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rlxh的长沙自助游(13):长沙岳麓山 长沙 -岳麓山 -岳麓山公园 -爱晚亭 -岳麓山云麓宫

湖南
湖南 hunan
经纬度:111.757459
27.671296
旅游评分:4.5分
旅行费用:¥1500元
景区类型 :27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10-06 08:11
游记浏览:13
游记目录:

凤凰到长沙我们是下午5点在凤凰客运总站先坐车到吉首,在网上10天前早就订购了吉首到长沙的卧铺火车票,K9033次车,晚上20:56开车,次日早晨6点10分到长沙。我们认为这个选择是很不错的,如果是第二天早晨走,凤凰到长沙,不管是坐火车还是汽车,要6-7小时,不仅坐车累,还浪费了一整天的时间。坐晚上的卧铺火车不仅不累人,第二天在长沙还可以游览。卧铺车票是153元,比(凤凰到长沙汽车票+旅馆住宿费)要便宜一点。

  早晨6点多到长沙火车站,出站步行不到1站路,在解放东路21号杨裕兴面馆吃面,那家的面非常出色,胜过南京的刘长兴N倍,早晨那热呼呼的面条和浇头让我至今还很留恋。饱餐后坐公交车继续到五一大道蔡锷中路口的广圣航空酒店,那里已经为我们准备了房间,歇息后我们在酒店门口坐旅1路到市四医院,下车即是岳麓山景区的东大门。由于那天是周六、天气特别晴朗,景区门口人头攒动,很多人带了孩子来游玩。 



  岳麓山东门有二种方法上山,缆车或旅游车,买票的地方建议我们坐旅游车比较好,缆车是从右面的门入内。景区是免票的,缆车或旅游车都是20元/人。

  岳麓山是南岳衡山72峰之一,是中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山并不高,300多米,仰慕岳麓山是知道这里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其中岳麓书院和爱晚亭皆脍炙人口。长沙市政府将岳麓山景区成为开放式的免门票景区是很得人心的。但大门口应限制社会车辆入内,由于社会车辆太多,我们坐的旅游车被堵了好久,害我们吸了不少汽车废气。


  坐车上山后,到处见一群一群小学生,四周站的是老师和家长,这种场景我们很熟悉,幼儿园的时候是亲子活动,小学是班级联欢活动。
    岳麓山和南京的紫金山有不少相似之处,其一就是山上有很多民国时期的知名人士的墓地。岳麓山不仅有国共二党都认可的名人墓,还有红军反“围剿”中被活捉的国民党师长张辉瓒的墓。我们按照路标,走向蔡锷和黄兴墓。

 黄兴在辛亥革命时期是仅次于孙中山的领袖人物,是长沙人,因此建墓地在岳麓山,由三层近百级石砌台阶进入,比中山陵的台级当然要少多了。






 墓地旁有四块石碑,有时任湖南省省长谭延恺等民国初期名人撰写。

从黄兴墓地往下走,即走向蔡锷墓地。


  蔡锷,众所周知是云南护国起义反对袁世凯称帝的将领,他是湖南邵阳人,因此被北洋政府国葬在长沙。瞻仰蔡锷墓,不由得想到电影《知音》,王心刚扮演的蔡锷风流倜傥,有儒将风度。蔡锷死的时候仅34岁,孙中山挽联:“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彼。”把其比作投笔从戎的班超和东汉的伏波将军马援。 
 继续往下走,见笑啼岩,有神话故事,很凄美。

   笑啼岩旁有有“麓山第一芳润”之称的白鹤泉,此泉清澈透明,冬夏不竭。相传曾有一对仙鹤爱泉水之甘润而飞止其上,以此泉水沏茶,热雾升腾,观之似白鹤起舞。

  




          在素斋馆的西面即是麓山寺的北门,我们是从山上往下走,因此,似乎是从麓山寺的“后门”入内了,阿弥陀佛,不是我们朝拜菩萨不恭啊,求菩萨不怪罪。

   麓山寺的北门上有赵朴初题的一幅对联:“过此门不许你七颠八倒,到这里哪管他五眼六通,”额匾是:行愿无尽。这对联倒也有趣。

   2013年起,麓山寺不收门票,全国看了好多寺庙,不收门票的庙真乃不可不赞扬。






          观音阁又名藏经阁,麓山寺大部分建筑被日本飞机炸毁,仅观音阁系清代原构,2008年修缮一新。该大殿黄瓦石柱,颇具汉风。


       殿前两柱有杜甫诗:“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石拱门联“万亿香水海,百千日月关”,实为法崇禅师所撰。迈入观音殿内,眼前青烟缭绕,耳边梵音栋梁,抬头又见菩萨慈眉善目,宝相庄严,令人顿生庄严肃穆之感。





 观音殿前有两棵古罗汉,松树龄分别达1700多年和500多年,成为长沙名副其实的“树王”。两树对立,虬枝交错,宛若关隘,称“松关”。
这棵松树有1700年树龄。

从观音阁继续向下走,是大雄宝殿,前有放生池,两侧为钟楼和鼓楼。

    大雄宝殿内佛台供奉释迦牟尼佛今世、前世和未来三身佛像,庄重至极。





和多数寺庙的布局相同,大雄宝殿的前面是弥勒殿,供奉笑容可掬的大肚弥勒菩萨。

        麓山寺的山门,二旁的对联是:“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麓山寺是湖南省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始建于西晋,寺初名慧光明寺,唐初改名为麓山寺。该寺古有湖湘第一道场之誉,现为全国重点佛教寺院。该寺创建1700多年来,曾六度毁于战火。1944年毁于日军,仅存山门和藏经阁。1986年修复大部分殿堂,近年又修缮一新。

     麓山寺门为牌楼式,正中之上镌“古麓山寺”四字,门楼两侧镌著名的“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楹联是来自杜甫的《岳麓道林二寺行》一诗。山门前有二个汉白玉的大象,好像和西安的唐代寺院建筑有很多相似。







 寺庙山门前有一古树,树上挂有许多红绸带,绸带上大概是写了一些祈福消灾,佛祖保佑,早生贵子,长寿平安之类的祈愿词,因此,大家叫这古树为许愿树,也称祈福树。在这山中枫叶还没有到“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时间 ,这红红的绸带好像比枫叶更红,更显眼。   

《麓山寺碑》也称《岳麓寺碑》,因建于岳麓山上的岳麓寺而得名。但现在不在岳麓寺中,问了不少湖南大学的人,都回答不知道,在游览图上使劲地找,终于找到那块《麓山寺碑》的藏身地点,在岳麓书院偏西的一块地方。有个黄色碑亭,亭子里边隐隐地看到一块用钢筋固定的石碑,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麓山寺碑》。







这块碑名声那么大的原因是因为它的书写者――――李邕。古人书碑都是用楷书或篆书、隶书,李邕是我国第一个用行书笔法写碑的人,也是书法史上行书书法入碑的高手,书写此碑正值盛唐时期,这块碑一直被人们保存下来至今真是幸运。

 有书法家说,岳麓山入口时看到入口门楼的“岳麓山”三个字就是集李邕《麓山寺碑》里边的字刻成的。李邕书体继承了王羲之行书的真传,笔画苍劲有力,字字真力弥漫。    可惜老夫不懂书法,和看西安碑林时一样,讲不出好在什么地方。          



 蒋翊武墓,在岳麓山原半山亭上方。蒋翔武是湖南澧县人,辛亥革命元勋之一,在桂林牺牲时仅29岁,后迁葬于岳麓山。2011年湖南省将半山亭恢复原名为“翊武亭”,老百姓称其为蒋公亭。





 看路标,先看二南石刻,再去爱晚亭和岳麓书院。


       据说,岳麓山有很多亭子、公墓都是民国时期为纪念辛亥革命的烈士建造的,这和南京紫金山相同,紫金山也有不少这样的亭子和公墓。

   这“翊武亭”的前身叫半山庵,传说当年有和尚在作歌曰,“半山半庵号半云,半亩半地半崎嵚。半山茅块半山石,半壁晴天半壁阴。半酒半诗堪避俗,半仙半佛好修心。半间房舍半分云,半听松声半听琴。”这18个“半”字倒很有意思。



  这个草亭虽然有点“土”,但很有名气,叫“放鹤亭”,与徐州(古名彭城)的放鹤亭同名,却非苏轼饮酒于斯亭而乐之的地方。亭子中间有一石碑,碑上醒目地刻着“放鹤”二字。此为“二南石刻”,就是是一方石块上刻着南宋张栻(号南轩,宋朝时岳麓书院的主教)和钱沣(号南园,清代时的湖南学政)游岳麓山的诗句。一宋一清,两人相差600岁。只因二人都是当时湖南教育界的领导,且都游过岳麓山,并都留下诗作,名号中都有个“南”字,故名。


  在放鹤亭台阶走下,转身就远远看到爱晚亭高高翘起的檐角,继续走二步,那红底金字“爱晚亭”三字十分耀目。亭子周围是一大片枫叶,但还没有到“层林尽染”的时光,只有一株已开始呈现红叶。  

  爱晚亭是长沙的标志,那首脍炙人口的杜牧写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让人浮想联翩,孙子的语文课本上也有这首诗,老师让孩子们背得滚瓜烂熟。    

   爱晚亭始建于清乾隆57年(1792年),由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创建。爱晚亭原名红叶亭,又名爱枫亭,与安徽滁县的醉翁亭(1046年)、杭州西湖的湖心亭(1552年)、北京陶然亭公园的陶然亭(1695年)并称中国四大名亭。后来湖广总督毕沅根据杜枚《山行》的诗句,更名为爱晚亭。   

     亭柱上刻有罗典所撰写的对联:“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这是湖南学监程颂万在宣统三年主持修复时镌刻的。这个程颂万也需要记一下的,书院的二门两旁对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也是此老学究撰联的,


   1952年重修爱晚亭时,湖南大学校长李达专函请毛主席题写了“爱晚亭”亭额。这是因为1913-1918年间,毛泽东青年时代在第一师范求学时,常与罗学瓒、张昆弟等人一起到岳麓书院,与蔡和森聚会于爱晚亭。 
亭内悬挂一匾,上有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的手迹,那字体真是龙飞凤舞。


 爱晚亭右有清枫桥,下面小溪叫兰涧,因涧旁多生兰花草而名。   


兰涧,宋朱熹讲授岳麓书院时曾作《兰涧》诗以记游:“风光浮碧涧,兰杜日猗猗。竟岁无人采,含薰只自知。”这里风景很美,有很多枫树已经有红叶显现。


兰涧旁有红枫馆,大概到十一月中以后,红红的枫叶就将点缀爱晚亭和蓝涧。 
 见画家正在此处作写生画,小女孩是画中的模特吗?     
终于走到岳麓书院了,我们遗憾的是从后面的北门进入,而不是从书院的南门进入的,似乎也是走了“后门”。书院是收门票的(50元/人),但70岁以上老人和湖南大学的师生是免票的。

 额匾上的岳麓山三字是前面介绍的唐朝书法家李邕书写的。

  岳麓书院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历经宋、元、明、清,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所建,



枫叶还没有红, 但鸡爪槭的叶子真红,在去时务轩的路旁很诱人。
时务轩是为纪念清末维新派创办的学校-时务学堂而筑的纪念性建筑,位于书院园林内,与百泉轩隔池相望。

碑廊,岳麓书院办学千年,留下了大量有价值的碑刻,主要集中陈列于碑廊中。可惜我们对古文和国学懂得太少,一瞥而过。   

 碑廊前有百泉轩,始建于北宋之初,溪泉荟萃,乃岳麓书院风景绝佳之地。历代山长爱溪泉之妙,筑轩而居。





 御书楼。我国古代书院具有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御书楼是书院藏书之所,楼始建于宋朝,宋真宗皇帝赐书后更名“御书阁”,今天的御书楼仍然作为古籍图书馆供书院教研人员和学生使用,藏书数量已逾五万册。   御书楼前左右两边有拟兰亭和汲泉亭,均为重建木结构,并都以碑廊与御书楼相连接。   

祠内悬“斯文正脉”,塑朱、张二人坐像。南宋时(1167年),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应岳麓书院主教张栻(即前面“二南石刻”中的南轩先生)之邀,来到岳麓书院与张栻会讲,从各地赶来听课者数千,历史上是中国学术史、教育史上一次著名的会讲,称为“朱张会讲”。据说当时朱熹和张栻意见不合,在这里就理学问题讨论了三天三夜。朱张会讲之后,岳麓书院名声更加远播。

崇道祠,又称“朱张祠”,专祀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张栻(号南轩)。



六君子堂,又名慕道祠,创建于明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供祀宋潭州太守朱洞、李允则、山长周式、安抚刘珙、明通判陈钢、同知杨茂元6位建书院有功之臣。

  在六君子堂旁,还有四箴亭、船山祠、濂溪祠等纪念书院的有关教育家。



另有一个慎斋祠,专祀岳麓书院清朝时的书院院长——罗典山长,也就是兴建爱晚亭的那个罗典,据说,在古代书院是最高形式的私学,一般都建在山林之中,书院的院长也就这样被称为山长。这个院长是应该纪念的。
位于岳麓书院的中心位置的岳麓书院讲堂,曾名“静一堂”,后称“忠孝廉节堂”,始建于宋代,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年间重建,是书院的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 讲堂内左、右壁存“忠、孝、廉、节”四个大字,为朱熹所书。讲堂内正面壁存“整齐严肃”四个大字,为历代院长所书。        
  讲堂大厅中央悬挂两块鎏金木匾:一为“学达性天”,由康熙皇帝御赐,意在勉励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原额被毁,1983年依康熙字迹重刻;二为“道南正脉”,由乾隆皇帝御赐,它是皇帝对岳麓书院传播理学的最高评价,表明了岳麓书院在中国理学传播史上的地位,此匾为原物。讲堂屏壁正面刻有《岳麓书院记》,为南宋乾道二年(1166)书院主教、著名理学家张栻所撰,是岳麓书院培养人才的基本大纲。    讲堂两旁有南北二斋,分别为教学斋和半学斋,均为昔日师生居舍,“教学斋”斋名出自《礼记·学记》,“半学斋”斋名源出《尚书·说命下》。 

 书院中有文庙,位于书院左侧,自成院落。由照壁、门楼、大成门、大成殿、两庑、崇圣祠、明伦堂等部分组成,

  岳麓书院祀孔子始于书院初创时期,北宋时期曾建礼殿于讲堂前,内塑先师十哲像,画七十二贤。南宋乾道元年(1167)改为宣圣殿,“置先圣像于殿中,列绘七十子”。明弘治十八年(1505),改名大成殿。正德二年(1507)迁于院左今址。天启四年(1624)重修,正式称为文庙。其规格与各郡县文庙相当。



 “万世师表”,是称赞孔子是千秋万代人们的表率。清康熙皇帝亲自写了楷书的匾额“万世师表”,下诏挂在孔庙大成殿梁上,从此,各地的孔庙大成殿中都有这匾,南京的夫子庙也不例外。

 大成门,在大成门外有二边门,东为贤关,西为圣域。



 走出文庙,在中国书院博物馆前有一汉白玉雕塑,是南宋时岳麓书院的的主教南轩先生张栻。黑色大理石台基上介绍:张栻是伟大的爱国主义思想家、教育家,湘学和蜀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湖湘文化的创始人。


  南轩先生张栻的白玉雕塑背后是中国书院博物馆,我们没有入内参观,很遗憾。网上查阅,书院博物馆有二部分,一是书院的历史,二是书院的教育。中国有四大书院,最著名的应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岳麓山书院将中国书院博物馆建在此,很不容易。





 书院博物馆前的草地郁郁葱葱,环境优美。右侧为教学斋。

    赫曦台。南宋乾道三年(1167),书院掌教张栻与理学家朱熹同登岳麓,建台于山顶,朱熹题名为“赫曦”,意即日出光明炎盛之意。赫曦台始建于宋代,后被毁;明代复建,又被毁,建筑真迹已不复存在。山顶的赫曦台毁废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院长罗典建前台于岳麓山书院前,其意在追念朱熹。台经多次修葺,保留至今。台中有联:“合安利勉而为学,通天地人之谓才。”

2006年,长沙市委、市政府要在岳麓山顶重建赫曦台,为追求“有气势”可与湖北的黄鹤楼一比,重建的赫曦台高47.5米,占地有4个足球场那么大。此假古董建筑开工4天后,遭社会各界纷纷反对,被湖南省政府叫停。想当年南京市的领导不是也异想天开,拟在紫金山上建一个庞然大物,也是开工后遭众人激烈吐槽而炸掉。



 赫曦台的左右内壁上有丈余高的“福”、“寿”二字,寿字相传为清嘉庆十三年(1807)院长罗典重赴“鹿鸣宴”时,一道人用扫帚蘸黄泥所书,福字为罗典所书。台之顶部雕饰有八卦图、蝙蝠、寿字图案。



赫曦台的前面就是岳麓山书院的二门了。查阅资料,二门有三个门洞,花岗石门框,左右各辟过道通南北二斋。抗日战争期间被日本侵略者炸毁,1984年重建。二门门额正上方悬有“名山坛席”匾,抗日战争期间被炸毁。现匾为1984年复制,集清代著名湘籍书法家何绍基字而成。两旁有对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上联出自《尚书·舜典》,下联出自《汉书·司马迁传》,意为岳麓书院被浩瀚的林木所掩映,藏在地阔物博的岳麓山中。撰联人为清末(湖南高等学堂)监督程颂万。  

书院的大门,两旁悬挂有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下联出自《论语·泰伯》,源出经典,联意关切,道出了岳麓书院英材辈出的历史事实。


创建于公元976年的岳麓书院为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称之为“千年学府”,步出大门,就是湖南大学的校区了。教学楼很像南京师范大学(原金陵女大)的老校舍的教学楼,有绿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湖南大学的师生在千年学府的熏陶下,一定得意非浅。

校园中的东方红广场,耸立着毛泽东的塑像,现在毛的巨大塑像已经很稀少,物以稀为贵,从这里走过的游人、大学师生都会投目注视。


校园的运动场上年轻的学子意气风发,真是羡慕,我们离开大学校园已经整整51年了,无限感慨,无限留恋。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