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丁 亚丁 -稻城

理塘
理塘 litang
经纬度:100.269632
29.996027
旅游评分:4.2分
旅行费用:¥0元
景区类型 :3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8-11 02:03
游记浏览:26

小时候,每次父母要带你出远门儿,你就YY得睡不着。耳朵一直注意着隔壁的动静,只要听到他们有起床的动机了,你就蹭地一下爬起来。就好比养的小狗,早上你要带它去花园了,它憋了一晚上,你一开门,它蹭一下就窜出去了。YY亚丁,你就好比YY着楼下花园的小狗,清晨6点,闹钟刚一响,你立马翻身起床,然后把唐小鸟被子掀了,比军训紧急集合还激动。昨晚打价格战胜出的司机师傅准时打来了电话,后来又在路上磨磨唧唧拉了一些客人,大家一起,奔亚丁去了。

很多次旅行,当你事后去回忆,许多细节已然消失。你记不起当时的同路人,记不起路过的风景。但总是有一些片段,能帮助你把故事再串起来。关于亚丁的故事片段,从进入亚丁村开始。你记得唐小鸟还在车上打瞌睡,你无意识的看到盘山公路的另一侧,山脚下,村民极富创意地用地里的青稞在田里写了两个字:“亚丁”。

 


又走了一会儿,你和唐小鸟在后面磨磨唧唧自拍,郭姐看不下去已经自己往前走了。你和唐小鸟磨叽到了一座玛尼堆面前,哟,才不是一座呢。你放眼望去,这是一片玛尼堆群啊!

玛尼堆是藏地特有的,据说“玛尼”二字来源于梵文佛经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哞”的简称。藏民将真言刻于石头上,堆成玛尼堆来祈福。他们相信,刻有真言的石头会有灵性会给他们带来吉祥。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是所有的玛尼石都刻有真言了。大家常常见到一些神山圣湖旁,人们用普通的石头搭成玛尼堆,也是意在借神山圣湖祈福。还有就是,江湖上的驴友们喜欢在别人的大玛尼堆上加上自己的一块小石头,每放一颗石头就是诵了一遍经,感觉就是“借福”的意思,这样久而久之,本来不大的玛尼堆被来往的人们一块一块地加石头,就变得很大了。

你给唐小鸟解释完玛尼堆的意义,自己捡了一块石头搭在一个大玛尼堆上。你说这有两层意思,首先你这算“帮顶”,和帖子灌水一样,这一块石头就是帮楼主顶了一下他的愿望,他的玛尼堆会随着水军灌水而壮大,他的愿望也就会越来越接近。再一层意思呢,你这算“入股”,将来楼主的愿望实现了,这些帮顶的水军呢,按石头来分红,各自得到应得的福气。唐小鸟听完先是愣了一下,然后选了一个最大的玛尼堆,捧了二十多颗石头撒上去。

 

又走了许久,翻上一个小土坡。但见碧空如洗,一座长桥穿过金黄的草甸,沿桥面远望,透视的消失点处,仙乃日的真身已豁然开朗了。

 

你走到仙乃日脚下的时候,仙乃日对面的最佳摄影点已经聚集了一大帮长枪短炮的爱好者了。你挤进去瞄了一眼,觉得其实这个位置并不好。山脚下的圣湖上牵满了经幡,方向不一,像蜘蛛网一样。于是你沿着圣湖走离人群,没多久你就发现一个空隙,既能看到仙乃日,又能避开经幡。一个挺好的摄影点,为什么没有人在这里呢?也许这就是传说中的从众效应吧,哪儿人多往哪儿挤,最后大家拍的都一个样。你一边想着一边架起脚架,这个脚架不是专业脚架,是你DV的配件,用起来不怎么合适,很不稳定。你仔细摆弄着脚架,寻找合适的取景。忽然你听到远处的仙乃日轰隆隆一声,接着便听到刚刚最佳摄影点的那一大群人吼起来:“雪崩了!雪崩了!”你抬头一看,雪还真崩了!

这是你第一次看到雪崩,你离雪山很远,看上去不是很壮观,但也足以让你愣了好一会儿。也不知仙乃日在此地安静了多久,这一刻那山顶一侧的雪不知道怎么就被触发了一般,奔腾着顺着山涧就流了下来,好像水库开闸放水一样,轰隆流下来好大一片。你紧接着便手忙脚乱地调试器材,对着雪崩的方向连拍。然而实在遗憾,雪崩来得快去得也快,你只抓到了一点尾巴。

这时最佳摄影点的人们不淡定了,估计是和你一样,他们也没抓到雪崩最壮观的一幕。这帮唯恐天下不乱的人们开始对着仙乃日大吼:“噢~~~~~再来一个!”实际上,除了最佳摄影点的人们,你当时是吼得最大声的一个。

 


拍摄完小鹿,你带着唐小鸟继续向山顶进发。又走了许久,在这两座恢弘壮大的神山之间,你依然像原地不动一般。你有点崩溃,但经验告诉你,这只是身体的极点效应。就好比长跑,在过程中有这么一个点,会在长跑过程中慢慢达到,达到的一刻会感觉非常累,但坚持过来以后,后面的感觉就会很均匀,体力会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不会陡然增加,也不会骤然减少。果然,当你翻过第一个小山头的时候,你感到豁然开朗。

这次徒步平均海拔在4000M,全程往返间断行进约14小时,其中在下午4点左右抵达目的地牛奶海,翻过两座小山,牛奶海在央迈勇附属山脉的半山腰上。你又往山顶走了15分钟,从高点俯拍牛奶海,无奈光线不理想,你得到的照片还不是最满意的。你想下次再出来徒步拍照,一定要抢到早晚时间。对于你现在来说,提高的瓶颈就在光线上了。

 

迪庆旅游图片

在牛奶海休息了一会儿,你还打了一小瓶“圣水”回家。大约下午4点半,你带着唐小鸟原路返回。又是很长时间的一段徒步,一直走到了天黑。

拖着疲惫的身体,你,唐小鸟和郭姐一行三人回到了龙门客栈。经过这段夜路,两个女生已经不行了,你自己的蓝也剩的不多了。在龙门客栈的大门口,还要爬一个小土坡才能上的去,郭姐说她简直不行了,你用最后的一点蓝放了个圣光,郭姐才勉强爬上去。你很理解郭姐最后看到那个小土坡的心情,在华山,你下完10小时的楼梯以后,最后那个两公里的斜坡,不是走得你想跳崖。你都在倒起走了,还是华哥给你放了个圣光,你膝盖才能撑得住身体。就这样,你们三人摇摇摆摆到了客栈的露台,由于回来太晚,饭厅早已坐满了吃饭的人,回锅肉的飘香对你来说就是圣光,你立刻满红满蓝原地复活了,跑进厨房点菜。

你负责点菜,郭姐负责订房,点菜回来郭姐告诉你房间已经没有了,可能只有看路上能不能拦车,带你们上去,在山口的村子住。你说怕是这么晚了拦不到车了。唐小鸟个吃货饿坏了,说先不管那么多了,先整饱饭再商量。大家觉得靠谱,就让老板在露台搭了个临时桌子,在露台吃饭。露台上坐着一个汉子,借着月光你见他双眉紧锁,一边抽烟一边叹气。那汉子体型健硕,身着迷彩,你一看就是江湖中人,这便与之交谈。那汉子很是健谈,大家互相介绍后,你们发现汉子遇到了难处。

郭姐邀请汉子一起拼饭吃,边吃边说。那汉子诺了,拉张椅子凑过来,也不认生,继续说起来。原来正如你所料,这汉子正是江湖中人,本是独自来此转山。路上遇见两对夫妇,互为朋友,其中一对是新人,来此度蜜月。那新人中丈夫亦是江湖中人,听闻这汉子要转山,顿时来了兴致,立即变了行程。这样一行5人便来此转山。

这转山,指的是转仙乃日,夏诺多吉,央迈勇这三座神山,江湖人称“大转山”。这路线可不是寻常人可以走的,路线平均海拔4400米,最低2800米,最高接近5000米。翻遍互联网,江湖上能带团的也就只有雪狼子等人。你此刻还记得在洛绒牛场,景区告示牌上明令禁止游客转山,怎么这群人想着去走这条路呢?

那汉子点了瓶啤酒,接着说。一行5人从牛奶海尽头开始走,队员体力不一,走了没多久这汉子便超出去一大截,于是指着面前一个山头,和余下4人约好在山顶垭口见,4人答应。这汉子便开始翻那山头,开始兴高采烈,志在必得,走到后面,越走就越没体力了,后来好不容易翻上了山头,竟看见之前料想的垭口还在前面!

“我当时就觉得我要撂在这里了。”那汉子说到。

“那后来呢?”郭姐追问。

那汉子继续说。后来他见天色不早,天黑之前后面的4人必然下不了垭口,这高寒地带,那4人只带了睡袋,下不了垭口不就等于送了命么。不行,得等他们一起回去,汉子说到。于是他便在原地等候4人,想是等这4人来了,就领他们下去,不能往上走了。

汉子等了许久,眼看天色渐晚,4人却还是没有踪影,这野山里也没有信号,手机也打不通。随着天色暗下来,太阳落到山后,这高原山地,大气稀薄,本就不能保温,那温度瞬间就下去了。汉子心想自己不下山恐怕要挂在这里了,这就赶紧下山去了。

下山以后,汉子连忙找到了景区工作人员,那工作人员竟然不紧不慢,答了一句“知道了”,就打发汉子走了。汉子想到打救援电话,无奈手机没电也没信号,这才跑到龙门客栈找老板求助,遇到了你们一行三人。

听完这些,你不由得为那4人担心,现在依然联系不上,说明4人还在山中,此刻已是晚上8点。在牛奶海,下午4点的风已经能吹透羽绒服,现在要是4人还在山里,恐怕确有危险。大家开始为汉子出起主意,先是打了救援电话,然后让龙门客栈老板给景区打电话,最后我们商量决定,如果24小时后依然没有消息,就通过119转接山地救援,来提高紧急程度。汉子觉得靠谱。

你安慰他说,这一路你见了不少山民堆放木柴的小木屋,间隔都不远,4人中既然有一名成员有户外经验,那必然知道不能过垭口,他们晚上若是躲进小木屋,充其量冻个感冒,不至于失温。汉子觉得有理,这才宽心许多,大家吃过了饭,汉子说到,他们5人本来包了个10人通铺,既然4人今晚恐怕回不来了,你们3个没有去处的话,就一起住吧。你顿时觉得这才是寒冬里的一把火啊,便谢过汉子,住下了。

 

晚上10点过,汉子正在焦心,10人间的门戏剧性的被推开了。汉子一看,不是别人,正是他焦心的4人回来了。汉子一激动,上去就和开门的人抱在了一起。

 

“哎哟,你们可算是回来了哟!”

“哥啊!这次多亏了你哟!”

 

原来这4人和你料想的一样,察觉了上垭口无望,便打道回府。但天色已暗,山里又湿冷无比,4人行程自然就慢了许多。两个女生走得近乎崩溃,这时远处打来信号,正是景区的救援到了,4人赶紧用手电回应,这才和救援队接上了头。救援队用马把4人平安驼了下来,其中一个女生觉得实在不知怎么感谢,带着4人给救援队深深鞠了个躬,救援队的队员们很是纯朴,连连摆手说,“不必不必,我们这也是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多朴实多温暖的句子啊。

 

就这样,神山保佑,大家都平安无事,你们3人和那5人也算相识了。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