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的艺术殿堂——塔尔寺 塔尔寺

甘肃
甘肃 gansu
经纬度:103.832847
36.065479
旅游评分:4.6分
旅行费用:¥4000元
景区类型 :27
游玩天数:
游记入库:2016-10-06 02:07
游记浏览:6

   一路上和老范侃侃而谈,到也不觉得路程遥远,20分钟左右很快就到了塔尔寺。寺院道路两侧的店面全是卖藏饰和特产的,一进院门就可看见八宝如意塔和两旁整齐排列的经轮,显得肃穆庄严。本想着好好拍照留念的,可是人实在太多了,很难得到一个拍照的好机会。












    买了门票后进入寺内,蹭了个导游体验了一把藏传佛教的文化。塔尔寺的由来,还得从藏传佛教最具影响力的教派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说起。宗喀巴从小聪明过人。他分别撰写了《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奠定了创立格鲁派的理论思想基础。

   

    宗喀巴16岁离家赴藏,学法多年。母亲香萨阿切思儿心切,让人捎去自己的一束白发,意在告诉他老母已白发苍苍,希望他回来一晤。宗喀巴为佛教事业决意不返,给母亲和姐姐各捎去一幅用自己的鼻血画成的自画像和狮子吼佛像,并在信中写到:“若能在我出生地点用10万狮子吼佛像和菩提树为胎藏,修建一座佛塔,就如同我见面一样。”于是其母与众信徒按宗喀巴的意愿,用石片砌成了一座莲聚塔,这便是塔尔寺最早的建筑物。1577年在此塔旁建了一座明制汉式佛殿,称弥勒殿。由于先有塔,尔后才有寺,后人便将二者合称为塔尔寺,所以塔尔寺就是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出生地。

    宗喀巴最著名的两大弟子就是达赖和班禅,这两大转世系统分别得到了明朝和清朝的认同。明朝万历皇帝封赐给索南嘉措的封文中就有“达赖”的字样,于是索南嘉措得此称号之始,为三世达赖。当五世达赖罗桑嘉措应清帝之邀来到北京时,顺治皇帝则沿用了前朝对三世达赖的尊号,正式册封他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从此,“达赖喇嘛”的封号正式开始并沿用至今。

    班禅的称号始于1645年,当时控制西藏实权的蒙古首领封称宗喀巴的四传弟子罗桑确吉坚赞为“班禅博克多”。“班”是梵文“班智达”,汉语意为“学者”;“禅”是藏语“钦波”,汉语意为“大”,合起来是“大学者”的意思。“博克多”则是蒙语,指有智有勇的英雄人物。固始汗令罗桑确吉坚赞主持扎什伦布寺,并划分后藏部分地区归他管辖,称为四世班禅(前三世为后人追认)。宗喀巴的弟子克珠杰被追认为第一世班禅。直至1713年,清朝的康熙皇帝正式册封第五世班禅罗桑意希为“班禅额尔德尼”(满语意为“珍宝”)并赐金册金印,称为班禅五世。从此,确立了班禅在格鲁派中的地位,班禅额尔德尼的称号就一直继承了下来。

    塔尔寺几经扩建目前拥有大金瓦寺小金瓦寺大经堂,弥勒殿,释迦殿,依诂殿,文殊菩萨殿,大拉让宫(吉祥宫),四大经院(显宗经院,密宗经院,医明经院,十轮经院)和酥油花院,如来八塔,菩提塔过门塔,时轮塔,僧舍等大小建筑共1000多座院落,4500多间殿宇僧舍,规模宏大,宫殿、佛堂、习经堂、寝宫等以及庭院交相辉映,浑然一体,自古以来即为格鲁派中心及佛教圣地。

寺庙的建筑涵盖了汉宫殿与藏族平顶的风格,和谐完美地组成一座汉藏艺术风格相结合的建筑群。塔尔寺不仅是中国的喇嘛教圣地,而且是造就大批藏族知识分子的高级学府之一,寺内设有显宗、密宗、天文、医学四大学院。此外,它还以酥油花、壁画和堆绣闻名于世,号称"塔尔寺三绝"

    寺内的很多殿堂是禁止拍照的,好在寺院外貌是可以随便拍。最著名的就是大金瓦寺了,它的屋顶是纯金的,共计有36公斤。它是塔尔寺宗教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藏式平顶建筑,面积1981平方米,面宽13间,进深11间。初建于(1606年),后经几次扩建。最后扩建为168根柱子的大经堂

    塔尔寺的院落内也有很多藏族的老大娘在里面乞讨,少不留神就会被纠缠。在班禅行宫门口就遇上了一位,我俩穷尽精力,无奈老大娘的纠缠功夫实在高深,只好把回去的10元路费留给了老人家。出来旅行做足功课是很重要的,晚上在青旅时候就有朋友告诉我们其实塔尔寺不进大殿是不用买票的,浪费了80块。

 

热点新闻