小,都由四匹马拉动。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中的驷马便是指这样的车。高车上立有一把伞,伞下站立一名高91厘米的御官俑,是专门给皇帝驾车的。而安车有一个装有蓬盖的包厢。君王就坐在包厢里。夏天时可以将蓬盖打开乘凉,冬天盖上蓬盖,就觉得十分暖和。两辆车上都装饰了精美的彩绘和金银器,连御官俑的神态面容都被细腻地刻画出来,完整地显示了当年秦始皇出行时的排场和威风。据说,当年秦始皇出行,要用八十一辆车。根据古代贵族“事死如事生”的推断,秦始皇陵区应该还有更多的铜车马甚至是金车马埋藏在地下。












相比于一号坑,二号坑的规模就小多了,面积只有6000多平方米。它是由骑兵、步兵、弩兵和战车混合编组的大型军阵,兵种比一号坑更加齐全。由于考虑到目前技术手段不发达,难以保存陶俑原有的彩绘,所以二号坑大部分地区还在等待发掘。但在这里还是有许多值得看的地方,比如项羽军队进入二号坑时的火烧和毁坏的痕迹,还有那几件令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感到惊叹的精品俑。它们分别是将军俑、骑兵俑、立射俑和跪射俑。将军俑头上的冠帽显示了他的身份。而他的衣着也比士兵更加精美,他身穿双层长衣,胸前有铠甲。由于经常喝米酒,所以腹部稍微隆起,形成了“将军肚”。而跪射俑身体侧面的造型与陕西省版图几乎能重合在一起,真是一件巧合。更让我们惊讶的是它做工的细腻程度。不止是手指甲清晰可见,而且手上的纹线也刻画了出来。而他的鞋底的纹饰也经过了极其细腻刻画。试想,秦始皇陵区千千万万个陶俑都是经过这样复杂的程序制作出来的,真是不得不佩服这项工程的浩大。而过度地劳民,过于严苛的律法也正是导致秦朝速亡的原因。

三号坑位于一、二号坑的后方,面积仅500多平方米,但却是军队最核心的指挥部。因为在这里出土的战车非常精美华丽,应该是高级官员乘坐的。而且这里还出土了古代战前用于占卜用的动物骨片等物品。

参观完三号坑,在兵马俑的行程也结束了。三个小时的参观,基本领略了兵马俑的风采。的确,像这样前所未有的工程,不亲眼见一下,是不能完全了解它的伟大的。作为陵墓,秦始皇陵在中国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因为在他之前,没有一个国君有实力为自己建造这样规模的陵墓。而他后来的君主,也从他过度劳民中得到了教训,不再这样穷奢极欲了。兵马俑反映出了秦朝的强势和秦人的智慧。的确,秦朝的成就是我们现在都为之惊叹的。但是,和春秋五霸一样,秦朝走的军国主义道路虽然很快能实现霸业,却注定无法持久,因为这样的做法对人民的伤害太大。孟子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惜秦始皇们没有体会到这一点,而后世的君王有了经验,做得更好些。

今天晚上,我们终于进入了西安这座中国第一古都。明天,我们的活动将在市内进行,相对比较轻松,所以今晚能睡个好觉了。

 

3 D3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