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延安 延安

甘肃
甘肃 gansu
经纬度:103.832847
36.065479
旅游评分:4.6分
旅行费用:¥4000元
景区类型 :27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10-14 09:30
游记浏览:10

   延安这个城市给人的第一印象还是不错的,作为一个地级市虽然没有大城市的奢华,但还算干净,城市绿化也算到位。只是半山腰上的旧窑洞,依然不伦不类地如神一般存在,时刻提醒着这个城市的人们--历史已经永远深深地印刻在这个城市的灵魂之中了。如同延河的水一样,现在的延河已经成为了一条地下河。即使有天延河真的不复存在了,但延河在老延安人心中的位置和感情还是很深厚的。




 

   来这的游客都知道,在这里主要就是参观以前革命先辈生活战斗的地方。由于经常去西柏坡的缘故,基本上这些革命圣地的介绍讲解、展出形式都是很相近了,走马观花的跟随导游转了出来。景点周围也没有出现导游说的那种情况,基本上很少有拉人宰客,强买强卖的现象。延安人具备了西北汉子的典型个性,豪爽、直来直去。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非常清晰的听到那一首风靡全国并被陕北人翻唱滥了的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枣园旧址的门口看见一位老大爷打着板、弹着三弦,我走过去想要和他合影,他非常的热情,并且放声歌唱,合完影后他并没有向我们要钱,反而歌声更加嘹亮,不好意思的我在他的琴箱里留了些钱,吼秦腔的老汉很有礼貌的和我握了握手并祝我们一路平安,难得粗犷的老汉还如此文明。






    傍晚下起了很大的雨,回到酒店安顿下来后,本打算去买车票的,没想到正赶上女子10米手枪决赛,惊心动魄的看完以后,坐上了到火车站的公交。

想要了解一个城市就去做公交车吧

    延安的公交司机甚是生猛,不仅车开的飞快,嘴上也一直在嘟嘟囔囊的抱怨着。车上的乘客全部都象黄河大侠一样武艺超群,上下车时经常使用轻功。很纳闷的是,所有的乘客居然只有极少数是人提前准备下车的。大部分乘客都是在车进站之后,趁车门打开时之际,动用轻功飞出去。黄土高原上的生活不仅锻炼了人们的意志,更让大家拥有了一副好身板和好脚力。

    司机的驾驶技术更是深谙乾坤大挪移之心法,一辆公交被他耍的如银蛇一般,在车流中来回穿梭。更甚是起步停车完全没有留给我们任何的预判断,我们便随着车子跳起了恰恰。进站更是神速,根本来不及给大家任何的反应,全是瞬间完成的。所以呢,乘客们这一身的好本领才得以有用武之地。

    做为一座旅游城市,延安的道路和交通环境非常不好,甚至可以用恶劣来形容了。一些摘了牌子的小车肆无忌惮的用着用车载扩音器喊话,所有的车辆根本不懂得避让行人,全部都飞驰在拥挤的马路上。行人们都小心翼翼的行走在车水马龙的钢甲洪流之中。各种革命圣地的伟人像们表情严肃、一言不发看着如此恶劣的场景,他们在想什么呢?

    市里的道路非常之窄,已经完全不能承载这所城市的发展了。买完票后回枣园的车已经没有了,只好倒车回去。路上却又遇到了大堵车,等了好长时间公交车才挪到路口处,没想到这个城市的交警居然有改变公交路线的权力,只手一挥,我们便改变了路线。

    由于我们几个外地人武功还不深,骨骼也没有清奇,更不是练武奇才。我们便被当地的武林中人教育了一番--已经完全坐过了站居然下不了车!更难得的是,这儿的公交全是返程车,到终点站后转一下就直接往回发,而且转的这一下绝对不超过10秒。

于是乎继续倒车,没想到这车更恶劣,没到终点站就把我们仍了下来,只好冒雨前行。本想打车,后来一想30多岁了从来没想过自己能在延安夜晚的街头冒雨行走,于是一鼓作气走了回去。

    话说回来,山城能有道路已经实属不易,再没有地儿可以腾出来拓宽公路,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加上旅游旺季的高峰,正在不断的挑战着这座老城的交通极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