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下午,宛若城池——王家大院 平遥 -王家大院

甘肃
甘肃 gansu
经纬度:103.832847
36.065479
旅游评分:4.6分
旅行费用:¥4000元
景区类型 :27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10-16 20:58
游记浏览:9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静升镇。距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35公里、介休绵山4公里。

从平遥古城到王家大院的交通

1.火车。平遥-介休,耗时25分钟,车次较多。到介休出火车站有一个11W车直达王家大院,耗时40分钟。要事先查清火车车次,否则要等。

2.古城内拼车。平遥古城内有非常多的拼汽车的机会,你入住的客栈肯定就有。但这类车一般是上午9点左右出发,起床迟了可就赶不上了,往返50~60元。(推荐)

3.汽车站,有去平遥的班车。若下午去大院,就只能去汽车站了。悲催的是我起床迟了,客栈的车早走了,去火车站一看最早一班是下午2点,有点晚。就去汽车站乘车了,比古城内拼车便宜些。

(汽车直接开到王家大院附近,很方便的。)

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先后建成。建筑规模宏大,拥有“五巷”、“五堡”、“五祠堂”。总开放面积45000平方米,是祁县乔家大院的4倍多。素有“中国民间故宫”、“华夏民居第一宅”、“山西的紫禁城”之称。

王家大院主要由高家崖、红门堡两部分组成,东西对峙,一桥相连,皆黄土高坡上的全封闭城堡式建筑。“东院看气势,西院看三雕”。红门堡院落密集,气势雄伟,但是很多院子是不让进去的,只能在外部流连;高家崖呢,有两处主院落,汇集了王家大院的三雕的精华,是导游们的重点讲说之处。

售票处设在高家崖的大门处。票价66元(在我看来相当实惠啊)。

大门已经颇具气势了,照片上实在是看不粗来。。。。。

进入高家崖的大门,是一条道路,左侧是高家崖城堡的南院墙,右侧就是依次排开的院落们:

王家的哥哥王汝聪住敦厚宅,弟弟王汝成住旁边的凝瑞宅(凝结吉祥之气的地方)。弟弟的房屋不能比哥哥的高,但因为弟弟做官比较大,所以院门可以更宽更豪华一些。院门两边各有一块石雕,非常精美!!!

王家兄弟的宅院前挂的灯笼上有“大夫第”的字样。大夫第就是士大夫的门第,不是平民百姓的草庐。如同进士第”、翰林第一样,都是一种身份的标榜、一个家庭的显赫。

敦厚,凝瑞两个主院均为三进式四合院,每个院落都有祭祖堂,和两厢的绣楼,还有各自的厨房、私塾、书院、家丁院、长工院等。

“前堂后寝”,正堂是接待客人的地方。桌面瓶镜摆设与江南无甚差别,都是那个年代大户人家的标配。


上二楼的楼梯扶手上有若干石雕,这是导游解说的精华所在。我一个人没请导游,蹭着听了一下。
生活区域窗户上花纹繁复,是清代美学家李渔“以山水画做窗”,“以梅做窗”等观点的实践:


楼梯扶手上的石雕,每个都是有涵义的。两个石狮子,代表“事事如意”;南瓜代表“多生男子”;猴子倒挂代表“封侯挂印”。总之有点复杂。。。。



石雕——“五子夺魁”。手中拿着的是一个状元宝印吧,iguess。类似的墙体石雕,有十几副。



院落连接处的小影壁,这是我很喜欢的一幅。荷花,鸟,生动活泼。南方的园林艺术的美,是依赖建筑、园艺、石头、流水各方面的和谐组合、衬托,却很难能见到如此高质量的个体。

这是院落侧门走廊拐角处的两个雕刻,一个是仙鹤,一个是龟纹。正是“千年鹤、万年龟”的含义,王家大院达到了“建筑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境界。


兄弟俩各占一个主院,但是两家孩子共用了一个书塾——养正书塾(培养正气的意思)。养正书塾的入门处四周是四块青石的雕刻。上面是松竹梅岁寒三友、喜鹊,取“喜上眉梢”之意,两侧是竹子,空心竹象征着虚心向上、节节高升,底部是寿石盘根。


大猴背着一个小猴,取“辈辈封侯”之意。


主院东侧是厨院,主人在楼上用餐,下人在楼下用餐,工人在更下等的地方用餐。而且院落之间有很多小道小门,不同身份的人走不同的门,反映了严格的阶级制度。厨院门口的南瓜石雕:

敦厚宅主院落的大门前有一座宏伟的照壁。以前大户人家门前都会有照壁,这样出门可以看到照壁,而非院墙或街道。既美观,又有利于风水,减少气的冲煞、辟邪。壁心是两大一小三个狮子和绣球。取民间说法“狮子滚绣球,好事不断头”之意。

高家崖的院落贵在内容比较精品,看完两处主院落,再就是两三个小型院落,是成年人读书学习的地方。院落挨着院落,墙体挨着墙体。



高家崖告一段落,走出高家崖,来到一座桥前,对面便是红门堡。红门堡建成时间更早一些。

红门堡四周有城墙!!这再次让我感叹:这不是大院,这明明是城堡啊!


有一座影壁,浮雕的精美程度甚于书画。


门上和墙上的铁艺:

所有大院之间都有小侧门来连同。关上门,小院自成一体;打开门,就可以走到另一院子里,无需走正门:


红门堡的院落更加朴素一些,住的人必然也是王家后代,但地位身份不如红门堡那两兄弟一般位高权重:





屋脊全部是这种龙头的形状:


这是烟筒吗?好囧!

红门堡形似一个“王”字,这边是王字中间的那一竖:

这是“王”字中间的几条横之一:

屋檐蛮可爱的,像小猫脸:


红门堡西面有一座及其相似的城堡。问过工作人员后,才知道,那是酒店。晕!


站在红门堡的城墙上,看到周围有一些平民百姓的窑洞院落。妇女和小孩收拾玉米棒,汉子在晒着太阳,他们应该很少会为时间流逝感到焦虑,不像我,一天倒有半天在焦虑着。

逛完红门堡,又到处走走看看。还有一些不开放的地方,就只能远观一下了。

王家能绵延传承数十代,跟他们重视传统文化是分不开的。牌匾、石雕随处可见,含义均能给子孙后代有良好的教化作用。下面是我看到比较有印象的几个:

视履意为考察其行为得失。

木本水源意为木的根水的源头

“荷天休意为民无灾害,则上下和而受天福禄

恒贞意为恒久之道,亨通而无过失,利在坚持正道不变,利在有所前进

履德基意为品行道德是基本

“清芬”意未品德高洁。

“澡身浴德”

王家大院的气势已经超越了普通民居,一个原因是他家做官最大到了2品,这使他们家在建筑上可以使用一些普通富商所无权使用的制式。在古代,严格的阶级制度对建筑制式有着约束,并非有钱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建造。

汽车在门口等着,返程时间是下午4:30.所以我只逛了2个多小时,远远不够啊。

回到平遥,已是傍晚。我又在大街上走了走,吃了点东西。等待9点钟去火车站。

在西大街随便进一家点吃了一碗刀削面。味道不错,没啥料,略贵。

比较出名的“引路驴友”餐厅。它最出名的是“醋焖牛肉”,“沙棘炒山药”,分别是60多块、30多块,好评比较多。但我一个人吃不了牛肉,也不太喜欢沙棘的籽。就点了炒莜面、辣炒山药、一份黄酒。评价:炒莜面一般;山药味道还行,但皮没削干净;黄酒我喝过不少,这个不好喝。价钱偏贵,味道一般。我附近桌一对情侣点了醋焖牛肉,感觉也是比较一般。(引路驴友餐厅比较偏青旅的风格,小二态度超级热情。)

另一个比较出名的“三疙瘩”。和“引路旅游”在一条街,只不过前者在路的入口,它在路的尽头。这条路是南大街过了市楼往东的一条路。店面比较狭窄,但是东西意外地好吃。我比较饱了,只点了炒莜面,猫耳朵汤。价钱偏实惠,味道不错。

9点多的时候,乔师傅开电瓶车送我到了火车站,然后就去太原转车去兰州。在山西的这两天短暂的时间,让我对这里的一切着迷(除了吃的)。


1 序言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