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2 @ 格咱乡 格咱乡 -海拔4700

迪庆
迪庆 diqing
经纬度:99.703046
27.831796
旅游评分:4.5分
旅行费用:¥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12-04 03:26
游记浏览:6
游记目录:


【关于交通】

自驾:如果从香格里拉县城出发,可以从康定路直接连上X219公路,一直走就可以到达格咱了。

 

 Tips:

注意了,那天我在网上搜索“格咱”,发现跟我们去的格咱乡完全不是一个方向的,地图上显示“格咱”是在小中甸那,也就是迪庆的西南方,但我们这次去的是迪庆的东北方向。

 

--------------------

 

这一天的行程是前一天跟七林大叔商量好的,依旧是七林大叔带着我们走的。今天主要就是去七林大叔的老家——格咱。据七林大叔说,格咱比普拉达和巴拉格宗还要美,去了发现,格咱的确很美,但是我无法跟你们说他真的比普拉达和巴拉格宗还要美,因为直到离开香格里拉,我们都没有去成这两个地方。具体为什么,我接下来会提到。

 

原以为今天是我们加上七林大叔5人同行,就在昨晚七林大叔送我们回酒店,刚好有对情侣听到我们的行程也想跟我们一道去格咱玩,所以他们今天就蹭上我们的车,7人一起去格咱啦!

 

 

 

其实在香格里拉,最能让人体会的就是“最美的风景在路上”,去格咱的路上,一路都是美景——草原,花海,树林,灌木丛,清澈见底的湖泊。坐在车上,眼睛只好一眨不眨的看着窗外,唯恐漏掉一丁点风景。好在不是像坐那种大巴车,路上也没有很多车(到开始上山的时候,几乎没什么车了),看到美景可以叫七林大叔停下车来拍照~

 

 

在路边看到辆特别帅的黄卡车!

 

 

 

开了一个多小时的路(X219)到达七林的家——位于格咱乡,一栋外观超级豪华,里面更高大上的家。因为之后还有很长很远的一段山路要走,所以我们现在七林大叔的家,吃点早饭,然后再出发。

 

七林大叔他家门口现在在修,所以进去就需要这样——

 

 

 藏民的家一般1楼是厨房和卧室,会客厅在2楼,他们家的楼梯特别的陡。

 

 

一进入七林大叔的家,众人齐呼:“哇!(一顿吸气声)好高级!好豪华!好高大上!”家里全是木头,木地板、木墙、木天花板、木雕等等加上灯光一照,宽敞的会客大厅快要亮瞎我们的眼了有木有!

 

 

 

 之前在路边的店里面就看到这种炉子,应该是藏民家必备品了,不仅可以当暖气炉,抵御室内的冷气,还可以当做饭的灶台,还是具有保温效果的呢~ 更然人神奇的是,屋内也不会脏。不像南方烧柴,即使有烟囱,灶台附近还是避免不了会变黑。

 

 

 

 

 

 

七林大叔的女儿,比我大一岁,可她却已做人妇,也准备要当妈妈了! 在格咱,无论男女,家里面的老大都是要留在家里当家的。上图的这个姐姐,她就是家里的老大,要留在家里当家,所以是她的丈夫住到她家来。其实这里男女平等的,就如上面我所说,无论男女老大都留在家当家,还有一个就是,他们的姓氏,因为都是跟(孩子)出生去寺庙认的喇嘛,跟他一个姓,所以一个家族里面,市场出现很多个姓氏,这样他们也就没有那种“孩子要跟父亲姓”习俗了。所以也就没有要求一定要在男方家里生活了。

 

 

 

这是藏民日常的主食,也是他们的传统主食——糌粑、青稞饼、酥油、曲拉、酥油茶。他们一般早饭就是吃这些,每天都要吃青稞饼,夏天会每天都做,冬天就一次做一星期的量。早上吃上一顿,饱腹后就要开始一天的农活了。

 

【糌粑】就是白色的那盆,名子听起来新鲜,实际上就是青稞炒面。糌粑的制作方法是,将青稞(属大麦类,有白色、紫黑色二种)晒干炒熟、磨细、不过筛,这样制成的炒面便是可以食用的糌粑了。糌粑与我国北方的炒面有点相似,但北方的炒面是先磨后炒,而西藏的糌粑却是先炒后磨,不除皮。 

 

其实藏民吃糌粑还有一种吃法,就是直接要一小勺放入嘴里,然后再和一口酥油茶,一口咽下!绝对不能太多哦,要不过干,很容易呛到。

 

【酥油茶】没有喝之前,听闻别人的喝后感,就一直在想象酥油茶的味道,是不是很腥?是不是很稠?是不是很难入口?别人都说不适应,但真的自己尝过了之后,发现,其实酥油茶并没有别人所说的那种难以入口的感觉,其实就是咸味的奶茶。刚喝下去,一股很香的奶茶味就充满了整个味蕾就是用酥油和浓茶加工而成。先将适量酥油放入特制的桶中,加点食盐,再注入熬煮的浓茶汁,用木柄反复捣拌,使酥油与茶汁溶为一体,呈乳状即成。

 

 

 青稞饼

 

 

 金黄的酥油和奶黄的“曲拉”(干酪素)。酥油怎么形容呢,甜甜的像蜂蜜,却没有蜂蜜那么粘稠,它就是蜂蜜味的油。而曲拉,比我们吃的奶酪要稍硬,有点微酸,但是很香。

 

【酥油】酥油就是从牛奶羊奶中提炼出的脂肪而制成的乳制品。

 

【曲拉】其实曲拉就是打酥油时把油捞出剩下的奶子,放锅里熬,熬好倒入一干净的白布袋,或者把一块白布四角拴上绳子吊起,把奶子倒入布兜之中,让水份慢慢沥干澄尽,剩在布兜之中的就是曲拉。把布袋或布兜取下放在一块洗净的平石板上,上面压一块石板,挤干剩余水份,然后把曲拉倒在一布单上晒干收藏,每天挤的奶子熬熟称为甜奶子,如存放时间长或因热变酸,就用来熬曲拉,用甜奶熬制的曲拉味甜又带有一点酸。

 

 

 

舀一勺酥油浇在青稞饼上,再加上一小块曲拉,咬上一口,酸甜夹杂这粗粮的香味充满整个味蕾。再来一口酥油茶,藏民们平时就是这样过上最平凡的每一天。

 

 

七林大叔的岳母。奶奶听得懂汉语不会用汉语表达,时常讲话都需要她孙女从旁边当翻译,但却不影响我们从她那体会到藏民的热情。

 

 

【青稞粑粑制作4连拍 action!】

 

 

虽然以前一直都有听闻藏族牧民的一大特色食物——青稞粑粑,却一直都不知道青稞粑粑的是如果制作的,而实际上青稞粑粑也就是糌粑做成的。因为“糌( zān)粑”是“炒面”的藏语译音。

 

这次在七林大叔家,真是一饱眼福,亲眼所见青稞粑粑是如何诞生滴——青稞炒面加上适量的酥油茶,搅拌时,先用中指将炒面向碗底轻捣,以免茶水溢出碗外,然后转动着碗,并用手指紧贴碗边把炒面压入茶水中;待炒面、茶水和酥油拌匀,用手不断的捏,不用多久就能捏出来一小团的青稞粑粑了。还可以加上少量的酥油和干酪素,这样制作出来的青稞粑粑味道更香,颜色也会稍微深。七林大叔说,青稞粑粑做出来,连碗都不用洗,事实上我们也见识到了,只有功夫了得的人在制作完青稞粑粑,碗才会干净得得像没有用过,至少羊先生在体验的时候就没达到七林大叔那个境界~

 

以前的牧民出门只要带上木碗、腰束、“唐古”(糌粑口袋),再找一点茶水就行了,不必起灶用火做饭。一般他们不怎么吃蔬菜,能量养分全来自青稞粑粑。羊先生说他们就是这么吃粗粮,身体倍壮,让羊太太以后也这么吃,以后身体就很好的了。羊太太听了之后立马说:“只吃青稞粑粑这一样没有蔬菜不行!要均衡饮食,要不然不吃蔬菜,拉不出,你就真的变粑粑了~”哈哈哈

 

 

 

 

 

 

 

他们家有个房间专门放置风干的牦牛肉、羊肉、猪肉。

 

 

 他们家人不多,可是柜子里的碗却那么多,可以看出平时都是在家里面招待,说不定做喜/丧事的时候,应该会请全村人吃饭的。(据七林大叔说,村里面死1个人,全村的人都会去送的)

 

 

他们家的勺子特别多,全是手工打制的。 

 

 

 一开始进门的时候,他家的藏獒就不停的再叫。令人意外的是,这只看似土狗,却是百分百纯种的藏獒啊!大叔说,这条小藏獒才4个月!可是却比那些几岁的土狗都要大只。

 

 

 室外窗花

 

 

 

 我们刚吃完早饭,七林大叔的老婆就摘完松茸下山了。她太牛了!足足摘了两大筐!有十几公斤呢!据说,摘松茸需要早上5点出发上山,10点左右下山,然后就要马不停蹄的把摘到的新鲜的松茸拿到路边去,有专门收购松茸的人过来竞拍(价高就是谁的)拿松茸去卖的是奶奶,我们问她,一般松茸收购价是多少,她说底价90元/公斤!天!在广东的超市,松茸能卖到200~300元/500g!这是第一手啊!一个早上就能赚上千了。其实藏民都很富有,但是他们对钱好像都没有什么概念的,他们通常是以物换物、用牛羊头数衡量一个家的富有程度的。

 

 

 

 

 

 

 

从格咱出发,不到1个小时的车程,来到了之前七林大叔跟我们描述过的温泉——这里只有当地人才知道的,天然温泉,滚烫的泉水冒出来,每年冬天,附近的村民都会轮番过来扎营,每家一个星期,就住在这温泉这里,什么事都不干,天天泡温泉(有棵树上挂满内裤、衣服,可想而知这里冬天有多热闹)。高原容易得风湿,他们这样一年泡一次,不容易得风湿病,有风湿病的靠泡温泉就可以医好。

 

 

 

 

 

 

 

 

 

 

 

 

 

 

 我们还需要往里面一点走,里面走村民修建好的池子。

 

 

能想象有多美好吗?大夏天,我们在格咱,穿着羽绒去泡温泉!

水面飘了很多杂质,羊先生说那些是硫磺来的。现在的泉水温度还是很高的,只能泡脚,而且脚下水几秒就得赶紧抬起来了,不知道是不是皮薄啊,我尝试了一下,把脚放下去5秒,觉得抬起来,脚都烫熟了,还有点痛。。。水温估计有40~45度左右,原谅我不是智能温度计,对温度没什么认知啊。。

 

 

 

 

 

 泡过脚后,舒服啊!

 

 

 一路上风景不断。七林大叔告诉我们,其实这条山路,刚开放没几天(前不久因为四川浪都拉矿的火车要从这里经过,当地的藏民不让,为此还发生了冲突,闹到了警察局)可是从路况我们可以看到,就这刚开放的没几天,路已经被大货车毁了一大半了,七林大叔说,不用多久,这条路就会废了。所以朋友们,要出发的赶紧啊!羊先生说的对,现在灾难不断,说不定分分钟你看的景点以后就不复存在了!有些自然景观特别是没有被开发过的,能去的赶紧去,一旦开发了,那股原汁原味的样貌就再也看不见了。

 

七林大叔说,4月份的时候来格咱,也很美,山上的山楂树开满花,还可以挖从草~

 

 

 

 送你 !

 

 

其实我有点分不清,这是杉树还是松树?有人给我科普下么?

 

 

 

 

其实我觉得这个有点恐怖恶心的。。。求科普!

 

 

 

 

 

 

 

 

 

 我们开车上到了海拔4700米!虽然没有下车走动,但好歹车子开到了4700啊!原本我们打算去到另一座山的4900米,去那看传说黑色的湖泊,可是因为看见那边下起了暴雨,于是只能停下前进的脚步,原路返回了。七林大叔说,十年前,4900那座山可是死过很多人的。以前这里交通不发达,村民都要经过这里了去县城买东西,多数是路上饿死和冻死的。

 

 

海拔4000的湖泊,水清澈见底,特别冰冷。我们下车走了走,我发现——咦!4000米海拔我都没啥反映耶,(问了问同车的帅哥,得知拉萨海拔买没有这么高)我可以放心去西藏了!哈哈

 

 

 

 

 

 海拔4000,难得看得到一户牧民,意外的是,这是七林的亲戚!突然想起那首歌:“小木屋,红屋顶,地址是个秘密”。其实香格里拉的人口虽然不多,但却每个地方都有人居住,使得我们哪怕在深山,也觉得这里很有人气。

 

 

 这里刚下过雨,路异常泥泞。

 

 

 

 

 

 遍地的小野花,刚好看到又一小块地方没有长,而周围又是花~ 我给鲜花围绕咯·~哈哈

 

 

 七林大叔从他家亲戚那拿到一包鸡油菌~嘻嘻,晚上那顿又可以加餐了。

 

 

 我也是朵花~哈哈哈。在七林大叔还是短袖上阵的时候(其实他说他冬天下雪他还是穿短袖的!)我们已经需要加上羽绒了!加上下雨,山上实在太冷了。(送上一句刚学到的藏语:jzi bo 美女的意思哟~)

 

 

 这里的羊,其实怕人,但是你站着不动,它又会想靠近你。

 

 

让我跨越牛羊屎、沼泽和泥潭,来到你的身边!

 

 

 

 

 

 山顶成群的牦牛,七林大叔说,这里的牛羊,全是放养的,下午5点左右,无论走多久,它们都会自己回家。好乖!!

 

 

 

 

 

 这里天气依旧是多变的,一路都是阴天,没多久就看到刚刚垭口那边的很大一片乌云飘过来了。趁着雨势不大,赶紧下山去,要不山等下暴雨,山路更难走。

 

 

 

七林大叔说,这是最贵的牦牛!价格应该可以到一万七,个头真的很大!牦牛每天就只需要溜达溜达,吃吃草,乖乖回家就好。而在藏区,干活的都是犏牛,犏牛其实就是牦牛黄牛杂交的产物,力气特别的大,拉白柏树都是它的活,价格可比牦牛还贵,可以卖到2万/头。可是它却不具有生殖能力。

 

 

 

3个小时后,我们带着一身疲惫回到七林家(虽然是坐着车,可是那是给路颠出来的疲惫!)

 

 

 他们家亲戚一个超级可爱的小女孩,不怎么爱说话,我们还以为她听不懂汉语,还一直跟她比手势,(Y)哈哈,小姑娘特别会摆pose,超级有镜头感的,也不怕生。后来我逗她,让她跟我一起拍照,问她,才知道原来她会讲汉语的,小小声的告诉我她的名字,不过原谅我,我真的没有听清楚。。

 

 

 

 

 

 不要说我猥琐,因为这是他们家去厕所的必经之路,要跨过拉杆,到达隔壁的屋顶,再进去那白墙后面的厕所。我是第一次见,这种天然厕所可以在二楼!!虽然是天然厕所,可是还是很干净的,透露的不雅的厕所内容,那厕所坑往下看,不知道是不是太黑的原因,觉得深不见底啊。。。其实也就是在1楼,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全封闭的呢?!

 

 

 

 

 

 

 

 无比丰盛的一餐(晚到的午餐,早到的晚餐)一锅松茸炖鸡,一碟腊猪肉(藏香猪,很小条,碟子上的全是肥肉,在藏族,尊贵的客人都是吃肥的!)另外两叠就是炒松茸的~

 

 

松茸炖鸡!超级超级好吃!!!这就是早上七林大叔的老婆摘的松茸,真的特别好吃,炖出来的鸡味加上松茸,特别的鲜美。把汤浇到饭那一起吃,胃口打开!

 

 

 刚刚七林大叔从山顶亲戚那拿来的鸡油菌~!我觉得味道没有松茸好(我还是识货滴~松茸可是世界上最珍贵的药用菌啊~!)

 

 

 吃完饭,七林大叔把他家的羊毛毯拿了出来,其实是我们在路上无意聊起,说牦牛和羊的毛,然后顺着就聊到了七林他岳母亲手织的羊毛毯,他们家的人都是盖这样的毯子的,一床就可以过冬了。一开始七林打算拿出来给我们看的,羊先生看过之后,就像把它买回去——真的超级厚实的,我把整个毯子披在身上,快要压垮我了!特别的重。这毯子是他们自己家的羊,一年的羊毛才能织出这样一床。在如今这样的机器时代,找出这样的纯手工的毯子可谓越来越难了,奶奶说,这样一床要织三个月——先给羊洗个澡,把毛都洗干净了再剪下来,然后还要再清洗剪下来的羊毛,再一点一点弄出来让机器弄成毛线,再一针一线的织。

 

 

 

 

在羊先生成功把羊毛毯收纳自己囊中时,羊小姐就发挥那口才,让奶奶把那卷毛线送给俺啦~(奶奶说,那卷毛线足足用了三头羊的毛啊!)可想而知一床毯子得多少头羊的毛~(我左手那团就是刚剪下来的羊毛啦,用剩的~)

 

 

 

 

 

 

 

 

 山上挂着很多经幡

 

 

这里的木头都特别粗,直径有一、两米,多数用来建房子。在南方,很难可以看得到这么粗的木头了。

 

 

 青稞田

 

 

 

 这张图超级想P出来了,羊先生说,我都快浮在上面了!哈哈

 

 

 

 

 

都说5月去罗平看油菜花,我说8月去香格里拉看油菜花和土豆花吧!这里整个乡村,随处可见的花海,不是单一的油菜花,还间隔这土豆花。你们见过土豆花吗?羊小姐真的是第一次知道,原来土豆会开花了!而且土豆花有两种颜色——粉色和白色,不同颜色的花的土豆皮颜色也不一眼的。

 

 

 

 七林大叔

 

 

 

 

 

 

 

 

 

 

 

 

 

 

 

准备要离开格咱,但我却会一辈子记得格咱给我留下的美好记忆。虽然道路难行,但是我还是推荐你们来这里的,真的很美。(七林大叔说几乎没有外地人知道这个地方的)

 

 

回到县城,我们得知七林的大姐是卖藏族服饰的,于是我们提出想前往看看。他大姐的店里有模特摆在那的,我们一看,跟想象的藏服大有出入,或许是以前看到的都是西藏那边的,不知道是不是每个藏区的服饰都不一样呢?谁知他大姐又很热情,让羊太太试穿,一开始没有围上褂子的时候,羊太太特别像餐馆里面端菜的,哈哈哈,后来整套穿上,稍微就有那么一点味道了。大姐说,她们头上围着的那个,除了睡觉,几乎天天围的,羊太太围上说:“好暖,天天围着,大概她们就不会头痛了。” 不过我们还是没有买,因为……实在驾驭不起来啊!

 

 

附上一张之前在市场前用手机拍的~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