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1月2日6点-10点):初识宏村 宏村

黟县
黟县 yixian
经纬度:117.938347
29.92476
旅游评分:4.3分
旅行费用:¥1500元
景区类型 :1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07-26 10:14
游记浏览:26
宏村南湖

      南湖位于宏村南首,建于明万历丁未年(1607年)。宏村村落经永乐年间到万历年间,楼舍连栋,高低错落,人口繁衍,光靠月塘蓄水已不够用,又在万历年丁末年(1607年)将村南百亩良田,凿深数丈,周围四旁砌石立岸,仿西湖平湖秋月式样,建成南湖。湖成大弓形,湖堤分上下层,上层宽4米,原来古树参天,苍翠欲滴,躯干青藤盘绕,禽鸟鸣唱,还有垂柳,枝叶婀娜,象临镜梳妆的少女,把秀发洒向湖面水中。湖面绿荷摇曳,鸭群戏水,另有一番景致。整个湖面倒影浮光,水天一色,远峰近宅,跌落湖中,加之树荫水深和日光的相互作用,明暗协调,动静相宜,显得幽深、雅静、清新、明丽。
      南湖历史上大修三次,1986年重建中堤,造“画桥”可东西划舟,情趣无穷。清嘉庆甲戊年秋,浙江钱塘(今杭州)名士吴锡麟游南湖后,撰文述道:“宏村南湖游迹之盛堪比浙江西湖”,因而南湖又有“黄山脚下小西湖”之称。
      古今许多诗人、画家游南湖后作了不少诗篇、画图。“无边细雨湿春泥,隔雾时闻小鸟啼;杨柳含颦[pín:皱眉]桃带笑,一边吟过画桥西”。随着诗篇的伟颂,更增添了南湖风光情景交融的氛围。





















南湖书院
    南湖书院位于安徽省黟县的南湖北畔,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朝末年,宏村人在南湖北畔建了六所私塾,称为“依湖六院”。清嘉庆年间(1814年),花了四年的时间,将六院合并重建为一所规模极大的私塾,取名“以文家塾”,又叫“南湖书院”。
    书院是一座具有浓厚徽州建筑风格的古建筑,面积十余亩,外面与一湖碧水相邻,里面有玲珑的假山,场上有株百年圆柏松。书院由志道堂、文昌阁、启蒙阁、会文阁、望湖楼、祗园六部分组成。“志道堂”是先生讲学之场所;“文昌阁”奉设孔子文位,供学生瞻仰膜拜;“启蒙阁”乃启蒙读书之处;会文阁供学子阅鉴四书五经;“望湖楼”为教学闲暇观景休息之地;“祗园”则为内苑。书院前临一湖碧水,后依连栋楼舍,粉墙黛瓦、碧水蓝天、交相辉映。书院大厅巍峨壮观,门楼保存完好,原有“以文家塾”金色匾额,是清朝翰林院侍讲、大书法家梁同书93岁时所书。西侧有“望湖阁”,卷棚式屋顶,楼窗面临南湖,上挂“湖光山色”横匾一幅,登高远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历史上这里也是官吏文人兴会讲学的场所,曾任清内阁中书汪康年,民国时期驻英、日公使,代理国务总理汪大燮幼年曾经在这里读过书。
  徽商把读书和做官、经商融为一体,“十户之村,不废育读”,“贾而好儒”是徽商的一大特色。徽州历史上人才辈出,清朝徽州一府六县科举之盛位居全国第二,仅一个休宁县历史上就先后出了13名状元。徽州各地流传有不少科第佳话,如“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父子宰相”等,以致徽州被称为“东南邹鲁”。
  徽商注重在家乡对于教育的投资,南湖书院就是其中的一处。书院宽敞明亮,雄伟华丽;选址于宏村风景最秀美的地方,坐北朝南,视野开阔;建筑选材考究,不亚于家族中心——祠堂,如梁柱精选白果、香樟树实木制成,因为有香气可驱除蚊虫,近两百年来没结过蜘蛛网。
  徽商把村中最美的地方用来建造学校,“最穷不能穷教育,最苦不能苦孩子”的做法,几百年前就在这儿淋漓尽致地体现。他们教育孩子忠君爱民,请来清官良吏给一代代读书人现身说法,明清两朝,西递宏村读书做官者高达296名,没有一个成为玷污祖宗的贪官污吏。值得一提的还有清光绪年间,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举子,向光绪皇帝呈上“公车上书”,反对丧权辱国中日“马关条约”,在上书上签名的安徽举子只有八名,而西递宏村就占了四名。当代著名科学家,澳星发射研制专家之一李小娟等一批著名学者均启蒙于此。





待日上三竿,太阳展露笑脸,波光粼粼,鸭群戏水时,再次返回南湖,又拍了许多相片。




月沼
      匆匆环游宏村,用过早餐,重新回到南湖,拍了一些晨景后,时间尚早,于是,拿出门票,对照其背面的导游图,发现有一个月沼的地方尚未游览,遂按图索骥,来到了月沼
   “月沼”,老百姓称月塘,这是所谓“牛胃”,老百姓称“牛小肚”。月沼建于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1424年),当时宏村76世祖汪思齐发现村中有一处天然泉水,冬夏泉涌不息,汪思齐三次聘请海阳县(今休宁)的风水先生何可达及族内高辈能人,“遍阅山川,详审脉络”,制订出扩大宏村基址及进行村落全面规划的牛形水系蓝图;凿引西溪水,牛肠水圳九曲十弯,把水引入村中心天然井泉处,建池塘,以水供防火、饮用、洗涤等。其后裔汪升平等人投资万余金,继续挖掘修建半月形池塘,完成了前人未完成的“月沼”,月沼水常年碧绿,塘面水平如镜,塘沼四周青石铺展,粉墙青瓦整齐有序分列四旁,蓝天白云跌落水中。老人在聊天,妇女在浣纱洗帕,顽童在嬉戏。
  实际上,月塘四围成了人们的共享空间,“风俗民情“的露天舞台,村民自发地聚会期间。
  塘中鹅舞红掌,鸭戏清波,空中炊烟氤氲,微风柔波。这不正是一幅美丽的皖南民俗画图吗?所以有人称这是中国画里的乡村
  前进门楼基本保持原貌,梁架具有典型的明代风格,月梁、叉手、雀替、平盘斗等建筑构件雕刻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








景德镇自助游图片

1 前序

13 开销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